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6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市场命运共同体休戚不与共 美国农业危机与中美贸易战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2:4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农业收入将降至逾十三年最低水平
2016年02月10日17:44  汇通网      




  汇通网2月10日讯——据联邦预测者估计,美国农业收入今年将降至逾十三年(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这反映出农作物以及牲畜价格持续下滑。
  美国农业部周二(2月9日)预计,美国农业净收入将由去年的564亿美元下降至548亿美元,降幅3%。这将意味着美国农业收入将录的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跌,而此前2013年,美国农业利润飙升至1230亿美元的纪录水平。


  美国农业收入正在下降,因为在经历过连续三年农作物丰收以及出口不断增加后,玉米、大豆以及小麦价格急剧下跌。海外市场对美国的农作物需求也有所放缓,部分原因得归咎于美元强势。
  早前,2012年在美国迎来创纪录干旱水平情况下,每蒲式耳玉米价格由4美元下方飙升至8美元。
  玉米作为美国主要经济作物,而美国政府预计,今年,美国农民从玉米这一农作物中取得的经济收入将降至8亿美元。
  美国农业部预计,农民大豆收入将增加15亿美元,因为豆类价格下跌的影响被产量提高所抵消。去年,美国大豆产量录的记录高位,导致大豆价格下跌了近15%。
  据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畜牧业同样面临着利润下降风险,美国政府预测美国畜牧业收入将下降4.3%,意味着牛奶、生猪、肉鸡和牛肉价格收入的下跌。美国畜牧业生产商不顾价格下跌,继续提高产量。
  联邦预测者估计美国农业生产成本将降低38亿美元,并录的1980年以来的记录水平,与此同时,种子、肥料以及杀虫剂成本已经连续两年下滑。美国农业部估算,美国农民的生产费用去年减少101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政府今年对农民补贴将增加31%,至139亿美元,主要是从收入及价格下跌两方面保护农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农业收入将降至逾十三年最低水平
2016年02月10日17:44 汇通网

  汇通网2月10日讯——据联邦预测者估计,美国农业收入今年将降至逾十三年(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这反映出农作物以及牲畜价格持续下滑。

  美国农业部周二(2月9日)预计,美国农业净收入将由去年的564亿美元下降至548亿美元,降幅3%。这将意味着美国农业收入将录的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下跌,而此前2013年,美国农业利润飙升至1230亿美元的纪录水平。

  美国农业收入正在下降,因为在经历过连续三年农作物丰收以及出口不断增加后,玉米、大豆以及小麦价格急剧下跌。海外市场对美国的农作物需求也有所放缓,部分原因得归咎于美元强势。

  早前,2012年在美国迎来创纪录干旱水平情况下,每蒲式耳玉米价格由4美元下方飙升至8美元。

  玉米作为美国主要经济作物,而美国政府预计,今年,美国农民从玉米这一农作物中取得的经济收入将降至8亿美元。

  美国农业部预计,农民大豆收入将增加15亿美元,因为豆类价格下跌的影响被产量提高所抵消。去年,美国大豆产量录的记录高位,导致大豆价格下跌了近15%。

  据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畜牧业同样面临着利润下降风险,美国政府预测美国畜牧业收入将下降4.3%,意味着牛奶、生猪、肉鸡和牛肉价格收入的下跌。美国畜牧业生产商不顾价格下跌,继续提高产量。

  联邦预测者估计美国农业生产成本将降低38亿美元,并录的1980年以来的记录水平,与此同时,种子、肥料以及杀虫剂成本已经连续两年下滑。美国农业部估算,美国农民的生产费用去年减少101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表示,美国政府今年对农民补贴将增加31%,至139亿美元,主要是从收入及价格下跌两方面保护农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2:52: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商务部主动对美国进口高粱发起双反调查

2018-02-05 16:55:37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商务部4日表示,因初步证据和信息显示,受美国政府补贴提振,大量、低价美国进口高粱损害了中国高粱种植户,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5日报道,中国商务部在宣布这项行动时没有提及特朗普政府近期作出的对中国进口太阳能板征收关税的决定。

据美国官员和企业高管称,美国农产品可能成为中国政府的目标,因为农业州被视为特朗普政治基础的一部分。National Sorghum Producers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高粱的主要市场,自2013年以来美国对华高粱出口超过2700万吨。

另据台湾《联合报》2月5日报道,在美国橡胶联盟上月30日对中国大陆提起“双反”调查不到一周,中国商务部4日出手反击,认定美国对高粱出口补贴。特别的是,在没有接到相关行业控诉调查下,商务部主动立案进行“双反”调查,针对性浓厚,中美贸易摩擦剑拔弩张。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商务部掌握的初步证据表明,美国政府对高粱提供了补贴,2013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对中国高粱产业造成损害。为此,商务部决定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发起此次调查。

商务部对美国祭出“双反”,受外界瞩目的是在没有收到相关行业的书面申请或正式请求下主动介入发起,王贺军说,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有两种情形,一是应相关产业申请发起调查;二是由调查机关依职权自主发起调查。由于中国高粱产业集中度低、种植户数量众多,产业难以准备必要的申请文件,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根据自身掌握的初步证据自主对美高粱发起此次调查。

报道称,商务部的大动作被认为是反击美国。不过,中国商务部虽然强势出击,但也表示调查应在明年2月4日前结束,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明年8月4日,意味双方还有谈判回旋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00:03 | 只看该作者
我国今天突然对进口美国高粱展开“双反”调查,下一个是大豆吗?
汉福  百家号02-0421:01

商务部,这是一起正常的贸易救济调查个案

今天下午,我国商务部公布贸易救济调查局:《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立案调查公告》(同时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自本公告发布之日(2018年元月4日)起,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以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特殊情形下,商务部没有收到反倾销调查的书面申请,但有充分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以决定立案调查。”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指出,这是一起正常的贸易救济调查个案。

从目前情况看,商务部获得的初步证据和信息显示,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销售,存在较大幅度的倾销。同时,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数量大幅增长,价格持续下降,对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造成削减和抑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有关经济指标呈恶化趋势。商务部获得的初步证据和信息还显示,美国高粱产量巨大,库存增加,2013年以来美国高粱出口数量占其产量比例均在50%以上。商务部获得的初步证据和信息显示,中国国内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和实质损害威胁,且自美国进口产品的倾销与国内产业实质损害和实质损害威胁存在因果关系。

当下我国进口商要运用好60天“缓冲期”,关注下一个品种是谁根据我国政策有关规定:反倾销立案调查后60天内不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俗称“缓冲期”或者“安全期”,也是国内贸易企业最后的进口时机,不过在反倾销立案后签订的进口合同需要注意中国商务部备案,规范出港和到港时间界限。同时,我国还规定反倾销税适用于终裁决定公告之日后进口的产品,并在此前已经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可以对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之日前90天内进口的产品追溯征收反倾销税。据汇易统计数据,从去年9月份以来我国就已进口或签约高粱高达530万吨左右,高于2017全年我国进口数量505.7万吨。

我们知道,在我国饲料配方中玉米替代品还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米酒糟(DDGS)。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我国商务部已对美国进口DDGS做出反倾销裁决:我国自2017年1月12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税率分别为42.2%-53.7%及11.2%-12.0%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当下,由于中美贸易关系的风云突变,即华盛顿时间1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光伏产品和大型洗衣机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采取严苛的征税措施。此前,美国已连续对这两类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国政府原先准备逐步降低DDGS关税或者取消双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可以预测的是下一个中国政府采取类似“双反”的农商品,应该不是DDGS,而可能是进口玉米等,但如果中美贸易战大规模严重升级,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完全排除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的大豆——压舱石!

----------------------------------
消息人士称中国正在研究限制美国大豆进口的潜在影响
中国畜牧网  2018/2/8 9:48:14   来源:博易大师

  外媒2月8日消息:彭博社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称,中国正在研究对美国进口大豆实施贸易限制的潜在冲击。去年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价值139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自1月份以来,中国商务部一直在研究采取措施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周二中国商务部和一些中国企业开会,以获得反馈,目前尚未作出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04:28 | 只看该作者
对美国高粱“双反”调查有助促成中美贸易“博弈均衡”
2018-02-06 10: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盘和林

  2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对美国高粱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商务部掌握的初步证据表明,美国政府对高粱提供了补贴,2013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对中国高粱产业造成损害。

  这是一起正常的贸易救济调查个案。不过,更多的舆论解读为:“进攻,总是最好的防守。忍无可忍之后,中国也对美国重拳出击了。”

  其中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一般反补贴官司都是相关行业提起诉讼,政府扮演的是裁决者的角色。但这一次,中国政府机构走到前台,直接发起诉讼。据悉,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自行对某国商品发起“双反”调查。

  当然,这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我国高粱产业集中度低、种植户数量众多,产业难以准备必要的申请文件。二是美国商务部两个月前对中国普通合金铝板发起“双反”调查,既然美国政府撕掉伪装直接上阵,那么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无可厚非的。三是中国政府发起“双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既可应相关产业申请发起,也可由调查机关依职权自主发起调查。中国相关法律也有类似规定,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有此种做法。

  因此,中国对美国高粱开展“双反”不能简单理解成是对美国的报复行动,从根本上说还是在于维护国内的高粱产业尤其是种植户的合法利益。退一步说,即便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部分,也是对特朗普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牵制。

  对于中美贸易分歧,中国一贯主张以双边磋商来解决,还在贸易平衡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让步,例如开放美国牛肉,特朗普上次从中国拿走2000亿美元的订单。但特朗普仍对中国步步紧逼,上个月,经特朗普批准,美国将动用尘封已久的单边主义贸易救济工具“201条款”,对进口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加征“保障性关税”。《金融时报》文章就说:特朗普这些举措旨在打击中国,实现他对美国“锈带”选民做出的保护主义承诺。1月17日,特朗普扬言,他正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考虑对中国进行一项巨额“罚款”,“我们在说的是你连想都没想过的数字。”

  从目前各种情况来看,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强硬立场,是不可能靠中国的一再忍让、息事宁人的方式来化解的。我们不能奢望“贸易符合两国人民总体利益”等空乏的道理来说服特朗普,中国是时候要有实质性应对举措了。

  正如在和平时期,国家也要有强大的军备力量一样,应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摩擦,我们也要有“矛”与“盾”。同时,在美国政界流传一种所谓“美国强硬,中国就会让步”的错误预期,我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扭转这种误判。

  以打促谈、以打促和,只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才有可能真正坐到谈判桌上来。从国际贸易摩擦的化解方式来看,对于类似特朗普单边主义的贸易不合作,开出对等的惩罚或报复清单,甚至是相互威胁也是选项之一。通常最终各让一步,和气收场,因为贸易合作往往来自于“博弈均衡”。

  中国对美国高粱开展“双反”的意义不只是针尖对麦芒的谈判筹码,更在于向特朗普等美国政客,以及倾向于民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铁锈地带”选民们(泛指美国相对弱势的工人和农民)传递一个信号,即贸易战并不能增加“铁锈地带”选民的福利,至少不是好的选项,开放牛肉市场与反制高粱,有助于从正反两面来扭转美国选民的误判。

  这十分重要,贸易政策的“竞选贡献模式”就很好地解释了贸易保护政策形成中的政党竞争关系,一国贸易政策总的来说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却是一国各种利益集团政治角逐的结果,政府未必总是基于国家福利最大化进行决策。也就是说,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政治利益集团及其选民的“保护主义”抬头使然。因此,选择美国高粱开展“双反”不仅保护了中国农民的利益,而且更是切中了要害。

  窃以为,应对特朗普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关键不在于针对特朗普及其政府,而是在于扭转美国选民的错误预期,特别是特朗普所迎合的所谓“铁锈地带”选民。期待中国对美国高粱开展“双反”能尽快唤醒特朗普及其选民,在贸易合作中解决双方的民生问题,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来迎合选民。(盘和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10:57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称中国有足够手段反击美贸易摩擦

参考消息网2月7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是美国高粱的最大进口国,占其高粱出口量的近80%。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太阳能板新征高额关税的几周后,中国决定对美国进口高粱启动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该决定释放了明确信号,即特朗普政府若太过强硬会产生什么后果。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6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承诺要重振美国的“铁锈地带”,方式之一是向中国那样的钢铁和机械出口大国看齐,他还承诺增加美国农民的财富。如果真的出现贸易摩擦,中国的应对策略恐怕会让这两个目标不可兼得。

报道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但也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巨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在美国宣布
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新征高额关税的几周后,中国决定对美国进口高粱启动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该决定释放了明确信号,即特朗普政府若太过强硬会产生什么后果。

报道认为,一场真正的贸易战仍可避免。但如果紧张气氛进一步升温,则邦吉公司和孟山都公司等美国农业巨头的投资者应考虑削减持股。

高粱并非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但与另一种大型农作物大豆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若摩擦升级,大豆可能是中国瞄准的首个真正目标。上述两种作物均受益于美国的农业补贴,每年的补贴共花费纳税人约200亿美元,这给中国指控美国农民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的说法提供了一些可信度。

报道称,中国也是美国大豆和高粱的最大进口国,占美国大豆出口量的逾一半,占高粱出口量的近80%。高粱出口下滑对美国公司和地区的打击将较小,不过受冲击的地区将集中在对特朗普友好的得克萨斯和堪萨斯等州。大豆则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6年出口额达240亿美元,在美国当年出口总额的占比接近2%。
鉴于全球的价格环境,大豆和其他农产品也是容易攻击的目标。工业大宗商品价格自2015年大跌以来已强劲反弹。铜价较2016年年初的低点上涨50%,油价则上涨一倍。但在补贴的支持下,这几年美国和巴西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大豆价格仅攀升14%。即使征收关税大幅推高美国的大豆价格,中国买家也会有充足选项。

报道认为,爆发真正的贸易摩擦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中美两国到目前为止针对的目标是太阳能电池板和高粱这些不太重要的商品,显示出达成某种和解的窗口尚未关闭。但如果两国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投资者应该为农业受到冲击做好准备。
(2018-02-07 09:2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12:29 | 只看该作者
李希荣会长:今年政府不应再给东北玉米深加工补贴
2017年12月11日10:10 农产品期货网

2017年12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四届中国畜牧饲料经济与科技高层论坛在蓉城召开,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作了”中国畜牧饲料产业2017年发展总结及2018年发展趋势“主旨报告,在谈到今冬明春的我国玉米(1800, -19.00, -1.04%)形势他强调了五点,引起了行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与讨论,特根据录音整理大意如下:

  一是今冬明春我国东北玉米市场价格难以出现明显下跌,可以保持目前东北港口1670元/吨左右的水平。
  二是我国目前政府较大玉米库存,两年内可以消化掉,已经出现了产不足需的缺口了。
  三是鉴于目前我国东北玉米价格明显比去年高,深加工行业利润当前也较好,今年不再建议政府再进行行业收购环节补贴,这也是市场化的良好结果。
  四是呼吁我国南方饲料企业要敢于接受当下东北价格水平与形势,不要误判。
  五是在我国政府政策鼓励下,东北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加工能力大幅度上升,未来玉米的商品粮出关数量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8#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23:27:02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大豆余量大春节后或现“卖粮潮”
中国畜牧网  2018/2/8 16:17:34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临近春节,大部分市场主体陆续退市,剩余参与者也在观望中进行最后的备货,对大豆行情影响有限。目前市场影响因素比较匮乏,南方销区现货市场走势相对被动,继续跟随产地价格调整,沿海部分市场暂停报价,节前交易寡淡局面凸显。春节前行情可能在平淡中收场,节后行情并不乐观,保持谨慎看空思路。
  东北优质优价
  节后压力不减
  本周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整体呈现平稳走势,由于质量差异以及需方收购积极性不同,市场价格较为混乱。目前,产区各地新豆收购最高价集中在黑龙江北部地区,其中北安、嫩江等地装车报价3660~3680元/吨,高蛋白豆3800元/吨;价格偏低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塔豆装车报价3500~3560元/吨,高蛋白豆3640元/吨左右。
  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户均持观望心理,因春节临近且气温偏低,农户出售热情不高。与之相比,贸易商收购态度比较犹豫,由于难以把握后市行情,因此对于是否挺价收购举棋不定。
  短期来看,由于目前黑龙江大豆剩余比例偏大,市场供需矛盾明显,一旦节后“卖粮潮”来袭,加上外盘气氛持续利空,可能会对市场价格形成打压,进而改变需方的收购意愿。因此建议粮商可逢低收购,尽量避免追高,也可适当保留低价库存以观后市。
  进口库存增加利空国内市场
  近期,因港口地区商业检查持续,国内港口大豆仍无报价。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在450万吨左右,较前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这与国内市场进口大豆连年增加有一定关系。
  中国大豆网预计2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63万吨,其中东北33.6万吨、华北63.8万吨、山东105.5万吨、江浙沪185万吨、福建19.3万吨、两广149.75万吨、云贵川6万吨。每年2月份都是中国进口大豆数量最少的1个月份,分析师预计,中国大豆进口将在3月过后再拾升势,预计春节后3~4月份的进口量均将达到600万吨以上。
  因许多压榨商预订了大量美国新作大豆,如果南美大豆仍然预期丰产,季节性供应压力全部体现,那么对于后期国内新豆市场价格来说,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
  美豆冲高未果关注天气变化
  本周美豆冲高回落,周一3月合约跌至两周低位,因预报称阿根廷天气状况将改善,包括有急需的降雨。美豆此番是典型的“天气市”行情,随着阿根廷降雨的到来,市场对于南美天气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逐步回归到基本面题材上。
  在南美大豆丰产压力及美豆出口需求疲软两方面的利空夹击下,美豆再次冲击千美分未果,也令价格开始由升转跌。不过,在“天气市”背景下还不能完全放弃这一题材,最新一期《油世界》将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至5000万吨左右,但因巴西大豆产量预期上调,所以目前南美地区整体产量较上年可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减。未来两周阿根廷天气至关重要,核心产区的降雨量将会影响产量。预计短期美豆价格还将在970~990美分/蒲式耳区间震荡,后续能否有所突破还要视天气情况而定。(粮油市场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