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8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席赞又红又专 人民缅怀 三八妇女节《红色娘子军》献礼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3: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色娘子军》在天桥剧场 | 辛丑开年大戏 开启“百年百场”献礼新篇


  作者:中央芭蕾舞团    来源:中央芭蕾舞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3-08 09:42:23





“宝刀未‘老’!”3月6日晚《红色娘子军》在天桥剧场演出结束后,冯英团长走上舞台,深情拥抱当晚“琼花”的扮演者张剑并感慨道,“张剑、马晓东、鲁娜、王浩、李科、刘凯等主演们精彩的表现让人深受感动,今晚全团每一位演员、演奏员的表演状态也都非常饱满,这才是《红色娘子军》应有的劲儿!现场的嘉宾和专家们也都表示这场演出令他们激动万分,观众们的掌声更是对大家艺术魅力的真诚反馈!这是中芭春节后的首场演出,大家的精彩演绎为我们新的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2021年3月6日《红色娘子军》演出精编

张剑 饰 琼花

马晓东 饰 洪常青 王浩 饰 小庞

鲁娜 饰 连长

谢欢 饰 小娥

李科 饰 南霸天

邱芸庭 饰 战友

刘凯 饰 老四

中芭交响乐团在

常任指挥刘炬的执棒下,由乐团副首席刘晓欢领衔为演出奉献了精彩的现场音乐,当“向前进、向前进……”的熟悉旋律响起,观众们情不自禁的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打起拍子,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中国退役军人艺术团合唱团担任现场合唱,当《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熟悉的动人旋律被深情唱响,引起全场观众强烈共鸣,这份经典所独有的恒久魅力令人动容!

随着本场演出的上演,中芭以“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为主题开展的“百年百场”大型巡演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以《红色娘子军》为起点,在未来的一年中,中芭艺术家们将携《红色娘子军》《黄河》《鹤魂》《沂蒙》《逆风飞翔》等多部中国芭蕾作品深入全国各地,以长线巡演追寻建党足迹,向党的百年华诞表达致敬深情。活动将以“历史回顾”、“歌颂时代”、“寄予未来”三个篇章,通过芭蕾舞台上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演绎,展现党的百年征程与辉煌成就。

“我是在开票第一时间就买了这场演出票,《红色娘子军》我看过好多次,已经是三刷、四刷了。这部作品在今天看来依旧是非常优秀,宣扬了一种女性的自我解放精神,剧中的‘琼花’不仅解救了自己,还帮助了和她境遇相同的小伙伴,非常正能量。今晚演员们状态都特别好,特别是张剑的表现,非常令人敬佩!”

——观众张女士

“《红色娘子军》是我每年三八妇女节必看的剧目,这是一个从音乐、舞蹈、舞台等各方而言都完美结合的作品。芭蕾舞是一个舶来的艺术门类,这样和中国题材的结合,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这门艺术。剧中‘琼花’的女性解放意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对当今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我是一位老师,我觉得这样以艺术的形式让当今年轻人了解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今年建党一百周年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我非常喜欢今天的演出,以后还会每年再来中芭、再看‘娘子军’!”

——观众刘女士

3月7日至9日,本轮《红色娘子军》的演出还将在天桥剧场连演三天,欢迎您走进剧场,与我们共同感受中国芭蕾经典的永恒魅力!

来源:中央芭蕾舞团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3:34:15 | 只看该作者
红色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毛主席观剧留下三句评价
2011年06月14日 14:41 来源:浙江日报 

  主人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

  第三团女子特务连

  惊鸿

  80年前,海南万泉河畔一个椰林环抱的小山村里,100多位穷苦的农村妇女,为反抗封建压迫和争取男女平等,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勇敢地投身于琼崖革命的大潮之中。她们后来被人们称为“红色娘子军”。

  80年后的今天,万泉河风光依然旖旎,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全国游客来此寻访红色娘子军发源地,感受烽火岁月。

  1931年5月1日,乐会县(今琼海市)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三团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这支由劳动妇女组织起来的革命武装队伍,佩戴上“女子军”臂章,在军旗前庄严宣誓:“为人民,为革命,我坚决服从命令,并随时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经过1个多月的练兵,6月26日,女子军特务连迎来了第一场战斗——配合红三团一营伏击沙帽岭。反动民团认为娘子军不是他们的对手,团总狂叫道:“都是女的,给我冲上去,谁抓到就给谁当老婆”。

  敌人蜂拥而上,他们哪里知道,美梦不仅没做成,反而掉进了红军主力部队的埋伏圈。1小时的战斗,“红色娘子军”共毙敌100多人、俘敌70多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而且无一人伤亡。从此,一首慷慨激昂的红色娘子军军歌传唱大江南北,“女子军”的英名威震琼岛。

  随后,这支部队又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拔除了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五县的多个据点。不幸的是,1932年8月5日,这支部队遭到国民党正规军“围剿”,喋血马鞍岭。不久,琼崖红军主力作战失利,“女子军”被迫解体。

  这支特殊部队仅仅存在了不到500天,却参加了50多场战斗,为琼崖革命斗争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周恩来对红色娘子军作过高度评价,称之为“世界革命的典范”。

  回声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红色娘子军连歌》

  定格

  芭蕾,这样一种优雅的舞蹈,似乎注定只能旋转在王子与公主苍白的爱情中。

  然而,47年前,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却为它打开了另一扇门。自1964年在人民大会堂首演以来,这段“红色传奇”创造了2000多场久演不衰的艺术神话。

  赵汝蘅是《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的首任扮演者,亲眼见证了这部“红色经典”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这部剧之所以能成功,是一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

  我们完全可以用创业来描述这部经典的产生过程,而那一批创业者正是美的使者。他们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而这个美又影响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观剧后,留下了三句著名的评价:“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此后,这部舞剧成了招待来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的保留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3:46:44 | 只看该作者
揭秘:红色娘子军鲜为人知的经历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责任编辑:齐冰昕2014-08-29 09:50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1932年8月,琼崖红军部队遭到国民党大量军队的“围剿”,两军在马鞍岭交战,因敌众我寡,琼崖红军主力作战失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色娘子军》原型人物之一王运梅忆艰苦行军: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红色娘子尚健在的王运梅(由其外孙女马世菊转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他们的讲述回顾了当年这支英雄队伍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赤色娘子军”到女子特务连

1961年,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风靡一时,剧中的琼花和十岁便与“木头人”结婚的连姐一起参加娘子军的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告诉记者:“电影是艺术作品,跟真实的人物有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军成员的经历,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当时的娘子军中就没有嫁给‘木头人’的女战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个。”电影中并未介绍娘子军的成立经过,这支队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乐会县妇女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的队伍,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后勤和宣传工作。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并没有枪械、服装等武器,还不是武装队伍。”1931年5月,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见到布告后纷纷报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运梅。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王运梅回忆说:“当时家里很穷没饭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书读或参加红军,我也想这样,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娘子军。”顺利入伍后,部队给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还都剪了短头发,周围人都称她们为“红军哥”。“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报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筛选出了一百名左右的报名者,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穷苦农村家庭。”中共琼崖特委将“赤色娘子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阿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把拐杖当作步枪,敬礼、拿枪、托枪立正,一套动作下来看上去仍然十分标准。”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生下的小孩在行进途中不幸去世

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剿,女子特务连在撤退途中遭遇如何?这在电影中并未详细展现,王运梅回忆了她经历的过程。

1931年6月,琼崖红军决定消灭乐会县的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宛部队,女子特务连奉命配合红三团和赤卫队的诱敌战术伏击沙帽岭,“我们女子军当时从沙帽岭的山沟中行进,国民党部队见到我们的队伍都是女子军,一边率部急追过来,一边大叫道:‘那是女的,不要怕,不要怕,活捉她们,谁捉到归谁。’”王运梅说道。女子军边开枪边后撤,佯装败退,敌方很快被引诱到伏击圈,埋伏在一旁的红军主力趁机发动猛攻,对方猝不及防,乱作一团,不到一小时就被击溃。随后,女子军特务连又在火烧文市炮楼战斗中,活捉了恶霸“冯朝天”(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原型之一)。几场战争下来,女子特务连声名鹊起,许多女性纷纷要求加入,1932年春,琼崖特委决定扩编这支武装队伍,女子特务连新增成2个连,共有140多人,娘子军配合红军主力先后拔除了乐会、琼东、万宁、定安、文昌五县的多个敌据点。

1932年8月,国民党的警卫旅陈汉光率令大量人员再次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考虑到敌强我弱的局势,琼崖红军决定将部队再次向母瑞山转移以保存革命力量,队伍开始了艰难的行军。1932年秋,怀孕的王运梅在跟随大队行至母瑞山附近时突然分娩,女战友们找来树枝、山葵叶、芭蕉叶搭成临时产棚,王运梅的儿子顺利出世。为逃避国民党部队的追击,第二天,王运梅就抱着孩子和战友们继续前进。部队从马鞍岭撤往母瑞山的途中非常艰苦,因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战士们早已断粮,王运梅回忆称:“晚上又冷又饿,从马鞍岭到母瑞山的路很不好走,我和战友们光着脚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脚底被山间碎石扎得多处流血,路边的树上、齐人高的草丛中有许多山蚂蟥会冷不丁地落到身上吸血,一路上由于疲劳,蚂蟥有时叮到嘴边吸了很久都未曾察觉。”因缺乏营养,加上行进途中的恶劣环境,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在她的怀里停止了呼吸,连父亲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小孩尸体被掩埋在一棵树下,不过后来很难找到具体的位置,老人至今仍不能释怀。”马世菊告诉记者。

1932年8月,琼崖红军部队遭到国民党大量军队的“围剿”,两军在马鞍岭交战,因敌众我寡,琼崖红军主力作战失利。为掩护部队后撤,红色娘子军一连奉命留下一班10个人与红军一营在马鞍岭进行阻击,“这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娘子军和红军战士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子弹打完后,她们就退到山坡高地用石头砸,娘子军10个人最后全都牺牲了,红军战士也伤亡惨重。”庞启江告诉记者。

马鞍岭一战后,国民党陈汉光旅又调集大量兵力继续围剿,女子军成员陆续有一部分英勇牺牲、失散和被捕,庞启江道:“根据现有的资料了解到,女子特务连解散之际,在战场中牺牲的成员共有19名,还有不少人员在撤退途中失散。”面对国民党部队逼近,海南琼崖特委总部决定让剩余的娘子军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女子军连被迫解散。1932年至1933年春,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下,琼崖红军队伍基本被打散,各级党组织都遭到破坏,最后走出母瑞山的只有几十人。1933年2月前后,女子军连排干部的8名人员不幸被捕入狱,后被押往广州监禁,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后,她们才得到释放。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建成后,王运梅同两位姐妹便住在这里(潘先英、卢业香现因身体不好在家休养)。已经103岁高龄的王运梅并没有闲下来,她目前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义务担任“讲解员”,向前来的游人介绍“女子特务连”的事迹。

女子特务连解散后鲜为人知的遭遇

女子特务连被迫解散后,女队员们的遭遇如何?

王运梅回到家乡时,国民党正四处搜捕共产党,她不敢回家,只好藏在亲戚家。“国民党反动派有几次半夜闯进家里威胁外公要人,那段时间阿婆过得特别艰辛,今天藏这里,明天藏那里。直到抗战前后家里人才将阿婆接了回来。”马世菊说道。

1933年王运梅的丈夫为躲避抓捕逃往南洋,后来他听说家人已被迫害,就一直没回来。“阿婆对外公很专情,中间有几次来人托媒劝她改嫁,可阿婆一直不理会。她经常把阿公的相片拿出来看。1973年海南刮强台风时,我去外婆家时,远远地看见阿婆一手拿着我和弟弟的衣服,另一只手紧紧地拿着一张外公的照片,旁边是已经完全倒塌的房子……”这场景深深地印在马世菊的脑子里。

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农村女性受封建压迫比较严重,女孩子很小就被许配给人家,15岁就生孩子,25岁前若还没有结婚,家里的族谱会把她的名字除掉,被逐出家门。几位被抓的女子特务连干部从监狱中回来时年纪已大,她们回来时已经25岁、26岁了,家里人都逼着她们嫁人。

“但你能嫁给谁呢,嫁给共产党员的话无疑就暴露了身份,国民党马上就会来抓人。根据当地的风俗,农民等一般的家庭不可能会答应娶这个岁数的姑娘,她们没有任何选择,当时有可能的就是国民党、团兵这些有势力的人愿意娶她们。”庞启江道。

女子特务连的首任连长庞琼花出狱后嫁了人,丈夫是个文化人。日本人在她的家乡修炮楼,建立维持会,庞琼花的丈夫因拒绝担任维持会会长被日军杀害,日军军官看上了长相漂亮的庞琼花,庞琼花死活不肯,躲到几十里外的深山,但还是不幸被日军发现遭到杀害。

冯增敏出狱后不久,嫁给一位红军士兵,怀孕后丈夫不幸战死战场。她义无返顾继续上山寻找党组织。于是,冯增敏成为建国后娘子军连唯一一位党的妇女干部—琼海县妇联主任。1958年她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毛泽东还赠送给她一支全自动步枪。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3:52:23 | 只看该作者
江青登政治舞台:开国元帅为其"搬梯子"连升四级
2015-07-14 07:53:37来源:搜狐 作者:顾保孜
  本文摘自:《中南海人物春秋》,作者:顾保孜,出版:华夏出版社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为江青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题诗: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首诗公开发表于1963年,被江青作为粉墨登场的政治资本。
  有一天晚上,江青在人民大会堂作为主人招待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江青满心欢喜地向客人赠送了一张风景照片。这张照片就是李进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的背面是毛泽东热情的诗句,题词“赠李进”。江青带着炫耀的神气挥笔在照片背面写上大字:“江青摄”。这是一个大胆而有目的的行动,江青向全世界宣告,李进就是她本人。
  1962年9月29日,毛泽东、江青和苏加诺夫人的大幅照片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这张照片使中国人惊异,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和江青合影的照片从未正式发表过。
  江青着手戏剧改革是在1962年。她认为应该改造表演艺术,使之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江青从心眼里喜欢“要么使它革命,要么禁止它”的口号。她认为,中国传统戏内容应成为过去,20年代以来,传统戏曲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而其他时候都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着,对新中国的人民毫无益处,至少对现政权没有政治价值可言。
  1962年9月,江青约见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四个正副部长,“指出舞台上、银幕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牛鬼蛇神泛滥成灾的严重问题”。部长们并没有听进她发出的“警告”。这个时候,她听到了柯庆施在上海发出的“大写十三年”的崭新口号,与她不谋而合。于是她南下,会见柯庆施与张春桥。上海有柯庆施那样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有张春桥那样的谋士,有姚文元那样的棍子,她得到了支持。所以,她所组织的第一篇批判文章,成功地在上海登出来了。她觉得,上海可以成为她的“基地”。
  1963年2月,她指示,中国京剧院改编《红灯记》。是年秋,江青又把上海货—沪剧《芦荡火种》,推荐给北京京剧院一团改编为京剧《沙家浜》。1964年1月,江青在上海京剧院“指导排演”《智取威虎山》。1964年冬,改编京剧《海港的早晨》。
  江青已无意把戏剧看成娱乐形式,她知道她正在进行的是政治活动,而不是艺术活动。江青给剧团排练的每个演员一本自己签名的《毛泽东选集》,像一个帮头给自己的手下发枪一样把书发下去,尖着嗓门喊道:“你们别以为我只是来推销新戏,我是来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战斗的!”
  1964年夏,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沉闷的政治气氛下拉开帷幕。江青在会上讲了话,这次讲话是她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对公众的讲话。
  刘少奇在谈江青的新戏时说她是:“瓜没熟就摘了下来。”彭真则批评这些戏说:“穿着露裆的裤子上台。”
  江青从京剧又转向舞剧,改编出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江青为《红色娘子军》的主题加上了一个近乎崇拜的结尾—颂扬毛泽东。《白毛女》在江青掏空了其中爱的成分加上阶级仇恨之后也成了“样板戏”。
  1965年冬,一天,江青突然造访中央交响乐团,并宣布说:“资本主义的交响乐没有生命力。要去掉所有的旧框框。”江青力排众议,她的两部音乐样板《黄河协奏曲》和《交响音乐沙家浜》问世。音乐将为“革命”服务,为江青的政治生涯服务。
  江青在新闻界的御用文人对新京剧、芭蕾舞剧以及交响乐评论道:“它们是江青同志亲手培育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一串闪亮珍珠,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60年代中期,江青非常走运,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代表。她开始出席重要的会议,甚至可以参加中共中央的会议。
  1965年初,以江青为帅、以张春桥为军师、以姚文元为“笔杆子”实行“三结合”,秘密写作评《海瑞罢官》。上瞒中宣部、中央政治局,下瞒上海市委、华东局。1965年11月10日《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大批判”的“雄文”发表于上海《文汇报》,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1966年是江青人生道路上最得意的一年。这一年她在军队中有了职位,更使她有理由自我标榜为战士。她将要成为文艺战线上的大军的统帅。这一下使江青踏入了通向政治权力的主航道。
  江青在军队中谋到领导地位,值得她“感谢”的是林彪。吵遍天下的江青,从来没跟林彪翻过脸,直到这个人摔死在异国之时,其原因是“林副主席是支持我的”。林彪“委托”她召开了一个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林彪“称赞”江青:“在文学艺术方面,她的政治感很强。”又说:“今后部队关于文艺方面的文件,都要送给她看。”此后,林彪正式吹捧江青:是我们党内女同志中少有的杰出代表,她作过许多重要贡献,不为人们所知,这次“文化大革命”,她的才华就显露出来了。林彪把江青的行政级别从九级一下子提高到五级。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把江青请到台上,把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帅全部置于她的眼皮底下,听她教训。江青登上了政治舞台,是林彪搬的梯子,他的“功劳”大大的。
  江青亲自建立了三条重要的政治联系渠道:第一个是与林彪的关系,第二个是与上海“左翼”的“掌权知识分子”的关系,第三个是与她的同乡和老相识康生的关系。

(责任编辑:UN699) 原标题:江青登政治舞台:开国元帅为其"搬梯子"连升四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4:01:58 | 只看该作者
江青和红色年代的舞台文艺
2015-08-11 22:46 搜狐读书

1977年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开幕,华国锋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被江青自称为“呕心沥血”的“文艺革命”果实——“革命样板戏”,伴随了中国人整整十年的音符也走到尽头……

时间的距离有益于愈合人们心灵的创伤,也有益于人们对历史的观照和审视。当拂去30多年的历史尘埃,再度探察“样板戏”的台前幕后,当年历史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渐消褪,真实的面目日益清晰。

本策划摘自顾保孜《实话实说红舞台》,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搜狐读书特别制作。

01 风雨之前:毛泽东授意写海瑞京剧上演受称赞

吴晗原名吴春晗。他1934年于清华大学史学系毕业后留校,先后任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平解放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明史研究。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邓拓、廖沫沙等一起为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撰写《三家村札记》,并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他还著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灯下集》等著作。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家。

吴晗笔下的《海瑞罢官》,讲述的是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他为官清正廉洁,敢于直言进谏,锐意改革;敢于锄豪强扶贫弱,平反一些冤狱,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地方清官。吴晗在明史研究中,对海瑞颇有研究,并且对这个人物也比较喜欢。让吴晗动了心写《海瑞罢官》剧本,还是起因于毛泽东号召学习海瑞。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上,对不敢讲实话、真话的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应当提倡历史人物魏征和海瑞的精神,特别是海瑞,他敢讲真话,刚直不阿。尽管海瑞攻击皇帝很厉害,但他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

毛泽东还重要强调学习海瑞忠贞而敢谏的品质,像海瑞批评嘉靖皇帝那样的勇气。4月底,他还直接给省以下直到生产队的各级干部写了一封党内通信,着重提了讲真话问题。这时毛泽东建议找位历史学家写写这方面的文章。

吴晗自然而然成为这个特定时期执行这特殊任务最为合适的人选。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找到他,请他给《人民日报》写一篇有关海瑞的文章。吴晗没有推辞,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他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发表在1959年6月16日《人民日报》上,接着又写了《清官海瑞》、《海瑞的故事》、《论海瑞》等文,均是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来宣传海瑞刚直不阿、敢讲真话的精神。

1959年下半年,北京市京剧团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读到了吴晗写的关于海瑞的几篇文章,非常兴奋,认为清官那种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大加展现,决心在京剧舞台上扮演这个人物。在马连良的再三催促下,吴晗写出京剧《海瑞罢官》的剧本,并于1961年初由北京京剧团公开演出。

毛泽东听说这个戏上演后也很高兴,他在家里接见了扮演海瑞的马连良。毛泽东同他一起吃饭,请他当场演唱海瑞,并说:“好戏,海瑞是好人!”随后,毛泽东又说:“《海瑞罢官》的文字写得也不错,吴晗头一回写京戏,就成功了!”马连良回来后兴奋地告诉吴晗,说毛主席真伟大,礼贤下士,接近群众。吴晗听了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完成了一件光荣的任务。

由于吴晗作为历史学家破门写戏,这就引起了史学界、文学界的注意。报刊上很快展开了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学术领域一时也活跃起来。但是,当人们在热烈地争论那些学术问题的时候,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准备在《海瑞罢官》上另作文章的阴谋却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02 江青定调批《海瑞罢官》文章十易其稿揭开“文革”序幕

随着时光的流逝,“阶级斗争”的弦越拧越紧。打开1965年的中国报纸,上面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儿:

1月,《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开始批判历史小说《柳宗元被贬》——柳宗元“被贬”被“索隐”成彭德怀“被贬”!

2月,《电影文学》批判“一部散发着资产阶级和平主义思想毒素”的电影剧本《亲人》。《文艺报》则批判陈翔鹤的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文章的题目便是气势汹汹的质问语:《为谁写挽歌?》。

……就在这样的“必须批判”、“彻底批判”声浪之中,中共中央在4月7日作出《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问题的批复》,免去了齐燕铭、夏衍在文化部的领导职务。电影界开始批判所谓“夏陈路线”,亦即“夏衍、陈荒煤路线”。

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之后,江青兴奋地前往上海秘密组稿。

1965年11月10日这天,江青在上海获得了她所期望的东西——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上了《文汇报》的头版头条。很快,仅仅十几天的时间,全国各地的主要报刊便几乎无一遗漏地相继转载了该文。正是这篇文章,揭开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它不仅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也使《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一家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

从1965年8月底写出批判《海瑞罢官》的初稿到11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其间十易其稿。在炮制这篇黑文的整个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阴谋的特点。姚文元每改一稿,都由张春桥把它夹在《智取威虎山》的录音带里,用飞机送到北京。江青曾经颇为得意地说:“春桥每次来,都装着是搞戏,听录音带,修改音乐,而暗中藏着评《海瑞罢官》这篇文章。”

就这样,他们秘密来往上海和北京两地,竟然达七八个月之久。

这篇批评文章不惜篡改史实,歪曲剧本,一口咬定《海瑞罢官》的主题是与“退田”有关。这实际是江青定下的主题,他们以为只要上这个主题,自然就会与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就能证明《海瑞罢官》是影射现实,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反映。

吴晗在北京也看到《文汇报》。他发现该文章蛮不讲理,断章取义,很多地方都是牵强附会,特别是文章结尾部分更使他无法忍受。这不是有意对他栽赃陷害吗?《海瑞罢官》写于1959年年底到1960年11月,怎么能“影射”1961年的现状呢?

文中明显地把他和彭德怀牵扯在一起,说他为彭翻案,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对毛主席绝对信仰,对党绝对忠诚,当彭德怀被批为右倾社会主义者时,许多人都相信毛主席是正确的,也包括他本人在内。说他为彭鸣冤叫屈,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03 《五一六通知》撑腰江青获得政治上崛起最佳机会

12月8日至15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此后,毛泽东下榻于杭州。12月21日上午,毛泽东在杭州召见陈伯达、艾思奇、胡绳、关锋、田家英等作了长谈。毛泽东在长谈中,谈及了12月8日戚本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的批判翦伯赞、吴晗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文中没点名),也说及了姚文元的文章。

江青得知毛泽东说了这么一段肯定姚文元文章的话,欢欣鼓舞,令速整理毛泽东谈话记录。艾思奇和关锋花了一通宵,写出《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交给田家英后,田家英删去了毛泽东以上的那段话。这一《谈话纪要》于1966年1月9日经彭真批发印出。江青见少了她最感兴趣的那段话,追查责任者。田家英因此被安上“篡改毛主席谈话纪要”的罪名,直到在中南海自杀身亡。

戚本禹听到毛泽东的赞语,难抑兴奋之情,于1966年1月15日赶写出《〈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一文,跟姚文元形成南呼北应之势。这样,江青在北京也有了“笔杆子”。

与戚本禹几乎同时,关锋也赶写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一文。但是这两篇文章运气似乎没有姚文元的文章顺利,被中宣部压下。原因在于北京市长彭真,他作为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会,拟定《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其主旨就是试图就这场学术批判运动的性质、方针、要求等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极左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把运动置于党的领导下和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不赞成把它变为严重的政治批判。

该提纲经过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传阅讨论,并向在武汉的毛泽东汇报后,于2月12日由中共中央转发到全党。根据这个提纲精神,中央宣传部理直气壮地将关锋、戚本禹送来的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拒之门外。

直至两个多月后,彭真受到批判,戚本禹的“攻要害”的文章才于4月2日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

1966年2月2日到20日,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从会后整理的纪要看,座谈会全盘否定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巨大成就,诬蔑建国以来文艺界是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持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这个座谈会纪要经过毛泽东三次审阅修改后,由他建议以中央军委名义报送中央批准,于4月10日转发全党。这个纪要提出的严重的政治责难已经不再是针对文艺界领导人的,而且是对着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包括彭真在内的北京市委。

有了毛泽东的批示,林彪、江青便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包括吴晗在内的“三家村”,批判对象指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统战部长廖沫沙,并且盗用工农兵的名义,声嘶力竭地叫嚷要揪“三家村”的“后台”。

毛泽东又连续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谈话,严厉指责“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不准革命;如果再包庇坏人,中宣部、北京市委和文化革命小组要解散。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通知》。是在5月16日通过的,也就被人们称为《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是“文革”的宣言书,是进行“文革”的纲领。历史学家已经把《通知》的通过之日——1966年5月16日,定为“文革”的开始之日。

“文革”,为江青在政治上的崛起,提供了最良好的机会。她再度成为活跃的演员,只是如今她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任“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

1966年8月下旬,陈伯达患肺炎,发烧至40摄氏度,不得不住入北京三○一医院。8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江青代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职务的通知》,正式称江青为“第一副组长”。待陈伯达病愈出院,江青在“中央文革”的权力已大大膨胀,“代理组长”已成为“实权组长”。

04 “忠字舞”无美感招人厌恶“样板戏”火爆备受追捧

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之际,首都召开了史无前例的纪念大会,到会的文艺界人士有一万六千多人。会议由江青主持,陈伯达讲话。也就在同一天,样板戏正式登上首都的舞台。有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就是相伴“文革”始终、闻名遐迩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可以说,“样板戏”和“文革”形影不离,相伴始终,长达十年之久。京剧如此长久盛兴并且与政治俱荣衰,在中国恐怕独此一例。

有必要回顾一下,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到来之前,艺术被权术代替,文化被奴化取代!文化艺术界几经荡涤,几经横扫,已经趋于“水至清则无鱼”的境地。“文革”的疾风扫来时,文艺“百花园”迅速萧条。在花飘叶落的萧萧园子里,只有京剧现代戏作为一种“文革”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代表着时代的某种轨迹,幸运地留了下来。

1968年9月5日,随着我国最远的两个自治区——新疆和西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文革”最混乱的武斗局面暂时打了个休止符。进入1969年,“文革”剑拔弩张、充满枪炮声和谩骂声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后来党组织恢复,形势更加好转。

无辜的百姓们总算可以喘一口气。可是当他们按部就班过日子时,突然发现,他们平时那种赖以寄托精神、滋补生活的文化环境不见了。每天带文娱色彩的政治活动除了语录歌就是“忠”字舞。每当集会或是游行,甚至坐车的旅途,随时都会来一段语录歌集体合唱和一场手执红宝书的“忠”字舞。孩子们身段软,天性喜动,觉得又好玩又开心,最喜欢蹦跳。可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们就惨了,记不住动作,手脚硬邦得像木偶,一跳就引得四周人哄堂大笑,好端端充满造反激情的歌曲,被跳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可谁也不敢说三道四,尽管跳得极不美观,却仍是十二分地虔诚。因为这不完全是一种娱乐活动,而是完完全全的政治运动!

如果正在行进的列车上,每逢这个献“忠心”的时刻,那就更是妙不可言啦!车厢喇叭一响,旅客们不等红卫兵“列车员”督促,会自动地起身跳“忠”字舞,来自各地的人各有各的跳法,各有各的旋律,加上车厢小,颠簸,歌曲一响,人们哪里是在跳舞,活像在打群架!没有任何美感的“忠”字舞,很快就失去了魅力,大家开始讨厌这种滑稽的闹剧形式。这时,八个“样板戏”闯进了人们寂寞空虚的视线里,尽管是革命现代戏,但毕竟是京腔京味带有民族色彩的传统艺术,也是国家艺术的精粹。

空落多时的剧院,猛然爆满。北京城里的老戏迷们,原来是很挑剔的,没有名家名角压轴,还不大高兴去捧场呢!这时,他们也顾不得名家不名家,也不管有没有青衣、花旦、老生、武生的,这年头,能听到京剧京腔就非常不容易了。

虽然保留下来的京剧已经抠掉了最初传统京剧的艺术内涵,变成了江青一伙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但是,这毕竟是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优秀剧目,“样板戏”只是江青为它穿的外衣,而它骨子里流动的是艺术的精髓。它在由盛到衰,由衰到盛,又由盛再到衰,多次在政治风云中跌宕起伏后,许多唱段却经久不衰,直到今天在摇滚乐、流行乐充斥的舞台上,仍被很多年轻人理解和接受。

现在看那个时期的“样板戏”,几乎都是好人红彤彤,坏人臭烘烘。这恐怕真是个创新,但这是违背人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违背观众心理需要的创新。作品超现实,超离生活本质,使得观众在看“样板戏”电影时,感到银幕上英雄在天上,而自己却是在地上。观众的感觉总是游离在电影叙事之外,不能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01:13:22 | 只看该作者
百年前的“模范妇女领袖”如此“可美可飒”
来源:新华网
2021-03-08 13:42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

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

打开百年前

“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的传奇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另一面

她也是“可美可飒”的时代新女性

1895年

向警予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城的商人家庭

家中开明的环境

让她从小接受教育

也是她追求新知的萌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警予的日记簿。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1912年

向警予以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

并在这里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学业方面

像极了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她的作文,书法秀美、立意高远

几乎每篇文章末尾都被老师批注为“甲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看她的博物笔记,手绘的飞鸟走兽

画工精细、栩栩如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看够吧?还有更多美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时,也许你立下新的Flag

准备放下手机、好好学习

却猛然发现

成绩好的人又开始玩音乐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向警予作词、谱曲的两首歌曲,里面写道:

愿同学做好准备

为我女界啊

大放光明

……

向警予是革命年代思想前卫的“潮姐”——

1916年夏

梳着当时流行的齐耳短发的向警予

毕业后回溆浦创办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

——溆浦女校,并担任校长

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

使用全新教材领风气之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向警予致各家庭公开信,里面阐述了公共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919年秋

向警予参加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同年10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俭学

这在当年可是非常“飒”的事

不信你看下面这张图里大家的气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警予(右一)在法国留影。

1922年初

“海归”向警予正式办理了入党手续

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

是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

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1928年3月

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

牺牲时年仅33岁

8年前的法国蒙达尼

向警予和蔡和森举行了婚礼

拍摄结婚照时,这对革命伉俪相依而坐

没有鲜花、钻戒和婚纱

只有手中拿着的《资本论》

象征着他俩共同的理想信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未来的生活

向警予曾给女儿蔡妮写过一首诗: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

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向警予(左一)和家人在一起。

妻子牺牲后,蔡和森在文章中深情写道:

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

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

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

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里

还有无数和向警予一样

可美可飒的巾帼英雄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在新时代

“她力量”仍然了不起

向她们致敬!

策划:丁锡国

统筹:刘紫凌

记者:白田田 薛宇舸

文案:王婧菲 刘嘉鸿

制图:左栀子 王坤(实习生) 周瑶(实习生)

鸣谢:中共溆浦县委宣传部 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23:38 | 只看该作者
妇女节|100多年前,这些知识女性在北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前线理论圈 · 2021-03-08 · 来源:前线理论圈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鲁迅中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100多年前,在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影响下,以缪伯英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女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最早成立知识女性爱国社团
  步入北京市鲁迅中学校门,别致的小院映入眼帘:青砖雕花,回廊相连,房屋错落有致,环境古朴典雅。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所学校数易其名: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直到1996年,正式更名北京市鲁迅中学,沿用至今。
  我们不能忘却,100多年前,这所学校的一批青年学生在中国妇女解放之路上留下的鲜明而坚定的印迹。
  1919年五四前夜,北京大学曾派两名男学生到女高师,联络一同上街游行事宜。当时,女高师虽是清末革新派力主的产物,却仍在用重重封建礼教束缚着学生。
  校方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把男女学生代表分别安排在大礼堂的两个角,双方交谈需要通过坐在中间的女学监传话。因为沟通不畅,女高师的学生们没能参加五四当天的游行。
  5月5日,思想进步的国文教师陈中凡在课堂上讲述了巴黎和会上日本帝国主义蛮横无理的要求,以及北京各学校学生上街示威游行的情况,女高师的学生们听后群情激奋,义愤填膺:“我们也停课,一致支援被捕的学生!”学生们不顾校方阻挠,走出校门,高呼口号,加入游行队伍。
  随后,女高师的学生们成立了自治会,向学校争得了会客自由和行动自由。她们在校内以自治会的名义发布通知、召集会议、编写革命刊物、参加游行请愿活动。
  5月7日,女高师学生“议决散布传单,集合北京各女校一致行动”。在女高师的倡议下,北京十余所女校的 40余名代表齐聚崇文门,召开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发布《告全国女界书》,声言“爱国不分男女,爱国女子不能后人”。
  这个联合会以“提倡社会服务,发扬爱国精神”为宗旨,规定“凡属北京市高等小学以上女学校赞同本会宗旨愿加入者,其全体学生皆得为会员”。这也是五四时期最早成立的知识女性爱国社团。
  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成立后,各女校学生通过罢课、游行、演讲、散发传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日货,抨击卖国政府,配合五四爱国运动。
  同时,通过创办平民学校、设立平民工厂、号召女子储蓄、刊发《北京女学界联合会汇刊》等举措推动妇女解放,将妇女解放运动与爱国运动进行了有机结合。此后,其他诸省纷纷效仿。
  这些社团互相响应,互相联络,渐渐构成了全国性的女性运动网络。
  当时报界曾有这样的评价:“各校女士热诚爱国不亚于各男校学生殊堪令人敬佩也。”“北京女学界近日思潮亦甚激昂。”不难看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在中国历史变革时期产生了重要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在劳动
  开办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
  五四运动时期,北京新思潮交汇激荡,形成了“中西学术争艳,古今百家齐鸣”的气象。女高师的学生们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主动扛起妇女解放的大旗。
  在当时,社团或者小组是流行的学习理论与参加实践的新方式,女高师的学生就参加了北京工读互助团。这个社团成立于1919年底,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采取半工半读形式,分为四个小组。
  其中,第三组是女高师学生缪伯英等女生开办的,因为全是女生,又被称为“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
  为了参加工读互助团,缪伯英中断了学业,她和她的伙伴们怀着对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东安门北河沿17号租了间房子,挂出北京女子工读互助团的小木牌,开起裁缝店、洗衣店,女学生变身女裁缝。开张之日,她们还贴了不少广告:“要做衣服吗?请快到椅子胡同东口北河沿17号。手工精致,式样合宜,必能令诸位满意。”
  那个时候,女学生们的想法是“工是劳力,读是劳心,互助是进化”,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打造工读结合、互助进步的社会。她们还在《晨报》上发表《吾亲爱的姊妹们曷兴乎来!》,号召“处黑暗的家庭,受种种的束缚”并具有毅力的姐妹们参加女子工读互助团,“造就社会的新生活”。一时间,学生搞工读互助成了社会新闻,经过媒体报道后,甚至吸引了外地女生前来参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女学生们凭着理想和热情,不怕吃苦,勤于劳作。但事与愿违,社会环境封建性仍浓,对女性办店冷眼旁观,加上她们没有经营经验,赔了本钱。美好的空想被现时的残酷击碎了。
  不到一年,在四个小组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女子工读互助团也不得不解散了。此时,女高师的学生们意识到: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试验新生活。于是,她们摒弃了工读主义,开始寻求革命真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大钊(后左三)与女高师学生合影
  接受妇女解放新知识
  五四运动后,女高师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不断向北京高校学生介绍新思想,学生们的思想更活跃了。
  缪伯英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湖南学生同乡会,在那里,她认识了北大学生、同乡何孟雄,在他的帮助下,缪伯英经常到北大听课,对北大的民主学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通过何孟雄认识了一批追求真理、勇于改革的先进青年,和他们一起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她仔细阅读、认真领会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文章,尤其被李大钊文章中的那种改造国家、解放民族的磅礴气势以及源于理论、脚踏实地的求实态度所折服。
  缪伯英特意找到李大钊,激动地说:“我不是北大学生,您能收我做学生吗?”李大钊见她非常诚恳,就答应了她的要求。从此,缪伯英经常找李大钊求教。
  李大钊曾在女高师短暂任教,主要讲授社会学、女权运动史和伦理学等课程。他不仅把大学课堂当作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还把它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谈到十月革命时,他告诉学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并且指出,只有摧毁官僚、军阀、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
  谈到国内形势时,他告诉学生,中国首先要消除封建军阀、卖国官僚、投机政客。谈到女权问题,他告诉学生,只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5年 5月,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决定驱逐实行封建专制管理的校长杨荫榆,中共北方党组织发动各校学生进行声援。8月中旬,北洋政府下令停办女师大。11月28日首都革命爆发后,女师大得以恢复。图为女师大复校后,学生合影留念
  培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在他的影响下,女高师许兴凯、石评梅、缪伯英等进步学生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会员。
  她们逐步认识到,社会积弊太深,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才能打破旧制度,建立新社会。她们慢慢地摆脱“工读互助”思想的影响,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11月,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缪伯英参加了会议,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位女团员。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中一批团员转为党员,当时21岁的缪伯英也在其中,她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1921年,以女高师和北京高师党员为主组成的中共西城支部成立,缪伯英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此时,女高师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师生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观察、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并逐步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新途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左:缪伯英,右:何孟雄
  投身党组织地下联络活动
  1921年10月9日,缪伯英与有着共同理想和信仰的共产党员何孟雄喜结连理,在景山东侧的中老胡同5号举行了结婚典礼。从这天起,他们家就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同志们经常在他们家里开会活动。
  在中老胡同5号,缪伯英夫妇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党的工作,一起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刊物《工人周刊》和《劳动通讯处》编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国内外工人生活和斗争的情况,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1922年秋,陈独秀从上海秘密来到北京,住进了中老胡同5号,准备赴苏俄出席共产国际“四大”。他听说何孟雄出席少共国际“二大”时所带的介绍信和“致国际少年共产党大会书”是缪伯英帮着缝在衣服夹缝里的,当时连看守都没搜出来,便想也这样干。
  何孟雄闻听此言表示,自己虽然在满洲里被捕没去成,但缪伯英确实是把文件缝进了衣服夹缝里。两口子爽快答应了陈独秀的请求。缪伯英穿针走线,巧妙地将文件缝进了陈独秀衣服内层。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2月7日拂晓,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与警察镇压长辛店罢工工人。缪伯英与罗章龙、高君宇、何孟雄等一起,在这个地下联络站附近秘密编辑《京汉工人流血记》,并到长辛店组织救护,慰问受伤工人、援助失业工人。为合理发放募集来的救济物品,缪伯英还到受难工人的家里逐一了解,及时把东西送到他们手中。
  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1924年5月21日,张国焘在北京被捕后叛变,北京党团组织暴露。缪伯英根据党组织指示,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开展革命运动。后来,她又转战武汉、上海领导革命运动,一刻都没有停歇。
  1929年10月,缪伯英突患伤寒病,被送往上海仁济医院救治。10月下旬,病危之际的她神态凝重地对丈夫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坚决斗争,直到胜利!”年仅30岁的缪伯英,告别了党,告别了亲人,溘然长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今天的鲁迅中学,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国近代教育设施之一。来到这里重温历史的人们,都会被百年前那些年轻、坚定的女性所感动。昔日女高师学生们参与的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不仅显示了“妇女撑起半边天”的巨大力量,也展示了共产党员投身革命洪流的奋斗不息。
  她们怀着人民解放、民族振兴的火热理想,不畏强暴、不畏牺牲,为后世青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贾晓燕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21年2月18日,原标题“女高师,培养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锋”
  责任编辑:刘卫东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31:29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妇女节|美国进步劳动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根除性别歧视
CCNUMPFC · 2021-03-08 · 来源: WorldCommunistParties

  【编者按】该文选自2021年3月5 日,美国进步劳动党(PLP)官网刊登的文章。在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美国进步劳动党呼吁将所有的妇女和工人团结起来为共产主义而战。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制度是由个人主义、身份政治和一种断裂化的学习方式驱动的。 每年在国际妇女月期间,学生们会组织学习女性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和百万富翁的相关事迹。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最初是从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中诞生,为了庆祝妇女在阶级斗争中进行的反性别歧视的斗争活动。
  然而,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努力下,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这个节日才能诞生。
  黑人共产主义者安吉拉·戴维斯(Angela Davis)说,变得激进只是意味着要“抓住根源”,每个工人的斗争(特别是妇女的斗争)的根源,都是资本主义。换句话说,一个由全球的资本家组成的网络为了荒谬的利润而对工人犯下罪行。为了保持这种利润的流动,资本主义驱动的学校旨在培养下一代成为顺从的工人或加入军队去参加帝国主义的海外战争。在资本主义中,学生永远不会知道成为革命者意味着什么——只有对工人阶级及其斗争充满信心,我们的党才能成长
  资本主义的支柱之一是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即家庭和家庭责任都是“妇女的工作”。对世界各地的许多女工来说,这项工作是无偿的,并且将来有望在有薪工作中脱颖而出。国际上的女工都经历着这样一种制度的矛盾:它告诉员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却在剥夺或隐藏她们的劳动价值。资本主义的雇主们将性别歧视意识灌输到大众媒体、学校教育和法律中,成功地将母亲和照顾家庭的女性与其他工人隔离开来,并将其与建立工人阶级力量的潜力隔离开来。
  同样的制度延续了这样一个谎言,即女性的权力是通过成为一个更好的资本家(也许是一个经理或雇主)或者通过投票选举一个以某种方式代表她们集体利益的女政治家来实现的。
  美国进步劳动党宣称,为了一个完全摧毁了性别歧视、种族主义和剥削的世界而斗争,所有性别的工人都需要团结起来,拒绝性别歧视和自由主义思想,并通过共产主义来解决这些矛盾。不管性别如何,雇主都仍然是雇主。只有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打破我们的枷锁。
  妇女在阶级斗争中的地位
  革命妇女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工人阶级妇女在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工人联合起来时,她们将变得更有战斗力。例如,酒店和商业办公室的家政工作是所有行业中最难从事的工作之一(他们的受伤人数比煤矿工人还要多)。2018年,为了要求更好的工作条件,来自芝加哥国内各地的26家酒店的数千名女管家罢工了整整一年!一名女工说,当她在凯悦酒店工作时,那里的200名女管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裔,三分之一是华人,而大多数资历最高的女性都是黑人。雇主们开始按种族划分这个部门的工资,华人女工每打扫一个额外房间就多付给她5美元的工资。起初,黑人和墨西哥妇女对华人女性感到愤怒,但她们并没有互相攻击,而是组织起来反对雇主!
  “如果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可以赢得更低的房间配额,还会按小时加薪”(美国共产党,3/20)。工人反击越多,我们就越了解我们需要所有的工人团结在一起——黑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土著和白人——才能赢得胜利。
  20世纪60年代,波多黎各的一个革命组织的年轻妇女试图挑战拉丁美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及习俗,并要求她们的男性领导人将粉碎性别歧视作为优先事项。这个组织的成员,如康妮·克鲁斯(Connie Cruz)和格洛里亚·罗德里格斯(Gloria Rodriguez)认为“大男子主义”(过于气势汹汹的男子气概)是资本主义的结果,并强调要对抗资本主义,必须摧毁这个资本主义体系。
  1917年,拉丁美洲的工人被迫接受有毒的“沐浴(在装满煤油的浴缸里洗澡)”,因为他们跨越了墨西哥—美国的边境。检查人员试图在上班的路上把妇女从手推车上拉下来,但勇敢的女战士拒绝了,因为她们知道一些女工会被拍裸照,或者被放火烧死。17岁的卡梅丽塔·托雷斯(Carmelita Torres)领导了女家庭佣工的斗争,并要求退还她们的手推车车费,还说服数百名妇女和男子抗议充满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的恐怖行为。
  所有这些女工通过决定建立一个基地和反抗其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的行动,使革命潜力发挥光大。她们的领导才能表明,可持续的变革不能单独完成,而是当女性工人与其他同意“适可而止”的工人组织起来时就会实现可持续变革。
  妇女将领导国际共产主义革命
  女性工人应该是共产主义者,因为主流的女权主义往往不考虑阶级分别和种族。美国进步劳动党(PLP)是反性别歧视的,并认识到,在我们争取共产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妇女是最受剥削的成员,有最敏锐的分析和领导能力。国际上与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女工处在我们斗争的前线,要与我们阶级的每一个成员联合起来。
  美国进步劳动党一直致力于共产主义革命,以打击崇尚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剥削不诚实的雇主。美国进步劳动党(PLP)了解到,性别歧视是雇主们利用的剥削工具之一,用来区别男女工人,并为其侵犯、口头攻击或少付给妇女报酬的行动来进行辩护。
  把所有人都组织在一起,特别是经历这些尖锐矛盾的黑人和拉丁美洲的女工,对于破坏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悲惨困境的体系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越团结起来支持国际工人阶级,我们就越能为建设一个没有剥削和恐怖的社会而努力。为共产主义而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