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9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行我素 国庆大剧抹抗疫靠毛泽东思想伟力 百姓愤怒强反弹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3:2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婧:《最美逆行者》内容遭吐槽

时间:2020-10-01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早点  沪声纸述

陈婧

全中国当下最热门的电视剧,莫过于以抗击冠病疫情为题材的《最美逆行者》。

这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抗疫剧,播出两周来引发空前关注。截至昨天,社交网站微博上关于《最美逆行者》的话题浏览量高达29.3亿次,讨论量也超过344万次——但内容是一面倒的吐槽。在影评网站豆瓣上,这部剧集的评分从2.4分一路滑落到2.1分(满分10分),目前网站已经关闭该剧评分和评论。

《最美逆行者》以“改编自真实事迹”和“首部抗疫题材剧”为卖点,还未播出已备受期待,没想到第一集就因“扭曲事实”和“歧视女性”引发争议。剧中提到武汉封城之际成立公交抗疫运输队,而主动报名的都是男司机。在领导要求“也出一个女同志”之后,在场女司机或是以家庭为由推脱,或是面露难色,最终站出来的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离异女性。

上述剧情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不少观众认为这一情节展现女性对抗疫不积极,还有网民找出女公交车司机组织抗疫车队的新闻,指责剧情与事实不符。

随着剧集播放,更多带有性别偏见的片段浮出水面,如女医生要协助手术,却被告知“你一个女同志,在旁边配合就好了”;女护士申请支援抗疫,但因为身为医生的丈夫已经上前线,“家里要有人照顾老人孩子”而被拒绝。有网民指出,这些安排看似在照顾女性,实则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抹杀了她们对抗疫的贡献。

事实上,支援湖北抗疫的4万2000多名医护人员中,女性占了三分之二。一名参加抗疫的女医生发文驳斥剧中对女性的偏见:“我们和男同事一样冲在一线上,没有丝毫退缩。”还有网民写道:“在现实中他们将女性推到了第一线,在宣传中,他们掩埋了这些女性。”

除了性别歧视争议,《最美逆行者》的其他剧情也接连“踩雷”,例如剧中描绘公交停摆时期,一名私家车司机义务载医生上下班,竟被对方告诫“不要开黑车”;一名中年妇女要求刚抢救完病人的护士去打扫厕所的片段,也被网民指出原型是一名男官员,不是普通百姓。有网民一针见血地指出,性别歧视并不是这部剧最大的短板,“只不过是少数能被公开讨论的问题。”

民间吐槽方兴未艾,当局又宣布《最美逆行者》版权已卖给多个国家,将陆续在海外平台播出,并推出不同语言译制版本。这个消息进一步刺激中国网民神经,直斥“丢脸丢到国外去”,更有人怀疑编导是“为境外势力递刀子”的“高级黑”,要求立即停播剧集,以免有损国际形象。

电视剧为凸显戏剧矛盾,对某些片段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大本无可厚非;脱离现实、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也不在少数。《最美逆行者》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一方面是因为抗疫期间的集体记忆过于深刻,亲历过疫情的民众难以接受剧情与现实间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观众对于这部由官媒出品的剧集寄予高度期待,不仅要求它真实准确,更期盼它对参与抗疫的各方做出公正刻画。

和其他没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失败宣传案例相比,《最美逆行者》不仅在国际上风评不佳,甚至连国内观众都无法讨好。这恐怕与创作团队对民间情绪不敏感,也不了解舆论风向有关。

以女性议题为例,女医护人员对抗疫的贡献和她们因性别承受的压力,今年来已掀起多轮讨论。从女医生被迫剃发到女护士怀胎九月仍上前线,再到为女医护捐赠的卫生巾却被男领导拒收,这些在疫情期间引发热议的事件都令中国网民更加关注性别议题,也让男女平权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创作团队依然从刻板的男性视角出发来塑造女性角色,被网民炮轰也不令人意外。

明明不缺好题材,为什么讲不出让人认可的好故事?

这不仅是因为官方宣传政策“内外有别”容易自相矛盾,也因为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与认知,也随着信息流通而越发与国际接轨。

《最美逆行者》的口碑逆行,是民间对于官方叙事脱离现实的集体反抗,也是新生代对过时宣传手法的不满宣泄;如果宣传口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仅外宣难以发力,连内宣都面对与群众脱节的危机。



链接

对立促觉醒 非毛阴霾下所谓'文化自信' 筑人民心声隔离墙
7 个回复 - 2615 次查看
不提毛泽东思想哪来文化自信?——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2020-09-14 08:53:42 来源: 乌有之乡思想 作者:鸟影度寒塘   近年来有人爱讲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站在今日中国和世界的当口,回顾 ...
2020-9-14 16:08 - 焦典 - 坛友之声

  • 周恩来曾在妇女节讲演中说过什么?
    0 个回复 - 820 次查看
    陈毅元帅生前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周恩来的党性原则和人格魅力,不仅彰显在内政外交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而且体现在正心、修身、齐家等方面。通过他对妇女工作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事例 ...
    2016-3-10 14:20 - 大别山 - 资料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3:33:02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中越防疫有成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时间:2020-10-01 07: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北京/河内综合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在抗疫过程中,中国和越南携手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体现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前天与越共中央总书记、越南国家主席阮富仲通电话时发表以上看法。

习近平说,中越两党两国在抗疫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克时艰,携手取得防疫重大成果,用实际行动诠释“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他指出,中方重视同越方探讨疫苗生产等合作,愿在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优先提供给发展中国家。

今年是中越建交70周年。习近平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越更应坚持现有政治与社会制度,坚持推进后疫情时代双边务实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合作。

习近平认为,双方应坚持捍卫多边主义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和分歧,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据越通社报道,阮富仲说,越中建交70年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向好发展势头。他认为,今年以来,双方灵活开展多项活动,为增进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发展作出贡献。他建议,双方不断促进务实合作,在符合两党、两国高层领导所达成的共识以及符合国际法的基础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海上问题,为维护各自党、国家和平、稳定环境,共促发展作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7:08:34 | 只看该作者
魏巍同志谈毛主席逝世后的“两种现象”和“三种势力”

魏巍同志深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在如何对待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这个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的两种尖锐对立的现象:

一种是,国内外一些敌对的反毛主席势力。他们一再掀起的“反毛”、“非毛化”的恶浪,“动不动就拼命地来贬低他,否定他,辱骂他,甚至编造一些根本子虚乌有的私生活的谎言来诬蔑他。可是结果怎样呢?毛泽东的形象不仅没有被踩在九地之下,而且愈来愈高大,愈鲜明。毛泽东的威望,简直就像是在中国大地上生了根似地不可动摇。”

另一种,就是人民群众的“毛泽东热”。他说:尽管有“非毛化”的起劲反毛,但“对毛泽东反而由冷变热,逐步升温了。这真是令人惊奇的事。可以肯定一点:对毛泽东这个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是敬佩还是厌恨,是爱之欲其生还是恶之欲其死,他都是一个客观存在。他是中国近代史和二十世纪世界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这恐怕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对于这两种对立的现象,魏巍同志进一步分析说:“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他要推翻一个旧制度,推翻整个的剥削阶级,改造一个旧世界,夺取政权后还要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自始至终还要同自己营垒中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因此,会遇到一些人的赞成和一些人的反对,更是无可避免的了。问题在于:在赞成和反对这两者之间,何者居于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赞成意味着什么?反对又意味着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他指出:“联系到近年来的一些情况,人们看到:凡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很厉害的,主张全盘西化的,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几乎没有不反对毛泽东的;而真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则是毛泽东热情的拥护者。后一种人要占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可以说,在肯定和否定毛泽东的问题上,实际上反映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以上引自《话说毛泽东》)

魏巍同志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毛主席逝世后反毛的势力有三种:“一种是,帝国主义者和国内的阶级敌人以及怀恨革命的分子,疯狂地掀起了否定贬低毛泽东的狂潮,并进而把中国人民建国以来创立的伟大功绩涂得一团漆黑,说得一无是处;另一种则不同,他们表面上仍部分承认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也笼统承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但却徒有空言,并不准备去实行,只是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无害的神像供奉起来;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那就是新出现的假马克思主义。这种假马克思主义正像充斥市场的假货一样,尽管装饰着许多五光十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但却是毫无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气味的赝品。”他说:“以上三种表现纵横交织,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空前的大混乱。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戕害,自然是极其严重的。”(魏巍:《论毛泽东的晚年》)

摘自孙瑞林:《纪念魏巍同志百年诞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12:56 | 只看该作者
赵皓阳:为什么我们的影视作品中,“人民群众”的形象越来越不堪?2020-10-01 15:52:05  来源: 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抗疫剧《美丽逆行者》看了前四集我就吐槽了一篇文章,看了第五集后发现草率了,特么应该连这一集一起吐槽……这一集依然非常过分,严重抹黑了人民群众和基层工作者。

  最开始公布封小区的时候,这剧情就墨迹了足足几分钟,还险些爆发集体冲突。群众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反对,都不配合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武汉人民最有发言权,武汉封市封小区的时候,到底是表示体谅大局的居民多,还是这样无理取闹的居民多?不用我说了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比如社区工作者上门量体温,“群众”啪一声就摔了门,素质低的一比。而且他妈的不是一家,而是有一家算一家都摔了门。哦合着我们“幸福社区”所有居民都不配合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场景A,居民吐槽基层医务人员:现在不方便都是你们造成的吧?

  场景B,居民硬怼社区工作人员:我们不是两口子,你不调查就瞎说啊?

  场景C,居民投诉社区工作者:因为你们封了小区,所以我家燃气没得充了

  场景D,这会改社区工作者怒斥居民了(因为父母吵架孩子走丢了):有你们这样当父母的吗,你们有没有责任心啊?

  这幸福社区不简单,人人吃枪药。疫情爆发之初大家是焦虑、紧张、担忧,但好像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我们好像从头到尾都是配合防疫工作,并且由衷敬佩一线基层工作者吧?无论我们自己还是身边接触到的人,大家都是通情达理支持防疫,更有不少人还自发参与防疫的义务工作吧?咋你拍个电视剧就一个小区都是刺头呢?

  凡是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民群众中确实有一些坏分子、自私自利破坏防疫,但是这是少数中的少数。比如硬闯防疫点啊,比如私自逃跑,这些全国可能就出过那么几例,而且一经曝光全国人民都在网上骂。算来算去总共也就那么几例极端案例吧,跟14亿人口比例微不足道。

  结果剧里怎么拍的呢?“幸福社区”居民里有一个算一个,都不配合工作。武汉人民当时用“众志成城”四个字毫不为过吧?但是这剧里拍成什么样了,一群巨婴一样的居民,几个苦大仇深的基层工作者。有一丝一毫体现我们全民抗疫的精神吗?

  更要命的是,里面还黑了一把基层工作者。社区里一个小姑娘在开会中当场拒绝工作,并公开表示“我不做,我怕死”。稍有一点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你工作有什么困难(比如口罩不够防护服不达标),你应该向组织提要求、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无脑拒绝组织的工作,更不是在会议上当面怼领导。这不是小孩子耍性子,也不是婆媳闹矛盾。这是对我们基层工作者极大的抹黑。

  一位基层医生,公然说出来:“我天生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然后还要让老医生当场教育她一番:“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这他妈你是在这给全国医务工作者上课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群众有没有不配合工作的?当然有。我们基层工作者有没有不负责的?当然也有。但是还是那句话,伟大是主流,奉献是主流,众志成城是主流。你说如果要是拍个犯罪剧、反腐剧,你把丑恶现象集中暴露批判一下可以;你拍一个歌颂抗疫精神的剧,把群众各种丑恶现象都集中在“幸福社区”,又集中展现了一下基层工作者拉胯实况,好像不太合理吧?

  这部戏仅仅前五集,先后把一线医护人员、女性、支援前线的工作人员、疫区群众、基层工作者轮流黑了一遍……就这他还要拿到国外去播,特么想想就头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本来期待能拍出“军民团结如一心,试看天下谁能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感觉,结果硬生生地被文艺工作者们拍成了“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央视这部戏宣发的slogan是“呈现全民抗疫的时代记忆”,不好意思,这TM不是我们的记忆,这是导演和编剧扭曲的记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说,这是戏剧冲突,要矛盾,你们不懂。首先这是一部以现实为基础的戏,不能盲目制造冲突而脱离现实。其次生与死矛盾,人类与病毒的矛盾,短时间匮乏的医疗/人力资源和来势汹汹疫情的矛盾,这些不是现成的矛盾与冲突吗?但是我们导演和编剧偏不要,他们只要婆婆与儿媳的矛盾,只要一根筋的基层干部与傻逼群众的矛盾。一部分原因就是菜,能力不足;更多的是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偏见与布尔乔亚恶臭思想——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刁民、群氓、没文化、土、无理取闹,是天然的负面形象与拖我们精英后腿的群体。

  这部戏跟《八佰》一个毛病:上海市民冷漠、麻木,对抗战漠不关心,直到看到八百壮士英勇作战,才激发了民族意识;同样,幸福社区居民刁蛮、无礼、间歇性狂躁,被基层干部感化后,才配合了防疫工作。事实上,918之后上海市民就捐钱捐物、写歌写文、踊跃抗日,至少比国党上层积极一万倍;而武汉人民、全国人民是怎样配合防疫工作的,时间过去了半年还不到,大家都是亲历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思想作祟,八佰的主创表达创作精神——“故事写的不是从人到英雄,是从畜生到人”——这话就说得很恶心了。彼时踊跃参军痛击日寇的中国军人,就算他们穷、苦、没文化;但是跟那些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官僚比一比,跟那些不抵抗投降路线的国党高层比一比,跟那些把买战斗机的外汇储备和捐款炒期货的太太比一比,到底是谁更像畜生?他们,从来都是人,是一个大写的人;只是有些人把他们当“畜生”。至于是谁把他们当畜生,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高层,现在就是你们这帮高高在上的文艺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常读常新:“人民也有缺点的,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众是‘暴徒’之类的描写。”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批评过很多次的《攀登者》,除了把“为国登顶”矮化为“登山队员见证爱情”之外,《攀登者》中人民群众的形象也非常不堪。首先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质疑:我们有没有登上过珠峰?要知道这是60年代哎,how dare you?还把吴京从山顶拿下来的化石打碎了,剧情做作的一比。

  到后来吴京还被人砸玻璃,这特么不就是好莱坞电影里群众向超级英雄丢石头的桥段吗?

  真正的历史中,我们登山队员全国巡回作报告,到哪里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是全国人民的大英雄。西方质疑他们,在那种国际对立的环境下,我们的人民会质疑他们吗?会选择相信西方吗?会TM有愣头青课堂上质疑攀登珠峰的真实性吗?那时候反右过去了多少年,我就不信还有这么没眼力见的傻缺。所以说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明显不是这样。我们的英雄有被人民质疑过吗?明显没有。没这段历史你瞎加什么?显你能耐?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女人普遍是花瓶、是红颜祸水、是通过添乱来显示男主角无所不能的。而人民群众的形象比女同胞们还要惨,他们连工具人都不是,而是垫脚石、丑角、垃圾堆,我们废物编剧导演们空空如也的脑子里没有任何复杂的剧情,只能靠人民群众的愚昧来衬托主角的“伟光正”。《攀登者》原本这么好的题材,让一群废物拍成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也爱工农兵出身的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他们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再举一个好电影中的例子,去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其中群众的形象也非常脸谱化——负面脸谱化。露脸较多的群众基本都是这样的,一眼看过去就极其欠揍的聒噪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白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瞎老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反差娘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然有人说这是为了喜剧效果,但我认为这种脸谱化的通过嘲笑他人生理缺陷才能达到喜剧效果,我只能说你导演没本事。《魔童降世》中所有老百姓都是脸谱化、失智化的群氓形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不能接受的是这个镜头:老百姓呼啦呼啦跪倒一片,这就是完全为了衬托主角的“工具人”了,主角的弧光倒是圆满了,但是老百姓的弧光一塌糊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包括《最美逆行者》《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人民群众都是“不值得拯救”但又被“英雄主角”拯救的形象。这是标准的好莱坞套路:老百姓是“群氓”式的形象,没有弧光的,他们永远是愚昧、盲从、性本恶的,不会变好也不会拥有智慧的乌合之众,而英雄人物永远是被这群老百姓冤枉和拖后腿的。甚至他们的行为都不想要符合逻辑,只需要满足主创人员的恶趣味与偏见就好了。

  比如魔童降世中老百姓的视角哪吒就是一个烧了一个村子的恐怖分子,但是他们是工具,他们没有智商没有主观意志,导演让他们丢石头他们就得就得丢石头、让他们跪倒一片他们就得跪倒一片。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

  这类电影的套路非常固定,最后“人民群众”还要被高高在上的鄙视一番:你们虽然不配被拯救,但是主角还是拯救了你们,你们的感恩戴德依然是愚昧下的盲从,你们被拯救只是为了烘托剧情塑造主角形象。所有普通人形象的设置只有一种作用:通过毁掉“所有的群众”来衬托出英雄人物的形象。说白了是这样,那些电影作品里诸多愚昧的群众惹人讨厌不?特别讨厌,但是是编剧们把他们写的讨厌的,他们可以变得不讨厌而且有血有肉,但是创作者们并不会在意这一点,这是根植在潜意识中的态度。

  当然,魔童降世跟另外几部作品不同,它确实是一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作品,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这样严重的有色眼镜以及如此脸谱化、群氓化的群众形象,可见这一种风气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为啥我对这些剧情不满意呢?因为我看电影有一个“好”习惯——我带入的不是主角,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往往会带入平民老百姓——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导演把老百姓拍得跟弱智一样,我就感觉你这是在骂我。

  上述几种人民群众的糟糕形象,更多是创作者潜意识中的优越感与下意识的抹黑,他们可能不是有意的而是觉得“你们”就是这样的。下面我们再举一个有意识抹黑的例子,堪称杀人诛心的典范。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王文革,是以一个恐怖分子形象出现的,不但纵火烧伤了自己,更是一个绑架犯,还“恩将仇报”间接害死了大恩人陈岩石。看过电视剧的人甚至都有不少对祁同伟产生了好感,但是绝对没有一个人会对王文革有一丝的同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在周梅森原著小说《人民的名义》中,王文革的形象则是180°大转弯——是一位坚定、威武、光荣、有勇有谋的工人战士,是大风厂工人的主心骨、代言人、决策者,一身上下颇有老派无产阶级的风采,是一位非常出彩的人物。我们来看原著小说中描写王文革的段落:

  “王文革是护厂队队长。这家伙比一般人高半头,又黑又粗,浑身腱子肉,看上去像一座铁塔。郑西坡也是个高个子,可身材很瘦,与王文革站在一起,仿佛铁塔旁竖了一根电线杆子。王文革十分紧张地告诉郑西坡,今天上午常小虎的拆迁队将采取重大进攻行动!郑西坡打着哈欠,从沙发上起来说:别神经兮兮的,这段日子风平浪静的,拆迁队怎么会说进攻就进攻呢?王文革神秘地说:师傅,我在拆迁队有卧底。那位小兄弟天不亮就来了电话,说昨夜李书记下了死命令,常小虎连夜在山水集团开会落实,一大早就集合拆迁队部署行动了。咱可千万不能大意啊!”

  可以看到,王文革的形象高大威武,又懂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发展阶级兄弟提供信息,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工人战士,在小说里他被烧伤也是奋不顾身营救其他工人;而在电视剧里则变成了一个猥琐、偏执、暴戾、不择手段的危险人物,单说这个人物外形,怎么也与“浑身腱子肉”“铁塔”不沾边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站在瞭望楼上的值班工人最先发现敌情,他招呼王文革上来。无须望远镜,王文革借着月色就能看见黑压压一片大型机械,暗道:坏了,这真是拆迁总攻了!便炸雷般地吼,紧急集合,准备战斗!警报尖厉地响起,渲染出毛骨悚然的气氛。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广播战争动员令。探照灯照亮了工人们惨白的脸庞,他们激动、紧张,仿佛一群疯子。郑西坡不在现场,王文革只好与几个骨干仓促商量:看来这一次不动用最后的霹雳手段,是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了,我们下决心吧!”

  这一段描述,颇有当年革命小说的风采,也基本确立了王文革是一个正面形象。当然,在小说里王文革也展现出了冲动、不理智的一面,甚至曾经动了绑架蔡成功儿子的念头——但是仅仅是走投无路下的气话,被郑西坡骂了一顿之后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小说的最后一章里,王文革依然是重要角色,大风厂职工的股权依然没有拿回来,他们依然走着艰难的维权之路。而维权的主心骨,就是王文革,他以工人护厂队队长的革命性,强行把“工贼”郑西坡拉上了他们共同维权之路——“郑西坡觉得,这世界有些荒诞。此前,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一个老党员,竟会以这种姿态出现在市人民政府门前。他不想靠近那座悬着国徽的大门,却身不由己。他的手臂被高大粗壮的徒弟王文革死死扣住,身后的兄弟姐妹步步紧逼,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彻底抹黑、否定王文革,不仅仅是因为他这个名字,更是要否定大风厂工人斗争的合法性,把自下而上的工人抗争泼上了暴行、群氓、恐怖主义的脏水。但至少《人民的名义》原著放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与原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截然相反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负面例子,有没有正面的典范可以让我们学习呢?有,比如我屡次好评的《流浪地球》,其中的饱和式救援的概念就让人眼前一亮——你这一队在救援,还有上百个队伍在一起救援;你一个宇航员反抗了,更有众多宇航员同时觉醒;不是某个人拯救了地球,而是所有人类都在救亡图存。这种概念是习惯于“某一个主人公拯救全人类”的好莱坞电影中从未看到的。

  再比如,老电影中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可能贫穷、可能麻木、可能没文化,但是你能看到他们眼中的那种不甘于反抗的火种,能看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为主角服务的工具。而主角与老百姓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良性的、相得益彰的互动,不是简单粗暴的“捧一踩一”。最终人民群众在先锋队的带领下,觉醒了、进步了、升华了,一起推翻三座大山,成为故事发展的基石而不是一块冷冰冰的背景板。这样群众的形象在我们近几十年来的作品中,可以说几乎没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艺工作者们除了要读毛选,也应该学习鲁迅。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乏犀利地揭露批判人民群众的冷漠、无知、麻木等等劣根性,但是先生是怀着大爱之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真心希望人民、国家、民族变得好,更重要的是批判与反思直指制造人民劣根性的根源——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而现在的文化精英,则是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打心眼里看不起老百姓,觉得自己就是“上等人”,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带入进作品创作中,于是造就了种种不堪的群众形象。

  最后,还是用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尾吧:“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23:52 | 只看该作者
专访漫画大师华君武:毛主席教我如何更好的创作讽刺漫画——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

2020-06-04 09:43:0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万里云

  华君武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他的漫画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半个多世纪来,华君武发表了大量讽刺漫画并出版了数十种漫画著作,成为20世纪中国漫画最杰出的代表。华君武坦言在漫画创作的道路上,毛主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982年12月8日至13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的华君武,强调要注意为八亿农民服务,主动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做些工作,抓紧城市雕塑规划和创作,提倡革命历史画和加强美术评论工作等。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我对华君武进行了专访,谈及他的漫画生涯,他饶有兴致的和我们谈了他在延安和毛主席讨论漫画创作的事情。

  当年华君武是在上海沦陷后,看到斯诺的《西行漫记》后瞒着母亲,在好友黄嘉音的帮助下奔赴延安的。到延安后,他见到延安确实是新天地,这里生活虽然苦,但官兵平等,人们精神上极为满足和愉快,当分配他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后,他一住就是七年。

  1942年正月初一到初三延安讽刺画展在军人俱乐部展出。画展展示了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位画家的60余幅讽刺画。画的内容主要是批评当时出现的某些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恋爱、开会不遵守时间,乱讲自由,自高自大等不良现象。连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画展到第三天,即2月17日,参观群众仍没减少。这天,毛泽东和王稼祥也来参观画展了,毛泽东仔细地看了每幅画,揣摩着每幅画的意境。他不住地点头称赞,偶然也在一幅画面前停住脚步,思考着什么,有时还向陪同参观的画家们提出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对这次画展毛泽东是满意的,表扬了三位画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革命讽刺画。毛泽东还通知中央领导同志也都来参观一下这个画展。

  事后毛泽东邀请画展的主要作者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等到杨家岭作客,在充分肯定画展的同时,对如何画讽刺画与华君武进行了一番讨论。

  华君武:“毛主席要见见我们,还请我吃了饭,不但吃了饭,还喝了酒,喝了酒我还问过毛主席一句话。我说毛主席,我听说你吃西瓜都就辣椒的,毛主席说在长征路上,刚刚吃完饭,有辣椒,就又送来个西瓜,我也就吃了西瓜,就变成用辣椒就西瓜。———当时怎么谈到《一九三九植的树林》这张漫画呢,毛主席看到这张画以后,他认为是这样的,他说讽刺不好好地养树,这是可以的,但是应该说清楚是在哪个地方。因为我画的是延河边上的树,毛主席说,哪个地方种树不管树,你应该让人知道。他当时还举了这么个例子,比如说王家坪,王家坪等于是我们现在总参三部,就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王家坪植树不好,你就要写上王家坪植树,否则整个一条延河,你就画了这个,也不讲什么地方,人家一看就变成整条延河的植树都不好了,这样就是你以偏概全了,所以你一定要把个别和一般区分,是个别的还是一般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都要讲清楚。实际上那个时候画漫画,我们不注意这个事情,所以有时候会具有片面性。毛主席还说,在鲁艺内部可以画得尖锐一些,如果要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需要慎重。对人民的缺点只能采取热情批评帮助的态度,不能采取无情揭露和冷嘲的办法……”

  这番平等的交流对华君武教诲不小,分清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使得他以后的漫画创作上避免了片面性。再则主席提示到中国的文学艺术,必须有民族的特色才能为中国人民服务,也使故他在往后的漫画创作上有了明确的阶级立场。

  要改掉以往已经形成的创作方式,去表现新的生活,为新的受众服务,这一过程对华君武来说,是很艰巨的任务。但是他必须改,因为革命的漫画决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对于这种改变,华君武是发自内心的。

  华君武:“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漫画后来就往民族化、大众化这方面追求,所谓民族化、大众化,其实根本是让农民看懂。我在上海画的漫画,是高级知识分子看,这种画到延安去,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你要转变,这就是属于毛主席说的,要到生活里头去。这也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所以现在我说真话,没共产党对我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华君武,没有今天华君武的漫画。”

  以后他更加专注地琢磨文艺为什么必须为大众服务的问题。毛主席号召大家下去熟悉人民的生活,他就学《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孔厥,搜集来自百姓的漫画语言,慢慢体味主席关于文学艺术要有中国气派,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思想,“群众是否看得懂”,成了创作的前提,他的创作越来越能为人民接受被广大老百姓所熟知。并产生了一批佳作,如《肉骨头引狗》、《丰收》、《诱降》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以敏锐的眼睛和犀利的画笔观察社会,针砭时弊,成为绘画界的一面旗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君武调到了《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和艺术部主任。在范长江等人的支持下,华君武主持筹办了“讽刺与幽默”专栏,为漫画作者开辟了新园地,由此形成了建国后第一个漫画创作高潮。1962年创作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就是华君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华君武:“我当时看到有这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犯了错误了以后,自己很害怕(那个时候犯了错误比现在厉害,那弄得你工资都没有了,还受处分)。但是我另外一想,人哪有不犯错误的,我们有句老话,犯了错误你得从原地上爬起来,再走路。你假如不犯错误,你自己就不敢走路了,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走路,就是这么个概念,就画出来了。结果在1962年8月一次党的会议上,这幅画被作为大会文件的附件发给与会代表,毛主席还在上面批了八个字:有了错误,改了就好。”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华老始终不忘毛主席对他的教诲,不忘延安对他的熏陶,不忘一个共产党员所肩负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他说:“不到延安,没有毛主席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华君武的今天,这一点是感到非常深刻的。这是老话,但还是非说不可”。这个“非说不可”和“念念不忘”,真实地体现了华老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爱戴,也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可贵的品德。采访结束后,华老还现场画了一幅《公牛挤奶》的漫画给我,这就是根据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路创作出来的,讽刺那些不进行调查研究就动手于事的主观主义者。这幅漫画一直挂在我家的客厅,这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28:30 | 只看该作者
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嘲:毛主席与华君武交往二三事
秦明 · 2019-07-18 · 来源:红色江山





“对人民的缺点,不要老是讽刺。对人民要鼓励。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潮,不要冷眼旁观,要热讽。”
  摘要:在文革中吃了“苦头”的华君武,晚年仍然深情地说:“不到延安,没有党的教育,毛主席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华君武的今天,这一点是感到非常深刻的。这是老话,但还是非说不可!”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陕北时,面对那些动不动对群众摆出一副“教训小学生”架势的知识精英和领导干部,毛主席讽刺说:“我们先进,把苏区丢了,陕北的群众落后,却为我们找了块落脚地。”
  从上海到达陕北的华君武,就是因为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指导,才从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才子,成长成一名深受群众喜爱的人民画家。
 
 “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嘲”

  著名画家华君武1915年生于杭州。1933年,赴上海求学,在上海的五年生活,画了很多漫画。那时候的最早作品,就是《一二·九运动》。华君武在晚年的回忆中讲道,“我那个时候,对于‘一二·九运动’,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认识。我当时也跟国民党斗争,但不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跟国民党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海沦陷,华君武不愿当亡国奴,便瞒着母亲,经过香港,一路辗转到达延安——那个时代进步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圣地。
  1942年2月17日,毛主席参观延安美协举办的讽刺画展览,对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给的作品以赞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1942年8月1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华君武所创作的《1939年所植的树》,成为当时最受争议的一幅作品,引发了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不满。这幅画很简单,画的是延河边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华君武的画以偏概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君武:1939年所植的树
  有一天,毛主席专门邀请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到自己的住所见面交流。期间聊到了华君武的漫画《1939年所植的树》,毛主席问“那是延安的植树吗?”,还没等华君武回答,毛主席紧接着说“我看是清凉山的植树。”华君武心想,清凉山是《解放日报》所在地,知识分子多,自己的本意也是讽刺知识分子植的树不会好好管理,毛主席连这也猜到了。
  只听到毛主席继续说:“不好好植树应当批评。但是延河哪一段植树不好应该注明,王家坪植树不好,你就要写上王家坪植树。延河很长,否则就变成整条延河两岸植树都不好了。延安植的树许多地方是长得好的,也有长得不好的。这幅画把延安的植树都说成是不好的,这就把局部的东西画成全局的东西,个别的东西画成全体的东西了。”
  华君武频频点头,觉得毛主席说得很有道理。
  “漫画是不是也可以画对比画呢?”毛主席建议说:“比方植树,一幅画画长得好的,欣欣向荣的,叫人学的;另一幅画画长得不好的,枝叶都被马啃光的,或者甚至枯死了,叫人不要做的。把两幅画画在一起,或者是左右,或者是上下。这样画,是不是使你们画家为难呢?”
  华君武说:“两幅画对比是可以画的。但是,不能每幅画都那样画。都那样画,讽刺就不突出了。”
  毛主席转向蔡若虹和张谔,问道:“你们说,漫画是不是本身就有局限,有片面性?”
  华君武不等二人回答,就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一次桥儿沟发大水,山洪把西瓜地里的西瓜冲到河里,鲁艺有些人下河捞西瓜。但是,他们捞上来不是交还给种西瓜的农民,而是自己带回去吃了。这样的漫画可不可以画呢?”
  毛主席说:“这样的漫画,在鲁艺内部是可以画的,也可以展出。而且可以画得尖锐一些。如果要发表在全边区性的报上,那就要慎重。因为从整个边区来看,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是好的。如果发表在全国性的报上,那就更要慎重,因为影响更大。对人民的缺点,不要老是讽刺。对人民要鼓励。以前,有一个小孩,老拖鼻涕,父母老骂他,他改不了。后来,他的小学老师看见他有一天没有拖鼻涕,就表扬了他,从此,小孩就改了。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潮,不要冷眼旁观,要热讽。”
  毛主席的意见使3位漫画家心悦诚服。

  “要到百姓生活里头去”

  在上海时,华君武对西洋漫画特别推崇,自己画的画也都是洋人洋气的,华君武后来回忆说。在延安最初的几年,华君武的漫画继续模仿外国人那种漫画的表现方法。华君武经常在延安的墙报上画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老百姓还看,一看漫画看不懂,扭着头就走了。
  华君武后来回忆说:“我在上海画的漫画,是高级知识分子看,这种画到延安去,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你要转变,这就是属于毛主席说的,要到生活里头去。这也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
  按照毛主席指导的方向,后来华君武的漫画就往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追求,延安去的老百姓不喜欢看,那么就要转变,就要深入到工农兵当中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华君武自述说,延安阶段只是自己漫画发生变化,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酝酿阶段。
  1945年6月,华君武参加鲁艺文工团,前往东北解放区。在东北的五年,只要能看到《东北日报》,就能看到华君武的漫画。那个时候华君武的漫画已经是在慢慢往农民能够看懂的这方面走。华君武在《东北日报》画的漫画,哈尔滨火车站等等公共场所,都把这些漫画放大,老百姓真的很喜欢。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内容多是揭露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和反映蒋家王朝的崩溃,及时而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君武:磨好刀再杀
  华君武这一时期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功的塑造了“蒋介石”的漫画形象。也许是这一形象太有感染力了,哈尔滨的国民党特务组织竟以“诬蔑领袖”的“罪名”,将华君武列入暗杀的黑名单。

  华君武的漫画被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群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华君武调到了《人民日报》,主持筹办了“讽刺与幽默”专栏。
  受毛主席一系列讲话的影响,华君武认识到,“新社会也存在旧思想、旧意识,这是人们头脑中从旧社会带来的。共产党反对这种旧的思想、意识、作风,所以提出世界观的改造……旧思想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改变而自动消灭,这就是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的矛盾。漫画批评讽刺旧的也就是帮助建立新的……”1957年,毛主席发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著名论断,更坚定了华君武的这种看法。
  1962年,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华君武当时看到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犯了错误了以后,自己很害怕。但是华君武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犯了错误你得从原地上爬起来,再走路。你假如不犯错误,你自己就不敢走路了,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走路。基于这个想法,华君武创作了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并发表在1962年8月4日的《光明日报》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君武:永不走路,永不摔跤,1962

  这幅画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同。1962年9月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这幅漫画连带《中国青年报》上一位青年作者对漫画的解读短文,被作为大会文件的附件发给与会代表,毛主席还在上面专门加了批语:
  印发各同志研究。犯了错误,只要认真改正,也就好了。
  毛泽东
  九月二十四日
  毛主席借此提出了一个当时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即如何对待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工作及其错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和主持一线工作的领导发生了严重分歧。1962年春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替一线领导主动“包揽”了责任,不成想这些犯了错的人非但不检讨错误、继续前进,反而刮起了一阵“单干风”,要走回头路,否定总路线。毛主席是把这幅漫画当作了对右倾机会主义回潮的回击,应该说这个时期,华君武虽在基层,却与毛主席的心是相通的。80年代以后,华君武的这幅画被作为他的“污点”之一被很多知识精英反复嘲讽。
  
其余的话

  文革开始以后,华君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被扣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美术界十恶不赦的大恶霸”、“把持美术界,干尽了反党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勾当”等帽子。
  后来,华君武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段经历,华君武的确吃了不少苦。
  面对镜头,主持人问他:那个时候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被打击被迫害,你内心有没有动摇过放弃漫画?
  华君武说:“没有,我在文革期间种地、养猪,我养猪(养了)四年,种地(种了)一年,种菜园两年,挑了有一万斤粪,但是我那个时候也没有动摇。”
  主持人又问:文革中下放劳动,那段生活是不是您人生中最痛苦的体验?
  华君武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痛苦啊!我养猪、种地,挑了10000斤粪,身体练的很好。”
  主持人紧追不舍:您内心真的没有痛苦么?
  华君武斩钉截铁:“真的没有!”
  在说这句话时,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脸上挂着自信、质朴的笑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与那些没受多大苦、却喋喋不休地进行控诉的精英相比,他们的格局、胸怀与眼光,远远不及华君武。
  晚年华君武仍然深情地说:“不到延安,没有党的教育,毛主席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华君武的今天,这一点是感到非常深刻的。这是老话,但还是非说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3:44:11 | 只看该作者
华君武与丁玲——始终如一忠于毛泽东思想
农奴戟转 · 2007-04-14 · 来源:环球视野


听毛主席的话与工农兵结合始终如一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
  延安是个革命的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里,华君武同志无论在世界观的改造上还是在艺术的创作上都经受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为其以后的革命和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海漫画界已小有名气的华君武来到延安不久,就发现自己的漫画作品并不受人们的欢迎。为什么?因为他的漫画还不适应工农兵的需要,脱离大众化。访谈中,华老深情地回忆:一次,他在桥儿沟搞了一个黑板报,他发现,年画、连环画老百姓都看,而他的漫画他们都不看,为什么?他们看不懂,因为他的表现手法是“外来”的,学外国的。后来,他从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有关政策上感觉到他的漫画应该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从此,他的漫画创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如何处理好“暴露”与“歌颂”、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上,他认真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自觉地树立唯物辩证思想,远离唯心论和片面性。访谈中,华老以十分仰慕之情回顾了他与毛主席在延安的三次接触和所受到的教育与启迪。
  第一次,他和蔡若虹、张谔举办一个三人的漫画展,除了老百姓来观看之外,毛主席也来画展参观。华老说:毛主席看完画展后对他说:漫画要发展啊。华老对照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毛主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认识到:“这个画展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举例说:“我们三个人就画了一个红军干部,钢笔插了五六根,那个时候红军干部一般都是农民出身,他接受了教育以后,他也要提高文化(水平),那么他就喜欢买支钢笔插一插,这也不算什么是不是,那么也要讲,文化水平是提高了,就是你插几根钢笔就提高了,其实还是很片面。”
  第二次是1942年8月份,华老说:“毛主席邀了我们三个人到他家里去,请我们吃了顿饭。这当中,毛主席谈了我的一张讽刺(植树)的漫画,那张漫画登在《解放日报》上,主席看了,说这张漫画就是批评人种树不养树,什么树都砍掉了,那时候延河边确实是有的树都被马驴啃掉了。毛主席就说种树不去好好地保护,这是可以批评的,但是这样子讲就是像整个延安的种树都是不好,但是,比如说王家坪,种的不好,那就应该说王家坪植树怎么样怎么样。毛主席说一定要弄清楚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就很明确地批评了我们的片面性。所以这个事情,一个这么伟大的领袖管我们的漫画展,恐怕世界上还没有。”这次谈话以后,华君武对自己的漫画作品和创作思想进一步做了反思和总结。笔者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许多事情。华老念念不忘毛主席教导的这个“个别和一般”、“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在当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就有那么一些共产党员,在对毛泽东时代的评价上,忘记了这个关系。他们或抓住“个别”,否定“一般”;或抓住“局部”否定“全局”;或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或一叶遮目不见泰山。笔者手头就有一例:2007年3月19日《报刊文摘》刊登了一篇题为《高尚全编入课本的“改革语言”》。该文列举了这位高尚全先生三条把“个别”当“一般”的怪论。之一是:“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之二是:“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之三是:“城市,古代中国有,西方也有,市场+城堡,就出现了城市。我们不承认市场,但总不能把城市叫“城计”(城堡+计划)吧!”。前两个例子,在毛泽东时代,存在不存在呢?是可能存在的,就像华老在延安画的“植树”那种现象的存在一样,但它不是延安的普遍现象,同样道理,可以肯定的说,高尚全举的这两个例子也不是毛泽东时代的普遍现象。因为有事实为证:1949——1978年,我国的重工业总产值比解放前增长90.6倍。轻工业总产值增长19.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2.4倍。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20几倍。工农业生产总值,30年平均每年增长9.5%。我们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过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世纪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样辉煌的成就,如果按高尚全先生所形容的那样可笑的例子代表全局,代表普遍,无论如何他是解释不通的!实际上,可笑的不是这样两个个别现象,可笑的是高先生自己!因为这样一来,他这个共产党员在宣扬什么,主张什么,就自我暴露了。至于第三个例子,更是无稽之谈。谁不承认“市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取消过市场。当然,高尚全先生如果所指的“市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我们当然是反对的。高尚全先生所举的这三个例子并不简单,它里边包涵着一种不可告人的阴谋,那就是否定前30年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笔者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去年3月4日,由他主持召开的“西山会议”上,不是大喊大叫什么经济上要私有化,政治上要实行“台湾模式”,并声称共产党“不合法”吗?!让人费解的是,高尚全的这些“改革语言”(实为“西化”、“分化”的陈词滥调),竟然“编入中学课本”!真乃咄咄怪事!
  抛开这些陈词滥调,我们还是回到访谈上来。华老第三次见到毛主席,是他有幸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重要论述。从此以后,华老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不断领会着《讲话》精神,世界观、文艺观和创作风格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毛主席号召大家下去熟悉人民的生活,他就学《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孔厥,搜集来自百姓的漫画语言,慢慢体味主席关于文学艺术要有中国气派,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思想,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了。“群众是否看得懂”,成了他创作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以敏锐的眼睛和犀利的画笔观察社会,针砭时弊,成为绘画界的一面旗帜。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华老始终不忘毛主席对他的教诲,不忘延安对他的熏陶,不忘一个共产党员所肩负的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他说:“不到延安,没有党的教育,毛主席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华君武的今天,这一点是感到非常深刻的。这是老话,但还是非说不可”。这个“非说不可”和“念念不忘”,真实地体现了华老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爱戴,也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可贵的品德。时下那些身为共产党员却昧着良心“念念不忘”攻击污蔑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人,在华老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龌龊,多么卑鄙啊!
实事求是讲真话始终如一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华老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文革时,像许多老艺术家一样,他也被“触及灵魂”,受到批判。笔者在《文革史料》中看到这样一篇“大字报”,题目很是醒目:《砸烂“美术之霸”——华君武》。这篇“大字报”给华老戴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美术界十恶不赦的大恶霸”、“把持美术界,干尽了反党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勾当”等等几顶大帽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家贫知孝子,板荡识忠臣。40多年过去了,华老到底是不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是不是“反党反毛泽东思想”?是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霸”?显然不是!这几顶帽子戴错了对象!回过头来看,有没有戴对的呢?有。谢韬、李锐、李慎之们就戴对了,他们今天的言行完全可以证明,当年给他们戴的“反党”、“反毛泽东思想”、“反社会主义”的“帽子”是比较合适和正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华老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段经历,华老的确吃了不少苦。然而,他直到今天还是毫无怨言,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念。请看下面这段对话,就很让人折服。
  主持人问他:那个时候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被打击被迫害,你内心有没有动摇过放弃漫画?
  华君武说:“没有,我在文革期间种地、养猪,我养猪(养了)四年,种地(种了)一年,种菜园两年,挑了有一万斤粪,但是我那个时候也没有动摇。”
  主持人又问:文革中下放劳动,那段生活是不是您人生中最痛苦的体验?
  华君武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痛苦啊!我养猪、种地,挑了10000斤粪,身体练的很好。”
  主持人紧追不舍:您内心真的没有痛苦么?
  华君武斩钉截铁:“真的没有!”在说这句话时,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脸上挂着自信、质朴的笑容。
  真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啊!华老这样短短的几句对话,就把他海一般的胸怀舒展开来,让人们去探望,去评论吧!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是带有根本性的一件大事。下放农村,参加劳动锻炼,在华老那里,没有什么“浩劫”的感觉,也没有什么“牛棚”的愤懑,更没有什么对党、对领袖、对群众的“怨恨”,他以一句“身体练的很好”一带而过。这样的胸怀,这样的境界,难道不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吗?笔者以为,值得,很值得!没有平地,就显不出高山。毛主席当年曾经批评过,有那么一些人,进城以后,官做大了,薪水多了,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了。现在有人把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说成是蹲“牛棚”,笔者是不大赞同的。上世纪60年代,笔者曾经参加过农村的“四清”运动,文革时又到农村“干校”劳动一段时间。笔者切实感到,“干校”尽管比城里生活苦一些,但吃住都比农民兄弟的“待遇”好多了,劳动强度更是没法跟农民比。如果说我们这些人是蹲“牛棚”,那么几亿农民住的都是“牛棚”吗?显然,这种说法本身,就是眼中没有群众,就是脱离群众!的确,有那么一些所谓蹲过“牛棚”的人,他们的骨子里还是剥削阶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那一套,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劳动群众!这些人与华老这样的革命画家和共产党员相比,绝不是同类人!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华老也不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错误的“完人”。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犯过许多错误的人。一个人在一生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知错必改。华老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知错必改、勇于自我批评的人。访谈中,他以坦荡的胸怀毫不掩饰地说:以前我整别人,现在人家整我嘛。我画漫画讽刺过他们,不过是现在轮到我被整了嘛。他说:我其实很愚蠢啊。我现在用着一枚章就是:大愚若智,就是说我自己。为此,华老在其“文集”的前言中写道:“为漫画作了一点工作,也犯了错误”,“在五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画了错画,伤害了一些同志和朋友。”主持人也谈到,每次画展,华老都在自己撰写的展览《前言》中写下这样的话:“漫画历来是配合革命斗争的,有的配合较好,有的配合不好……”。华老还对画过丁玲、艾青、萧乾等人的漫画表示道歉。笔者认为,华老的自我批评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他画别人的漫画,进行一次次地道歉,可他从没有要求也没有提及过给他戴过“帽子”的人向他道歉。这或许就是对己严,对人宽,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的高风亮节吧!
  笔者对华老道歉的几个知名人物之一的丁玲同志还是了解一点情况。笔者读过她早年的著作,也读过她晚年的著作。就像文革时给华老戴错“帽子”一样,给丁玲同志戴的“帽子”也戴错了。丁玲与华君武一样,始终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领袖、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仅举几例。丁玲早年秘书张凤珠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在读到1979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的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重印前言》后,对丁玲作如此的“亮相”表示不理解。看望丁玲时,她问道:“我不能理解你经过二十多年致命的打击以后,怎么还能像苏联小说中,红军战士喊着为斯大林去冲锋那样,说自己是为毛主席而写作?”丁玲说:“我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时就是这种感情。”张凤珠说:“可是你这篇文章是现在写的呵!”丁玲笑了笑说:“看来这二十多年你政治上进步不大。”(《南方周末》“左右说丁玲”文)1981年丁玲去过美国一次,在那里住了四个月。美国当权者以为,丁玲作为一个受过中国共产党的错误打击、具有特殊经历的人物,更是可能积极争取的对象了。美国人很希望丁玲在美国洗洗脑,并希望听到丁玲骂骂毛泽东,骂骂共产党,骂骂社会主义什么的,即使发发牢骚也好——这对于“和平演变”中国是非常有用的。可是美国人估计错了,丁玲毕竟是丁玲,丁玲不是那些甘心出卖祖国的浅薄的“民运”骨干,也不是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主张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头面人物。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美国不仅没能改变她,反而使她更加看清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和没落,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立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她回国谈到她的美国之行与感受时说:“今天有些青年人,不太知道毛主席过去的伟大。有的外国人说我不可理解;有的青年人说我心有余悸,被整怕了,所以老说共产党的好活。我觉得这些人太不了解革命了。我当然要说共产党好,是共产党培养、教育了我,我怎能不说毛主席的好话呢?……不能因为自己吃了苦,上了北大荒,就在每篇文章里骂毛主席。”“我在美国参加不少会,差不多每次会都有人问我:谁打的你?为什么要打你?我的答复不令人满意。谁打我,我告诉你干什么!你是外国人,这是党内的问题,我跟一般群众都不说,跟外国人说干什么!”(《丁玲文集》第八卷第491~492页)1984年8月她在写给中央组织部并转党中央的信中说:“我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愚人,一个伶仃的孤女,是党长期地教育我、指示我,使我逐渐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使我没有白白地浪费我的一生。从1932年我在上海参加党那一天起,我就完全把自己交给了党。我是属于党的!要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到底。52年来我得过许多温暖、荣誉幸福,也得到过启发,使我更贴近党,更理解人民,更加强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自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受到过一些惩罚。但我只愿从中引起我的反思,自省自问,不计其他。……我只有向党盟誓:丁玲永远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是党的一个普通的忠实战士,”(《丁玲文集》第十卷第221~222页)
  这就是华老要道歉的丁玲!华老能够向这样的人道歉,是应当的,也是值得的。道歉者和被道歉者同样都体现了人格的伟大和高尚!
  在华君武和丁玲们这些老共产党员、革命老前辈身上,我们确确实实地看到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气节!什么是高尚!什么是胸怀!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中国的脊梁!什么是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完稿于2007年4月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1:08:10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新华网
2020-10-01 21:42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我对此感到高兴,预祝本次高级别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我们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我们要为她们点赞。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来自中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一位来自广东省的小护士还不满20岁。记者问她,你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别人帮助。她回答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这段对话感动了整个中国!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主席先生!

25年来,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生产生活、就业民生带来了严重冲击,妇女面临更大挑战。正如古特雷斯秘书长所言,过去几十年性别平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正面临退步风险。在我们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主张:

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要关注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社会心理需求、工作环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和女童权益置于公共卫生和复工复产计划重要地位,特别是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我们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这次疫情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深刻反思、重塑未来的机遇。世界的发展需要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轨道,妇女事业是衡量的重要标尺。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我们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21世纪的今天,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也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我们要扫清障碍、营造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妇女事业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联合国的重要协调作用。我们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我们也支持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联合国妇女署要丰富性别平等工具箱,完善全球妇女发展路线图。

各位同事!

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

5年前,我倡议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未来5年内,中国将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提供1000万美元捐款。中国将继续设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支持全球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中国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主席先生!

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1:41:49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秘书长:每年全球有1200万女孩在18岁之前嫁人 © 照片 : Pixabay
社会
00:40 2020年10月02日(更新 00:42 2020年10月02日) 缩短网址 0  0  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联合国10月1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大纪念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表示,每年有1200万女孩在18岁之前结婚,全球每三名女性当中就有一人遭受过这种或者那种暴力。

他说:世界上每三名妇女中就有一名在其一生中遭遇过某种暴力。每年有1200万女孩在18岁之前结婚。“
古特雷斯表示,在某些地区,死于凶杀的女性人数堪比武装冲突。他说:”2017年,平均每天有137名女性死于亲人之手。“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女性仍经常被排除在和平谈判、气候谈判之外,并且在各种决策过程中都是被拒之门外的。

他说:"在世界范围内,涉及权利平等问题,女性仅享有男性权利的75%。据世界银行评估,在工资差距方面,全球可能需要150年才能实现性别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3:25:29 | 只看该作者
某最美热播剧为什么会拍成这个样子?
作者:通吃岛 发布时间:2020-09-30 09:05:46 来源:民族复兴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怕被喷最近某热播剧令人民群众大失所望,进而被大家疯狂吐槽,才播了两天就不得不全网锁评论。
  很多批判都集中在这部剧的导演(巨兴茂)和编剧(郭靖宇)身上,大家发现他二人是长期合作伙伴,之前引发一片骂声的《娘道》也出自他们之手。于是有质疑说这是关系户,并且痛斥为何如此关乎国家形象人民精神的重大题材也敢交给关系户云云。
  但如果我们再深入查查这二位的资料,会发现可能事实并非如此。总体来讲,他们两人竟然都是比较优秀的影视人。
  之前的《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就是他二位合作的作品,前者备受好评,甚至被称作是“主旋律的里程碑”,后者评价也不太坏。郭靖宇还拍过抗日题材的《我的娜塔莎》《刀锋1937》,传奇题材的《铁梨花》《打狗棍》等,不管我喜不喜欢,至少市场评价都很不错。巨兴茂是灵魂摆渡系列的导演,作为早期网剧,评价相当高。稍早些他二人还合作拍过《高纬度战栗》《追》等作品,豆瓣评分都在8.5以上,非常成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以说除《娘道》这部崩塌之作外,这二人绝大多数作品都在水准线之上,又有成功的主旋律拍摄经验,把《最美逆行者》交给他们,是个合理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一向水准不错,也拍过备受好评主旋律作品的《最美的青春》的他们,在这部剧上就如此拉胯?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抗疫是我们刚刚亲身经历过的,我们对这期间的事件、情感太熟悉了,所以会觉得这部剧纯属胡扯,甚至侮辱了为之奋斗乃至牺牲的英雄们。
  而《最美的青春》讲的是60年代塞罕坝上造林的故事,它离大多数观众都太远太陌生了,所以只要故事好看就行。假如大家真的了解这段历史,那么绝不会给这部剧打高分,甚至同样会觉得,侮辱英雄,侮辱那一段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大家不熟悉这部剧,那可以拿亮剑为例来理解。本号(通吃岛)很久以前就写过评价,《亮剑》讲了一个十分精彩而动人的故事,我也看过好多遍,有的情节几乎落泪——但前提是把它当做武侠玄幻题材来看。假如你对党史军史有一定了解,并且把《亮剑》当做军事历史题材来看,那这部剧的胡扯程度会让人气得摔桌子,绝对是对我党的军队和军人的莫大侮辱。(每次提亮剑我都战战兢兢生怕被喷,这部剧粉丝实在太多了,又是众多人的童年回忆暑假回忆,对它的批评大家在情感上很难接受)
  有些人认为,这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是由于现在的编剧导演历史知识缺乏导致的,他们应该在创作之前先恶补相关知识,并且请一些相关专家作为顾问。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造成他们魔改历史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缺乏,而是他们压根没法理解那段历史。角色的行为要有动机,以这些导演和编剧的格局,所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动机,仅限于“家庭伦理”、“都市情感”、“热血兄弟”这几种。在他们的世界里,容不下任何崇高,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所以他们只好把所有故事改编,往这三个动机上面套。
  抗疫的故事各种媒体上每天播放,这些导演编剧不可能不了解。但他们就是无法理解许多英雄的故事、崇高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所以他们只能喊两句崇高的口号,然后把内核再套回他们熟悉的、能理解的几个逻辑上去。
  所以,最近这些年,影视剧的格局越来越小。
  2013年,电视剧《毛泽东》开播,一直以来收视率不错,可是作为编剧的黄晖先生却连发几条微博表示不满,因为导演等人在拍摄时修改了不少剧情和台词。如,某位观众就指出,塔山阻击战中,我军连长高喊的是“弟兄们”,这严重违背事实。的确,“弟兄”和“同志”在当时是非常严肃的区别,涉及到我军的根本属性问题,也是我们先进性的体现。每一位战士都十分珍视“同志”这一称呼,绝对不可能搞错。
  黄晖先生很快回复:
  “完全同意您的意见。我剧本中的塔山阻击战,连长就是叫“同志们”的。至于导演不按剧本拍,我也没办法——某些从业人员,大概觉得不把军人拍出股匪气,就不像他理解的军人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晖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编剧。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都是他的作品。他是少有的能把红色题材写出革命气而非“老干部”气的编剧,对中国革命的理解非常深刻。
  可没办法,《毛泽东》的导演是……高希希。
  高导演理解不了中国革命,不明白崇高的追求可以成为一群人行动的强大动力,不明白这群人可以前赴后继地甘愿为信仰牺牲,也就理解不了“同志”这一词的含义和分量。所以,他只能套回自己能够接受的“热血兄弟情”的理解中来。
  顺便,亮剑中也是如此。李云龙为兄弟可以视组织纪律于不顾,甚至,创作者是故意设计这么一场戏,就是要让主角为了给兄弟报仇而置组织纪律于不顾,这样才感人,才突出他对兄弟好,他真性情,才符合人性。以导演的格局,他觉得只有这样的团长,才能让“兄弟们”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即便是兄弟情,也不止有古惑仔式的“热血”这一种,也可以崇高。主旋律题材嘛,不好多讲,我就以老《三国演义》和新《三国》两部电视剧的对比,来给大家展开谈谈。
  兄弟情不止有古惑仔式的“热血”这一种,也可以崇高。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兄弟情动人至深,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等情节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可是,又是我们的高希希导演,在新版《三国》中只给了桃园结义不到一分钟时间,而且没有任何前因后果,三人的出场就是在桃园跪拜。跪之前的镜头还是吕布和貂蝉纠缠不清,跪之后的镜头是曹操逃亡,这一分钟匆匆插进来就好像尿点时间,给大家去上厕所。
  从小听到大的故事,难道导演高希希不知道“桃园结义”多么经典、多么重要?他肯定知道,但是他无法理解。三个素不相识的人,才认识了一天就结为生死之交终生不渝,在他的世界里,这是不可能的。高希希甚至很有可能认为,这是一段非常不合理的故事,但是又不能不拍,只好用几个镜头搪塞过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央视94版的《三国演义》则把桃园结义当作最重要的几场戏之一,给了整整一集,还专门为这一情节写了首“这一拜”。这首歌完美地体现了那一群影视人们对三人结义动机的理解:
  这一拜
  春风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
  报国安邦志慷慨
  建功立业展雄才
  展雄才
  这一拜
  忠肝义胆
  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
  生死不改
  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长矛在手
  刀剑生辉
  看我弟兄
  迎着烽烟大步来
  汉室衰微,奸臣当道,国家分裂,生灵涂炭。乱世中,三位有能力、有抱负、有豪情却又不得志的英雄偶然相遇,相谈甚欢惺惺相惜,渴望报国安邦共图大业。所以,张飞会激动地连说“俺也一样”。但显然,新三国的创作者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情怀,张飞也成了和新版李逵、牛皋、樊哙没有任何区别的,智商低下的莽汉。
  这种情节太多了。黄忠之死部分,老版黄忠伤重躺在担架上,握着刘备的手,缓缓说出“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命足以。望陛下保重龙体,以图中原啊”。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这是感念主公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生死的豁达,同时又仍担忧国事。老黄忠这番话,担得上“五虎上将”“老英雄”之称。
  新版三国呢?黄忠死的时候不停和刘备念叨,自己不服关羽,虽然他曾把自己打败,但一直想和他再干一场,并追问刘备到底他俩谁更厉害。刘备也像哄小孩一样说,如果关羽和你一样年龄,他打不过你。黄忠听了很高兴,说九泉之下遇到云长,一定要问他自己被封五虎上将他服不服,然后大笑笑死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来高希希等人对五虎上将的理解,就是五个武力值最高的武夫,临死都要比一比你是3500我是3300,吕布那小子好像是4200,我觉得我的武力值不合理,还能再提升。
  不是说不能有骄傲、自负这种个人情感,是个人都会有。但英雄人物总有超脱于个人之上追求,这才是他们最关心最惦念的。只可惜,新三国的创作者们完全不能理解这种追求,也就不理解何为英雄。
  更不必说孙策托孤时,新三国竟然在着力表现他提防、试探周瑜;刘备白帝城托孤,竟是让阿斗拜孔明为亚父,后来有单独向他解释,你可知为何我要你视丞相如父?因为这样才能保你平安无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他们眼里,惺惺相惜、君臣相知是不可能的,只有个人的精于算计和蝇营狗苟才是真实的。
  还有一个经典情节。曹操打袁术时粮食不够,便指示粮官王垕用小斛替换大斛称粮,不久被发现引起士兵不满。曹操让王垕背锅,杀了后者平息事态,并说出“汝妻子吾养之,汝无虑也”。老三国中,曹操心情沉痛,在王垕死时以及大军获胜后,多次暗中祭王垕。牺牲自己的粮官以稳定军心,这计谋很“奸”,但他是为了取胜大业不得已为之,对牺牲者始终心怀歉意和敬意,可称得上“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新三国中,曹操杀王垕时竟然很轻蔑地呵呵笑着,一脸得意。坑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属下反而开心,这逻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但其实,对高希希那一批人来说,这个逻辑是很正常的,是符合他们对历史的认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认知呢?
  下面的内容我点到即止。
  老三国的总导演王扶林先生是1931年生人,他价值观形成的年纪正赶上新中国成立前后,所接受的是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教育。所以他理解的三国主旋律,是“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高希希是63年生人,他价值观形成的年纪,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的教育要“去治政”,治政就等于阴谋诡计,只能影响正常建设。更厉害的是,有一种人叫作阴谋家,他们善于整人,而他们整人主要并不是为了什么治政目标或经济利益,纯粹是以整人为乐。
  在79年的一部著名电影《苦难的心》里面,医院的年轻干部狂整老医学专家。如果仅仅到这里还可以理解,虽然他们俩的职位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他要靠这个显示自己的思想进步以求升职。可是,在老专家已经去扫厕所之后,年轻干部一定要把老专家接着往死里整,这就有些奇怪。他二人无仇无怨,他从中也明明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费半天劲搭上一条人命,引起群众不满。不仅如此,他还一定要花力气把老专家在别处养的狗找到杀死。这个行为更是毫无意义,只能让旁人感到其残忍无情。
  但是,年轻干部是个阴谋家,就是以整人为乐的精神病,那这就说通了。于是,观众们对这些被塑造出的“阴谋家”们咬牙切齿,痛骂“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新三国的曹操就是这样,整王垕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阴谋得逞本身就令人兴奋,至于这达到了什么效果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反而是次要的。这种精神病式的想法对高希希等人来说很正常,因为他们看的历史书里面,有好多这样的人。那一代的教育里,为崇高而献身的英雄不可能有,是反人性的假大空,但精神错乱的阴谋家却能有很多,很符合逻辑。这就是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认识,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年来国家开始重新推崇“英雄主义”精神,这次疫情又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疫情中,英雄主义的光辉事迹不胜枚举,从医护人员到患者到基层工作者到个体商贩到快递小哥等等,感动了我们无数人。“英雄主义”也是疫情以来的一个宣传重点。只可惜,某一代影视人中很少有人能理解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他们当年接受的教育,是结合着阴谋论、理性人、精致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混合体,这个混合体不允许他们相信“英雄”“崇高”这些词汇的真实存在。
  所以,我们不能说郭靖宇、巨兴茂、高希希等人是差的导演和编剧,他们在技术层面上问题不大,确实能拍出许多好的故事。但是,这帮人永远无法展现那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精神和情怀,所以最近这十来年影视剧的格局越来越小,小到个人以上空无一物,而这种情形可能需要一两代人才能有所变化。
  最后补充一句,并不是说60、70那一代影视人都无法理解崇高,只是说比例较低。举个例子,《神探狄仁杰》的导演钱雁秋是68年生人,他就很不同。狄仁杰系列的格局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常被当作神剧恶搞的燕双鹰系列,立意也高得很,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也相对深刻。该系列第一部就叫做《英雄》,其中燕双鹰和女主有一段对话,解释自己为何走上革命之路:
  燕:无论什么地方,都会遇到我的家庭遇到的那种惨事。我也曾经想到过忍耐,可是英叔死了,大莲被他们抓走了。我终于明白了,忍耐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报自己的仇是不够的。
  女:就为了大莲?
  燕:不,为了所有的那些可怜人。
  (正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