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践验真理 非毛扳倒妄想症 没有能力群众凭什么听你 高压?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11: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年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共产党
2019-07-06 11:01:03  来源:南湖艄公  作者:南湖艄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壹   中国人是怎么站起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不是满足于实现人民的眼前利益,而是着眼于通过抓住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发展来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众所周知,清末以来,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有多少党派、志士救国图强,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并带领人民解决了这个根本矛盾——“土地问题”,从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西方也标榜“以民意为基础执政”,但他们为争取选票,只满足简单多数民众的眼前需要,并不解决根本问题,结果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要么激化矛盾、要么引发新的更多的矛盾。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新引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站在历史和全球的方位,从更广阔的空间、全球的视野,谋划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谋划国家的发展战略。亲自部署推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更充分的发展去解决不平衡的问题。


贰  共产党员是让群众敬佩和信任的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放军连夜奔赴清风店

  什么人才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笔者认为要达到2条标准:

  一个是,让群众佩服。没有能力,群众凭什么听你的,跟你走?抗战时期,杨靖宇在一没钱二没枪三没人的情况下,能让山林队伍主动跟党走,凭的就是能力。周保中带领三十多人先攻占东京城(黑龙江宁安县管辖,因与日本首都同名,日军重兵把守),再消灭一百多日伪援军,是其军事才能赢得了东北军旧部的尊敬和信赖,为组建抗联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是,让群众信任。人民群众信任你,才会支持你,这是力量的源泉。解放战争初期的清风店战役,是人民群众信任支持解放军的经典案例。为先于国军到达我方设定战场----清风店,我军靠双脚夜行军200华里,没有群众的支援是不可能完成的。解放军官兵在行进中走着睡,走着吃。老百姓一对一接力保障,帮战士抗着携行物资,一直送到下一个村,交给下一个人;沿村群众像马拉松比赛的服务站一样,站在路边把干粮和水送到战士手里。反观国军的摩托化部队,从石家庄到清风店,90华里的路走了1天1夜,除了遭到游击队袭扰外,沿途到处都是老百姓挖的坑。为什么老百姓这样无私的支持解放军?因为共产党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不耍花招,他们信任共产党,打心眼里希望共产党能赢。


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党有坚强的核心,有管用的民主集中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征初期,由于没做统一思想的工作,士兵不知往哪里去,看不到方向,导致大量新兵成为逃兵,教训深刻。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遵义会议之前,幼年时期的共产党没有形成过核心,决策失误频频,导致遭遇多次重大挫折,教训惨痛。

  早期党的各级组织受极端民主影响较深,关键时刻靠“一人一票”、简单多数做决策,很多共产党人认为这样做才是民主的科学的。1927年12月11日傍晚,广州起义十万火急,敌人已开始对起义军形成包围。在紧急军事会议上,叶挺建议部队向海陆丰转移,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但是,在会议表决时,只有叶剑英、聂荣臻、陈赓支持叶挺,其他二十多人由于不懂军事,都支持苏联友人诺伊曼。最后,诺伊曼的“豪言壮语”被当做行动计划通过了。其结果是,好不容易在起义中凝聚起来的革命力量,只转移出千余人,有5600多人或阵亡、或惨遭杀害(现在都长眠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在王明、博古主政时期,中央决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正确的意见得不到重视,重大军事决策权交给了一个叫李德的外国人。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丢失了根据地,被迫长征。在长征初期,湘江战役又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红军几乎全军覆没。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成为党的核心,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工作制度和决策制度得到成功运用,党中央的决策再也没有出现过重大失误。

  民主集中制之所以管用,在于他的机理科学。首先,民主集中制能保证所有意见浮出水面,这就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即各级献计献策的过程。然后,书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意见提出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不是抛开民主的意见,而是对民主意见进行优化,是集中智慧的过程。接着,书记再用优化的意见和组织成员乃至在更大范围内反复讨论、交锋,最后在产生的最优意见上达成一致。这样既有效防止“个人说了算”的弊端,也避免了“极端民主”的困扰。

  在战争年代,国共两党的将领很多都是黄埔的同学,还有不少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在两军对垒时,就如何战胜对手,国共两军各自内部都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我军可以通过民主集中制程序,优化各种意见,形成共识。国军则做不到,经常炒的不可开交,最后只能请蒋介石这个外行当裁判。

  民主集中制运用之所以成功,必须有一个有威信、有影响、有经验的书记,书记只有具备高于其他成员的能力水平,才能把浮出水面的所有意见凝练成最佳的方案。

  因此,有成就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已被拥戴为新时代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我们党有这样一位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为核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将从胜利走向胜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肆  党是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

  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医院是治病的,学校是育人的,部队是打仗的,不同任务性质单位的党组织有不同的任务。党在各级各类部门设立党组织的目的,就是更加高效的领导完成“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是为了把各级组织的“眼睛”擦的更亮,把“身体”锻炼的更强健,促进中心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伍  党是通过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

  抗战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抗战前中国人民“一盘散沙”的状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通过“静悄悄的革命”对农村社会结构进行了改造,打破了以家族为基本单元的基层社会结构,建立起以农会、民兵队、青救、妇救、儿童团等群团组织为基本单元的基础组织结构。基层党组织把群众团体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入党,形成骨干力量,又通过群众团体中的党员、积极分子的活动,实现对群众团体的掌握和领导。这种新型社会结构的优点就在于,党组织既可以通过群众团体中的党员、骨干了解群众的思想、困难和需求,又可以通过这些党员、骨干把群众有效的组织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7-6 11:20:22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为《人民日报》“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文章叫好!
2019-07-05 18:16:55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人民日报》7月4日第9版《思想纵横》栏目发表欧阳辉同志文章“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见附录)。笔者读后感到是一篇好文章。好就好在讲出了共产党人的真正本色。

  《共产党宣言》讲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大多数人的运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毛泽东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更是把我们党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讲得极其深刻和明确。文中举到毛主席在延安同边区“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有说有笑……”,正是体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重要具体措施、方法。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共产党员都是这样做的,由此才有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才有新中国的成立。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们也完全也可以说,整个中国革命和新中国都是人民群众推出来的。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伟大胜利之时,毛泽东最担忧的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还能不能保持这种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本色。他在七届二中全会和西柏坡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和“不当李自成”思想正是对此的最大担心、高度警觉、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但是,仍有个别领导干部不听毛主席的教导,走上了背叛人民群众的道路。毛泽东建国之后关于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永不变质的论述正是为了保持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和与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和远大目标、使命而斗争。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实质是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种立场上,永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自觉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如文中所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讲堂、居民社区,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把群众反映强烈且集中的意见收集上来,认真研究解决,使这一优良作风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出于对党的信任和关怀对各级领导包括中央领导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批评意见。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刺耳的意见,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批评和群众的上访行为,不要动不动就采取扣帽子、打棍子、截访、微信网站屏蔽删除,用所谓“法制”、高压、强制手段实则“专政”方法对待不同意见的党内同志和人民群众。古人讲,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共产党人难道还不如古人吗?在延安时期,一农妇因对边区政府粮食政策有意见,一天在打雷下雨之时说了一句,老天爷怎么不把毛泽东劈死呢?当地政府得知后,就把这名农妇逮捕起来,准备以“反革命罪”处理之。毛泽东闻讯后,立即责令放人,并派人了解农妇的具体意见,要求边区政府迅速改之。后来毛泽东谈到这件事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当今中国部分地区、部门领导对待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对群众的上访行为采取当年边区政府对待农妇的“专政”手段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各级领导不能做到象毛泽东同志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的方法。采取前一种手段,只能加剧党同人民的紧张关系,极大伤害、损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根本利益,不利于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后一种方法,体现了我们党的真正本色,也是“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具体表现。

  能否做到“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实质是反映了各级领导干部的两种立场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不同。不能“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实质反映了这些领导干部的立场没有站到人民群众方面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少数人服务”,为暴富起来的那些暴发户、既得利益集团服务。这些年来,党中央揭露出来的如此之多的大大小小的党内腐败分子不就是这种人吗?要求这种人“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不是天方夜谭吗?对待这种根本背叛共产党根本宗旨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只有让人民群众主动揭发、批判和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彻底清除出革命队伍。否则他们的腐朽思想和行为就会在党内进一步泛滥、蔓延,危害整个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解决这种现象,我们党只有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人人有责,人人说话,人人监督,人人做主人。正如毛泽东1945年同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中讲的,“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段话给我们的最大警示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批评和监督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应该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毛主席说过,无产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必须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近些年来由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本性自私论”及各种个人主义思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的影响。那些走上腐败之路的领导干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在剥削阶级世界观的糖衣炮弹之下,打了败仗。共产党人如果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把自觉改造世界观放在首位,筑起一道抵制和防御腐朽思想的头脑中的“长城”,这也是永远做到“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重要条件。

  2019年7月5日

  附录: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

作者:欧阳辉  2019年07月04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他经常和边区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有说有笑地交谈……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讲解员所说的“他”,就是毛泽东同志。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同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只有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期待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彰显人民情怀。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周宁县梧柏洋村调研,与老红军罗成生坐在一条板凳上亲切交谈。2013年在湖南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2017年在河北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徐海成家……习近平同志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坐在一起畅谈,留下了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感人场景。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体现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讲堂、居民社区,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把群众反映强烈且集中的意见收集上来,认真研究解决,使这一优良作风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孔繁森同志说过,“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拆掉了干群之间无形的墙。同坐一条板凳,群众就容易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廖俊波同志在车上备着衣服、雨伞、被子等“四件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被誉为“他不是官,他是我老大哥,是和我们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党员、干部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目前,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说不到一块儿去,坐不到一条板凳上,难以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习惯于“开会了解”“电话解决”、远程指挥,使党的有关政策在一片落实声中落了空。有的热衷于搞“材料政绩”“数字政绩”,督查检查、考核评比满天飞,弄得基层苦不堪言。有的不敢定事,层层请示、人人画圈,搞“击鼓传花”。检视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深入基层,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热心为民排忧解难。

  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上,距离不会产生美。群众心中有杆秤。如果行动上远离群众、工作中脱离群众、生活里游离群众,就无从听到真言、取得真经、领悟真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带着一份真诚,捧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常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民声、化民怨、解民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能有效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4日 09 版)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535

帖子

58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18
板凳
发表于 2019-7-7 08:45:14 | 只看该作者
只要自己没有健忘共产党的初心就没有什么忧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7:16:12 | 只看该作者
河南朱砂镇36位村医集体辞职:拨款被层层克扣

2019年07月07日 08:48:52
来源:ZAKER南京AP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 名村医集体辞职信在网络引发热议。辞职信上的内容显示,整个乡镇村医同时请辞是因为" 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

7 月6 日,通许县人民政府对" 朱砂镇36 位村医集体辞职" 的事情做了通报,称有关问题正在有序调查核实中,调查情况将及时通报。

以下为辞职信全文

尊敬的院领导:

您们好! 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向医院正式提出辞职。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村医在医院管理下工作的很开心,医院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医院给予的良好学习氛围,学习很多新的东西充实自己,得到很多实践经验。

我们非常重视在工作的这段时光,更非常荣幸的成为村医中的一员,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我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村医的表現不能让自己感到满意,对医院的照顾深感愧疚,且没有给医院做过贡献,更由于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医院的各方面需求。但由于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对此我们村医深感遗憾。

特此向医院提出辞职申请,望医院给予批准。

全体乡村医生签名:

辞职人:朱砂镇全体乡村医生

2019-6-28

朱砂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下辖36 个行政村,总计6.33 万人。7 月6 日,通许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 位村医集体辞职及有关情况的通报》,证实确有其事。通报称," 通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组,约见有关当事人,对该文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通报强调全县村医都仍在岗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链接
舆论监督从政基本功 捂盖子灭火遗患无穷 深化党国机构改革
3 个回复 - 35 次查看
山东省委机关报百余篇舆论监督报道,曝光出了什么2019年07月07日 09:38:00 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在推动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愈加明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 ...
2019-7-7 11:04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7:39:42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一次发怒被称为“六二六”指示 催生赤脚医生
陈立旭
2018年01月23日11:31    人民网 文史 史海钩沉 来源:湘潮   

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使毛泽东极为不满。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终于使他在 1965 年发怒。可能连毛泽东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发怒,改变了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状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赤脚医生”为牧民群众诊治疾病

“赤脚医生”催生农村大队合作医疗制度

随着“赤脚医生”规模的形成,当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湖北省一个名叫覃祥官的“赤脚医生”发明的。当时,他是乐园公社卫生所的一名医生。他通过深入各生产队调查摸底,借鉴党领导农民组织起来办信用社摆脱高利贷的剥削,办供销合作社摆脱奸商剥削的经验,考虑到了组织农民办合作医疗,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和疾病作斗争的思路,拿出了《关于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试行农民合作看病的草案》。这个草案得到大队和公社的肯定和支持。为了将覃祥官的草案变为现实,乐园公社大力支持杜家村大队办卫生室。

1966 年 8 月 10 日,这个处于鄂西长阳土家山寨的卫生室挂牌了。这个合作医疗的具体办法是: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钱的合作医疗费,村里再从集体公益金中每人平均提取 5 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老痼疾病要常年吃药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 5分钱的挂号费,吃药就不要钱了。

同时,在覃祥官的带动下,卫生室全体人员着手收集行之有效的土方给农民治病。他们的这种做法后来被概括为“三土”,即土医、土药、土药房。他们还自己动手种植、采集、制作中草药,用来给当地农民治病。这种做法后来被概括为“四自”,即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同时,他们主动到农民中调查患病人员情况,努力做到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出钱不多,治疗便利 ;小病不出队,大病不出社”。中共湖北省委对覃祥官的事迹和杜家村大队的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就在毛泽东作出“赤脚医生就是好”的批示不久,中共湖北省委于 1968 年适时将一份反映乐园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共中央对这个经验十分重视,派员对这个经验进行核实后,将反映这个经验的材料拿到北京郊区农村,组织农民开了两次座谈会进行讨论。1968年11月30日,中央有关部门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毛泽东看了报告后,非常高兴,连声称赞合作医疗制度好,并且当即在报告上写下了 4个字 :“此件照办。”毛泽东的批示,是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肯定。

从此,在毛泽东的肯定和支持下,大队一级设立赤脚医生,同时在大队一级建立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当时中国的新生事物,并作为中国亿万农民的最大福利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赤脚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者

当年的“赤脚医生”们,也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他们生活、工作在农村,为广大农民治病,真正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号召的实践者。

那个年代,“赤脚医生”们的身份还是农民,就生活在农村,靠挣工分(补贴也是以工分形式出现)生活,因此农民们养得起。

他们就是本村人,与当地农民血肉相连 ;即使是知青担任“赤脚医生”,也是村里的人,因而农民用得动。他们手中没有很好的医疗设备,都只背着一个装有简单医疗器具和药品的医药箱,农民们生了病,随叫随到,不分时间地点天气。没有病人时,他们就下地干活。“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是“赤脚医生”的生动写照。

但“赤脚医生”手中也有“两件宝”:一是银针,一是草药。“治疗靠银针,药物山里寻,”是当时农民形容“赤脚医生”工作情况的一个顺口溜。“赤脚医生”这两件宝,治疗一般疾病,还是有效的,又花不了多少钱,因此受到农民欢迎。“赤脚医生”也因此成了广大农民健康的守护神。

作为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赤脚医生”除了要有一定的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农民中只要有人生了病,“赤脚医生”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跟前为其医治。

在草原,在山区,经常可以看到“赤脚医生”顶风冒雪,爬山过河的身影。而且,当年中国农村还普遍贫穷,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合作医疗制度,能够给“赤脚医生”使用的药品很有限,他们手中有的只是一般的止痛消炎针剂、红汞、碘酒、阿司匹林等。为了增加为农民治病的药品,减少农民的医药负担,他们经常上山采集中草药。除了这些,“赤脚医生”还肩负着当地农民的卫生防疫保健工作任务,当年国家组织的各项涉及全民的防疫、保健,落实到占人口 90% 的农民身上的工作,是“赤脚医生”做的。直到今天,“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农民对“赤脚医生”最温馨的回忆。

“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都曾产生世界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改善与西方关系,“赤脚医生”的事迹也随之传到国外,在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1969 年,以黄钰祥为主编写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出版。

1970 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由“上海出版革命组”出版。这两本书以医治农民常见病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不仅成为“赤脚医生”学习的必备教材,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全国的“赤脚医生”人手一册,正规医院里的医生也人手一册,供他们为病人治病时参考。许多普通百姓也买来阅读以增加一些医学知识,对照它来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 ;生病的人也通过它来了解一些治疗方法。甚至有人说,《“赤脚医生”手册》是当年发行量仅次于《毛主席语录》的书,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译成 50 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在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赤脚医生”手册》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几位学者在中国拍摄了一部专门向国外介绍“赤脚医生”的 52 分钟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赤脚医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炮制针对农村常见病的药物和使用小小银针治大病的情形。该片在许多国家放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正是这部片子,把中国的“赤脚医生”推向了世界,推动了全球的“中国‘赤脚医生’热”。

1974 年,世界卫生会议在日内瓦召开,王桂珍作为中国“赤脚医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 15 分钟的发言。她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人们对中国“赤脚医生”的关注和喜爱。

1976年9月初,“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 27 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中国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的代表人物黄钰祥和覃祥官参加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上,覃祥官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之后回答了参会各国卫生部部长和各大媒体记者的提问。覃祥官的报告与解答,令全体出席会议者们赞叹,他们称赞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

从此,“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成为世界上带有天使意味的名词。直至今天,不管持有什么样的政治观点,也不论是什么肤色的外国人,只要一听到“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就竖起大拇指。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经营单位缩小到了家庭的规模。工分计酬方式不存在了,“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也难以生存。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从医资格后可以继续行医。1985 年 1 月 25 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赤脚医生”不存在了,与它共存共生的合作医疗也解体了。至此,“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成了历史名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毛泽东 1965 年的那次发怒,改变了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现状,至今仍然是亿万农民对于那个年代的温暖记忆。还应该肯定,毛泽东当年的批示中饱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至今仍然闪烁光辉。“赤脚医生”与大队合作医疗这种形式,在今天现实环境条件下,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实际上,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甚至是主要经验,已经为现在中央推行的“新农合”所吸收,成为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17:47: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小组】习近平走过的路(科级干部篇)央视新闻频道 海外网 2014年12月18日 17:07
[url=]A-[/url]
[url=]A+[/url]




原标题:【学习小组】习近平走过的路(科级干部篇)
  【学习小组按】
  《求是》曾刊文:“人民支持和拥护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群众路线的新阐发和认识的新高度。
  因此,学习小组在年终诚意献上特别策划:习总教你走群众路线。
  习近平走过的路,就是走上土地、走近百姓、走进民心的路。
  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一辑:科级干部篇。
  习近平为什么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在他当知青时过了哪四大关?为什么十几岁的他能获得老乡们的信任和喜爱?让我们坐上“时光机”,重返40多年前的陕西小山村,重走习近平走过的路。
  距延安60多公里之外,陕北高原的山岭脚下,有一个小村,名叫梁家河。1969年,偏僻的山村來了群北京知青,其中一人就是习近平。他和乡亲们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啃窝窝头……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学习小组与你故地重游,告诉你一个给了16岁少年7年生活磨砺的小村庄,一段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的命运交响曲。
  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另一点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习近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住过的窑洞
  下乡第二年,村里为知青砌了新窑洞,是习近平等人一起建的,耗时20天。习近平负责担水、挑泥和抹墙。晚上和午休间隙,习近平喜欢在窑洞里看书。照明用的是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经常会一直点到晚上12点。
  习近平回忆道:“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 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插队时住过的窑洞里的灶台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重回梁家河,习近平问乡亲:“还吃团子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录着习近平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插队时交粮情况的收购单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习近平节省下来的余粮能去粮站兑换粮票和钱。那两年延川县每年都会遇到春旱和夏旱,有余粮尤为不易。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得就是团结。” “近一年时间里就我一个坚守在那里,感到十分孤独。但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生活得很快乐。”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苦,但也成为习近平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习近平生活、劳作在乡亲们中间,过了“四大关”。乡亲们对习近平坦诚相待,让他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20岁那年,习近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
  习近平组织村里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
  习近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
  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习近平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用工具给乡亲们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期间,带领社员打坝淤地造良田。这些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坐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取经,学习沼气技术,回村后,又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习近平知道这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几个月后,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梁家河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区里的知青淤地坝
  1973年冬,天寒地冻,刚当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社员去打坝,带头下到凉水里搬冰碴。习近平起早贪黑,和社员们给村里打了几十个土坝,治理了好几条烂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在梁家河时与乡亲们的合照
  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
  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得过去吗?
  ——习近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习近平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
  深入基层不放松,
  立根原在群众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化郑板桥《竹石》作为上山下乡最深刻的体会
  (本文为微信公号“学习小组”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