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48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决定毁举国体制/华为鸿蒙 出路:弃私有制知识产权保护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00:3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午察:鸿蒙不只是华为的?

时间:2021-06-05 08: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本周三(2日)晚上8时开启了鸿蒙2.0操作系统(Harmony OS),让其正式搭载到智能手机。

一时间,像“力求不再受制于人”“不再依赖美国谷歌的安卓系统”“打破美国在互联网操作系统中的垄断”这样的句子,不断出现在网络新闻里;大量华为手机用户当晚涌入更新系统,一度导致服务器崩溃。

全球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谷歌安卓(Android)和苹果iOS两大生态,分别占据了全球68.63%与30.99%的市场。有人因此说中国的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即指芯片,“魂”则就是操作系统,两者完全依赖美国提供。这种依赖所产生的问题与后果,近年因为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越来越明显。

鸿蒙横空出世,会不会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鸿蒙是怎么来的?

业界有传言指华为内部至少从2012年前就已开始在自研操作系统,但华为一直没有承认,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才松口说确有此项目,且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但华为当时仍表示自研系统只是为了自保,“备胎”操作系统并未有面世的计划。

美国商务部2019年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谷歌等美企逐步缩减了为华为提供的服务范围,华为也随即宣布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

鸿蒙是为了物联网(IoT)时代而设计的一款跨平台操作系统,旨在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和智能穿戴等多种设备,并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所有Web应用。鸿蒙与现有的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其采用了分布式架构,能实现各种智能设备终端之间无缝的协同体验。

如果要至少在中国市场上打破苹果谷歌两大操作系统对智能手机的垄断,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透露:“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而言,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则是一个生死线。”

华为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标是: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需达到3亿,其中自有设备占2亿,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1亿。华为能否借助鸿蒙操作系统这个突破口打破美国的技术围堵,在物联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加速国产化方案整合与整体落地进度,正被全球多方关注。

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对鸿蒙态度冷淡?

不过,不少媒体都留意到,华为周三晚举行的发布会上,并没有看到有分量的第三方合作厂商出来相挺,仅有一家中国手机厂商魅族公开宣布和鸿蒙系统进行简单合作,而其他大型手机厂商几乎都保持了沉默。

根据此前的报道,真正落地的产品主要是美的烤箱、九阳豆浆机等几款厨房家居产品,发布会上也没有公布更多的具体产品数据。分析师认为,现阶段和鸿蒙合作的品牌,应该大多还是属于二三线的。

倒是今年1月首次跻身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第一行列的OPPO受询时,表态“支持国产创新”“密切关注行业领先技术,致力于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并呼吁和拥护行业携手发展。

OPPO的回应特别受到关注,是因为在不久前的5月24日,该公司一名网名“芝士芒胖”的员工在微信群和微博上发文,指华为的鸿蒙系统是在安卓基础上开发的,但依据的安卓版本太低,适配和维护的成本高,而且如果适配了,很多服务就会掌握在华为手里,“没有厂商会傻到把自己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虽然不是代表OPPO发言,毕竟时机敏感,“芝士芒胖”5月28日就为自己“辱骂诋毁”鸿蒙系统致歉,并宣布从OPPO离职。

但他讲的,是不是才是大实话,反映了华为国内竞争对手的真实态度?

小米相关人士被问及未来是否可能将鸿蒙作为自己的操作系统时就委婉地回答:个人认为并不太可能。

分析人士认为,短时间内,小米、OPPO、VIVO等中国国产手机厂商的手机产品,基本没有理由搭载鸿蒙系统,华为手机对于他们的威胁,比美国还大,谷歌本身也并不和这些中国手机厂商竞争。

一名位荣耀经销商说:“现在华为还在做手机,那其他的厂家就不敢用鸿蒙系统的,毕竟他们不敢把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交给别人控制,尤其还是存在竞争的对手。”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也会考虑到费用、市场接受度和政治风险等因素,因为运行两种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一种用于中国国内市场,另一种用于海外市场——将转化为更高的成本,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反应、会不会被禁止使用谷歌移动服务,都是这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公司关注的问题。 

鸿蒙不是华为的鸿蒙?

除了华为和原属旗下的荣耀,目前中国国内暂时没有其他手机厂商明确表态要将手机产品接入鸿蒙系统。

有专家说,华为应该考虑将鸿蒙系统与其消费者业务分开,建立一种非常开放的文化,因为操作系统需要的就是开放。华为必须愿意留在幕后,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如美的、TCL、魅族、北汽等站到台前,而不是由华为的手机、智能屏或平板电脑当主角推鸿蒙。

不过,许多爱国网民这两天则纷纷建议官方介入,学美国那样从国家科技安全的角度出发,下令在中国销售的手机就必须安装中国的系统,一夜之间就能让中国手机全装上鸿蒙。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4日)也发表评论文章力挺鸿蒙,称中国厂商没有理由拒绝鸿蒙。

文章说,按照用户的体验,鸿蒙不输于安卓,且有许多安卓所没有的功能和优势,中国国内厂商没有理由以鸿蒙的应用体验拒绝它,而且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其界面和操作方式与安卓有些相像,绝大部分应用也能无缝移植。

文章还指出,华为已经宣布把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部分全部捐赠给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意味着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源代码,华为以真正的全球开源以及生态开放,鼓励手机厂商与应用开发商加入鸿蒙的队伍,共襄盛举。

“鸿蒙不只是华为的,当其开放源代码后也是中国的、世界的鸿蒙。中国能否打破美国垄断,增强网络自主与安全,在物联网时代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并巩固引领优势,就必须在市场应用中积极支持鸿蒙。虽然中国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但目前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鸿蒙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中国手机厂商有义务在国内市场积极采用鸿蒙系统,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制定政策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按照这样的说法,鸿蒙已不再仅是华为的一部分,而近乎是一个国家项目了。

有评论说,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多年,从2019年开始,华为、小米、OPPO、VIVO四大国产手机巨头的份额加起来,就已占据全球手机出货量四成以上。如果再把魅族、中兴等其他厂商也一并计算,中国手机品牌的出货量,估计能占全球一半以上。如果华为能牵头推动这几家厂商,一起采用能同时兼容安卓应用的鸿蒙系统,开发者绝不可能完全无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鸿蒙就能在安卓的广阔应用生态背后,挤出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00:44:58 | 只看该作者
方兴东:鸿蒙系统如何打破碎片化“魔咒”
时间:2021-06-05 10:4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方兴东

作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基础性系统软件,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操作系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卡脖子”工程之一。比起各种单一核心技术,通用智能操作系统承载着整个智能时代和智能社会的运行。而华为日前发布的鸿蒙系统,正是中国在下一代通用智能操作系统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苹果iOS和谷歌的安卓两大系统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的战略意义自下而上起码体现在五个层面:控制着所有底层数据,控制着所有软件开发,控制着所有硬件设备,同时也主导所有的应用服务,更承载着中国十亿级网民的生活、各行各业以及社会服务。也就是说,当下我们整个移动生态和智能生态基本都建构在苹果和谷歌两大系统之上,其集中度和控制力超过所有其他“卡脖子”技术,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产业与社会最集中、最危险的枢纽和命门所在。

除了系统本身,智能操作系统一般还直接衔接应用商店,因此主导着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开发规制、上线或下架、数据使用与隐私规制等,并控制着所有互联网应用的收费,这就是高达30%的臭名昭著的“苹果税”以及略显松散的“谷歌税”。总之,通过操作系统可以掌控多层次的规制制定与执行,不但主导个人信息安全,还直接关系产业、社会乃至国家安全。2020年开始印度分批次封杀中国数百款主流App,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苹果和谷歌两大系统平台的配合。如果美国政府下达相关政策指令,这两大系统大概率也会配合执行。

这就凸显了鸿蒙系统面世的意义。而我们究竟该如何助力鸿蒙崛起,使之真正与苹果、谷歌形成三足鼎立?这将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和所采取的策略。

鸿蒙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技术、资金、人才,甚至不是竞争或政策,而是碎片化问题。如今,做出一个操作系统并非难事。物联网时代将迎来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各种专用操作系统将如雨后春笋。但真正的通用操作系统只能有一个,多于一个就可能等于没有。只有坚持“Only One”原则,才能避免重蹈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国产PC操作系统领域碎片化的覆辙。

放眼当今全球市场格局,要想成为主流化的通用智能操作系统,大致有三个基本标准:有能力达到十亿级用户规模的临界点;具备真正全球化扩张的能力,未来形成超越国内用户规模的潜力;除了当下智能手机的主战场,更要瞄准下一代更大规模的物联网需求。据悉,谷歌已经研发完成能随时替代安卓的Fuchsia OS系统,这需引起中国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看来,鸿蒙是国内唯一可与谷歌、苹果两大智能操作系统分庭抗礼的中国操作系统。鸿蒙系统是开源系统,能够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服务,按照目前的计划和节奏,很有希望三年内就达到十亿级用户规模。

鸿蒙崛起的最佳路径就是国内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方式促进各界联手来助力鸿蒙,包括市场的和非市场的方式。市场方式,取决于鸿蒙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号召力,基于消费者和生态厂商的自主选择;非市场方式,则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安全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战略考量。

提供以上多层次的政策支持属于常规动作,同时还需要一些“非常规”动作。鸿蒙系统之前已在智慧屏、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上广泛应用,可用性和好用性不再是问题。而在全民联网时代,掌控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命门所在。因此,首当其冲的战略抓手,就是针对党政军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替代举措。首先是军事相关领域,除了特定的专用操作系统,其他核心部分都应考虑使用鸿蒙替代苹果或安卓系统。其次是政府相关领域,根据《网络安全法》和行政法规,也应酌情实施替代。第三是《网络安全法》第二节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即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相关人员也需根据不同情况推进替代。

对于消费市场、企业市场等核心和通用市场,我们依然保证开放竞争。与通用市场相比,前述三大市场虽然规模不大,只是一个“小切口”,但却具有显著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将会逐步发酵,进一步激发国内厂商的积极性。以此作为抓手,衔接非市场领域和市场领域,协同产业发展与国家安全,会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风向标意义。可以想见,美国政府肯定会想方设法针对鸿蒙,甚至根本不会允许鸿蒙系统进入美国市场。但中国不会和美国比拼封闭,而是比拼开放。我们要确保中国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还要成为最开放竞争的市场。让鸿蒙与苹果、安卓同台竞技,这样的竞争和胜利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除了产品开源和生态开放,鸿蒙的治理机制也需开放,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多元协同治理,消除一些厂商的瞻前顾后。总之,鸿蒙再也不能像过去中国发展PC操作系统一样,因为自身内部的力量分散而失去未来。而鸿蒙要想真正打破这种碎片化“魔咒”,不仅取决于华为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在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的产业界、社会和整个国家如何认知、如何作为。(作者是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发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00:49:03 | 只看该作者
卡脖子,站起来再趴下,市场经济“富起来”的红利正在被代价超越,百年大变局在中国的震荡刚刚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01:50:40 | 只看该作者
华为投资光刻机公司 成第七大股东
时间:2021-06-06 22: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公司开始投资光刻机领域了,入股了由中科院微电子所控股的科益虹源公司。

据中国半导体论坛报道,从企业信息来看,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公司日前发生了变化,注册资金从1.2亿元(人民币,下同,2485.27万新元)增加到2.02亿元,增长68%,主要是投资人多了,其中就有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占股4.76%,成为第七大股东。

虹源的名字并不为产业外的人熟悉,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中科院微电子所,持股26.6%,主要业务就是光刻机中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光源系统,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193nm ArF准分子激光器企业。

2020年4月份,科益虹源集成电路光刻光源制造及服务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年产RS222型光刻准分子激光器、光刻用准分子激光器、405光纤耦合头等各类设备30台(套)。

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方面,据公开资料显示,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为白熠,注册资本为27亿元人民币,一般经营项目是创业投资业务。

作为华为旗下的投资公司,这家公司非常神秘,很多情况下各种回应也都是不知情。目前,哈勃科技对外投资企业已达28家,历史对外投资九家。其中以半导体产业企业为主,如瀚天天成、纵慧芯光、九同方微电电子、山东天岳、天科合达、中蓝电子、思瑞浦、鲲游光电、非谱电子、裕泰微电子等,投资领域涵盖模拟芯片、碳化硅材料、功率芯片、人工智能芯片、车载通讯芯片、连接器等。本次投资光刻机无疑继续补全哈勃投资的生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03:01:28 | 只看该作者
华为智能手机鸿蒙系统更新时间被公布 © AP Photo / Andy Wong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18:10 2021年06月08日缩短网址 0 131
Notebookcheck网站发布消息称,华为公司计划逐步将近百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新至鸿蒙2.0操作系统。

华为公司为智能手机推出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
更新分发过程将持续到明年年中。最新型手机,如华为旗舰手机Mate 40 Pror将接收第一个鸿蒙2.0操作系统。
华为承诺,新的操作系统将适用于那些已停止接收EMUI系统更新的智能手机。例如,2016年推出的华为Mate 9手机。

目前,华为公司一直对在全球推出其操作系统的计划以及用户是否能够继续使用安卓系统保持沉默。

-------------
华为公司为智能手机推出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 © AFP 2021 / FRED DUFOUR
科技
21:14 2021年06月02日(更新 22:28 2021年06月02日) 缩短网址 0 563
中国华为公司6月2日正式为智能手机推出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

报道称,华为公司试图说服智能手机的卖家接受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这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对谷歌的挑战。
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将成为”物联网“的平台。它将把智能手机与其它像汽车、智能手表、手提电脑和家用电器等设备连接上。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说,华为公司计划今年年末在2亿台个人智能手机和1亿台其它智能设备上推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从周三晚上起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已在华为某些型号的智能手机上开始运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6-9 18:15:53 | 只看该作者
公共产品数据颠倒为资本生产力——转帖注

评论: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
时间:2021-06-09 10:58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餐饮行业常见的扫码点餐,引发了顾客对自身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担忧。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可根据店主所需设置“扫码规则”,设备成本低至数百元。专家认为,强制要求用户授权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有多种方式。

“没有菜单,请直接扫码点餐。”生活中的类似强制扫码点餐行为,正在迎来“紧箍咒”!深圳市日前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倡议扫码消费不用关注公号,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等。

记者走访发现,扫码点餐在京城餐饮行业常见,且多数时候都需要顾客授权或关注。在一些软件系统开发者口中,想要获取顾客的哪类信息,可以自由设置。甚至只要花大价钱,就能建立起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将顾客数据握在自己手中。

现状:

点餐要关注公号

人工点餐不“主动”

“就是吃个饭而已,现在有的餐厅搞得太复杂了。”前几天,在东直门一商场消费后的罗女士不由感叹。当天,她进入一家门店吃饭,服务员表示需扫码点餐。当她扫码过后,才发现并不能直接点餐,而是只有点击关注该店铺公众号后,页面才会自动跳出桌号和点餐服务一栏。“吃完饭就直接取消关注了。之前有的店面点餐还需要注册会员,查收手机验证码,真是麻烦。”

罗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好像从去年开始,扫码点餐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这对于年轻人还好,老年人就十分不便。”市民郭平说,此前曾带老人一起吃饭。由于老人视力不好,当时自己提出想看一看菜单,结果店员却表示没有,“看起来扫码是方便,但其实是不便。”

记者走访了多个商圈共计10家餐饮商家。实测发现,有8家餐饮商家都有扫码点餐功能。当选择扫码点餐时,有的会要求顾客关注店铺公众号而后点餐,有的则需输入手机号注册会员。其中,某知名茶饮店的扫码点餐,更是“一环套一环”。

扫描该茶饮二维码点餐后,几秒钟便进入商品页面,初看并无什么异样。而当选定商品加入购物车准备结账时,才发现需要微信一键登录,页面下方也有一排小字提示“授权登录即表示已阅读并同意《会员须知》《隐私协议》”。紧接着,点击一键登录,可发现“XX点单”申请获得昵称、头像、地区等信息。而如果在此时选择拒绝,则最终无法完成结账下单。

记者走访还发现,多数餐厅即使有多个点餐方式,但往往也首先会推荐扫码点餐,人工点餐显得有些“懒惰”。只有在追问之下,店员才表示可以到柜台直接点餐。“如果是老年人,我们会拿菜单或者在前台帮着点餐,年轻人一般都喊他们直接扫码了。”有店员如此说。

市场:

设备低至数几百元

后台可自由设置

顾客扫码点餐的方便之外,是否有其他“门道”、消费者担心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是否多余?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购买技术成熟的点餐收银一体机之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和稳固客流,还会设计小程序,或购买相关扫码点餐软件。需获取的客户信息也可以自由设置,“不懂的会拉你入群,把您教会。”某小程序开发者表示。

“我们的设备不需顾客扫码或者授权信息。依旧是顾客看着点,我们直接摁。”安贞门附近某餐饮店店长表示。现实中,一些商家会专门设计小程序、购买其他点餐软件,以此获客引流。

“目标人群精准,可以抓取用户信息,引导客户分享裂变……”一家开发餐饮小程序的软件商如此介绍。他向记者表示,设计出的小程序一般是直接扫码点餐,不过店主也可以在后台自由设置,可让顾客关注店面公众号、填写生日、身份证信息等。“小程序里包括扫码点单、平板点单、促销运营库存管理、分店管理、优惠券内推、会员管理等,全功能的。”

“不懂的会拉群教你。根据你的设置情况,在后台可以看到顾客的消费记录、生日、头像、昵称、消费习惯等数据。”该软件商表示,当提供给他营业执照、身份证号和银行卡等资料后,扫码点餐小程序可以在一周左右时间设计完成,价格为600元。

而在另一家数码专卖店,店主介绍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一体机全套需要2300元。如果餐饮店铺拥有的主机系统与该软件兼容的话,则可以直接购买一个399元的扫码点餐软件。“你可以在主机页面上设置扫码点餐内容。设置后,客户扫码的时候就会弹出窗口、注册会员,他要注册就直接注册,不愿意就关掉窗口。”该店主表示,一旦注册,客户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就可以获得。

除此之外,市面上也有走“高端定制”路线的软件系统开发商。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开发出带扫码点餐功能的专门系统,并采用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所有权和数据归你自己”。

“我们主打定制开发,根据你的具体需求来做定制软件和系统。”记者联系上北京一家软件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一般大型连锁餐饮机构会做属于自己的一套系统。不过价格则要数万元。“纯开发,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可以完成;加上设计等工作,最多一个半月搞定,包一年免费维护。”

这种“定制开发”的软件系统,与市面流行的餐饮扫码点餐系统有何区别呢?该工作人员介绍说,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系统的所有权和数据所有权归谁所有。“你购买其他软件或系统,所有权不在你这儿,消费者数据也不是你的。说白了,只不过人家给你用这个软件而已。”

据其透露,目前市面餐饮企业多运用现成的saas系统,好处是可以直接购买使用,适合预算不高、不看重数据和所有权的个体商户。“顾客的数据主要不在你手里。而我们,会依托服务器、数据库的搭建,到时候所有顾客的相关数据归您自己所有。”

“每月、每天的销售额和销量,什么菜品卖得好等等,经营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向顾客发广告信息、推相关活动等。”该工作人员表示,一旦使用定制系统,每个用户只要扫码点餐,其手机号、头像、昵称,喜欢点什么菜等等,都会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里。商家只要在电脑网页的后台,就可看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即使顾客换了头像和昵称,根据其手机号等信息,也能知道他/她最近的消费情况。既可以做‘商业用途’,还可以进行其他数据挖掘和分析推广。”

声音:

杜绝过度索权

应有多种点餐渠道

“不能因为点餐的缘故,就强制性要求用户把个人信息授权给你,这本身就是非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说。他表示,扫码点餐,不能变成非法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一个工具。对此,国家多个法律均有规定。比如前不久开始公布实施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中就提出,诸如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要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

朱巍认为,个人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要有边界,且必须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现实中,扫码点餐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度索权。“为什么大多采取扫码点餐呢?你要给用户选择的权利。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说的用户选择权。”他补充说,“37号令”也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也好,均表示如果用户拒绝给予个人信息,商家拒绝提供相关服务,这是不行的。

“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该是有多种渠道和方式的,而不能只留下扫码点餐这一种形式。”朱巍说,如果全用手机扫码点餐,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现实中,一些商家就是把扫码点餐作为幌子,实际上是拿扫码,做个人信息的授权和采集。除此之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中也规定,点完餐消费结束之后,一旦消费者不在餐厅、或者不再使用某个小程序了,相关方面也有后续责任把顾客点餐的信息删掉。“现实中针对这块儿的内容,也还要继续严格落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00:26:42 | 只看该作者
中美会继续争夺6G © Sputnik / Mikhail Voskresensky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政治
21:44 2021年06月09日(更新 21:48 2021年06月09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0  0
中国发布了第六代电信网络白皮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发布的这份文件指出,到2030年中国应能使用6G网络。白皮书描绘了 6G 的八个潜在的业务应用,以及十大关键技术。

6G通信是下一代电信网络。该技术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还没有定义特定 6G 参数的标准。预计第六代通信将提供比 5G 峰值速度快数十倍的数据速率。因此这项技术将有可能在通信和数字化领域最新解决方案的开发方面再次取得突破。
中国早在 2019 年就在世界上第一个宣布开始研究和开发 6G 网络。而最近发布的白皮书是这项工作的首个实际成果。它将成为制定技术发展可能方向的指南。今后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将使用这些基准。例如,根据此份白皮书,6G 将允许广泛发展沉浸式服务、增强现实 (XR) 技术,其中包括虚拟和增强现实、全息通信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和智能传输技术。中国媒体援引行业代表的消息报道称,6G白皮书弥补了第五代网络的技术短板。预计将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和可见光谱中发展6G。

目前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上保持着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先地位。中国4G基站超过400万个,5G基站超过80万个。最多的 5G 用户也在中国。在包括美欧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5G 发展受到仍未解决的频谱短缺问题以及国家间在允许使用某供应商产品上的政治分歧的阻碍。另一方面,现在就已清楚,5G 不能满足社会、科学和商业所有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就在积极考虑6G的发展。《5G通信》主编邓志强告诉卫星通讯社记者,这项技术的引入将使许多事情变得容易获得。

他说:“当前,5G网络基本上满足了陆地通信系统面向个人的基本通信需求,也部分满足了企业应用端的需求。但是面对立体化信息建设需求,5G系统尚不能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域覆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 未来的新应用全息通信、全感官通信、触觉互联网等应用可能需要高达太比特每秒( Tbit/s)的数据速率,这方面5G逐渐难以胜任,只有进一步发展6G才能继续推进;2. 未来物联网设备的指数倍增长和扩展,进一步提高物联网的连接能力和覆盖范围已迫在眉睫,需要提出新的愿景和标准;3. 网络架构上的差别:已有5G网络架构没有完整的协同传输框架,多域网络之间相对独立,难以满足空天通信、空地通信及海域通信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域和跨域传输及覆盖需求;而6G则是全方位的满足全域通信。6G的愿景是‘业务随心所想,网络随需而变’,目的是满足全域通信的所有需求;而目前5G只能满足个人基本通信与行业应用需求。”

© AFP 2021 / MAJA SUSLIN
爱立信害怕与中国的关系恶化

美国在5G领域失去了技术领先地位,桂冠已经落在中国人的手中。这让华盛顿非常担忧,因为美国觉得自己在战略上会因此容易受到中国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如此卖力地鼓动其他国家放弃中国电信设备,对中国科技公司开足制裁机器的马力。华盛顿声称,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必须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尽管美国指责中国公司涉嫌收集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情报部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确实在与美国竞争,这当然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威胁。 因此华盛顿开始抢占6G,尽管还没有来得及真正建立起自己的5G。 成立了“下一代G联盟”(Next G) ,其中包括高通、苹果、AT&T、谷歌等西方科技巨头。作为联盟的一部分,这些公司有望为美国在第六代通信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的回归和发展出力。然而正如邓志强专家指出的那样,中国在5G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很可能会将其扩展到6G,因此两国间的竞争会继续下去。
他说:“未来中美在6G上的竞争是肯定会有的,不过我认为美国不应采用封杀、对抗式的竞争,合作共赢为全球全人类共同进步才是正确的道路。中国对于自身短板的补充不会太难,只是需要时间。到2030年,还有比较长的时间。如果未来6G技术出现不同的标准与愿景,我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情况。我们还是希望在3GPP下制定全球统一的标准,标准不统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使历史回退。”
中国和美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例如,美国在生产电信设备所需的芯片和微电路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因其庞大的销售市场具有良好的生产扩展能力。技术的分化未必能让消费者受益:经验表明,标准的协调和技术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从不同用户——普通用户、企业等需求的分化来看,6G 网络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在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以及多层网络连接方面完全具备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利益的技术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23:58:09 | 只看该作者
美媒曝光美欧峰会草拟文件:美欧想组建科技、贸易联盟对抗中国


2021-06-10 11:33:27来源:观察者网
最后更新: 2021-06-10 11:46:31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曝光了下周美欧峰会一份草拟文件的内容,称美国和欧盟正计划推动发展监管机制及围绕新兴技术的联合标准,“打算组建一个科技联盟以对抗中国的快速崛起”。
双方官员希望通过建立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这一跨大西洋合作机制,给美欧打下“更强大的基础”,以确保紧跟中国的步伐。报道称,这一机制将被用于解决对数字项目的集体投资和涉及中国的技术供应链等问题,并将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合作。
根据草拟文件内容及两名匿名欧盟官员的说法,美国和欧盟将把双方合作的重点放在三个核心领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和欧盟计划组建科技联盟对抗中国崛起”,Politico欧洲版报道截图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在国际贸易和技术标准方面的跨大西洋合作来遏制中国,并让美欧双方在关键供应链的问题上开展合作。报道提到,美国和欧盟都已经宣布了财政激励的计划,鼓励各国公司将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半导体制造业带回国。
Politico称,根据其获得的草拟文件,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将会设立一个美欧专项小组,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竞争力等建立所谓的“跨大西洋标准”。
第二项内容则是集中在数字领域内促进所谓的西方“民主价值观”,“抵制”所谓的“威权政府打压”。不过报道称,这个项目的重点可能将会集中在开放和公平市场等美欧共同利益上,
双方还会重点加强在科技行业竞争政策方面的协调,包括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数字反垄断问题的政策工作组。
最后一项提案则试图在双方“难以与中国开展‘经济模式竞争’的领域”推动合作,促进美国和欧盟之间更大的创新与投资。这个项目可能包括建立特定的美欧合资企业,专注于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研发合作。
不过这些合作计划,还是要取决于美国和欧盟的具体意见。报道称,美国官员急于利用这些新举措来对抗中国,如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就声称,拜登和他的欧盟伙伴将把重点放在“调整贸易和技术方法”,使得“民主国家”可以阻止中国等所谓“威权国家”编写21世纪的贸易和技术规则。
而欧盟官员的期望则要低一些。有官员已经警告说,双方的合作举措并不会减少美欧之间在贸易争端等问题上的其他潜在矛盾。
“建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当然很重要,但我们在它建立后仍必须看看实际运作情况如何。”一名匿名的欧盟外交官说,“对跨大西洋关系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迹象,但对于双方的贸易而言,关税谈判才是最重要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月9日,拜登离开白宫开始其出访欧洲之旅 图自:澎湃影像
Politico也指出,美欧关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态度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欧盟许多官员认为,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和监管提案,是帮助欧盟获得与美国和中国同等数字地位的关键;而美国官员则时常批评相关政策,称其是在不公平地针对美国科技公司。
在6月15日的美欧峰会上,拜登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会面。除了对抗中国的议题外,美欧双方还将讨论关税和贸易争端、军事、碳排放等问题。Politico称,有关美欧跨大西洋合作的问题目前仍在谈判中,预计拜登和冯德莱恩将在15日公布相关项目的具体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9#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23:59:06 | 只看该作者
华为鸿蒙自吹的万物互联就是一个噱头,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已
guan_16207835931426  9小时前

【本文来自《华为需要深入浅出的讲清楚鸿蒙的技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万物互联是华为的一个营销名称,完全的吹牛皮而已,华为鸿蒙自吹的万物互联就是一个噱头,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已,第一,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关键工业行业都不支持鸿蒙,鸿蒙只能连接一些手机和家居之类的小型设备上,范围有限。

第二,全球所有工业软件都不支持鸿蒙,不能在鸿蒙运行,这是鸿蒙的一个重大生态缺陷,所有工业软件都不吊鸿蒙这个吹牛货。

第三,世界上各种软件硬件多了去了,每个软件硬件都有自己的优势,而那些吹华为鸿蒙多么厉害的情绪主义者却把鸿蒙吹的无所不能了,有必要吗?工业软件都不吊你,你能有多无所不能?世界上的异构系统,鸿蒙都能连接上吗?你们这些情绪主义者能把所有工业软件移植到鸿蒙上?你们会吗?

第四,至于设备间互联,我在多年以前的家里就实现了,以前我在家里一台Windows电脑,和一台Linux笔记本之间,通过samba互联起来了,还用微软的Exchange Server和Linux的sendmail,搭建了电子邮件服务器,还组建过NAS,以及IIS,Apache,tomcat,weblogic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我这还是不同操作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呢,多少年前我玩腻的东西,现在华为鸿蒙跑出来吹概念吹牛皮了,真是可笑。这正是我的观点,稍微有点技术水平的人,都能看出设备互联需要大量软件的支持,现在的鸿蒙不过就是吹牛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6-19 16:41:11 | 只看该作者
外媒炒作中国半导体规划,业界担忧扰乱市场,海外设备已涨10倍

2021年06月19日 07:45:39
来源:AI财经社







撰文 / 郑亚红 麻策

编辑 / 赵艳秋

一则炒作

6月17日中午,外媒一则报道引发A股半导体股的狂欢。针对此,国内某半导体重点实验室核心人士王仲对AI财经社表示,这波报道是断章取义,是一种炒作。

报道称,中国制定了“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推进计划,并为该计划准备了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随后,自媒体争相跟进。

当天,A股半导体板块大涨,半导体行业指数中46只成分股全部飘红,38只成分股涨幅超过5%,甚至押注半导体股的明星基金经理、诺安基金的蔡嵩松也重回微博热搜,他管理的基金在当日估算净值涨幅达到7.28%。

资本市场热烈反应之下,王仲告诉AI财经社,据他了解,这个事情的背景其实是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根据“工信头条”公众号的信息,这次会议上,科技部就“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做了汇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讨论。此次会议还专题讨论了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并没有明确提到第三代半导体,万亿美元的投入更是不可能的事,全球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大的投入,这个市场全球预计也不过才100亿美元。”王仲说到。

他表示,目前的报道都表达模糊,但拨动了市场的神经,炒热了舆论,也把半导体股炒起来了。他对此表达担忧,认为这可能会把国内市场布局搞乱。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于坤山也对AI财经社表示,他不知道报道从何而来。而国内碳化硅学界人士刘威也告诉AI财经社:“昨天消息满天飞,很多人士出来辟谣。”

“第三代半导体”并不比“第一代”先进

那么什么是第三代半导体?为什么要炒作第三代半导体?它是否比所谓的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更先进?

上述专家告诉AI财经社,实际上,第三代半导体不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的升级,它们是并存关系,各有各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第一代半导体是以硅材料为主,也是当下大众讨论最普遍的半导体概念,它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脑、电视等领域,比如英特尔的CPU、华为的麒麟芯片都采用硅基的半导体技术。第二代半导体以砷化镓、锑化铟为代表,主要是功率放大,用于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导航等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主要面向三个市场:光电子、电力电子和微波射频,更通俗一点说,像手机快充、新能源车、轨道交通和国家电网等是民用领域的几大市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视觉中国

王仲进一步解释,第三代半导体目前“还是一个小众市场”,主要作为补充市场,当今半导体市场90%仍然是以硅材料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第二代、第三代加起来不过10%。

上述资深研究者对AI财经社表示,实际上第三代半导体的说法也是不严谨的,他在多个场合也提到过这件事,国际的通用说法叫做宽禁带,指的是禁带宽度大于2.2eV的半导体材料。一位半导体界人士也告诉AI财经社,在工信部等相关文件中和十四五规划里都称为“宽禁带”半导体,而非第三代半导体,不知道外媒为何这次拿这个概念来做文章。

“国内提出‘第三代半导体’这个概念,主要是跨领域交流和工作汇报,因为行业术语有时让人理解困难。但这个词很容易也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第三代比第一代强。”王仲称。

中外差距只有“半步”?

根据AI财经社的了解,这次被热炒的“第三代半导体”,全球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利用半导体技术对我国科技领域“卡脖子”,也激发了国内的自强愿望和行动。但硅基半导体产业国内落后太多,追赶挑战很大。碳化硅、氮化镓行业被认为存在“变道超车”的机会。

国内碳化硅学界人士刘威告诉AI财经社,“该技术中美之间的差距,“就是落后半步的事情,2年左右。”

“这个领域差距比较小,中国又坐拥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未来可以超过国外。”上述人士补充说,“不敢说技术上超越,但是规模肯定超过。”

多位人士称,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相比硅基更能自主可控。核心原因在于,不需要那么高精尖的制程。“与动不动就采用5纳米甚至3纳米的硅基半导体技术相比,它们远未达到几纳米级别,都在100纳米以上。所以,并不需要像荷兰ASML那种特别尖端的光刻机,也不要台积电那种投入几百亿元的芯片制造厂。”

此外,它们对于EDA工具的要求也同样没有那么高。一位碳化硅专家对AI财经社表示,现在碳化硅、氮化镓半导体还停留在分立器件、独立器件层面,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虽然目前国内大多还是采用国外EDA软件,但不需要依赖那么多复杂的功能。因此,EDA工具自主不是主要问题,起码目前还不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视觉中国SiC芯片

不过,这并不代表它目前已达到全方位的自主。资深人士王仲总结称,无论碳化硅还是氮化镓,过去10年我国投的钱比美国多,整体技术与美国没有明显代差,但是铺开来讲的话,仍然受制于更底层的基础产业。“就好比华为能设计出麒麟芯片,但因为国内芯片制造差得很远,还是会被卡脖子。”他说,“实际上是拔出萝卜带出一堆泥,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上。”

“以碳化硅为例,最核心的问题是基础材料,比如高纯的碳粉和硅粉,我们在提纯技术上有差距;而在碳化硅设备里,我们缺乏高纯的石墨坩埚技术;做器件的时候,我们的光刻机、光刻胶也是个问题。”

刘威也告诉AI财经社,碳化硅半导体的制造设备仍较多依赖进口,特别是“外延炉、离子注入机”等造价昂贵且有门槛的设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民币,主要还是靠买国外的。氮化镓也面临类似问题。

“还有很多功课要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支撑产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做不起来的。”王仲称。

抢滩这一类半导体技术,国内有机会,但需要整个体系的系统性发展。AI财经社获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有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润微国内首条6英寸商用碳化硅晶圆生产线已经正式量产,华创正在展开核心设备外延炉的研发,山东天岳等从事材料研发和生产。在应用方面,华为、中车集团、比亚迪等在从事相关产品产业化。之前,新能源车蔚来也推出一款氮化镓手机快充产品,试水相关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但更基础的环节仍需产学研合作布局。

氮化镓功率芯片公司纳微半导体中国区总经理查莹杰告诉AI财经社,他从不相信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概念。他认为,技术是需要迭代,需要持续投入的。氮化镓、碳化硅这类技术,看似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但实际上盘点整个上下游的核心产业,国内的企业还是需要继续发力。

“很多东西不是光靠投钱就能投出来的,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跟不断的试错。这个真的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查莹杰说。

是个突破口,但切忌炒作

尽管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但业界人士认为,“第三代半导体”对国内来说确实是一个突破口。

半导体界的资深人士认为,“第三代半导体”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跟国外是前后脚”。

另一方面,它们在碳中和、碳达峰方面可以发挥优势。新能源车、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这些领域都是“第三代半导体”发挥作用的大领域,“现在市场也起来了,意识到要用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这是一个机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视觉中国

此前,手机厂商竞相推出的快充充电器,一度让氮化镓进入公众视野,其原因就在于氮化镓的技术与硅基半导体相比,功率高、充电快、体积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充电的需求。

更重要的一点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需要的投入与硅基的半导体相比,投资规模要小很多。多个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硅基半导体的投资巨大,光是建制造厂都是从几百亿起,而“第三代半导体”只要10亿元就能建起一个一般规模的制造厂。

但王仲也提醒,对“第三代半导体”的关注不要发展为炒作,以免重蹈当年LED的覆辙。多年前,氮化镓在LED照明产业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消息振奋了整个照明界。采用氮化镓技术,不但有效解决散热问题,还能使单位面积亮度提升10倍。随后,LED灯的消费被迅速炒热,但也给行业带来潜在危机。

一方面,LED企业陷入价格战,当时18W的LED灯管从上百元下降到十元以内,市场陷入混乱,企业的利润空间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资本打击竞争对手,急于上市的中小企业则由于没有利润、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

王仲形容,整个LED产业被炒得过热后,迎来了整个产业的至暗时刻。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到了2015年全国约有4000家LED企业(包括上游芯片及中游下游照明应用)消失,尤其是下游企业。多个投入LED产业园的地方政府,也累计了一堆债务。


他认为,这次“第三代半导体”概念出来后,资本、自媒体、甚至一些行业人士参与进来热炒想要赚一把,这是需要谨慎的。“我们很担心一炒作又把股价炒的老高,然后呼啦啦又下去,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他称,外部的炒作会让行业变得浮躁,人才和设备的价格更加高企,这些成本的无序增加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伤害。比如,过去一台200多万元的设备,现在已经炒到2000万元了。

针对现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王仲提醒称:“半导体投资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有些地方可能能出10亿,但支撑工艺制造和管理的专用人才和团队从哪来,如果这些搞不清楚很难把产业做起来。”

总体而言,“第三代半导体”是个突破口,但不能无序炒作,产业需要理智的氛围。

(文中王仲、刘威为化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