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9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革命英雄主义创历史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5集坚守上甘岭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23:5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十五集:坚守上甘岭

点击观看视频:http://www.12371.cn/2020/10/30/VIDE1604062921804956.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在受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里,有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着官兵和战车一起通过天安门广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空降兵战车方队队员将这面布满弹孔的战旗送上战车

  这面弹痕累累的战旗有一段不朽的历史传奇。它来自炮火连天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

  战役过程中志愿军第15军第134团3营8连在连长李保成、指导员王士根的率领下,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1号坑道。

  尽管断水断粮14天,8连官兵仍始终坚守阵地,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

  飘扬在597.9高地主峰的这面战旗,留下381个弹孔!此战之后,8连荣获“上甘岭特功八连”的荣誉称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10月8日,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式批准了范佛里特精心策划的“摊牌作战”计划,也被称作“金化攻势”。

  “摊牌作战”计划

  以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个营的兵力,用5天的时间、200人伤亡的代价,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夺取志愿军防守的上甘岭地区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范佛里特的“摊牌作战”公然摊牌了。

  美军集中40架飞机、320多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以罕见的火力密度,倾泻在五圣山前沿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两个连防守的阵地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任第15军后勤部文化干事 胡复生:

  那个炮弹密度很大,平均每秒钟要打6发炮弹,那炮弹一个接一个,土都全部打松,表面工事全部没有了。

  后来,美军火力倾泻的专用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产生的。

  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晚上,第135团7连2排排长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亲自带领1个班开辟反击道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为第15军《战地报》记者 李天恩:

  敌人炮火把他的腿打断的情况下,他仍然不下火线。他自己端着机枪来掩护战士易才学继续战斗,最后他抱着个手雷,滚到敌群里头,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孙占元 牺牲时年仅27岁

  “联合国军”的第一天进攻,什么也没捞到,伤亡已达2000多人。

  从10月15日起,范佛里特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轮番进攻,阵地几度易手。

  在597.9高地担任反击任务的第135团6连攻至0号阵地时,一个加强连只剩下16人。2营参谋长张广生和6连连长万福来带领3个小组,实施连续攻击,但3个小组很快伤亡殆尽。

  就在这时,一名通信员站了出来,主动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就是后来全国闻名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点击视频,看详情!

  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短短7天时间,上甘岭这两个并不高的高地,承受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火力攻击,战斗异常惨烈。

  7天的拉锯战,美军先后投入9个营,南朝鲜军投入8个营,只暂时占领了两个山头的表面阵地。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精心策划的“摊牌作战”遭到了志愿军当头一棒。

  10月21日至10月29日,为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不甘失败的范佛里特紧急调整部署,将受到重创的美军第7师撤下战场,由南朝鲜军第2师接替,他们采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烟熏火烧、施放毒气等手段,试图将志愿军赶出坑道或封锁在坑道内。

  转入坑道的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部队的指战员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艰难困苦,不断给封锁坑道的南朝鲜军以打击,以突击手段出击158次,共计歼敌2000余人,并收复7处阵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2年10月30日,志愿军拉开了决定性反击的序幕。经5小时激战,全歼表面阵地守敌一个多营。

  11月1日,“联合国军”以100架次飞机、300余门大炮向志愿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当日“联合国军”发射炮弹12万发,在连续发动23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进攻一整天后,伤亡1500余人,毫无收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晚,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6团的两个连发起反击,将597.9高地其余阵地全部收复。

  在志愿军第15军战至最艰难的时刻,志愿军第12军6个团的指战员奉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的命令,挥师上甘岭。

  11月1日晚,苦战了19天的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134团撤出战斗整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任第12军第34师侦察科科长 许克杰:

  我们部队上去以后,向15军学习,在英雄阵地上,我们要打出我们的国威军威。

  11月5日,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全面接管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防务。

  在当天的激烈战斗中,志愿军第91团5连战士胡修道,创造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为第12军第31师第91团5连战士 胡修道:

  我从拂晓开始打到下午黄昏,那一天敌人集中5个多营的兵力进攻。光是我一个人,就消灭了280余名。我在山上两天两夜,那时候一心就是要守这个阵地,消灭敌人。

  至11月25日,“联合国军”所谓的“金化攻势”不得不偃旗息鼓,上甘岭成了美国人的又一个伤心岭。

  上甘岭一战历时43天,志愿军伤亡11000余人,顽强守住了阵地。

  “联合国军”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300余门火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将山头整整削低了两米,但是最终在付出损兵折将25000余人的代价后,寸土未得。直至朝鲜停战,再也没有动用营级规模以上兵力发动进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上甘岭战役中与敌同归于尽的38位战斗英雄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殊死搏斗,使上甘岭变成一道攻不破的防线,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光辉范例,打出了震撼世人的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0:08:11 | 只看该作者
献礼片夹私货 《金刚川》无灵魂
2020-10-29 21:07:58作者:铁流来源:铁君公众号

  日前,电影《金刚川》上映。因抗美援朝题材罕见,铁流去影院观影。虽然事先知道管虎参与导演的《金刚川》铁定夹私货,但没想到最后拍成这样。诚然,电影《金刚川》展现了我国电影工业水平的进步,但就展现的内容而言,既不符合历史,又没有展现志愿军的勇敢、机智,反而是一个劲地卖惨。很多场景不符合历史,而且经不起逻辑推敲。有赖于另外两位导演的帮助,如果以一部普通电影的标准来衡量,《金刚川》勉强能够及格,但作为一部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后上映的献礼片,《金刚川》无疑是不及格的,因为电影既不符合历史,更没有灵魂。

  电影中架桥修桥不符合历史

  《金刚川》主角的原型叫张振智,是志愿军工兵团第3团3营9连的连长。金刚川的桥梁主要承担的是后勤物质的输送和伤员的输送,并非为大部队提供过河通道。

  当时,金刚川附近的桥梁均被美军炸毁,张振智指挥9连选了一处悬崖底部架桥,之所以选在悬崖底部是因为这个位置会提升美军炮击和轰炸难度。另外,张振智在周边山头设置了很多假高炮阵地,在真桥附近设置了假桥,在周边山头设置了对空观察哨。阵地上挖掘了防空洞、交通壕,存储了大量木材预制件。一旦桥梁被炸毁,可以用预制件迅速重建桥梁。

  金刚川的桥梁不是电影中的简易桥,更不是影片末尾的人桥,而是一座可以供卡车通过的桥梁,主桥边上还有供人员同行的辅桥。桥长37米,桥梁架设在悬崖底部,江面水流湍急,根本不是电影中的一条小溪。

  美军发现金刚川桥梁重建之后,第一时间出动24架P-61。前前后后两个小时,投下700多枚炸弹,七孔桥被炸得只剩下两孔。之后,对桥梁附近高地进行了猛烈轰炸。之后是反复轰炸7次,共投弹2500枚。期间,张振智机智的与美军战机周旋,依靠假阵地和假桥分散美军火力,利用掩体和交通壕降低轰炸损伤,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伤亡完成了架桥任务。

  另外,金刚川不是唯一的桥梁,其实只是志愿军为保障金城战役后勤线的一个缩影。为了保证金城大决战的后勤工作,志愿军第20兵团,抽调了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军路61公里、架桥72座。

  正是志愿军工兵的牺牲和奉献,保障了金城战役的后勤线,为战役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40.webp.jpg  

  电影中志愿军硬伤多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已经将轻步兵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极限,而电影中的志愿军却存在很多硬伤。

  一是没有对空警戒和前沿阵地。根据电影中的描写,渡河的是师一级单位,但这种规模的渡河既没有侦察兵和先遣队建立前沿阵地,也没有对空警戒哨,以至于整个部队的控制和侦查范围不超过滩头百米,每次都是美军的飞机飞到头顶了,大家才乱作一团地原地隐蔽。即便是红军时代也不至于如此,红军时代有很多渡江战役,很多都打的非常漂亮的,比如四渡赤水、强度乌江、大渡河、金沙江、嘉陵江,数次战役中红军都有先遣部队向纵深突击几里甚至几十里,陈赓率领干部团在1天内急行军240里渡江后,不顾疲乏,也要向前延申抢占高地,并击退敌军反扑。反而到了志愿军,结果只会原地挨炸。

  二是没有假阵地、假桥梁、防空掩体。电影中志愿军在河滩上的对空防御基本是不设防的,没有假阵地、假桥梁、防空掩体,只要有这些,美军炮击和轰炸造成的损失会大幅降低。准备渡河的步兵也没有隐藏在反斜面阵地,反而直接暴露在美军155榴弹炮的火力之下,但凡潜伏在反斜面阵地,也不至于在影片开头被美军155榴弹炮“误伤”(电影中是美军第一次炮击桥梁打偏,结果击中潜伏的志愿军步兵)。

  三是掩护渡河的火力少得可怜。掩护师级单位渡河,居然只有2门37毫米高射炮,而且还只有几十发炮弹,这是非常不合理的。须知,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志愿军的火力和后勤水平相对于抗美援朝初期有了大幅提升。金城战役志愿军拥有火炮1483门,炮弹130万发,与对面以南朝鲜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而言,火炮对比志愿军以1.7:1占优势。战役打响仅20分钟,就打出1900吨炮弹,这种火力准备是前所未有的。在砥平里战斗中,暴露出志愿军火力不足无法攻坚的问题,而金城战役则证明了志愿军的攻坚能力,彻底打消了美军仅存的幻想,并使李承晚认清现实。

  诚然,电影选择了虚构剧情,但这种虚构也必须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虚构剧情,另一方面又脱离当时实际情况,然后以牺牲来卖惨。不仅无法表现志愿军的机智和勇敢,反而塑造了一种有勇无谋的形象。可以说,整部电影根本没有展示志愿军的优秀战斗素养,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革命军队,是轻步兵的巅峰。而电影中却犹如旧军阀武装。

  全片删除政工干部 塑造美国西部牛仔是个人英雄主义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政工干部在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电影金刚川中,政工干部全部隐形。对志愿军的形象塑造,只剩下“不怕死”、“不要命”,是一种有勇无谋的形象,少数高光时刻则依赖美国西部牛仔是个人英雄主义。

  政工干部的缺失导致政治上完全没有原则,关连长明明被降级成班长,却还能在战场上靠排资论辈吼住排长,还能违抗上级指示,并且位置暴露后呆在原地等死完全不进行转移。

  张排长违反灯火管制暴露目标引来美军战机,虽然在电影中描写成了防空炮与战机之间的对决,但实质就是美国西部牛仔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当时俯冲轰炸误差在几十米至上百米,而37毫米高炮平均900多炮弹发才能击落一架敌机,命中概率非常低,在仅有几十发炮弹的情况下,张排长点火暴露位置的行为几乎等同于给美军战机指明目标,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打赢战斗不是靠组织性、纪律性,反而是靠这些不遵守组织和纪律的人,这是自《亮剑》以来影视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类似关连长、张排长(违反灯火管制)这种人在革命军队中反而是改造的对象。

  抗美援朝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场正面对抗帝国主义侵略部队的战争,靠的不是个人勇武,也不是天降神兵,而是从经济基础(土改)到思想的全面改造,并在历次战争中饱经淬炼。土改使广大无产阶级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则赋予了人民军队灵魂,优秀的统帅和勇敢的士兵,以及在志愿军身后的中国人民使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能够在朝鲜将联合国将从鸭绿江边一路打到38线。

  明明真实的历史最打动人,而电影中非得搞一个西部牛仔一样的个人单挑,凸显解放军的胜利是靠某些不服从军队纪律的天降“神兵”来打赢,逻辑和理性全都为了虚构的情节而让道,只能说影视剧一些人屁股歪了,正所谓“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结语

  从整部电影来看,导演的“不情愿”发自言表,不愿意相信志愿军能够打败美军,不是发自真心地想挖掘志愿军强大的原因,不愿意探讨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这一点,从管虎接受媒体就金刚川进行采访时,带标有美国海军的帽子就可以看出来。

  一位网友评价:

  这部电影表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舰载机驾驶员希尔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克服战友牺牲的伤痛,仅凭一人单机摧毁对手防空阵地2个。完成任务后他主动007,强行起飞加班引导兄弟部队轰炸机的燃烧弹击敌于半渡,对金刚川两岸等待渡河的有生力量造成大量杀伤,但在掩护轰炸机投弹时被僵尸高炮偷袭身亡。

  整部电影折腾的还是英雄主义那套叙事,将立国之战中经典的战术穿插、三三制等到编剧这里又变成和八佰里面相似的桥段。我算是可能明白了什么叫“企图用英雄史观代替人民史观”,什么叫“影视作品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铁流引用一位副团转业干部对电影的评论:

  我党和主席亲手缔造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志愿军英雄们,根本不是这样打仗的!!!不是西部牛仔对决!

  人物的形象、语言,完全背离时代背景 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么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电影里体现得太弱渣了 完全反映不出来那种超越时代的正义感震撼

  这是一部没了魂的电影 战斗场面越是激烈,越是用接志愿军遗骸回国的画面配《英雄赞歌》片尾曲,越是受不了  电影配不上!

  近年来,各类神剧迭出,根源还是一大堆外屁股的导演及其背后的金主把持着话语权。这些人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方式解构历史,解构人民英雄,基本上是当年对付苏联的那一套,影视圈子该整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0:22:31 | 只看该作者
郭松民 | 《金刚川》:牛仔对决张飞?

2020-10-30 16:23:1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01  —

  看电影《金刚川》,令我想起张艺谋1987年拍摄的《红高粱》。

  在《红高粱》中,姜文饰演的余兆鳌,在目睹了罗汉大哥与秃三炮被日寇剥皮的惨象之后,决计为他们报仇,和日寇以命相博。

  但是,作为一个前现代的农民,他用来对付日寇的,不过是几缸浓烈的红高粱酒,鸟铳和砍刀,而日寇则已经用汽车、机枪、手榴弹等现代技术兵器武装起来了。

  结局当然是惨烈的。

  在《金刚川》中,张译饰演的高炮排长张飞,在目睹了师父兼“兄弟”,吴京饰演的关磊被美军飞机“丧门神”炸成碎片之后,也决计要为他报仇。

  他在炮位前点起三堆篝火,自我暴露目标,对俯冲而来的“丧门神”怒骂:“做个了断吧!”

  他的结局也是惨烈的,炮位上所有战士全部牺牲,自己也负了重伤。

  张飞不依不饶,带着仅剩的一发炮弹艰难地挪到另一个炮位,终于击落了“丧门神”,但不旋踵就被美军轰炸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烧成了一具“铜像”。

  张飞和余占鳌,两个不同历史情景中的人,却不太合逻辑地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精神结构——都愿意为兄弟慷慨赴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余占鳌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未经政治启蒙,只能凭着血气之勇与日寇一决生死。共产党员罗汉大哥在这一地区犯了错误,他把精力主要用于争取土匪秃三炮参加抗日,却不是用来发动群众。

  但张飞则不同,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基层指挥员,负责指挥大桥旁边仅有的两门高炮。他当然很清楚,他的使命是确保大桥安全,确保主力部队安全渡江,而不是为了“兄弟”一决生死。

  现在,他为关磊报了仇,但大桥的天空却敞开了,美军飞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投弹了——这真的是关磊、张飞想要的吗?

  也难怪会有小学生看完电影,会若有所思地说:

  “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

  《金刚川》的故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概括为“牛仔对决张飞”。

  美军飞行员希尔,在目睹僚机被击落后,拒绝返场的命令,怒气冲冲地取下头盔,戴上牛仔帽。

  美军飞行员似乎酷爱牛仔帽,他们经常会在关键的时刻戴上它。

  在1964年库布里克拍摄的《奇爱博士》中,那位操着德州口音、对投放氢弹近乎偏执的B-52轰炸机机长,就戴着一顶牛仔帽。他下到弹仓里亲自动手排除故障,就在这一刻,弹仓打开了,他就骑在氢弹上,一边挥舞牛仔帽一边飞向目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牛仔帽,是牛仔精神、美国精神的外在象征。

  由于受好莱坞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许多人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人物。

  但剥去种种华丽的包装,我们就会发现,牛仔精神的本质是一种殖民主义和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牛仔精神是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兴起的海盗精神在美国的变种。讨论牛仔精神,必须要和美国向西海岸的扩张、印第安人被灭绝、以及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在北美大陆主导地位确立结合在一起,才能明白其真实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牛仔形象和牛仔精神,又为美国向全世界扩张提供了精神和心理支持。

  在《金刚川》中,与牛仔精神正面相撞的,则是张飞精神。

  我觉得,导演管虎有点太藐视观众的智商了,对这一点强调到了耳提面命的程度。

  他不仅让张飞唱着“张飞”的“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唱词走上炮位,还给三位主要人物分别起名刘浩、关磊、张飞,这样“刘关张桃源三结义”就齐了。

  张飞精神,或者“桃源三结义”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不问是非,只问情义。“兄弟”之间,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你若遇难,我拼了命也要为你报仇雪恨。

  在情义的压力下,“兄弟”时刻都可能成为莽撞人,冲动和不理智成了常态。

  这里不去全面讨论江湖义气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想问一句:当时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志愿军背后的新中国,难道是靠江湖义气组织起来的吗?

  再问一句:“桃源三结义”精神能够抵挡西方的海盗精神吗?如果可以的话,近代以来为什么屡战屡败呢?

  当年义和团的大师兄,往往喜欢以“关公附体”来号召徒众。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他们也不怕牺牲,但仍然无法战胜按照现代性原则组织起来的八国联军。

  与之成鲜明对照的是,把不讲大是大非的江湖义气视为一种腐蚀剂而予以严厉取缔的人民军队,反而百战百胜,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刚川》就这样把志愿军表现成了一支前现代的、余占鳌式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美军的,《金刚山》的结尾,强烈地暗示了这一点。

  美军飞行员向基地报告:“继续攻击已无意义”,建议停止轰炸。

  美军不是被打败了,更不是没有能力继续攻击,而觉得杀不胜杀,反正也杀不完,所以还不如不杀。

  《八佰》里国军人肉冲锋没过去的桥,管虎在这里让志愿军用人海战术过去了,惨出境界、尸浮水面敌人就手软了——原来抗美援朝是这样赢下来的?!

  03  —

  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胜利,如果从精神、文化方面去总结,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崭新的、正处于上升态势的政治文明对已经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文明的胜利。

  这种新文明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尽管当年在新中国,社会主义还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社会主义文明也是一种工业文明,并且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基础之上,因而也是更高层级的文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传到中国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即将开始向社会主义进军。

  这就使新中国在政治上处于比美国更加进步的状态。

  《我的祖国》为什么听起来会让人产生幸福、温暖的感觉?因为它唱出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是“新天地”的主人,他们的战斗和新天地的命运密切相关,不仅如此,他们也深信未来是属于“新天地”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看当时的纪录片、前线记者拍摄的照片,志愿军战士个个明朗自信。

  电影《上甘岭》准确地传递出了这种感觉——坑道外,美军在狂轰滥炸,坑道内,志愿军战士们在唱歌,在讲故事,在学文化——所以它成了不朽的经典。

  在《金刚川》中,这种明朗自信消失了,到处是粗重的喘息和乱作一团的东躲西藏。

  这很自然,因为张飞精神面对牛仔精神面前毫无优势,未来固然不属于牛仔,但也不属于张飞。

  抗美援朝,是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新式英雄(即人民英雄)人物和已经开始走向没落的海盗、牛仔的对决,这才是抗美援朝胜利的根本原因,《金刚川》不能正确地反映这一点,因此它配不上这场伟大的战争。

       转自公众号“ 高度一万五千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00:32:47 | 只看该作者
【新之说】屏蔽掉人民、敌人和信仰,《金刚川》留给英雄的已经不多了
《新之说》主讲人,在观网陪您聊文娱10-27 19:54 节录

电影告我们,这些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胜利、为了战友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是英雄,但是,这些战士为什么会不怕牺牲、为什么会为了胜利甘愿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他们的意志和决心是从哪里来的?

在塑造了经典志愿军英雄形象王成的电影《英雄儿女》插曲中有这样一段朗诵,是那个时代对于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诠释:“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因为他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在电影中,我们既看不到人民,无论是在战场上和志愿军并肩作战抵御侵略者的朝鲜人民,还是期盼着民族自立自强、免遭霸权欺凌的中国人民为什么可爱,同时也看不到侵略者为什么可恨。看到的只是军队对军队,士兵对士兵的战斗,一方很强,强到几乎不用付出仍和代价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方很弱,但很顽强,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也要坚持。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熟知这段历史的人,看到这里就会懂,但是,倘若你是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或者是一个非中国的观众,恐怕就会问出一个很可怕的问题:“既然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要打下去。他们怎么你们了非要牺牲生命硬扛不可呢”

很遗憾,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甚至对于当时作为志愿军敌人的美军,电影都极力淡化,片中的战士,在当时的情境下,称呼前来轰炸的美军,不说“美军”“美国人”或者是当时志愿军会说的“美国鬼子”,而是统统都是“丧门神来了”,这种刻意的模糊就造成了前两天观察者网一位读者说,带着11岁的儿子去看《金刚川》,结果儿子的观后感却是:“最后是美国人放过了我们啊”

不光是这次的《金刚川》,近年来许多描写我军的大片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建军大业》这样评价不高的,其中也包括口碑很高的《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甚至是《战狼》,在这些电影中,你看不到党对军队的领导,避开一切党组织、军事民主在军队战斗力发挥中起到的作用,回避或者只用简单的口号来表现军队政治工作,也从来不去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确实,我们知道对于当代的绝大多数导演来说,在电影中讲意识形态,讲政治,是一件非常不“艺术”也非常不international的行为,但是,如果你要拍我军的故事,这些东西确实就是我们战斗力的源泉,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你不去提,就远离了真实,就无法解释战士的英勇和无畏。怎么办呢?就只能描写战友兄弟情了——你把我当兄弟,我为你两肋插刀。革命战争片、军旅战争片硬生生被拍成了一部部枪林弹雨的武侠片。

就像刚才提到的《金刚川》高潮部分的剧情,我们如果剥去抗美援朝的背景,这不就是江湖大佬在初入江湖的少侠那里吃了瘪,疯狂找回场子,师弟不惜一切为师兄报仇,最后狭路相逢抽刀决斗,同归于尽的路子吗?看来,“中国式战争电影”要真正涅槃重生,除了电影工业技术的加成,精神内核的修炼依然是路漫漫而修远兮啊,但愿新一辈的电影人能够继续上下求索。

当然了,很多人听到这里一定会批评我,认为我太苛刻了,一部如此赶工的电影,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你还要啥自行车?但是,我要继续问了,为什么电影资本之前对于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如此冷淡,以至于要如此赶工,才能勉强凑出这样一部应景的献礼片?是觉得拍出来我们老百姓一定不爱看,还是觉得这里面有诸多忌讳和不可说呢?最近,我和某剧组的工作人员聊天,得知了一件让我很感慨的事,他们原本打算策划拍摄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电视剧,但是一直苦于投资不足,没人愿意投钱,我们熟知的那些大电视台也不理他们,只能勉强改成网剧。直到今年形势有变,加上大领导的指示,他们算咸鱼翻身,投资者也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说你们是不是可以把电视剧再加一点儿改成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