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9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巨变德赛两先生 觉醒比低 蔡元培vs陆平 陈独秀vs老佛爷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2:5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特稿:《觉醒年代》为何大受欢迎?

时间:2021-03-21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特稿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由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这类政治色彩较重的主旋律题材通常收视率不佳,尤其不受年轻人关注,《觉醒年代》却是个例外。它在播出前并没有大肆宣传,但一经播出就赢得良好口碑,并且随着剧情展开,吸粉越来越多。整体上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好看耐看的历史大剧。《觉醒年代》为何大受欢迎?

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近期领跑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榜单。截至3月17日,该剧的豆瓣评分已经从开播时的8.3分涨到了9.1分,在为这部剧打分的近2万网民中,超过93%给予四星以上好评。

《觉醒年代》是官方为纪念中共建党100周年而推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由央视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为时间线,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钱玄同等中国近代名人从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热血青年追求救亡图存的坎坷经历为辅线,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

按以往经验,这类政治色彩较重的主旋律题材通常收视率不佳,尤其不受年轻人关注。《觉醒年代》却是个例外,它在播出前并没有大肆宣传,但一经播出就赢得良好口碑,并且随着剧情展开,吸粉越来越多。

2月18日,《觉醒年代》因春节排播停止更新,众多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急不可耐,通过网络弹幕“疯狂催更”。2月27日《觉醒年代》复播后,“《觉醒年代》今晚更新第十七集”的话题居然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部剧集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因为它不像一些主旋律题材那样干巴巴地宣传某种理念,也没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夸张的、脸谱化的塑造,而是比较严谨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群像。其中,陈独秀的激昂决绝、蔡元培的包容睿智、李大钊的宽厚果敢、胡适之的儒雅西化、辜鸿铭的博学怪异,以及守旧派大学者林纾,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总理钱能训、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陆征祥、顾维钧等等,都性格饱满、鲜活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拍摄和制作上,《觉醒年代》调用了很多在电视剧中并不常见的电影制作手段,使用大量的多机位拍摄,全方位呈现出演员、道具和场景的细节。剧集中的细节也尽量贴近历史真实,室外街景、室内布景、服装道具,以及场面调度、配角和群众演员,都做得十分出色,达到了电影画面的效果。

大背景是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中共建党

《觉醒年代》的大背景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共建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但辛亥革命后,主掌北洋势力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又试图恢复帝制,并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受过西式教育的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鲁迅等一批新锐知识分子则坚决反对尊孔复古思潮,发起一场以“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 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隔年9月,《青年杂志》迁往北京后改名为《新青年》,主要编辑和撰稿人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教授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以及教育部佥事鲁迅。《新青年》在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强烈批判复古思潮,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1917年后,《新青年》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诗。同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受《新青年》的影响,中国各地报刊都纷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1920年秋季始,中国小学一二年级教科书改用白话。不久,大中小学教材全都改用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当时的“反帝反封建”旗帜下。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邓中夏、张国焘、赵世炎、罗章龙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以及后来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等,都是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拥趸,并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等要求,但巴黎和会根据日本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各界群情激愤,要求政府拒签和约。但北洋政府迫于列强压力,还是准备签字。

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引发民众强烈不满。5月3日,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邓中夏、张国焘等人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游行。5月4日,3000多名北京学生汇集天安门,游行队伍后来冲入被视为亲日官员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军警随后赶到,抓捕了32名学生。

五四游行后,北京学生继续与政府抗争,抗争活动很快蔓延到中国各大城市,并从学生运动演变成罢课、罢工、罢市。同年6月,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平民大规模参与政治活动的先河。陈独秀认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就是“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

但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的几名主将在政治理念上渐行渐远,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走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创建中共的主要推手。1921年7月,在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

胡适等人则反对激进革命,主张社会改良。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后来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和教育上,尽量远离政治风云。

编剧导演演员功力深厚 打造鲜活历史群像

作为主旋律题材,《觉醒年代》的主角自然是中共建党元勋陈独秀和李大钊。剧中两位主角形象丰满,有血有肉,充分展示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厚功力。

尤其“戏骨”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是《觉醒年代》的灵魂人物。剧中的陈独秀无论台词、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非常到位。陈独秀首次亮相是在日本逃亡,一群中国留学生在早稻田大学激烈辩论如何救国,一身乞丐装束的陈独秀乘机偷吃他们放在桌上的饭菜,并宣称中国“无药可救”,结果招来群殴,幸亏李大钊、章士钊出面解围。于和伟将陈独秀落魄中的倔强演绎得惟妙惟肖。

在另一个场景中,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劝说坐牢的陈独秀和政府合作,争取早日出狱,却被陈独秀一番嘲讽。吴炳湘悻悻然离去时,陈独秀突然高唱起苏轼的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狂放不羁的个性展露无遗。

历史上的陈独秀和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虽然都是中共重要领导人,但父子之间的矛盾很大,主要因为陈独秀抛弃了发妻高晓岚和年少的陈延年、陈乔年,而与高晓岚的妹妹高君曼私奔生子。

《觉醒年代》没有回避陈氏父子冲突。其中有这样一场戏:陈独秀在宴席上与几个朋友高谈阔论,在厨房帮忙的陈延年指使陈乔年给陈独秀端上一份荷叶黄牛蹄,高君曼打开荷叶,里面蹦出一只癞蛤蟆,惊呆众人。陈独秀却十分镇定,伸手用一只碗盖住癞蛤蟆,叫出幕后主使陈延年出来解释,父子俩当众上演一场骂战。

与后来被中共开除党籍的陈独秀相比,李大钊的历史地位和形象一直更受中共推崇。这种推崇反而使影视剧中的李大钊角色受到不少限制,往往流入“高大全”的俗套。不过,《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形象并不生硬。其中,李大钊在北京闹市撒传单前,犹豫良久,直至流泪哭泣,深刻表现了他作为北大教授,却被迫亲自到闹市撒传单的复杂心态。

剧中配角演出十分精彩

《觉醒年代》剧中的许多配角也十分精彩,号称“清末怪杰”的北大教授辜鸿铭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满清王朝已被推翻,辜鸿铭照旧拖着一根辫子登堂入室,给学生讲课时也有仆人端着烟枪、茶水在旁伺候。

外表守旧的辜鸿铭却满腹才华,学贯中西。一次,胡适在北大礼堂演讲时用英语引用了《荷马史诗》中的一句话,坐在台下的辜鸿铭一脸不屑,他不仅用希腊语念出原汁原味的《荷马史诗》,还用纯正的伦敦绅士口音纠正胡适“下等人”的英语发音。台上的胡适尽管尴尬,还是以君子风度感谢辜鸿铭的指教。

相对而言,《觉醒年代》中毛泽东、鲁迅、周恩来等角色,不如陈独秀、蔡元培、辜鸿铭等人出彩。这种差距既因为演员功力不同,也因为毛泽东等人的屏幕形象要受到更多审核。

比如,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Edgar Snow)采访时曾回忆说,他在1918年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而在《觉醒年代》中,初到北大的毛泽东由校长蔡元培亲自介绍给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他还在北京街头慷慨演讲,赢得热烈掌声。

另外,《觉醒年代》中顾维钧的形象也是败笔。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出席巴黎和会时,年仅31岁,但饰演顾维钧的演员相貌苍老,身宽体胖,很难让人将他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联系起来。

整体上看,《觉醒年代》是一部制作精良、好看耐看的历史大剧。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只要打破束缚,多接地气,主旋律题材也能产生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2:52:38 | 只看该作者
原北京大学校长
陆平[size=1em]编辑词条



陆平(1914年-2002年11月28日),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原北京大学校长。

他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陆平于2002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中文名
陆平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14

入党时间
1933年

别名
卢荻

出生地
吉林长春人

逝世日期
2002年11月28日












1
人物简介
[size=1em]编辑

陆平1933年2月加入加入中国共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他曾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于1957年10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他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北大、清华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领导岗位。

陆平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工作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中华民解放先锋队华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委书记、中共平北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常委兼青工部部长,铁道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2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
人物经历
[size=1em]编辑

1933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2月底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3年2月历任共青团永吉市(现吉林市)委员会宣传委员,中共吉林市西区区委书记,河北省互济会秘书,北京大学学生会执委,北平市学联常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华北队部队长,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冀察热辽区党委秘书长,晋察冀平西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平北地委副书记、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军区政治部主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8年至1952年先后任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委、青工部部长、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兼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铁道工委书记、部党委委员,国家机关党委委员。

1952年12月任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原中长铁路管辖范围)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共松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委委员。

1954年10月任铁道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

1957年10月调北京大学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中共北京市委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诬陷和迫害,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5年7月重新工作,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

1983年6月历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离职休养。



3
教研硕果
[size=1em]编辑

1961年1月,经历了大跃进、反右倾等“左”的冲击后,中心八届九中全会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年9月15日,《高教六十条》正式颁布。陆平以贯彻《高教六十条》为契机,带领北大师生员工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大力加强知识分子政策和双百方针的教育,理顺了各种关系,北大迎来了一个比较团结、宽松、为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努力的可喜局面。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1962年,陆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北大怎么办?过去我们学习苏联,现在不要因为苏联“修”了,就把苏联的教育都否定了,不学苏联了。苏联的高等教育还是有好东西,比如重视基础,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们的人造卫星上了天。英美的大学要不要学?中国过去的高等教育,很多是学英美的,现在英美的科学技术比我们先进,还要参考他们的东西。中国的老大学有很多经验,如老北大、老清华都有好东西,也要继续下来。

为此,陆平在北大建立起教育情报研究室,把苏联的莫斯科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教学计划翻译过来,与北大的教学计划比较,研究参考其精华。这在当时“左”的年代里,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在这一思路下,陆平组织修订理科6年制教学计划,强调打好基础并把第二外国语英语作为必修课,用六年制培养硕士水平的学生。

陆平尊重知识,重视发挥专家、教授作用。早在1959年,北大党组织就吸收了周培源、黄昆、段学复等一批闻名教授入党,紧接着又提拔了100多名知识分子到北大各级领导岗位上。在陆平的建议与努力下,1962年3月国务院一次就任命了历史学家翦伯赞、化学家傅鹰、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四位教授担任副校长,加上已担任副校长的哲学家汤用彤、物理学家周培源两位教授,共有六位文理科教授进入了校领导班子。为了提高北大师资水平,1963年,陆平亲自挂帅制订了《北京大学师资培养暂行办法》,强调依靠老教授们传帮带来培养青年教师。

重视科学研究,发展尖端科学,是北大的光荣使命,也是陆平工作的又一着力点。陆平组织理科教师共同研究,很快建立起计算机科学、空气动力学、原子能物理、放射化学、固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和专业,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将军曾亲自听取北大科研工作的汇报。为确定北大科研重点项目,陆平还率理科有关教师访问了科学院院长张劲夫、一机部部长宋任穷等领导同志。1963年,陆平领导北大制订出《北京大学1963—1972年自然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纲要》。1965年,北大化学系与中科院经过六年多协作努力,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终于诞生了,1982年该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成果及100万次计算机研制等一批成果,饱含了陆平的心血和支持。

陆平励精图治提高北大教学质量,敢于发挥老教授作用,大胆借鉴外国闻名大学经验,制订科学研究规划,为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赢得了北大广大师生的拥戴。这些正确的决策与做法,也为他日后蒙冤埋下了祸根,在后来的社教运动与“文革”中,竟被概括成“学习苏联,参考英美,继续太学”“教授治校”“智育第一”,当成陆平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加批判。



4
世人评价
[size=1em]编辑

陆平重视教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声学、西班牙语等十多个专业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清华、北大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1]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提出不要再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要再提‘白专’概念,而要提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做既有文化又有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北大工作期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他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开设了华侨师生食堂、教授食堂。他把自己本应享受的高干补贴让给年老体弱的同志,自己却得了浮肿病。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他强调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直至“文革爆发”,受到打击迫害。陆平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摆在首位,注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尚空谈,敢于直言。他工作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






参考资料:
1.
新浪 [引用日期2013-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9:04:1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网店将杨洁篪强硬言论印成T恤出售

时间:2021-03-21 16: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的强硬表态,成为大陆网民热捧金句,被印制成T恤及手机壳在各大网上平台出售。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网店出售的相关T恤价格一般由39至60元人民币(约8至12新元)不等。除了“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八个字外,还有“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以及英文“stop interfering in China's internal affairs”的内容。

此外,除了T恤外,还有手机壳、帆布包、雨伞等印有相似内容的其他周边商品出售。

不少店主介绍,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之后,就有不少顾客前来咨询可否定制。他们预测,近期这些产品一定会掀起一股新热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1:45:13 | 只看该作者
【中美会谈】中国人花了120年才可以向美国说不?

2021-03-21 09:51:57  来源: 红墙往事   作者:红色卫士





  (19日,《中国日报》记者潘旭(音)在推特上发布了《辛丑条约》签字现场与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的两张图片,配文说:“从1901到2021。中国用120年的时间告诉美国,他们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判。”)

  这两天中美会谈,一张图片火了,中国用了120年才取得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挨打,清政府卖国投降,美国也是侵略军之一。美国后来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崛起,成为头号帝国主义国家,不少中国人崇美、恐美、媚美的软骨病严重。

  但是中国人真的花了120年才使美国没有资格在我们面前以实力的地位谈话吗?非也。

  1972年长期敌视中国的尼克松访华,同毛泽东主席会晤,留下了一张经典的照片。请问在当时,美国是在居高临下地和中国谈话吗?按说那时候中国经济简直到了崩溃边缘,实力更是应该被美国全面碾压,怎么尼克松表现得如此谦逊有礼呢?不必晚到七十年代,中国人民就已经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站起来了。

  在毛主席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曾经崇美的自由主义者都已经站起来了,更不要说一直坚持反帝的中国共产党了。

  打败了卖国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一经当家作主,就把崇美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即便美国以核武器和航母相威胁,也不能使中国人民屈服,更占不到半点便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打得美国二战名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元帅屁滚尿流,打败了以美帝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用实力证明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彭德怀司令员意味深长地说道,“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而美国的联合国军司令员克拉克则如丧考妣地感叹他是美国历史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美国人的飞机大炮都不能把中国人民吓倒,他们的外交恐吓又能收到什么效果呢?除了那些害了恐美病的人,居高临下的姿态又能吓倒谁呢?

  1958年,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到处侵略扩张,出兵黎巴嫩,同时积极鼓励蒋介石“反攻大陆”。为了打击美帝和蒋匪的嚣张气焰,同时声援中东人民的抗美斗争,在8月2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

  金门的炮声震动了世界,打乱了美国的阵脚。美国紧急向台湾地区调动6艘航空母舰、130艘作战船只、500架飞机和8800名作战人员,企图为国民党站台,对我进行战争恫吓。但是我们没有被吓倒,继续进行炮击,并宣布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美国如敢入侵,我军有权自卫。

  恐吓不成,纸老虎就现出了原形,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人民收复自己的领土,美国有什么理由干涉呢,最后只能把部分军队撤走。我们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获得全面胜利。

  当然美国贼心不死,继续在中国周边煽风点火,入侵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越南战争。

  1965年,美国直接出兵入侵越南,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胡志明要求中国进行援助,出于国际主义的精神,我们像抗美援朝那样开始了抗美援越,给了越南人民巨大的支持。

  为了声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毛主席在1970年5月20日发布了著名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该声明再一次指出了美帝纸老虎的本质,不是世界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世界人民。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下,印度支那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打败了美国及其走狗,取得了独立。

  70年代以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实力膨胀,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威胁,为了改善恶劣的外部环境,我们和美国的关系改善,1972年尼克松访华。

  可见整个毛泽东时代,我们对美国都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而且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掌握主动权。我们不仅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经常对美帝发出强有力的批评,而且在实际也给其沉痛的打击。

  美国早已不能再对中国指手画脚,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在“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谈话”。既然如此,又何来中国花了一百二十年才有底气和实力使美国不再“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和中国谈话”这么一说呢?我们不是早就实现了这样的胜利?

  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帝又开始盛气凌人了呢?

  90年代,先是发生 “银河号”事件,再是1999年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三人牺牲;新世纪初,美国又制造了南海撞机事件,而我国还把入侵者的飞机完璧归赵。

  这不仅仅是居高临下地说话那么简单了。

  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愤怒,我们有核武器在手,又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何以攻守易势了呢?

  那些说中国花了120年才一雪国耻的朋友们,是在装什么外国人吗?还是你们不懂历史?

  军民团结如一人,还有必要怕美帝?

  红色卫士

  2021年3月2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2:10:54 | 只看该作者
中美会谈里我们的硬气,来自“觉醒年代”中这些鲜活又勇敢的年轻人们
赵皓阳 · 2021-03-21 · 来源:大浪淘沙公众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请原谅我跳跃性思维,只是最近一直在追《觉醒年代》,又看到了网络热议120年前辛丑条约与刚刚中美会谈我方的对比图,觉得这其中确实有几分关系。尤其是头一天晚上,电视剧刚刚更新到延年乔年的结局,第二天早上被中美会谈的新闻刷屏,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到历史与现实交织、百感交集的那种情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先看《觉醒年代》这一段戏。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导演用大量笔墨描绘了大钊先生在剧场里看的一出戏,这出戏讲的是岳家军名将高宠的故事《挑滑车》。
  岳家军众将士为了营救猪队友完颜构,被金军围困在了牛头山,金兀术拿出了他的压箱底秘密武器:滑车阵。岳家军大将高宠在击败金兀术后,又以肉身之力连挑了十一辆铁滑车,在第十二辆时因为胯下战马力竭倒地,壮烈牺牲。但是他也以一己之力破了金兀术的杀手锏,岳家军大获全胜,解了牛头山之围。
  安排这一段戏肯定是大有深意的,高宠牺牲自己换来了整个岳家军的胜利,而这第一重映射就是现实中陈独秀“肉身投馁虎”,要让自己坐牢唤醒民众的觉醒、推动运动的进化。第二重映射则是未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们,面对黑暗旧时代的“铁滑车”,牺牲自己换来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这也是李大钊看这出戏看得热泪盈眶的原因。
  岳家军里岳飞、岳云、张宪、高宠、杨再兴、余化龙、何元庆都是满门忠烈;《觉醒年代》除了李大钊先生,里面出现的这些有名有姓的年轻人,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何孟雄、蔡和森、马天安……也是满门忠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怒冲霄,哪怕他兵山倒。
  杀他个血染荒郊,杀他个血染荒郊。单枪匹马把贼剿。
  俺要把狼烟尽扫,俺要把狼烟尽扫。一马冲出战场道。
  俺定要威风抖擞把贼扫!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毛泽东
  今天就来讲一讲《觉醒年代》没有讲完的,这些年轻人们的故事。
  1、陈延年&陈乔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延年去法国后,在勤工俭学中不断增长社会阅历,在巴黎参加了三次学生运动,于实践中不断意识到无政府主义这条路走不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中国以及全人类的出路,于是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
  1924年9月,陈延年回到上海,10月,他任团中央特派员来广州;1925年1月“四大”后,广东区委在执委会内设立有陈延年、周恩来、彭湃、刘尔崧等人组成的主席团,陈延年任书记。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延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干部,广东工农运动与党组织也兴旺发展,1927年3月,广东省共有党员9000余名,构成了我党最坚实的后方基础,对北伐战争予以了强有力的支持,陈延年也被誉为“两广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党组织的壮大,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摩擦,投机分子蒋介石一手炮制了“中山舰事件”,对此陈延年力挺毛泽东自卫反击蒋介石的正确主张,但遭到了陈独秀、张国焘的反对和阻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1927年6月,因为叛徒出卖,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反动派为了得到党组织的情报,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如钢铁般坚强,一言不发。在刑场上,刽子手命令陈延年跪下,延年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乔年也一路追随者哥哥的步伐,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1925年春,协助李大钊先生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在北京的运动,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乔年也跟随着哥哥前往江苏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1928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乔年不幸被捕。期间受尽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陈乔年坚贞不屈,没有透露党的一点秘密,于是恼羞成怒的反动派决定杀死乔年。在昂首走向刑场之前,陈乔年给狱中的同志们留下了最后一句话:“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鲁迅
  2、赵世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0年5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与陈延年、周恩来、李立三一同领导学生运动;法国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央执委会书记,是我党在欧洲支部的最高负责人。1924年,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先生领导北方的五卅运动。
  1927年3月21日,赵世炎与陈独秀、周恩来等同志,共同领导和指挥了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赵世炎和周恩来一起带领着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勇敢地冲锋陷阵,向着直鲁联军发起冲击。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打败军阀部队,解放上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7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赵世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期间经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反动派决定杀害他,临行前赵世炎要来一份纸笔,留下了一份遗书“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赵世炎临行前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其口号嘹亮引来了龙华监狱中众多同志们一同应和,呼喊响彻云霄,一时间连刽子手都被这种气势所震慑,并惊动了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他也万分畏惧,急忙下令“砍,拿刀砍”。最终,赵世炎烈士被反动派乱刀砍死。
  3、邓中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醒年代》中一直追随李大钊身边的学生。1920年10月追随大钊先生参加党在北京的早期组织;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期间他聘请了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李达、肖楚女、李立三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到校任教,成为了党在教育阵线的重要阵地;1925年参与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之后与陈延年一起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邓中夏于上海法租界被捕。后国民党反动派买通法租界巡捕,把邓中夏押赴南京,宋庆龄和何香凝亲自营救未果,后被反动派残忍地杀害在雨花台。临行前邓中夏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
  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
  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邓中夏《胜利》
  4、何孟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何孟雄,就是拒绝那个议员女儿表白的、看似很木讷的男生,是我党最早53名党员之一,北方工人运动领袖,组织了十余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先后五次入狱。1931年1月,因叛徒出卖,何孟雄在上海被捕,受尽国民党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最后英勇牺牲。
  何孟雄同志的革命伴侣并不是那位议员的女儿,而是共产党员缪伯英,她1919年7月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0年初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成为了我党第一位女性党员,与何孟雄是一对神仙革命眷侣。1929年因为长期冲在工人运动的第一线,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后被组织追认为革命烈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何孟雄烈士入狱后,他的两个孩子6岁的何重九和3岁何小英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入监狱,在女子监室中受另一位革命烈士冯铿照顾。后来冯铿烈士也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两位孩子最后不知所踪。
  5、马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又名马天安,回族同胞,天津学联领导人,因为标志性的大胡子被人称作“美髯公”。1920年底,马骏受李大钊先生的影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受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到哈尔滨开展革命工作。马骏回到东北后,经常活动于宁安、哈尔滨、吉林等地,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思想。
  1925年,马骏等人在吉林领导五卅运动,东北的无产阶级也被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动起来。同年9月,他离开吉林赴莫斯科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国,临危受命任北京临时党部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被严重破坏的北京市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同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马骏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许以教育次长的高官收买他,他说:“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1928年2月15日,马骏被敌人杀害,时年33岁。
  6、蔡和森&何叔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两位都是毛泽东主席在湖南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何叔衡与毛泽东一同参与了中共一大,年底蔡和森从法国归来,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
  1931年,因为顾顺章叛变,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不幸被捕。因为其核心领导人的身份,敌人对他进行了残忍地严刑拷打,国民党反动派用刀子剜去他的双眼、割掉他的双耳,威逼蔡和森招出党的情报,蔡和森咬紧牙关,宁死不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和森传》中这样记载:“敌人的残酷折磨,没有摧垮蔡和森的坚强意志,他们想公开审讯,又害怕社会舆论的指责,于是决定把蔡和森杀害。这年冬初的一天,凶恶的敌人把蔡和森拉到监狱的墙边,站着,在他面前摆上几颗大铁钉,对他进行最后的威胁。他巍然挺立,威武不屈。敌人咆哮着,将他的手脚拉开,用铁钉把他钉在墙上。他痛得昏死过去,仍一声不吭。愚蠢的敌人毫无办法,便用刺刀一点一点地将他的肉割下来,最后一刀戳进了他的胸膛。”
  1931年11月,何叔衡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何叔衡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实践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比较遗憾的是,《觉醒年代》中没有展现蔡和森的革命伴侣向警予的情节。1912年秋,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后在法国勤工俭学中,与蔡和森心生爱慕,结为革命伴侣。为什么叫“革命伴侣”而不是夫妻,因为他二人在法国举办“婚礼”时,对着宣誓的不是《圣经》,而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二人也发表声明,他们的结合不是旧婚姻,而是男女之间爱情上、同志之间信仰上、战友之间革命上的同盟,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
  1922年回国后,向警予成为了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主编《妇女周报》,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等有关男女平权、保护妇女权益的条例,并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反动派决定在5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处死向警予,她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慷慨激昂地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国民党反动派对此十分畏惧,宪兵们殴打她,又向她嘴里塞进石沙,最后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但向警予依然坚持演讲,血沫从她的嘴角流出。最后向警予烈士在余记里空坪刑场英勇就义,终年33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出现了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葛妈妈与秋瑾、唐群英并称为“潇湘三女杰”,是中国第一位赴欧留学的“小脚老太”,一时间传为佳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葛健豪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早在1911年就提出了“男女平权”这一响亮的口号。1927年后,葛妈妈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她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她的二儿子蔡麓仙、三儿子蔡和森与儿媳向警予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1943年,葛健豪病重,留下遗言:“革命一定会胜利”,溘然长逝,享年78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何孟雄、马天安、蔡和森……《觉醒年代》里那些鲜活与蓬勃的年轻人们,都是革命烈士,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大家想想《觉醒年代》里有名有姓的年轻人出现了多少个,出现的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再看看这个牺牲的比率,不禁感慨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长征中央红军出发时八万余人,到达陕北时不足6000人,算上沿途参加的红军约一万多人,战损率接近95%。多少好同志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五星红旗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一点也没错啊。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2:15:55 | 只看该作者
在阿拉斯加,中国凭什么能够强有力回击美国?



淮左徐郎 · 2021-03-21 · 来源:淮左徐郎公众号




请你再吹牛逼、民族自豪感爆棚、愉悦之情汹涌澎湃,无法疏解只能刷图的时候,把上图这位爷爷带上!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如此的硬气!!!
  我想,这会儿说说阿拉斯加高层对话的事,大家应该都能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一想我们为何能够如此强硬回击美国代表团的问题了。
  首先,从一张刷爆网络的图开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被网络刷爆的图,展示了前后相差120年中国的变化,而这120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才有了中国今天在谈判桌上的画风大逆转!但是,这120年虽长,发生的事虽多,期间又有那么几件事是格外关键的:
  1、1919,是个特别的年份,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庄重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选项。
  2、1921,一群心怀天下黎民的人聚在一起,他们发誓要把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军阀资本家及地主的压迫下拯救出来,于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让震惊世界的长征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革命之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加旺盛。
  4、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下,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5、1949年,经过三年多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坚决斗争,中国人民终于能够看到伟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一个改天换地的人民共和国冉冉升起!
  6、1953年,当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笔最终安放在桌子上的时候,那一刻,狂妄的美帝国主义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也向世界宣布新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东方睡狮!
  7、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建立了完备的公有制,使得我们党和政府可以集中起全国人民的力量,得以有可能建成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工业化体系,从而彻底摆脱落后的面貌。
  8、1964年,在历史上第一个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下台的同一天,我们的原子弹成功引爆,两年多以后,我们的氢弹也爆炸成功。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是经过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决策,从一穷二白起步,无数科学家、进步知识分子以及工农兵为其耗尽心血,在短短不到20年间,让帝国主义看到了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决心!“两弹一星”不仅让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更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
  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中国现在的发展和强大,就变成空中楼阁,梦幻泡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以,请你再吹牛逼、民族自豪感爆棚、愉悦之情汹涌澎湃,无法疏解只能刷图的时候,把上图这位爷爷带上!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如此的硬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7#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14:05:03 | 只看该作者
专访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
2021年03月22日 09:15: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学人数4002万,毛入学率超50%……如今,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大学生“零”的突破,当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当“大学生”不再是少数人的标签,真正思考大学的定位和意义的人越来越少。

而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应当如何成才”“什么才是好的大学老师”“大学应该教什么”“上大学应该学什么”等问题却屡屡成为网络热点。热烈的讨论正是因为背后存在痛点,而这些问题也急需作出改变。

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之一,清华大学——这所即将迈入第110个年头的大学以“新”为题,拿出了一套高校改革的“清华方案”。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专访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以学生成长为本,以能力提升为要”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不足。”邱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最重要的也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然而,这一任务“挑战巨大、责任巨大”。

“挑战大在于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够应对全球化和其他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够实现原始创新突破和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够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具有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大学必须自觉找准育人目标、提升育人能力、完善育人体系,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责任。”邱勇说。

邱勇表示,目前较为单一的培养模式还不能为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大量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教学观念、培养体系、培养环节等各方面还有一些不适应不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曾任同治与光绪两任皇帝老师的翁同龢,有一副名联说得非常好: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也仿照说,‘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大学最让人敬重的就是她对育人的执着坚守和对卓越的持续追求。”邱勇谈到。

回顾清华大学110年的发展历史,育人始终处于最重要、最根本的地位。那么,清华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才培养定位上有何差别?

邱勇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底色,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本科教育中,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获得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多样成长。”

“硕士生教育体现大学人才培养的活力。硕士生教育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应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当代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兼顾专业知识的深化、学术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扩展、职业技能的训练,完善分类选拔、培养、评价的制度和机制,直接面向各个行业,更好服务国家。”邱勇说。

在邱勇看来, “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体现出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要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精神,引导博士生把对学术的热爱融入生命之中,把捍卫真理作为毕生的追求。要培养博士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博士生在学术上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自我要求。”

“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

“大学不能把学术权力,交给期刊编辑和审稿人。”

在近日召开的清华大学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邱勇的这句话在网络上刷了屏。

事实上,从2019年起,清华就在为学生拆掉论文“枷锁”而努力。2019年,学校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时发布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明确了创新成果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学位论文是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2020年6月,清华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完成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

“2020年,没有一位研究生同学因为论文发表数量没达到要求而不能申请学位。”邱勇表示,对数量没有要求,就意味着我们对论文质量要求必然提升。

多年来,论文一直是大学里绕不开的话题。针对论文的问题,邱勇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对学术发展和繁荣非常重要,是呈现创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过于看重论文数量就必然导致学术功利化和学术浮躁。”邱勇强调:“大学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定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破五唯”后提出新的评价标准,从顶层为教育事业发展设立了教育评价“指挥棒”。《方案》指出,坚持破立结合:“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有“破”就要有“立”,打破旧规则后,大学如何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降低学生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学习观,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学习。”

“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实现学生发展和教学成效的科学评价。”

“评价不仅要看知识,更要重能力和素质。”

“学生成绩评定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

……

邱勇介绍,自2014年起,清华就已全面推进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非易事。邱勇认为:“我们也可以看到,出于种种目的,目前社会上各种排名很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对办学治校、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格局和未来趋势有更为全面、深入、准确的认知和把握。”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学排名。”邱勇说,“对外部的评价排名要淡然一点,对内部评价的导向作用则要高度重视。内部评价对大学自身发展更有价值和意义,要真正让内部评价体现办学理念并产生正向指引。随着中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清华在一些国际大学排名中的位次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同行的认可,但我们面对全体师生非常明确地表示,清华园没有也永远不会有‘排名指挥棒’”。

邱勇说:“绝不能把论文、职称、学历、奖项作为学术研究的目标,绝不能让学术套上名利的枷锁,而是要去追求真学问,做淡泊清明的真学者。”

“唯有创新,才有前进的动力”

“创新是大学的硬实力,没有一流的创新能力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1999年,“国家创新体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今年的政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今年,清华大学也提出在未来建立“大学创新体系”。

邱勇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对于一所大学也是一样:唯有创新,才有前进的动力。

2020年10月,在清华大学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闭幕式上,邱勇一口气列出了当前学校科研创新面临的20个主要问题。学术生态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等位列其中。

“加快提升清华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既是清华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迫切需求,更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破题,清华围绕8个专题开展研讨,其中包括学术生态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科发展规划与学科调整机制、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布局、重大创新平台与科研攻关团队建设、科教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等。“清华大学要发展和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就是要建立以健康的学术生态为基础,以制度健全、机制畅通的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一流学术成果产生和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成为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邱勇解释。


邱勇介绍,在“大学创新体系”中,学校将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形成敢于质疑的学术氛围;增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分类运用不同激励机制,统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最重要位置;尊重教师和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判断,鼓励师生自由探索。

如今,清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如何办好大学,作为校长,邱勇有自己的看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更自信、更从容的清华要努力拓展办学新格局。邱勇说:“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更好地尊重和维护师生利益,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从容的清华将更有定力,坚定地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静下心来做真正有长远意义的事情。”邱勇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8#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14:10:30 | 只看该作者
面对质疑大批学子留学不归的汹汹舆情,清华北大为什么保持沉默?
梧桐树边羽
2020.07.11 09:50:53

清华北大为什么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无法回答。

不用翻清华北大的历史,如何建立,只就现阶段这两所国内依旧排名在顶尖位置学校来说这种现象。也不用举各种数据,以及在网络文中都已经泛滥的图片。

我们只看问题,为什么清华北大保持沉默?

学子出国不归,责任不在他们

清华北大只是成人教学机构。现阶段的国内教育,孩子们的三观在初高中早已形成。

将来要走怎样的路,一方面在于孩子自身选择,一方面在于家庭条件是否许可,所以这个板子,打在哪儿都好,唯独很难单方面打到高校的身上。


网民拿清华北大说事,其实就是枪打出头鸟,谁让你数一数二呢?

我想出去看世界,家里正好出得起这个钱,读不读清华北大,拦得住我出去的步伐吗?我出去增长了见识,不想回来了,哪个学校可以决定出去留学几年后学子的归属?

当钱学森一心回国的时候,美帝的层层阻扰,挡住了老人的爱国之心吗?

回不回来,是海外学子自身的思想问题。

别说高校没进行爱国教育。记得北大对克林顿咄咄逼人,后来嫁给老外的女孩子吗?

在演讲中对美国总统发难,就是高校的爱国教育,而嫁给老外,才是这女孩子的真实想法。

这和那些大言不惭号称“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观点的人如出一辙。


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首鼠两端的知识分子?

因为高校是成年人的学校,爱国教育就算强力推行,也不过是表面工作,并不能真正成为爱国之心的动力。

中国学子的世界观、是非观、价值观是谁给他们的?是初高中的教育主体,有学校的部分,但是更多的是家庭和父母的潜移默化。

很难想象一个出生军人家庭、根正苗红的小孩的价值观不符合主流价值,虽然有可能出国留学,但是大多数小时候父辈甚至祖父辈为他们的精神打上的烙印会影响他们一生。

爱国和故里之情,其实都是从小埋进了人的脑海。


同样也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接受国外一切都好观念的小孩,在大学里面会因为高校的政治课而改变思维——改变的只是应付考试的态度,同时也刺激着大众的心理——当年多少人为那女孩子鼓掌、自豪?

一个人到了十八岁,很多思维其实已经形成。

看不看得惯社会,想不想出国,出国之后回不回来,现在的小孩心里基本上有谱。至于到时候的具体情况,比如国外不好混,又回来,或者真心想回来建设祖国,这些观念都会在生活中发生变化,不是死的——但都是在已经形成的价值观之上进行妥协。

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在这个时期,再强行灌输任何概念,都会被认为是洗脑而从内心拒绝——这就是典型的先入为主。

所以爱不爱国,出去之后回不回来,高等教育是不背这个锅的。

清华、北大被称为国内顶尖大学,是不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固化而第一流?

并非如此。

思维的活跃性,观念的和平共存才是科技、人文发展的基础。越是好的大学,越应该在意识形态方面独立出来,让老师和学生潜心于科学技术的深造,人文艺术的创造。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让成人在知识、认知、文化上超越自己,超越老师,造福人类。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感叹现在的大学和近代无法相比,为什么我们总说清华和北大已经堕落?

留不住高精人才,责任全在他们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保证学术的独立性。

一批批的学子,不论是因为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对学术独立的追求,选择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都是可以理解并且无可厚非的。

国内的学术环境提供不了高科技人才的弯道超车——当然这一切都在改变,但还是在于最高领导的思维改变,而不是学院本身机构的认识和维护——甚至可能还会遇到阻力。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从清华毕业后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回国探亲时因为系主任一句“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毅然决然地回国。虽然对她直任教授的承诺没有兑现,但她没有怨言,尽心研究自己的专业。


2016年颜宁因观察到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并对细胞膜嵌入蛋白质结构展开深研,入选《自然》杂志,被评为“中国科学之星”。

然而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颜宁落榜,其申请科研经费也没得到批准。

颜宁随即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大学并成为分子生物学系首席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在选拔标准更加苛刻的美国,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而清华对外宣称,这只是人才的正常流动。

在论资排辈的地方,在讲究裙带的地方,这些人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拳脚。对这些人类真正的未来开拓者,我们的除了长叹一声,有什么脸面去指责她呢?


如此例子,知名不知名的,数不胜数。

近年来北大各位“名师”的作为也很难让人想起近代时期中国的脊梁。

其实学子外出不归,责任不在高等教育机构,而学子们无论在什么地方繁衍生息,其实都不是坏事情——我们因为这个指责清华北大,是没有理由的——他们也无需回应。

留不住师资和科研力量,让高精尖人才不断流失(不仅仅是学生)——这就主要是清华北大的责任了——没有学术的独立性,是无法留住真正的知识分子的。


为什么失去了独立性?

每年拿着那么多拨款,圈养着庞大的机构,还想保持思想的独立性,确实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如果清华北大面对网络舆情,老老实实回复他们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并真正把腰杆硬起来,那必然会丧失如今的地位和教育资金。

再则跪得太久,也失去了站起来的想法了。

所以,沉默是金,不语为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9#
 楼主| 发表于 2021-3-22 14:14:01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大学生毕业典礼究竟应该讲些什么?——评北大女教授的毕业致辞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6-09 16:54:2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名女教授史蛟在其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是什么同时导致成功与热情”》【点击阅读】,并称该“致辞”被“刷屏”。一篇网友评论说“言短意长,依依不尽。史教授从乔布斯的‘热情理论’切入,为同学们讲解了‘精通’、‘热情’和‘成功’之间的因果关系。整篇致辞简短却讲得非常精彩,推荐给你”。笔者读后,不仅没有丝毫的“精彩”之感,甚至感到悲哀和厌恶。

  也许一些人提出质疑,强调大学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有热情,要追求成功,要精通专业,特别是“精通”后“成功和热情也就随之而来”。这有错误吗?而且该文结尾还特别提到,“希望同学们此去,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希望同学们在人生路上,收获友情、爱情、成功和幸福!”那么该文究竟错在何处呢?如果说该“致辞”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上述评论无疑是恰当的。但我们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究竟应该给学生讲些什么道理?究竟教给学生应该怎样做人?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大学毕业典礼上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给毕业生讲社会责任感问题。

  “责任”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两个含义:一是说份内发自内心的应做的事,如尽责。二是说没有做好份内的事情应当承担的过失,如追究责任。所谓责任心、责任感或者责任意识是指责任者对自身责任大小的认同感。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认同感已经由“份内”工作逐步扩大到整体组织、民族、阶级、国家以及整个人类。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是指普通人所具有的对国家、民族、人民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和责任意识。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做人的最基本素质和人格中最重要的内容。有社会责任意识且极其强烈的人就能够有较高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并把这种目标同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严格要求和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发展更快;就能够在在各项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投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不仅有效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够给他人和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能够面对工作和前进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阻力敢于斗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能够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古今中外对国家、民族和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教育是培育人的,做人的标准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世界观、人生观,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做人的大道理,也就是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问题。

  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更应该把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来。尤其是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国排名前列的北京大学更应该如此。北京大学有三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同志,他的名言是“铁肩担道义,妙手助文章。”第二个是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过馆员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始人毛泽东同志,其“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著名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曾经做过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的马寅初先生1929年在北大的一次“北大之精神”的演讲中指出:“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他主张要改造人性即改造私心,“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旧中国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都能够把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意识作为培养人的极其重要的首要条件。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五月四日,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召开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马克思中学作文中一段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不仅号召全党同志,也是号召青年同志学习马克思的为人类幸福、人类解放而勇敢献身的人生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多次考察大中学校时也反复阐明了这一思想。

  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是因为革命领袖和历史名人阐明这一思想,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需要改造的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陆游、顾炎武时代如此,马克思时代如此,毛泽东也是如此。马寅初在他阐述北大精神的演讲中就明确指出:“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今日的中国何不如此呢?中国的改革确实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果,但社会腐败、环境恶劣、贫富差距拉大、道德滑坡、私有观念泛滥等相当多的社会问题愈发严重。在马克思看来,环境改造人,但环境也是人来改变的。当代青年肩负着改造社会的重任。我们的大学理应担当起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史蛟教授对毕业学生放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而单纯只是进行具体职业教育,这决不是教育界的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这种教育表面上不提人生价值教育,但透过整个“致辞”中完全可以发现,其潜移默化间接地进行的实质是个人名利地位的教育。大家知道,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人卡耐基的“成功学”风靡中华大地,其追求的成功决不是集体的成功、民族的成功、国家的成功、人民的成功,而是个人追名逐利的成为人上人的成功。“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人对人是狼的竞争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典型口号。把这个女教授的毕业生“致辞”内容与卡耐基的“成功学”对照,难道不是再现和翻版吗?难道不是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教育中继续向青年大学生灌输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成名成家充当人上人的思想吗?

  近几十年来这种个人主义教育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主导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导致中国相当多数的青年学生不问政治、不问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曾经受过批判的“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又重新占领青年学生的头脑,由此导致许多大学生什么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大家都只关心个人能否赚钱,能否获取个人的名利地位和小家庭的幸福就可以了。而且中国当今几乎所有的改革实践中,都把工作与个人物质利益最大限度结合在一起,而不与社会责任意识联系起来,由此进一步促进、刺激和助长了私有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关注度的更进一步的降低和淡漠。记得2001年第1期《大学生》杂志一个大学生谈到理想目标问题时说,我不想做什么英雄,也不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只想过小男人、小女人的平静生活罢了。北大、清华作为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其培养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在全国高校中的确是一流的,但正是这个“一流大学”中出国留学而不归的比例也是高校中最高的,个别留学生甚至充当文化汉奸为美国人服务。有些人甚至把北大、清华称之为美国人才的培养基地。

  笔者从事一辈子大学教育,也对中学教师进行过教育培训,对上述现象深有感触。培训中学老师时,提出当代教育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如周总理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有些中学老师就说,这种教育过时了,它对学生不起任何作用,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直截了当地说,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就没有好工作,就挣不到钱,就要干苦活累活脏活。笔者在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时,经常搞调查研究,其中一个问题即你为什么要上大学。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拿文凭、找好工作、挣大钱、离开农村到城里来、出国等等。甚至思政专业的学生这种回答也相当之多。只有极个别学生回答为国家社会人民做贡献。笔者在课堂上评价这些回答特别提到最后一种答案时,个别学生课堂上傻笑。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那是假的。言外之意就是只有从个人角度谈学习目的、动机那才是真实可信的。2010年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红得发紫的于丹女士做客人民网论坛谈青年人为什么读书时,她举了一个较为通俗的例子。一把米蒸成干饭,只卖5元钱。做成粽子,可卖10元钱。如果酿成酒,就可以卖20元钱。读书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塑造为有什么价值的人,读的书越多,你的自身价值越高,地位就高,你挣的钱也就越多。

  这就是堂堂的知名度极其之高的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如此对青年学生进行的学习价值观的教育!这还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吗?这与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旧社会的教育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旧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也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是非美丑的教育。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堂堂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学教授连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教授都不如。当然笔者并否定中国大学以及各类中小学,确实也有许多教师和领导努力在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占主导地位,这种力量也极其微弱,也得不到权力部门包括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教育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类似北大这位女教授的“教育”肯定得到相当多的领导甚至学生、社会的赞赏、支持,主流媒体人民网竟然给谬误百出的那位于丹女士提供重要场所。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是非、美丑、善恶观念颠倒到何种程度!教育人的人是非、美丑、善恶都不懂,都不具备社会责任感,如何去教育人呢?

  出现北京大学女教授的这种低下、错误的毕业生致辞现象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与这位女教授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个人经历有直接的关系,但更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前不久发生的北大校长校庆致辞中念错字现象引发的因果推论表面上与这个女教授致辞风马牛不相及,但实质也是相关的,也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这些不仅是教育界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堕落的一个缩影,其与腐败等其它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都是息息相关的。本文这里不准备罗列教育界的种种更多的问题及其根源的深层次分析。只是给教育界的同行们,特别是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包括教育部的领导敲一警钟。不能再对女教授致辞和北大校长扭曲的因果推理现象背后隐藏的极其严重的问题视而不见和麻木不仁了。中国的教育已经走到极其危险的地步,再不回头,中国教育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严重的历史罪人。拯救中国教育,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奉劝北大的领导和教授,奉劝教育部的领导,奉劝中国整个教育界的同行们,再认认真真读读和品味毛主席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当代中国发生的如此之多的教育问题,难道不正检验出他老人家思想的光辉吗?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链接
毛主席与王海容谈话 邓氏教育再改革 否定之否定积重能返?
13 个回复 - 13656 次查看
毛主席与王海容的谈话·1964(修订) 作者:记者 来源:毛伟人宣传 发布时间:2020-09-16 11:22:47 (1964年-1965年) 谈话之一 王:我们学校的阶级斗争很尖锐,听说发现了反动标语,还有用英语写的。就在 ...
2020-9-18 20:19 - 焦典 - 资料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3:08:19 | 只看该作者
痛心!我国核潜艇首任总师彭士禄逝世

2021-03-22 18:08:01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记者

  据彭士禄亲属透露,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逝世。

  他1925年出生于广东,曾赴苏联学习,1958年接秘密调令回国,随后出任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

  他毕生致力于核动力事业,不求名、不逐利,曾在自述中写道 “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彭老,一路走好!

  延伸阅读:

  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8年,在我国核潜艇胜利完成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几位总设计师合影。赵仁恺(左一)、彭士禄(左二)、黄旭华(右一)、黄纬禄(右二)。资料图

  1970年8月30日,在四川西南部的大山深处的“909”基地,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

  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他才作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他是个大人物,

  全家都要为他隐姓埋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士禄全家福。资料图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彭士禄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在监狱受了一年苦、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之后,他从监狱转到广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点病死。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后来,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过往,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

  我当然愿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资料图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回忆这段时光,彭士禄这样说道。也正是这段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潜艇建设者。资料图

  1959年10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士禄在工作。资料图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我们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那时候,交通不便,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老回忆说。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我来签字,

  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许多人对核动力的了解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确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士禄旧居。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慧慧 摄

  彭士禄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人问他,“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士禄。资料图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剧烈的胃疼袭来,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来源|@央视军事;中国青年网 记者 李慧慧 实习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赵霏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