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74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无产阶级现代化理论 晚年毛泽东对马恩不断革命论大发展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5:0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松民 | 毛泽东的深邃理性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0-09-09 13:53:34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4周年,我们转发郭松民老师这篇文章,表达我们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郭老师在文章指出,毛主席晚年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包含的“只有通过继续革命,使人民的主体性通过全面民主的形式得以充分实现,才能避免革命遭背叛,只有在保卫了革命胜利果实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避免掉入‘现代化陷阱’‘”的思考,对与人类走出后冷战困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毛泽东的文章和书籍中,曹征路教授的《重访革命史》(第一部分已经在本公号连载完毕)可谓独树一帜,令人眼睛一亮。
这部著作好在哪里呢?
好就好在以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为主线,从现代性的视角,重新梳理了革命历史,并得出结论——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不仅是一种现代性,而且是一种最富于人民性的现代性,代表了现代性的最高境界,也预示了现代性的正确方向。
什么是现代性?这里限于篇幅,不能展开长篇大论的学术探讨,极简地概括一句话:现代性就是理性。
承认不承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种现代性,本质上是承认不承认中国革命既意味着阶级解放,同时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对毛泽东主席——这位中国革命的灵魂与旗帜人物——妖魔化的浪潮。其中的原因粗略的分析一下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利益和立场的问题。这种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属于永远也叫不醒的装睡的人。他们也深知毛泽东的伟大,但由于这种伟大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就千方百计朝这种伟大泼污水;
第二种,是认知的问题。他们受到知识、经验、视野的限制,狭隘地认为只有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现代性。而对于西方的现代性,他们又过于肤浅地将其理解为“私有制+自由市场+选举式民主”等一整套可以被称为“普@世@价值”东西。
因为这种认知,他们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称为“传统性的现代变种”,或者是一种“扭曲的传统性”。他们喜欢用“空想”、“疯狂”等词汇来贬低、谩骂毛泽东时代,但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愚妄。
两种情况,相互强化——“第一种”为“第二种”提供了强烈的动机;“第二种”则为“第一种”提供了“学理的支持”——共同掀起了否定中国革命的排空浊浪,强烈影响了晚近三十多年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今天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经济殖民化、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丧失等等,都和排斥了毛泽东的现代化道路有关。
这种认知也深深影响了文艺创作。“伤痕电影”张艺谋陈凯歌领军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基本都是这种路子。不久前上映的《无问西东》,更是变本加厉,只承认美式自由主义是一种现代性,而把中国革命表现为一种毫无理性的疯狂——我之所以称《无问西东》是一种文化上的认贼作父,原因正在于此。
曹征路教授的《重访革命史》,用丰富的史料,鞭辟入里的分析,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延安整风到解放战争……带领读者重返革命现场——
中国革命不仅是高度理性的,同时也是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得到极大动员和实现的过程——人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也是革命的主要受益者,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对于中国革命,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显得落后、陈旧了,对中国革命的非理性否定,才是一种“扭曲的传统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前门......
目前为止,曹征路教授的《重访革命史》还仅仅写到了1949年。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一直希望曹教授继续重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革命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更是革命的现代性充分展开的历史,其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而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探索,以“继续革命”为最高峰,受到的攻击也最烈!多以“疯狂”、“乌托邦”一言以蔽之。
一向理性的毛泽东,战胜了无数困难和国内外敌人的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他作为一个革命家、政治家的经验和理论都达到峰值之后,却突然变得不理性了,事实的真相难道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前些日子,一位开国元勋后代的猝然去世,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代元勋后人们的生存状况,发现其中一些人已然成为富人阶级的一员。
开国元勋们无疑都是追求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新社会的革命者,但他们的后人(不是全部)在儿子这一代就成了富人,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
流着红色血液的新富一族地下室里的金砖闪闪发光,连累当初无比灿烂辉煌的革命都黯然失色,甚至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并导致了无数人牺牲的骗局——当然,革命是绝对无辜的。
这种社会现实,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野草蔓延滋长,锄不胜锄的肥沃土壤。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没有哪一位革命领袖比晚年的毛泽东主席看得更透彻。只有他能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看到新世纪,乃至更远。
只有他极为冷峻地认识到,革命内在地包含了继续革命的命题,否则革命必遭背叛——无非是换一批人做富人罢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主席判断——
只有通过继续革命,使人民的主体性通过全面民主的形式得以充分实现,才能避免革命遭背叛,只有在保卫了革命胜利果实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避免掉入“现代化陷阱”,出现前面提到的种种问题。

这不是一种极为深邃全面的理性吗?
认为现代化只有追随美国一条路,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非理性。
毛泽东革命的、人民的现代性,是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
曹征路教授的《重访革命史》为整理这笔遗产做了十分有益的开创性工作,我们向曹教授致敬!
希望能尽早看到后半部,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学者投入这项工作。2018年4月18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6:08:18 | 只看该作者
126张照片缅怀毛主席一生!

来源:共青团中央 时间:2020-09-09



今天是2020年9月9日

毛主席逝世44周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同志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的思想博大深邃

文韬武略兼备

他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建立了不朽功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126张历史珍贵照片

见证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01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青山绿水的韶山冲。他的母亲文素勤共生育了7个孩子,长子、次子早夭,第三胎生下了毛泽东。母亲为求子平安,拜石为母,给毛泽东取乳名:石三伢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来,母亲又生了两男两女,四子毛泽民(左3),五子毛泽覃(左4),两个女儿也都夭折。对少年毛泽东来说,父亲给他以棱角和阳刚之气,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读书时,毛泽东数学成绩很糟,美术课上画一个圆圈并注明“这是蛋”便扬长而去,因为偏科以及诸多的另类言行,险些被开除,幸得恩师徐特立和杨昌济从中周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他这样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9年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送别留法学生合影。后排右一为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19年10月,毛泽东和父亲毛贻昌(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油画)。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这年1月,毛泽东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到上海后,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一面养病一面开展农民运动。这年9月,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7年3月10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委员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在武汉的毛泽东。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遭受酷刑。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她带着毛岸英坐牢,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


02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1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1931年7月至9月,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随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3年,毛泽东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八县贫农团代表会议上讲话。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委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毛泽东和朱德在陕北保安会合。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6年,陕北保安,毛泽东指挥红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7年,延安,毛泽东和第二任妻子贺子珍。贺子珍是仅有的五名走完长征全途的女性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7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7年6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接受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的采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7年,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延安,毛泽东会见梁漱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于桥儿沟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9年,毛泽东与林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9年,毛泽东在杨家岭与农民亲切谈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9年,毛泽东与小八路交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10月4日,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阐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0年,毛泽东阅读斯大林著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1年,延安,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1年,毛泽东与江青在窑洞前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2年,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执绋抬棺柩。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后来,毛泽东还为其墓碑题写了“张浩(林育英化名)同志之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3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右边为叶子龙的女儿叶燕燕,这张父女情深的温馨照片,至今看来仍令人感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4年,延安,毛泽东与江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4年,延安,毛泽东会见罗斯福私人代表赫尔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4年,延安。毛泽东与彭德怀二人与美军事人员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他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指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抗战后重新卷入内战,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共争端,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与赫尔利在延安王家坪会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决定去。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再次来到延安,为毛泽东到重庆作出保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8月28日,为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毛泽东主席亲自赴重庆进行谈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站在当今重庆市委办公区2号楼门前合影。这也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张单独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延安,正在拍照的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6年11月19日,毛泽东、朱德与周恩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6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庆祝朱德60寿辰大会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前教女儿李讷识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6年,毛泽东与毛岸英、李纳在延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6年,延安,毛泽东打乒乓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7年,转战陕北前夕的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7年,转战陕北途中的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到达北平西苑机场,与前来迎接的民主人士握手,中间为沈钧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香山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4月,毛泽东、江青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初夏,毛泽东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接见柳亚子先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7月,分别7年多的大女儿李敏回国了,毛泽东十分兴奋,说李敏是他的“洋宝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03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谴责美国干涉朝鲜内政、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侵略行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前的决策会议。(油画)

关于是否要支援朝鲜,国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一锤定音:“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我们要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决不能再让美国走日本侵华的老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1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一同看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武汉江汉关码头登上“洛阳”舰视察,并和该舰官兵一起航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3年,毛泽东听取彭德怀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毛泽东接见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4月毛泽东在故宫参观出土文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4年,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向钱三强等科学家敬酒,他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5年9月,毛泽东颁发授予朱德、彭德怀等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6年,毛泽东等会见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委员会扩大会议的代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会议上讲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毛泽东访苏红场阅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8年,毛泽东畅游湘江之后,在农家门口小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到父母墓前行礼致敬。毛泽东在故乡,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千千万万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毛泽东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6位至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毛泽东曾提出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拒绝,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毛主席听后愤怒地说: 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0年,毛泽东亲切会见著名作家老舍等文艺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1年,毛泽东与金日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1年,毛泽东查看世界地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3年,毛泽东、朱德和豫剧朝阳沟演员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打乒乓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4年6月15日,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北京军区、济南军区训练尖子汇报表演。毛泽东一生指挥过千军万马,这却是他唯一一张拿枪的照片。那一年,人民解放军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大比武,从共和国元帅、将军到普通一兵,都在火热的训练场留下了身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在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与钱学森握手。1960年,当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时,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毛泽东曾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以示感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6年,国庆,毛泽东和群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9年,毛泽东在中共九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和斯诺及夫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0年8月,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张玉凤(左一)、吴旭君(右二)、周福明(右一)在杭州汪庄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2年1月10日下午,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尼克松夫妇及其随行人员。这是毛泽东重病脱险后的第九天,身体还没有康复,双脚肿得厉害。毛泽东乐观、自信地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了田中角荣。图为毛泽东赠送田中角荣线装宋版《楚辞集注》。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是二战后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一位日本首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基辛格。晚年毛泽东的外事活动依然繁忙,世界各地仰慕他的人来到中国拜访,他也乐于接见外国友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晚年的毛泽东,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眼睛非常怕光。为了解决摄影灯刺眼的问题,1973年3月,毛泽东书房正式安装了固定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马拉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毛泽东告别最后一个客人后,回过头看见了周恩来。忧伤深深笼罩了书房。这是照相机留下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握手。很快周恩来就住进了医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4年9月,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和她的儿子。第二年,伊梅尔达再次来华,她文雅地将手背伸到毛泽东的面前,毛泽东从容地托起这只手,轻轻地吻了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4年10月5日,邓小平陪同加蓬共和国总统邦戈到武汉会见毛泽东。80岁后,他对自己的苍老十分清楚,提出以后不要再发自己和外宾站立的全身合影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5年8月,毛泽东与西哈努克亲王亲切握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毛泽东的同意和支持下,周恩来将邓小平从江西调回北京。图为1975年,毛泽东与邓小平以及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在中南海书房里一同合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幽默的人,他们才说了几句话,就开怀大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6年1月21日、22日,由毛泽东提议,经中央政治局通过,确定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图为1976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6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这是毛泽东

最后一次接见外宾

这也是他生前让中国人

看到的最后一张照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76年9月11日至17日,各界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吊唁人民领袖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生前会见外宾与读书的游泳池书房,这组沙发陪伴他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走了

为我们留下了一个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

留下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留下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和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

感念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创下的丰功伟绩

就是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一种怀念

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毛主席

您一直在我们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6:30:06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对这个领域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
2020-09-07 23:20:50作者:防务微观察来源:防务微观察

  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今天,上面曾不止一次的呼吁文化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和“走出去”。然而除了《流浪地球》等少数几个电影,大量的电影要么沉浸在导演个人臆想的叙事中,要么照搬好莱坞的模式,要么通过“摇尾乞怜”篡改历史的方式去乞求国外和地区的大奖。

  文化领域到底生了什么病?这几十年间竟然几乎毫无进展和大踏步退步。而随着国力的增强,文化领域的“瘸腿”严重阻碍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外输出。甚至说是掣肘对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早在建国后就一直存在,并被长期批判。而毛主席开始就对这个问题抓的非常紧,1951 年就批判了电影《武训传》。但是接下来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1966年之前,虽然已经建国17年了,我国已经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批判资产阶级观点,建立无产阶级观点的斗争,但是毛主席仍然很不满意,尤其对于文艺领域,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仍然没有成为舞台的主人,大量的旧戏、鬼戏仍然霸占着舞台,文艺形式也没有得到太大的革新。

  因此毛主席抨击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古人洋人死人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旧的剥削阶级观念仍然在广为流行,民间的旧文化、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的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这些状况,都让毛主席极为不满,并作为修正主义在文化领域“专了我们的政”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和列宁其实都提出过,无产阶级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经济革命,还要进行文化革命,要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以及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毛主席从来不认为文化领域、学术领域(尤其是人文学术领域)只存在单纯的文艺问题、学术问题,而一定存在政治问题。因为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任何文艺作品,包括学术方法所体现出的价值观,都一定是代表一定阶级的价值观的。

  而代表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代表了这个阶级的利益。正如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权贵们总是豢养了一堆学术研究人员和媒体为自己的利益进行背书,乃至影响政府决策。

  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样是一种阶级斗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毛泽东在对文艺作品和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见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什么是毛主席看来好的文艺作品呢?那一定是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决肯定革命,肯定阶级斗争,肯定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精英主义。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代表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文艺作品。

  而说白了,一切电影都是意识形态的载体,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文化输出主要靠两样:航母和好莱坞。

  而如今文化领域流行打着还原历史的名义搞历史虚无主义,而普通观众看完第一反应是,啊,原来历史就是这样啊?无论他打着什么冠冕堂皇的口号,都无法掩盖他的实质。

  如果官方意识不到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载体这个问题,那么就会产生各种魔幻的效果。比如组织党员去看一些打着“还原历史”旗号的电影。对他们认识和三观产生震荡。甚至说严重点,过一段时间那个地摊文六十年过去了还有人多少人知道,在火一遍我会毫不意外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说得好啊,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我借鉴一下,路线错了,能量越大危害越大。

  曾经他最担心的情况,如今正逐渐成为最大的毒瘤和顽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5:35:46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捍卫发展国际共运的三大贡献——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4周年
作者:李甲才 发布时间:2020-09-09 08:32: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转帖节录

  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依靠自身不能克服的社会弊病、弊端,把空想社会主义提炼成科学(共产)社会主义。列宁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定为社会主义,被各国共产党组织延续下来。故而资本主义国家都把社会主义国家称为共产主义或共产国家。
  全球失去了社会主义,爆发疫情犹如显影液一样现出完全或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光怪陆离的本来面目,更映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世界人民摆脱了自奴隶社会以来的苦难。毛主席离去44年了,虽然他坚持主张的毛式共产党、社会主义俱亡,但中外罕见的辉煌业绩,照亮世界黑暗的灯塔作用依然光芒万丈。如清澈的潺潺激流洗刷着世界满满的污泥浊水,成为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性普遍意义
  灾难深重百年的中华民族,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下,突破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一举成功的范例,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根据中国现实,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彻底性唤起工农千百万,领导党和人民22年推翻三座大山,消灭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最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地在革命战争中培育出了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和路线。
  世界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中国被列强侵略践踏瓜分。毛主席把革命导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取得胜利的思路,在工人阶级弱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为世界各国夺取政权普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树立了光照全球的榜样。
  二、创造性的建立社会主义适用全球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人阶级数量很小,农民阶级占绝对多数的阶级结构。毛主席成功的结合本国实际搞社会主义革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进行改造,树立建成社会主义的新鲜途径,完美地履行了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思想先行、典型引路、政策规范,依靠人民政权权为人民的宗旨,轰轰烈烈的一化三改(注1)在全国稳步进行。鲜艳的政治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经济之果
  土地改革避免了苏联东欧没收地主财产简单化带来的社会震动,给被革命的地主阶级留有出路,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成员,实现了千百年当牛做马的贫苦农民起义向往的“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农民走上了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公社成为政社合一的基础政权组织。和南斯拉夫直到解体都没有完成土地改革截然不同。
  以合情合理的公私合营的赎买方式,把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成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公有制的国营企业。顺利建成了高效节约型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确定的“消灭私有制”、名副其实的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成为全民无失业,人人有工作,人民当家作主。把建立社会主义发展扩大到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切国家。
  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告别旧中国,迈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焕发了人民群众蕴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一穷二白的一张白纸上,描绘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当惊世界殊”,“旧貌变新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充分展现。
  三、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
  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早在1962年,毛主席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1962年8、9月,引自1967年第十期《红旗》杂志)“九大”通过了这条党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革命本身就是对一切旧社会存在的扬弃、否定。毛主席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反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创造性的提出“整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成为党所制订的基本路线和政策的核心点。
  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以公有制为中心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还很不巩固,运行时时间同其相比几乎如流星闪烁,毛主席了然于胸。深思熟虑、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发动和领导了国际共运史上首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推进上层建筑和社会基础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在一切领域实行对资产阶级的实行全面专政。
  反修防修、兴无灭资、斗私批修,“斗批改”,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限制全社会的资产阶级法权,批孔批儒评法,提倡享有不平等高薪待遇的社会成员和人民“群众划等号”,清理几千年积累的旧思想文化,引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过社会主义革命关。
  系统阐述、诠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把“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这最危险的生死存亡大事具体鲜明化,石破天惊指明搞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代表人物是党内走资派,阐明走资派还在走。错误的领导应当抵制,不应无条件执行;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把马列主义的不断革命、消灭“四个一切”(注2)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深度。为社会主义持续不中断,中断了重建指清了方向,革命对象和全面进行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苏东中“共社”败亡的反面教员验证了毛主席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四、继续革命是社会主义持续不中断的指南
  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社会主义否定、改造以往的旧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不会在共产主义实现前停止,不继续革命就会半途而废。全球社会主义败亡的反面教训告诉革命的人们,重建社会主义光荣而艰巨任务,历史的落在了不放弃社会主义信念的革命派头上。
    2020、9、9

  注1:一化三改: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注2:四个一切:“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年1月—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9页—48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12 15:39:37 | 只看该作者
去伪求真: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辨析——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
作者:去伪求真 发布时间:2020-09-10 16:51:10 来源:民族复兴网

  今天又是9月9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44周年纪念日。连日来,全国大小网络论坛再次掀起了民间纪念人民领袖的新高潮,连官媒和主流网站也不能不在某些版块作出让步,这说明毛泽东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神圣的精神符号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并汇集成了党心民意的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档。
  在中国,每年的9月和12月是劳动人民最团结、最扬眉吐气的时段,因为可以公开地集体纪念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此同时,也是反毛反社反共的小丑们惊恐之时,因此这些小丑们必然会采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用各种谣言来否定毛主席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是阶级斗争的必然反映。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中共一大根据《共产党宣言》制订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纲领:“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联合第三国际。”这个纲领的核心内容就是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不断革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毛泽东是一名真正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主要创立者和忠诚践行者,他一生所从事的是推翻包括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内的私有剥削制度的伟大斗争,他倾其一生致力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就是创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并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是,近四十年来在对毛泽东的评价上一直存在一种声音,这就是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这个“严重错误”主要指“继续革命理论”,虽然持这种观点者只是少数,但却占据主流。它反映出在对待毛泽东的评价上,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毛泽东时代只搞阶级斗争不搞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毛泽东存在晚年错误;另一种观点是毛泽东时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中国经济军事成为世界三极之一,所以毛泽东晚年创造了奇迹。一种认为新中国根本不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势力,无产阶级专政或阶级斗争已经过时,多余;一种认为资产阶级复辟势力就在党内,两条道路的斗争一刻也没停止,必要。两种观点,两种结论,争论了三十多年,变成了主流与民间的根本对立,前者为权贵精英,掌控话语权;后者为弱势群体,代表大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这就有一个认识问题。
  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35-836页】
  我们在对待毛泽东晚年思想的认识上同样应该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靠实事求是,靠科学判断。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要坚守这一胜利成果。如果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是一直停留在公私混合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就不可能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就难以巩固,甚至还可能复辟资本主义。如果那样,中国共产党闹革命同朱元璋、李自成起义还有什么区别呢?还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吗?还能说是在坚守初心,履行使命吗?
  其次,列宁指出,在各种纷纭复杂的事物中,要一时分辨不清,那就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毛泽东晚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一切资产阶级剥削思想和言行作斗争,为的是翻身作主人的最广大工农群众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为的是保护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的是共产党人永保革命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不白流。“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面对社会现实,只要有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会否认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有利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广大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即包含阶级斗争和思想革命,也包含生产斗争和科技革命。只有始终坚持革命和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是真正的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思想、文化、经济上告别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失守,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似周永康一类的大批腐败分子,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被消灭的资本雇佣剥削重现,阶级分化贫富悬殊,广大的劳动人民重新沦为弱势群体,独立自主科技创造能力停滞,社会治安不稳矛盾突出,这绝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指导。
  这里,我想问一问“晚年错误论”者:在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干部有无可能倒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下而腐败变质?有没有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存不存在改旗易帜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么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确是严重错误;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事实存在,那么毛泽东号召继续革命又何错之有呢?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在铁的事实面前依然顽固坚持“晚年错误论”者,无论你如何巧舌如簧百般掩饰,其动机和目的只能是放纵甚至希望这三种情况出现。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历史经验证明,刚刚掌握政权的新兴阶级,一般说来,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因此,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2016年12月30日】这里,邓小平提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题和习总书记“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的号召,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事实胜于雄辩,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创新,是防止苏联亡党亡国悲剧在中国重演的长鸣警钟。尤其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要确保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嬴意识形态领域的保卫战,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彻底整治腐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
  去伪求真
  2020-0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3 14:43:33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 绝大多数”及解读“人民至上”思想?发布时间:2020-09-12        来源:主人公网作者:郝贵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即“两个绝大多数”思想。这段话是在《宣言》第一章讲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历史上其它阶级的运动的根本区别时讲到的。文中说:“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这段话确实是《宣言》中的一个极其重要思想,也属于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的“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的“一般原理”之一。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特别是当今党的领导人和官方媒体也经常引用这句话论证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解读“人民至上”思想。但是笔者感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较多的片面性,因而导致由此为理论依据推导出来的结论也不同程度地具有片面性,自觉不自觉地偏离或背离《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本来含义。笔者依据多年对《宣言》的学习和研究,谈谈对《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一、“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完整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这段话实际是对《宣言》之前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原理中群众史观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应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状况的。它与《宣言》其它一般原理如阶级斗争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原理、消灭私有制原理、两个决裂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无产者联合原理等都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不能把“两个绝大多数”原理与其它原理割裂开来。这段话从自身含义讲主要讲了五层含义:

(一),它阐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的思想。

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创造者?这历来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几乎所有的理论家们都主张历史是帝王将相和杰出人物等少数人创造的,大多数的普通群众在少数人面前只能受他们奴役和宰割,只能成为他们谋取既得利益的工具。这种英雄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思想在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鲍威尔等人那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认为,只有个别的具有批判的“思维”的个人,才拥有“全能”的“自我意识”,才是强大的历史创造力。他们标榜自己就是超群之才,社会历史是由他们这些“英雄”创造的。而人民群众“精神空虚”、“毫无生气”,是历史发展的障碍,“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正是针对这些谬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要是撇开单个工人不能生产任何完整的东西这一事实不谈的话,这种论点简直就是疯话。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英国和法国的工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工人甚至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2页)“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同上,第104 页)马克思恩格斯这里不仅是对鲍威尔等人的批判,也是对一切英雄史观的批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上的运动是在“英雄史观”支配下的“少数人的运动”,是蔑视人民群众的运动。而以“群众史观”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则是“大多数人的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所依赖的不是少数“英雄”,而是绝大多数的工人群众,革命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消灭私有制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肩负着这一极其艰巨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在一定意义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运动。正如《宣言》中提出“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之后,紧接着说:“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列宁也说过,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

(二),它阐述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目标的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所有活动都具有价值性和价值目标。马克思说过,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同人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上的一切剥削和统治阶级的活动的价值利益、目标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有的是赤裸裸的,也有的是在表面上鼓吹“为整个人类”、“为所有的人”,而实际上仍然是为剥削阶级自身和少数人的利益。无产阶级运动也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也有其奋斗的价值目标。但其价值目标也同历史上的其它阶级的价值目标有质的区别。这种价值目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是“为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这个“绝大多数人”就是具体指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进行消灭资本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运动根本不同于历史上的只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剥削阶级的活动,它的价值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不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真正的运动。正如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这个“为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一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的根本的指导思想,离开了这一价值目标,也就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因此这个价值目标也就成为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是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三),它阐明了“运动主体”和“运动价值目标”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阐述的“绝大多数人的运动”和“为绝大多数人的运动”的这两个观点之间也不是相互割裂、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依赖的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绝大多数的运动”的价值和利益目标必须是“为绝大多数人的运动”,而“为绝大多数人的运动”的主体也必须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而且“价值目标”的根本原因、源泉也是因为历史运动的主体的“绝大多数人”。不仅完全否定这两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原理,而且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否定其中的一点特别是第一点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原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把人只是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把奴隶只是视为如同牲畜一样的会说话的工具,而不是目的。资产阶级在用人道反对神道的同时,提出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的思想,如康德的哲学命题“人是目的,不仅仅是手段”。但这个命题正如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道德准则是“贫瘠和空泛”的一样,它也是“贫瘠和空泛”的。这里所说的“人”仍然是指占人口少数的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了资产阶级的这一口号,他们虽然也声称自己是代表全人类的,但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不成熟的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同情无产阶级,要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力图改变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但是他们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方式不是依靠无产阶级本身,而是依靠他们自己。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3页)“社会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就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同上)“他们激烈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运动”(同上,第305页) 这实际上仍然是割裂了这两个“绝大多数”的关系,在承认“为绝大多数人”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却否定了运动主体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因而表现出他们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四),它强调贯彻执行“两个绝大多数”必须批判“两个少数”。

《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以往历史上的“革命”运动的根本区别,实质也指出了两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根本区别,而且要求共产党人真正树立“两个绝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两个少数”的历史观、价值观是建立在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制度基础上的。共产党人的阶级属性就是无产阶级性,其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必须是“两个绝大多数”。那么真正确立“两个绝大多数”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必须实行“两个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 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不实行“两个决裂”,不同“两个少数”做积极的斗争,不批判贬低和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和以自私自利为核心的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就不可能真正树立“两个绝大多数”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五),它强调两个绝大多数人的“运动”的实质是“消灭私有制”的最终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的运动。

《宣言》阐述“两个绝大多数”与“两个少数”的对立也是讲两个“运动”的根本区别。那么这两个个运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两个少数”的“运动”实质是以往的剥削阶级维护一种私有制或用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的“运动”,而“两个绝大多数”的“运动”的具体内容是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就讲到;“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同上,第87页)“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同上,第122页)《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谈到共产党人的纲领时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同上,第286页)。因此阐述和应用“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不能离开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离开这一共产党人的根本目标,就不可能真正是应用“两个绝大多数”思想。


二、如何用“两个绝大多数”思想解读习近平同志“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思想?

《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即群众史观理论是唯物史观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笔者以往多次撰文指出,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中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列宁和毛泽东同志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中的群众史观理论,并为形成和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提供了极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之后,也提出和阐发了一系列的治国理论和方针政策。特别是他的“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思想。今年6月“两会”上又再次重申了他的这一思想。他在6月22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会上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笔者完全同意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

近些年来,思想理论界围绕习近平这一思想写了大量文章进行解读。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提到习近平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并以《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为理论依据。笔者完全赞同这一认识。但笔者发现由于对“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理解上的片面性甚至扭曲的认识,由此导致对“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认识上也不同程度甚至较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割裂“两个绝大多数”,片面夸大“一个绝大多数”,自觉不自觉否定另“一个绝大多数”


从“两个绝大多数”理论上进行逻辑推演,“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应该包含两个个含义:一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主体、人民是主人。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高喊“人民万岁”。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二就是人民利益为中心,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立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观念、为人民的利益敢于赴汤蹈火、流血牺牲。这应该是“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的必然结论。但是笔者看到的官方和主体媒体的解读大多是“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基本不提“人民是主人,官员是仆人”思想。虽然在多处讲话和文章中也强调“民主”,但大多停留在抽象的口号上,具体落实很不到位。同时,“两个绝大多数”不仅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颠倒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宣言》为什么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正因为如此,才要求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要求“为人民服务”。如果片面强调后者而忽略前者,实质上就是不同程度否定或抛弃了“我们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这一群众史观的最主要观点。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些开明的官员也强调“为民做主”、“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他们根本不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其似乎也在“为多数人”,但实质仍然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英雄史观思想。因此我们在理解“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思想时,必须把“人民是主人”、“官员是仆人”、“人民有权利对各级官员包括高级领导也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等思想摆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首要地位。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贬低群众、无限夸大权力者和精英的社会作用司空见惯。人民群众行使做主人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包括自发纪念毛主席的活动处处受到打压、排斥、甚至遭到拘捕、判刑。网站和微信中有关评论现实问题和纪念毛主席的文章也常常遭到屏蔽、删除等。离开了“人民是主人”,随意剥夺人民群众行使做社会主人的权利,谈何“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呢?

(二),离开“两个少数”谈“两个大多数”,只字不提“两个大多数”同“两个少数”的批判斗争。  

笔者发现,当一些学者、媒体、领导人讲话用《宣言》中“两个绝大多数”思想论证“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时,基本上不提“两个少数”,更不提“两个大多数”思想对“两个少数”的批判斗争。似乎只讲“两个绝大多数”,且只是后一个“大多数人”,就能够保障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了。讲的次数越多,喊的越响,“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就确立的越快、越彻底。如果仔细阅读官方主要媒体、主要刊物、各级领导主要讲话,几乎是一个模子复制出来的。基本上都不提现实生活中极其严重的英雄史观思想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私有观念的极其猖獗和泛滥的客观现实,更不会对这些错误思潮进行科学的解剖、分析、批判。在这种状况下,不对现实生活中的“两个少数”及其表现、危害性、本质、根源进行深入的揭露、批判和指出克服的正确途径,不谈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不同头脑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观念做积极的斗争,谈何树立“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呢?

(三),把“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与《宣言》中的其它“一般原理”割裂开来

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序言》中指出,希望读者不要忽略他的这部著作中各种基本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宣言》。我们在学习、理解和应用《宣言》的“两个绝大多数”这个“一般原理”时,也不要忽略它与其它“一般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同阶级斗争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两个必然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原理、消灭私有制原理、两个决裂原理、无产阶级专政原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两个绝大多数”和“两个少数”作为对立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归根结底是私有制条件下不同阶级关系的产物。如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一定会存在经济地位完全不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必然会产生对立的意识形态。“两个绝大多数”与“两个少数”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上根本对立的阶级的反映和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解读“两个绝大多数”思想必须从阶级斗争和消灭私有制原理,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和解释。同理,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思想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离开消灭私有制思想,离开“两个决裂”思想,能办得到吗?但我们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阶级分析方法已经称为一个“敏感”词汇。官员不敢讲、学者不敢讲,甚至号称“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的人也不愿讲、不敢讲。谁的文章讲“阶级斗争”,就绝不让在公开媒体上发表。在网络上发表,就删除你、屏蔽你,给你扣上“极左”大帽子。党中央近些年反复强调共产党员要树立“政治意识”。政治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但官方及媒体就始终不敢用阶级斗争观点解读“政治”的本质。咄咄怪事!堂堂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刊物、网络中不能讲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究竟是真马克思主义还是假马克思主义呢?离开阶级斗争观点讲“两个绝大多数”,能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思想吗?依靠离开阶级斗争的“两个绝大多数”论证“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能是科学的结论吗?


(四),把“两个绝大多数”与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的共产主义的大目标割裂开来。

前文已经叙述,“两个绝大多数人”的“运动”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的“运动”,而不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的只顾眼前的、局部的、短暂利益的,放弃无产阶级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放弃阶级斗争和消灭私有制的“运动”。这种“运动”不可能做到“两个绝大多数”。马克思1852年在谈到他阶级斗争理论时讲了三句话即阶级仅仅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实际上也是再次指出离开无产阶级专政及消灭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可能是共产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两个绝大多数”。但是我们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包括权力者和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专家基本不讲无产阶级专政、不讲消灭私有制、不讲消灭阶级,只讲实现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且不同程度地在保护、扶持私有制。如此大讲特讲《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并以此论证现实的“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路线、方针、政策,能是科学的论证吗?

邓小平同志说过,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我们也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掌握《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由此才能进行科学的逻辑推演、论证和说明解释现实问题,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片面的结论来。


                                 2020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林飞雪)



链接


4 个回复 - 52 次查看
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研究状况相关推荐·《理论视野》2017年04期·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共中央党校 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蕴含的重要维度, ...
2020-9-12 19:47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8:46:36 | 只看该作者
李慎明:王震与新中国国史——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李慎明 · 2020-09-24 ·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毛主席一点也没有估计错,党的第三代、第四代有可能被和平演变,资本主义有可能复辟,这个危险一天天在加大。
  首先,热烈祝贺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祝贺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历代领导和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下所取得的喜人辉煌的成就。
  在这一时刻,我不由自主也想起了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十多年的王震同志。
  王震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首任名誉会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0年6月,中共党史领导小组的组长杨尚昆和副组长胡乔木、薄一波、邓力群给江泽民并中共中央政治常委写信,正式提出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建议。199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负责筹备此事的邓力群恳请王震同志任国史学会名誉会长。王震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史当然要继续研究,但争议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壮大,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座刚刚开发的宝藏。正确总结和汲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任务艰巨,意义十分重大,我愿为研究国史尽一点绵薄之力。”
  1992年11月8日,国史学会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王震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贺信中说:“听到国史学会召开成立大会,我非常高兴。国史学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宣传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研究和宣传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光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和荣誉,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和尊严,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史学会要广泛讨论。要广泛团结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护社会主义的人,广泛团结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赞成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史学会要承担起吸引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研究者的专业职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努力奋斗。”
  1993年春节前王震去世前一个多月,特地把国史学会会长邓力群叫到自己正在养病的广州谈话。谈话中,王震同志十分关切地询问到国史学会和国史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指示说:“研究国史一定要实事求是,研究的成果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王震同志本人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史、国史有很多自己独到的看法。试举如下几例:
  1983年3月17日,王震在广州会见海南农垦局局长王昌虎等人时说:“我最近会见了一些日本老财,他们不少人跟我说,你们批毛泽东只能批到目前这个地步,不能再批了。你们这些中国元老要出来保护你们民族的伟大领袖,你们批掉的一些东西我们捡去了,如爱厂如家。如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这对我们发展企业,很管用。”
  1989年4月5日,王震同志说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毛主席一点也没有估计错,党的第三代、第四代有可能被和平演变,资本主义有可能复辟,这个危险一天天在加大。资本主义复辟是一个潮流。我反对一部《河殇》,很多人就给我打招呼,你过你的日子就行了。是啊,像我们这样,有房子、汽车,又有服务人员,过去老是讲既得利益者,我对这个名词就不相信,现在信了。你看红小鬼某某某,只要他日子过得好一点,就没有那种革命的气势了。现在要扭转资本主义复辟的趋势还不是很难。”
  1989年4月19日晚,王震对前去看望他的张延忠说:“今天下午。紫阳找我跟他谈话,我说国家大企业绝对不能包,几万个大企业一包还得了啊,一包三、五年,我就拼设备。赢了,个人拼命提成。亏了,他家产就那么一点,让他怎么赔?!铁路承包,你包一段,我包一段,各自为政,还能不出大事故?!”
  1990年9月12日,王震在解放军总医院对前去看望他的曾在北大荒插队的北京知青说:“我现在正在读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毛主席说,一个大思想家没有一点幻想、理想不行。毛主席有诗人的气质,更有远大理想,但不是乌托邦。有的理想不是一两个世纪就能实现的。伟大思想家所讲的每一句话并不都是指当前的事情,是要你传之后人,一代代接替地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
  我个人认为,1989年政治风波和1991年苏东剧变后,我们党和国家的众多元老与广大干部群众,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史、国史的认识都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这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趁现在有很多老同志健在,我们相关部门和我们这些国史研究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首先做好口述历史这一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究。衷心希望当代中国研究所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一系列有关指示精神,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2020年9月23日,李慎明同志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时代当代中国史研究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4:54:14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的“一万年”
耿来意 · 2020-10-03 · 来源:乌有之乡

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来自于历史,更来自于未来。有人评价毛主席说他属于未来。他何止属于21世纪、22世纪,他属于更远的未来,他属于一万年的未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期,四海翻腾,五洲震荡,国际帝国主义、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不断向中国发难,中印边界冲突不断,美国怂恿的台湾国民党意欲“反攻大陆”,国内也不消停,单干风越刮越大,两条路线的斗争初现端倪,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也让人忧心不已。
  “反苏忆昔闹群蛙,喜看今天大反华。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神州岂止千里恶,赤县原藏万种邪。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孤家。”毛主席写下的这首诗,便是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生动写照。

  郭沫若曾于1963年元旦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首抒怀词《满江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毛主席在广州读到这首诗词后,有感而发,写下了气势恢弘的和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备受人们喜爱,至今广为流传。
  他在解释这句词的时候说:
  “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万年?没有那么长。我要马上见高低,争个明白,不容许搪塞。但其实时间在我们这边,‘只争朝夕’,我们也没有那么急。”
  毛主席这首诗词主要是刺向赫鲁晓夫之流的,他要勇敢地发起攻击,要与妄想统治世界万年的反动派争个高低。
  “一万年”这个词,时常出现在毛主席的话语里。

  1939年1月28日,他在分析当前的战争局面和政治形势时,重点分析了统一战线与磨擦的辩证关系,以及必须坚持的“反磨擦”原则,他说:
  “统一战线有一万年,磨擦也有一万年,有统一战线就有磨擦存在。因为有不同,所以有磨擦,不过我们是尽一切力量使磨擦减少。有人硬要磨擦一下,那末我们应该怎样呢?在六中全会里我们曾说过,对无理的磨擦我们是决不容忍姑息的,我们要抱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这后一条原则是很重要的,比方我在这屋子站着,他把我挤一下,我若让他,退一下,这样一步一步会挤得我无容身之地,所以,他挤来,我们反挤一下,挤回他到原来地位,他要磨擦,我们就反磨擦。……要亲爱,要团结,但要站起来,否则就会有‘亡党之痛’。”

  1953年10月、11月,毛主席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谈话中,分析了在合作化过程中对农民“干涉过多”这个问题,他说:
  “什么是干涉过多呢?不顾需要和可能、不切实际、主观主义的计划,或者计划倒合实际,但用命令主义的方法去做,那就是干涉过多。主观主义、命令主义,一万年也是要不得的。不仅是对于分散的小农经济要不得,就是对于合作社也是要不得的。但是,不能把需要做、可能做的事,做法又不是命令主义的,也叫做干涉过多。检查工作,应当用这个标准。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凡是用命令主义去办事,都是错误的。”

  1954年12月19日,毛主席针对有些人认为政协作用越来越小、已不需要这个问题,说明了政协存在的必要性,其中说道:
  “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都要改造,这就发生各方面的关系问题。选举也是有各方面的关系。还有文教、学习也有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也值得协商。主要是批判唯心论问题。将来一万年以后,也还有唯心论,因为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陈旧了,就有一批人要出唯心论。新旧之间的矛盾,一万年后也还有。社会主义改造是很纷繁的,各种工作就要协商。”

  1956年3月4日,毛主席在关于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谈话中,提出要保存我们的民族性的东西,他说:
  “手工业的各行各业都是做好事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工艺美术品,什么景泰蓝,什么‘葡萄常五处女’的葡萄。还有烤鸭子可以技术出口。有些服务性行业,串街游乡,修修补补,王大娘补缸,这些人跑的地方多,见识很广。北京东晓市有六千多种产品。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提出要向外国学习,他说:
  “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党的支部书记,部队的连排长,都晓得在小本本上写着,今天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不要把尾巴翘起来。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向人家学习,就是在几十个五年计划之后,还应当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有什么不好呢?”

  1956年4月29日,毛主席在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党的代表谈话时指出:
  “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有人以为一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就十分美好,没有什么坏的东西了,这其实是一种迷 信。”

  1956年6月28日,毛主席在同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尼古拉·乔洛尤谈话时说:
  “我们不要迷信,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一切都是好的。事物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在我们的社会里,一定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要进行改造,把坏的东西改造成为好的东西。我们必须准备着还有坏的东西,否则一个问题出来了,就会认为不得了了。过去认为苏联是没有错误的,现在斯大林问题出来了,许多人就惊讶不止。世界是美丽 的,但也不是美丽的,世界上有斗争、有矛盾。希望一切都是好的,这是我们的主观,而现实是客观。世界上有好的东西,也有坏的东西,自古以来是这样,一万年后也会是这样。”

  1956年8月30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谈到主观主义问题时说:
  “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是有成绩的, 但是主观主义的毛病到处都有。不仅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主观主义永远都会有,一万年,一万万年,只要人类不毁灭,总是有的。有主观主义,总要犯错误。”

  1956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一行时说:
  “就是一万年以后,人类还会有矛盾。现在我们把未来想得很美,可是未来到来时,人们又会感到不满意。那时,社会上还有善恶,无恶、即无善;社会上还有美丑,无丑即无美。那时,还有真理,也有谬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思想,是错误的。”

  1956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讲了经济问题、国际形势问题、中苏关系问题、大民主小民主问题,在讲到经济问题时说:“经验是永远学不足的。一万年以后,搞计划就一点错误不犯?一万年以后的事情我们管不着,但是可以肯定,那个时候还是会犯错误的。青年要犯错误,老年就不犯错误呀?孔夫子说,他七十岁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1],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在讲到国际形势时,他谈到国家机关,并举了法庭作例子,他说:
  “我们的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拿法庭来说,它是对付反革命的,但也不完全是对付反革命的,要处理很多人民内部闹纠纷的问题。看来,法庭一万年都要。因为在阶级消灭以后,还会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人们之间还会有斗争,还会有打架的,还可能出各种乱子,你不设一个法庭怎么得了呀!不过,斗争改变了性质,它不同于阶级斗争了。法庭也改变了性质。那个时候上层建筑也可能出问题。比如说,象我们这样的人,可能犯错误,结果斗不赢,被别人推下去,让哥穆尔卡上台,把饶漱石抬出来。你说没有这种事呀?我看一千年、一万年以后还有的。”

  1956年12月7日,毛主席邀集全国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在京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座谈,谈到民主党派长期共存问题,他说:
  “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工商联这个名称可以保存下来。历史名字要保存,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名字为什么不要,瑞跌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名称是封建时代的也可以。”

  1957年1月,毛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谈到思想动向问题时说:“农民需要年年跟田里的杂草作斗争,我们党的作家、艺术家、评论家、教授,也需要年年跟思想领域的杂草作斗争。所谓锻炼出来的,就是奋斗出来的。你草长,我就锄。这个对立面是不断出现的。杂草一万年还会有,所以我们也要准备斗争一万年。”
  “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现在的阶级斗争,一部分是敌我矛盾,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当前的少数人闹事就反映了这种状况。如果一万年以后地球毁灭了,至少在这一万年以内,还有闹事的问题。不过我们管不着一万年那么远的事情,我们要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认真取得处理这个问题的经验。”
  在谈到肃反问题时,他说:
  “要给做肃反工作的干部撑腰,不能因为一些民主人士一骂就软下来。你天天骂,吃了饭没有别的事做,专做骂人的事,那由你。我看越骂越好,我讲 的这三条 总是骂不倒的。共产党不晓得挨了多少骂。国民党骂我们是‘共匪’,别人跟我 们 通,就叫‘通匪’。结果,还 是‘匪’比他们非‘匪’好。自古以来,没有先进的东西一开始就受欢迎,它总是要挨骂。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从开始就是挨骂的。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肃反要坚持,有反必肃。法制要遵守。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有反不肃,束手束脚,是不对的。要按照法律放手放脚。”

  1958年5月13日,毛主席在修改刘少奇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时加写:
  “我们允许反社会主义的毒草长出来,在人民面前建立对立面,以便让人民从比较中看得清清楚楚,激起众愤,群起而锄之,借以锻炼群众的斗争本领,开辟社会主义的百花齐放的广阔天地。这个政策是公开宣布了的,过去采用过,今后还要采用。毒草是客观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会有,不过遥远将来的毒草,不带现在的阶级斗争的性质罢了。”

  1958年5月20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关于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灾难问题时,他说:
  “我们应当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灾难,我说的是大灾难,无非是世界大战,党内大分裂。我们党有过四次分裂,只要有党,就会有分裂,一万年也会有的。有些人觉得讲这个问题不舒服,有什么不舒服呢?讲了大家都有个精神准备,比不讲不是要好些吗?”

  1958年7月22日,毛主席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对赫鲁晓夫要在中国搞核潜艇“合作社”、建立长波雷达观测站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说: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可以告诉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有半个小指头的条件也不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
  谈到斯大林问题,他说:
  “斯大林支持王明路线,使我们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当革命处在关键的时候,他不让我们革命,反对我们革命。革命胜利后,他又不信任我们。他大吹自己,说什么中国的胜利是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一定要彻底打破对他的迷信。斯大林对中国所做的这些事, 我在死以前,一定写篇文章,准备一万年以后发表。”

  1959年5月13日,毛主席在审阅中国外交部对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杜德谈话的答复稿 时加写的一段文字,对中印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总的说来,印度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一千多年来是如此,今后一千年一万年, 我们相信也将是如此。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 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我们两国之间的吵架,不过是两国千年万年友好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而己,值不得我们两国广大人民和政府当局为此而大惊小怪。”

  1960年3月17日,毛主席在去杭州的专列上讲到国际国内关系,他说:
  “我们只管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他我们一万年后也不要。管好了自己,就不怕人家反华。”

  1960年4月30日,毛主席在同谭震林谈到向外国学习时说:
  “现在还要学习外国,不能说现在连一点书都不抄了。人家书上是正确的东西,而我们没有书,这一部分还得抄。取经是一万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经,我取你的经。不能搞绝对化,所谓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观点。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学。”

  1961年1月29日,毛主席在专列上同江苏省有关负责人谈话,谈到调查研究时说:
  “不根据调查研究来制定方针、政策是不可靠的,很危险,心中也无数,数字也许知道,实际情况并不知道。成绩、缺点要两面听,两点论嘛,正面、反面,成绩、缺点,光明面、黑暗面,已经认识了的世界和未被认识的世界等等,一万年也是这样。”

  1962年9月30日,毛主席会见南非共产党学员代表团,谈到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他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它还要继续发展,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把什么真理都总结好了。我们相信马克思创造的唯物辩证法。按照唯物辩证法,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也许一万年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会变成某种什么别的东西。但是唯物辩证法是不会变的,它是绝对真理,其余的都是相对真理。有人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太行了,更有人说完全不行了,我不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1963年5月7日,毛主席主持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稿。谈到依靠谁的问题,他说:
  “要使支部的领导放在劳动者、劳动积极分子的手里。县、社两级干部也要参加劳动。支书不参加劳动,还不相当于保甲长?《红楼梦》第二回上,冷子兴讲,‘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说得有点太过,探春也当过家,不过她是代理。但是贾家也就是那么垮下来的。一九六一年搞的‘六十条’,对阶级队伍写得不突出,还没有好好注意提依靠谁的问题。我看一万年以后,还是有个依靠谁的问题,因为还有唯物论和唯心论,还有先进和落后,总还会有左、中、右。”

  1963年11月8日,毛主席阅读周扬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一稿,他加写道:
  “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学说也是这样,总是要分化的。有革命的、科学的学说,就一定会在其内部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它的对立物,产生反革命的、反科学的学说。因为现在社会有阶级的分裂,一万年以后的社会也会有先进集团和落后集团的不同,总是要不断产生对立物的。这个理论早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历史所说明了,也为自然科学的历史所说明了。科学和科学史本身,就是说明这种对立统一、对立斗争,因而得到发展的。”

  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毛主席发表了多次谈话,其中阐述了他晚年的许多重要思想,对继续革命问题,他说:
  “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一万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见了?怎么看不见呢,是看得见的。”

  当然,毛主席说起的“一万年”还有很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他说的“一万年”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头话,或者仅是一个代表着许多许多的数量词,“一万年”也是他实实在在思考过的一个人类发展的未来阶段,他谋划着中华民族一万年的发展道路,探究着人类未来一万 年的发展规律,谋求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和人类未来的解决方案。因此,他的思想常常为庸常的人们难以理解,也为一些实用主义的短视者所诟病,以至于在他身后的很多年里,各种污泥浊水纷纷泼向这位洞邃未来的历史伟人,直令历史蒙羞。他在吊念罗荣桓同志的诗词中曾写道“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膺非”,用于他身后的那段境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当然,也会有一些觉醒者,在历史的谬误中逐步觉悟。

  薄一波曾回忆说,他的一位老战友曾不止一次告诫他:“毛主席讲的话,如果你觉得不对,千万不要讲,你回去想想,慢慢就会知道毛主席是正确的。”他也预言:今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比现在还要高。
  开国上将王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苏东剧变之后在接受一杂志社采访时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五十年。”他还交待自己的秘书李慎明说:“马克思主义从此要进入受难的时代。党内和社会上对毛主席原有的误解很难消除,还会产生新的误解。要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将来历史与社会实践的检验和回答。你们要坚定刚毅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一有机会,就要为老人家讲点公道话。”
  亲自聆听过王震悔悟的李慎明在一次报告中说:“毛泽东不仅属于20世纪,而且更属于21世纪、22世纪。”
  人类是为了未来而活着,为人类谋未来者得永生。
  毛主席的历史地位不仅仅来自于历史,更来自于未来。有人评价毛主席说他属于未来。他何止属于21世纪、22世纪,他属于更远的未来,他属于一万年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16:38:36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为何会重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胡新民 · 2020-10-04 · 来源:淮左徐郎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当年的忧患意识。这在陈正人的信中和毛泽东对陈正人信的批示和批注中体现得特别鲜明。
  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虑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上。为了使全党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先锋模范作用,毛泽东在1957年4月提出整风和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两条措施。
  但在整风开始后,在极少数民主党派头面人物的“轮流坐庄”的鼓噪下,引发了一些人的附和,出现了游行请愿、集会呼吁等现象,一度声势还闹得比较大。有的高校甚至挂出了要把蒋介石请回来的标语。这种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为什么就在不久前的八大上,各民主党派还坚定地表示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舟共济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却有个别民主党派的主要成员带头要共产党下台,而且还能带动那么多人发出这样的声音?这里除了其它的原因外,应该主要还是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当时出现极少数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逆流,历史背景之一是1956年秋收后,不少地方发生了农民“闹社”“退社”的情况。到1957年上半年,一些地区的发展到农民闹事,搞请愿。搞农民运动出生的毛泽东,一直重视“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也是当时党中央领导层的一致认识。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
  邓小平起草的文件和胡耀邦的农村考察报告
  在八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于1957年8月14日代中央起草了一份文件,内容如下:
  “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在全国的农村中,正开始进行一场社会主义教育的大辩论。各地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等宣传机关对于农村的这个报道,应着重于好的经验的介绍,正面道理的宣传(包括对于资本主义思想的驳斥)。在反映农村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动时,要恰如其分,不要使人感到漆黑一团。”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针对农村中出现的认为富裕中农是我们在农村中的依靠力量的思想,再次提出要在农村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在进行中毛泽东发现,农村干部中强迫命令、虚报浮夸、多吃多占、多记工分等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接着又出现了“单干风”。这些都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忧虑。1962年7月18日下午,毛泽东同杨尚昆谈话。要点是:一、是走集体道路呢,还是走个人经济道路?二、对国家计委、商业部不满意,要反分散主义。杨尚昆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事态很严重!!十分不安!”他在晚上将毛泽东谈话的内容报告了周恩来。(《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5》以下简称《年谱》第115页)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把这一问题正式提了出来,但没有点名批评人。
  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一直很注意倾听来自各方面,包括青年人对农村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961年10月6日,毛泽东阅胡耀邦十月二日报送的农村考察报告《二十五天三千六百里路的农村察看》,批示:“此件写得很好,印发各同志,值得一看。原件退毛。”考察报告说:我带了三名工作人员,从九月四号到二十九号,在黄河、淮河平原农村跑了一趟,一路上,我们注意观察了生长的庄稼以及群众的劳动、体质和气色,有时候停下车来找群众作了一些访问。报告认为过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五风”伤了元气,现在好转的原因,在于认真而具体地贯彻了 “农业六十条”,强调调动生产队小集体积极性的关键是实行分配大包干。报告认为在安徽实行的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是一种起过作用但具有危险性的做法。(《年谱 》 第37页)
  1962年8月20日 毛泽东批示将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8月2日关于团的三届七中全会情况的报告,印发中央工作会议。报告说:会议主要是根据中央一月工作会议和三月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讨论如何适应目前形势,健全团的经常工作,学会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问题。在思想教育方面,目前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些青年干部和青年对集体经济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生怀疑和动摇,一是对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因此,建议在今冬展开一个深入的全民性教育运动。(《年谱》第139页)
  胡耀邦的这两份报告,反映了当时党内对两个问题的代表性意见。一个是:“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是一种起过作用但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一个是“展开一个深入的全民性教育运动。”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国的广泛开展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528页》
  196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196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严禁打人的通知》。2月11日至28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3月1日正式发布),确定以“五反”运动作为在城市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方式。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毛泽东在阅读了一些汇报材料,例如保定地委的“事实再一次证明阶级和阶级斗争确实是存在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是激烈的”后,于1963年5月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开会,草拟指导全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并进行讨论。5月20日,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关于城市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其中谈到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关于过思想关,周恩来表示:“要坚持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关于官僚主义,周恩来列举了20种表现,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的确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196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转发华北局和中南局的两个文件,要求各地继续抓紧进行“五反”运动。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在讨论到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刘少奇在会上提出,“和平演变已经演变到高级机关中的某些人了,省委、市委都有他们的人。”他不再强调依靠基层干部,而且认为有些“四不清”干部是抵抗“四清”(即“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的,这就是“反党”,破坏“四清”,就是“反革命”,要开除党籍。毛泽东在会上谈到防止修正主义的问题。
  会议赞同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看法,提出要追查“四不清”干部在上面的根子。会后中央成立由刘少奇主管的“四清”“五反”指挥部。6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转了甘肃省委、冶金工业部党组《关于夺回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领导权的报告》,使运动“左”转,开始转向夺权斗争。在农村,1964年7月5日王光美在河北省委工作会议上作了“桃园经验”的报告。刘少奇和毛泽东先后表示同意报告内容。刘少奇代中央拟的批语说这个报告“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比较完全、比较细致的典型经验总结”,“是有普遍意义的”(《年谱》第394页)。后经中共中央同意,这个夸大农村阶级斗争的“桃园经验”,正式向全国推广,对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全国工作会议,讨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中央领导层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分歧,主要是关于运动的性质和运动的搞法。关于性质,刘少奇认为,运动的性质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或者说是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毛泽东则认为“性质是反社会主义的嘛!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关于搞法,毛泽东批评刘少奇说,“四清”工作队集中大批人员,是搞人海战术;对干部不可搞得打击面太宽。毛泽东还强调指出,对干部的“四清”,是清少数人,有问题则清,无则不清,没有虱子就不要硬找。1965年1月14日,《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正式下发。该文件宣布统一提法,今后全国城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简称“四清”。
  毛泽东对陈正人的信的批示和批注
  在这次政治局全国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对时任八机部部长的陈正人信件作了批示和批注。从这件事,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初心。
  1964年10月上旬,陈正人到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搞调查研究。工厂领导考虑他是老同志、年龄大、身体有伤、蹲点时间较长,安排他住宾馆,他不同意;住招待所,他再次拒绝,自己把铺盖放进精密铸造车间生活间,和工人们住在一起。白天以装配车间工段作为劳动基地,一日三餐和工人一道排队吃大食堂,没有丝毫的特殊化。陈正人在工厂学会了开拖拉机、操作和修理机床,交上了不少工人朋友,深得工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从亲身经历中,陈正人感悟道:“干部特殊化如果不认真克服,干部和群众生活距离如果不逐步缩小,群众是必然会脱离我们的。”
  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阅读了薄一波12月10日报送的陈正人12月4日给他的信和陈正人11月25日关于在洛阳拖拉机厂蹲点的报告。毛泽东批示:“送少奇、薄一波同志酌处。同意转发。”毛泽东对陈正人的信和报告写了一些批注。陈正人信中说:“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一部分老干部在革命胜利有了政权以后,很容易脱离群众的监督,掌管了一个单位就往往利用自己的当权地位违反党的政策,以至发展到为所欲为。而像我们这些领导人,官僚主义又很严重,对下面这些严重情况又不能及时发现。这就是在夺取了政权之后一个十分严重的危险。”(薄一波在这段文旁边批道:“这是个问题。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多年来没有抓或很少抓阶级斗争的缘故。”)毛泽东批注:“我也同意这种意见。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在信中谈到拖拉机厂的领导同志每星期劳动两个下午处,毛泽东批注:“为什么不可以劳动四个到五个下午呢?剩下还有两个整天和四个到五个上午做别的事。”信中谈到“目前我所注意的问题,主要放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方面。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准备放到后一步来研究”。毛泽东批注:“管理也是社教。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指同吃、同住、同劳动——引者注),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作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陈正人的报告谈到这个厂和农机工业部门相当多的 一部分干部中,尤其是在不少企业的领导干部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对于敌情估计不足,对于企业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毛泽东批注:“这些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教运动绝对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只有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年谱》第445页)
  “二十三条”下发后,城乡“四清”运动逐步纠正前一阶段的偏差,大批基层干部获得解放,理顺了一些关系,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趋于平稳并向好的方面发展。
  三年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克服官僚主义等现象、解决干部作风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在净化社会风气、解决城乡基层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上,也起了一定作用。对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中共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注意纠偏,并一再强调不要因运动耽误生产,从而减少了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对当时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在指导思想上持续受到“左”的干扰,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这是要引以为深刻教训的。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见该书第640-641页)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11月17日上午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当年的忧患意识。这在陈正人的信中和毛泽东对陈正人信的批示和批注中体现得特别鲜明。尽管这段史实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但这段史实提出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自律,要经常深入实际去搞调查研究,这不但是一个干部作风转变的问题,更是党风中一个拒腐防变的极端重要问题。今日重温仍不失现实指导意义。

链接
狱中8条-毛周赶考-文革-反腐-红军之问 新中国体内排毒通史
9 个回复 - 3013 次查看
郝贵生:“狱中八条”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什么警示?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7-15 09:30:2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几乎都读过、看过罗广斌、杨益言同志的小说《红岩》 ...
2020-8-10 15:44 - 焦典 - 焦点时评

用供需生产力内矛盾取代与生产关系主要矛盾v毛主席双改造
3 个回复 - 958 次查看
李萌萌 :毛泽东与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作者: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26 07:56:1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对农业机械化事业 ...
2020-9-26 14:41 - 焦典 - 焦点时评

所有制结构定共富否 生产力内矛盾升主矛 6亿人月均1000挑战
9 个回复 - 836 次查看
“6亿人每月人均收入1000元”?国家统计局回应 人民网发布时间:06-1516:09人民网官方帐号 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就最近社会热议“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一事,国 ...
2020-9-28 13:26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3:33:31 | 只看该作者
贝尔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之争
王兴旺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12-5

“现代性”(Modernity)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留存于现代西方哲学版图中的一个经久不衰、但亟待梳论的复杂概念。借用安东尼·吉登斯的话来说,“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它采取了一条将“极端怀疑的原则制度化”的理论模态,既认可所有知识都能以不同呈现方式而存在,又在原则上做好了随时抛弃任何理论的准备。从学理视角来看,这种“开放与兼容”的特征,客观上增加了界定现代性及其基本内涵的困难程度,而这正是诱发各种相关争论的基本动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和当代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围绕“现代性是什么”而开展的对话与争辩。

贝尔: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

作为当代西方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贝尔解读“现代性”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领域断裂”(The disjunction of Realms)的现状,指出“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

贝尔首先批评了以黑格尔等人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家所坚信的“社会整体观”(the monolithic view of society)。他指出,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阐述了“伦理性实体”经由家庭、市民社会,最终“返回并统一到实体性的普遍物及其所致力于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目的和现实性上来”的国家。站在黑格尔哲学立场来看,这一辩证过程遵循的是“精神”实现自身的本体论论调。其最新呈现方式是塔尔克特·帕森斯所主张的“宏大理论”(Grant Theory)。然而,社会整体理论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断裂”的基本事实,认为“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

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导论”来看,贝尔的目标是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现状:不同领域遵循着不同的运行法则,依照不同的变化节奏朝着不同甚至相反方向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自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在精神层面上经历的一种“巨变”。贝尔认为,“界定现代的内容是这样一种感觉:拥抱变革,超越时空,认可社会与地理的流动性,以及迫不及待准备迎接新事物”。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现代性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词能对之进行概括”。

那么,现代性究竟是如何揭示现代社会的转变的呢?贝尔在《解决现代性与现代主义》中给出了五种描述:现代社会的建构原则不再是某种终极目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就基本权利和义务达成一致的社会契约;这直接导致了社会生活运作机制的转变——从“自然”转向了“文化”,我们生活在人造的文明世界中;相应地,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不再享有维系社会的绝对地位;现代社会中存在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领域间的根本性对立冲突;现代性在思考人类本质的问题上,承认“人类本质的可变动性”。

站在贝尔的社会学视角来看,现代性所描绘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强调“个体主义”而呈现在社会意识层面中的思想变革,“现代性是个体主义,即个体重塑自身的一种努力,为了能够进行谋划与选择,如果有必要的话,那就改造社会”。贝尔发现,现代性通过与传统社会保持距离,提供了一种面向自由且多元社会的可能性,但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来看,这却在有效回应人类生存困境之情感疑惑的问题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现代性开启之前,宗教一方面以象征性的“恶魔”口吻,警惕世人,以免践行任何可能的亵渎行为,从而维系着社会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保持了人类过往的延续性。“宗教通过这两种功能,巩固了几乎历史上所有的西方文化。”然而,现代性的莅临,剔除了宗教的上述作用,使现代人如同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般,不断追求着自我扩张的满足。现代文化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困惑的“超越性”需求,反而将现代人推向了一种无意义的空洞感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性的真正问题就是信仰问题。

基于以上论述,不难理解贝尔何以会把“宗教回归”作为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良方,正如其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中所坦陈的那样:“由于宗教接触到人的意识源泉的最深处,我相信,将有一种意识到人生局限的文化,在某个时刻,重新回到对神圣意义的发掘上来。”

哈贝马斯: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事业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梳理了“现代性”的概念史,在他看来,“现代性”是一个带有“历史痕迹”色彩,用于标识新—旧世界不同的概念,它一方面体现出新世界对未来保有的开放性特征,另一方面则要求现代人脱离旧社会,对新社会做出理论上的辨识与确证。由此来看,现代性的任务即为现代社会的自我确证提供一种正当性的合法辩护,因此哈贝马斯将“现代性”视为一项正在推进中的事业,它包含了三个相互交织的环节:审美现代性(Aesthetic Modernity)、文化现代性(Cultural Modernity)和社会现代化(Social Modernization)。

根据这种现代性的概念分析模式,哈贝马斯注意到,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西德理论界中盛传一种应对现代性的策略:以贝尔、彼得·伯杰(Peter Berger)等人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主张转向传统以寻求应对之道。在《美国和西德的新保守文化批判主义:两种政治文化的理智运动》中,哈贝马斯敏锐地指出,新保守主义者主要坚守两种观点:其一,反对苏联的政治制度;其二,基于“精英式的民主权利理论”而坚守“反人民主义”(Antipopulism)。哈贝马斯在1980年接受“阿多诺奖”的主题讲演“现代性:一项尚未完成的事业”中,详细指出了新保守主义的理论错误:新保守主义无法自如应对伴随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而带来的某些负面结果,并将之完全归咎于文化现代性的问题上,这完全误解了社会现代化与文化现代性之间的关系,“新保守主义者未能揭示造成人们对待工作、消费、成就和消遣态度变化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而是把享乐主义、社会本质的丧失、服从的丧失、自恋主义、从低位和成就竞争中退出等等,通通归咎于‘文化’领域”。事实上,在哈贝马斯看来,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与回应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在哈贝马斯看来,虽然贝尔对资本主义社会分裂的描述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但我们不能因为当代社会存在着各种由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就得出现代性早已穷途末路的结论,进而宣称现代性所裹挟的“信仰危机”只能通过复归传统文化或宗教文化的方式才能得到解决。贝尔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其新保守主义立场中所存在的理论局限性,“将合法性的危机简单地归因于这样一种文化:对传统习俗、经济与政治之合理性日常生活的制度投以日益严重的敌对态度。这并没有使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分离得到解释”。哈贝马斯注意到,在研究和反思文化现代性的过程中,贝尔重点分析了19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Modernism)。从艺术视角来看,“现代主义”通过各种艺术想象的创作方式,恰当表达了现代人试图冲破各种传统重压的情感诉求,客观上体现了现代性的内在要求。然而,贝尔始终受困于其所偏爱的传统精英生活方式,因而只将研究视角停留在“拒斥传统成就的规范化的颠覆性力量上,没有看到如下内容:美学家对善、实用性或真实性的中立化(即对所有美学形式的反抗)只是这种价值领域的一种激进样式的特殊化和具体化而已”。因此,在哈贝马斯看来,贝尔对“现代性”的剖析,实质上是一种对“文化”的虚假否定。现代性事业,不是一个“恢复信仰”的宗教问题,而是需要依据18世纪以来启蒙哲学家所阐述的方案,合理地组织日常社会生活。哈贝马斯警醒读者,“只有当我们不再像通常那样关注艺术本身时,我所说的那种‘现代性事业’才能显出清晰的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哈贝马斯对贝尔现代性思想的分析,同样招致了批判。例如,伊哈布·哈桑在《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中鲜明地指出,哈贝马斯在解读现代性问题上,试图区分“老保守派的前现代主义”“青年保守派的反现代主义”以及“新保守派的后现代主义”的努力完全是徒劳的。然而,真正使哈贝马斯批判贝尔现代性思想遭到非议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看到贝尔的思想旨趣究竟是什么,他所期待的那种“合理组织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事业并没有如其所构想的那样得到有序推进;相反,对现代人而言,更为直观的感受则是当代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张力与分裂。可以说,当代人处于一种需要重新反思各种社会关联的境地。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贝尔“现代性”反思的真正价值,即通过借助以往传统中的某些形式,探求重新构建人类生存境况的途径,以此克服“分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