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1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虚假意识形态唯上 浅薄新华社记者纷纷为软实力出国帮倒忙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8: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永年: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

2018年02月20日 10:00:37
来源:微信feekr_trip





作者:郑永年,CCG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来源:联合早报,转载自共识网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具有了实质性的外在影响力。不管中国国内发生什么,都会对外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举例来说,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人民币无论升值10个百分点还是贬值10个百分点都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有实质意义的影响,但今天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2个百分点的变动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一直紧盯着中国的变化,尤其是政府层面的重大政策调整。也正因为这样,中国近年来把让世界读懂中国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
“读懂中国”是一件既利己也利人的事情。对中国来说,一方面及时向外界传递国内的变化,以便世界了解中国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本身了解世界的一个过程,发现问题之后,也可以自我调整政策。
再者,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也有助于避免双方之间产生重大误判。更为重要的是,从长远看,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过,现实地说,“读懂中国”是一个长远的事业。从国际关系的历史来看,这并不容易,而是需要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努力。人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中国和世界沟通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总体上看,中国的“受众”分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群体尽管对理解中国都有深刻兴趣,但关切点不同。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互相沟通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西方的沟通一直很频繁,但不难发现在很多对话场合,双方还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里面,两个话语体系之间没有有效的互联互通,很多方面的沟通都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交互的地方并不很多。
当然,这方面,中国并非特例,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最主要的是近代以来西方一直主导话语权这个事实。
近代以来的整个社会科学体系是西方创立的,然后传播到其他国家。社会科学就是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科学。不难发现,今天世界各国所使用的解释社会现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都始于西方,来源于西方。
西方的话语体系就隐含于西方社会科学之内,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的传播,其话语体系也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其二,非西方的接受者的问题。
西方的话语体系传播到非西方国家之后,非西方国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话语体系。尽管非西方国家通过反殖民运动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在话语体系方面并非这样。
很多国家的话语体系始终处于西方的“殖民”之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一些国家尽管试图想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但他们建立的体系不被西方所理解。
其三,西方话语已经演变成为政治意识形态。
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往往把自己置于理想的一端,而把中国等国家置于非理想的一端,人为制造了不同话语之间的鸿沟和差异。
西方善于把事物两分,例如“法治与人治”、“民主与专制”、“自由与不自由”等等。两分法说到底就是把世界简单分成“黑”与“白”两种,好像除了这两种颜色,世界上就没有其他颜色了。
这种简单的思维使得西方自己为理解其他社会设置了无限的意识形态上的障碍。
其四,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时空错位”。
生活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人们对感兴趣的经验现象很不一样。例如,美国因为已经处于社会经济的高发展阶段,对社会的政治权利深感兴趣,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经济权利更感兴趣,因为对这些国家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权更为重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前,很难实现西方式的政治权利。
再如,美国对完全的经济自由感兴趣,因为西方的企业已经发展出了足够的能力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而发展中国家往往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赶上发达国家,为此国家很难实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片:2017年11月30日,美国宣布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企将面临巨额损失。(美国《华尔街日报》)
同样,美国重法治而轻政治权威,因为它们的法治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已经相当完备,而发展中国家的重点仍然在如何使用政治权威去建立法治,因为这些国家往往既没有法治的传统,现实生活中也不见一套有效的法律制度。
简单地说,西方希望能够在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中看到“现在的自己”,而发展中国家对西方过去的经验更感兴趣,而非西方的今天。
上述这些现象已经成为事实,不管人们喜欢与否,都不得不接受。
对中国来说,人们也不能有太多抱怨。说到底,如何让世界能够理解中国,这是中国本身的责任。中国不能掌控西方如何理解中国,所能掌控的是如何创造各种条件让西方来了解自身。
尽管作为建设软实力的有效方式,中国已经把“读懂中国”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但在很多方面,中国仍然不知道如何有效塑造这种软实力。
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经验之上的,很难有效应用到中国。如果西方是橘子,中国是苹果的话,一种解释橘子的理论很难完全用来解释苹果,尽管两者都是水果。
概括地说,对中国来说,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关键在于首先理解自己;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在缺失建立在自己的发展经验上的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的情况下,要建立这样一套话语体系非常困难。作为大国,中国很难像一些小国那样可以用西方的东西来“包装”自己。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建设自己的社会科学和话语体系,中国责无旁贷,因为这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世界。
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必须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既了解西方社会科学和在此基础上的话语体系,更了解中国发展情况的人才。这样既可以避免自说自话,也可以避免借人家的话语来说明解释自己。
现在的情况是,尽管很多人都想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但大都是自说自话,人家根本听不懂;而那些借用西方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西方也不相信,因为中西方经验存在着如此的不同。
尽管培养这样一批人才是政治任务,但是这批人才并不能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性质。从意识形态出发只会对事物做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而不能把中国的发展经验作为“社会事物”来进行科学的解释。
因此,所需要培养的是一批社会科学家,他们能够客观独立地来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建立在中国经验之上的社会科学及中国话语。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长远的任务,但对一个崛起中的、对世界事务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大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18:30:1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慕安会称美俄开战风险创新高 中方弃帝国主义论后对牛弹琴

12 个回复 - 238 次查看

外媒称慕安会聚焦全球安全热点:美俄开战风险创新高 2018年02月18日 10:53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外媒称,第54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16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会期两天。中东地缘危机、军备控制、核问 ...

2018-2-18 21:44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文字杂耍完败 达沃斯见证小时代转换 美反恐优先→大国对抗

2 个回复 - 189 次查看

特朗普达沃斯推销美国:来这里投资吧,这是个大好时机2018-01-27 07:01   【环球网综合报道】特朗普终于来了。时隔18年后,美国总统26日带着“美国优先”的议程站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台上。尽管特朗普抵 ...

2018-1-28 10:24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达沃斯政要无人论及中方强加'共同命运' 两大洋对岸更分裂

3 个回复 - 169 次查看

全球精英“围剿”特朗普2018-01-26 05:23:49 环球时报 ●本报赴达沃斯特约记者 纪双城 ●本报驻美国、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李珍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直是一次“踢馆”,还是一次“围剿”?随着美国总 ...

2018-1-26 20:3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翻译上做手脚 中方改达沃斯2018主题'Shared Futher'→'共同命运'

8 个回复 - 229 次查看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2018年01月23日 09:30 央视 当地时间22号晚,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仪式,欢迎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的各国来宾。这标志着世界经济论坛20 ...

2018-1-24 11:47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22:03:13 | 只看该作者
23:40 2018年02月19日(更新 18:08 2018年02月20日) 缩短网址 0 11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主编玛格丽特·西蒙尼扬评论了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制作节目的美国RIA Global公司被登记为外国代理人事件。

RIA Global公司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要求被注册为外国代理人。相关信息于上周日凌晨出现在登记表上,当时俄罗斯正在庆祝谢肉节结束(上周日是为期一周的谢肉节的最后一天)。西蒙尼扬当时戏谑地指出,“奇怪,‘谢肉节稻草人’(这个说法在俄罗斯意指过去一年中所有的邪气和晦气)直到现在还没有登记‘外国代理人’。看来会是在下一季了。”

去年11月,美国司法部把RT America电视台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合作伙伴——播放广播节目的Reston Translator公司登记为外国代理人。另一家美国公司——在AM调频上直播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节目的多元文化广播集团(MRBI)也被给予可能会被登记为外国代理人的警告。与此同时,许多外国国家媒体并未被列入美国司法部的名单,它们当中有英国BBC,中国的CCTV,法国的France 24频道,德国之声等。日本的NHK电视台和中国的《中国日报》和《新民晚报》也被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在俄罗斯,通过回应也出台了一项法律,据此,在俄罗斯活动的外国媒体,如果其资金来自境外,也可能会被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22:04:38 | 只看该作者
大国博弈|《经济学人》:中国的锐实力,西方难以挡抵?2017-12-17 05: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期导读: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一个著名的当代中国原创的政治概念,用于反映当今各个民族国家的一般国力,这个概念与其他的当代西方政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没有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中,中国大陆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大陆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概念主要考虑经济等软实力因素,是为了防止中国大陆走苏联的老路,犯苏联发展经济时在军事上过度投资开支的错误。
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一个国家的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通俗的说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该词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根据其说法,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巧实力(smart power)是约瑟夫·奈尔在“硬实力”、“软实力”之后,著书诠释的第三种国家实力,巧实力意指“结合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致胜策略能力”,巧实力“牵涉到外交、游说、斡旋、示威、影响等有效率又合于情理法的策略运用”,换言之,巧实力是所有军事和外交手段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的策略能力。
锐实力(sharp power),很容易和软实力相混淆。锐实力是指独裁或威权政权利用影响力针对目标国家中的政治环境或信息环境进行渗入、渗透或离间的行为,其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寻求赢得“民心民意”(而软实力一般意在此),而是为了试图通过操控目标群体所能收到的信息而实现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利用锐实力的国家,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意识形态模式,包括国家权力重于个体权利,对自由表达、公开讨论、独立思想持有根本性的敌视。通过锐实力的渗透,独裁或威权政治的某些价值观念,比如权力垄断、由上到下式的控制、媒体审查、胁迫收买等,也会随之渗透到目标国家之中。锐实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让实施者的影响力深入到目标国家的社会肌理,促生社会分歧,让社会分裂更严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unlight v subversion
阳光下行事儿vs暗地里搞事儿
Sharp power
锐实力
China is manipulating decision-makers inWestern democracies. The best defence is transparency
东方大国中国,正在搅动西方民主国家的决策层。而西方对此最好的布防,就是透明。
WHEN a rising power challenges an incumbent one, war often follows. That prospect, known as the Thucydides trap after the Greek historian who first described it, looms ov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articularly America. So, increasingly, does a more insidious confrontation. Even if China does not seek to conquer foreign lands, many people fear that it seeks to conquer foreign minds.
当一个崛起大国挑战一个守成大国时,通常会爆发战争,是谓“修昔底德陷阱”,因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而得名,这样的情势,在中国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之间,也正在显现。而且,一场更为隐暗的对抗角力,也正逐渐浮出水面。即使中国不寻求占领外国的土地,很多人却担心,中国正试图占领外国的人心。
Australia was the first to raise a red flag about China’s tactics. On December 5th allegations that China has been interfering in Australian politics, universities and publishing led the government to propose new laws to tackle“unprecedented and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foreign efforts to influence lawmakers. This week an Australian senator resigned over accusations that, as an opposition spokesman, he took money from China and argued its corner. Britain, Canada and New Zealand are also beginning to raise the alarm. On December 10th Germany accused China of trying to groom politicians and bureaucrats. And on December 13th Congress held hearings on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对于中国使出的伎俩,澳大利亚是第一个拉响红色警报的西方国家。12月5日,有关中国在澳大利亚政界、大学以及出版行业的干涉指控,使得澳大利亚政府提出新法案,以应对立法议员受到“史无前例的、越来越复杂精准的”外国势力的影响。本周,一位澳大利亚参议员因作为反对党发言人时收受中方资金并为自己辩护而辞职。英国、加拿大以及新西兰也都正拉响红色警报。12月10日,德国指责中国试图通过社交网站搜集德国高官情资以进行收买。12月13日,美国国会就中国逐渐增强的影响力举行了听证会。
This behaviour has a name—“sharp power”,coined by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a Washington-based foundation and think-tank. “Soft power” harnesses the allure of culture and values to add to a country’s strength; sharp power helps authoritarian regimes coerce and manipulate opinion abroad.
中国的这种行为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叫做“锐实力”,这个词儿由位于华盛顿的智库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首创。“软实力”主要是指通过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而“锐实力”则主要是指独裁或威权政权通过胁迫、操控外国人的态度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The West needs to respond to China’s behaviour, but it cannot simply throw up the barricades. Unlike the old Soviet Union, China is par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stead, in an era when statesmanship is in short supply, the West needs to find a statesmanlike middle ground. That star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sharp power and how it works.
对于中国的行为,西方需要予以回应,不过,回应的方式,却不能是通过构建隔离壁障。不像曾经的苏联,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缺乏治理之术的时代,因此,西方也就需要找到一种治理相关的中间道路。要找到这样的一条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明白什么是“锐实力”,以及“锐实力”都是怎么起作用的。
Influencing the influencers
对影响者施加影响
Like many countries, China has long tried to use visas, grants, investments and culture to pursue its interests. But its actions have recently grown more intimidating and encompassing. Its sharp power has a series of interlocking components:subversion, bullying and pressure, which combine to promote self-censorship. For China, the ultimate prize is pre-emptive kowtowing by those whom it has not approached, but who nonetheless fear losing funding, access or influence.
与很多国家一样,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一直使用签证、赠与、投资以及文化来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过,近年来,中国的行动已变得越来越气势凌人、无所不包。中国的“锐实力”,有着系列互相关联的要素组成:搞破坏、耍横、施压,最终形成合力促成目标对象进行自我审查。对中国来说,最高的奖赏或许就是不用采取行动,目标对象就因担心失去资金、支持或影响力提前向中国低头哈腰。
China has a history of spying on its diaspora, but the subversion has spread.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hinese money is alleged to have bought influence in politics, with party donations or payments to individual politicians. This week’s complaint from German intelligence said that China was using the LinkedIn business network to ensnare politician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by having people posing as recruiters and think-tankers and offering free trips.
中国对目标对象的跟踪监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近“搞破坏”这种行径,也已开始采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方的资金据称已在政界产生了影响力,主要通过政党捐献或向个体政界人士支付款项。本周德国情报机构抱怨说,中国让人扮演成人力资源猎头、智库研究人员并提供免费旅行,利用领英商务网络吸引德国政界人士和政府官员上钩。
Bullying has also taken on a new menace.Sometimes the message is blatant, as when China punished Norway economically for awarding a Nobel peace prize to a Chinese pro-democracy activist. More often, as when critics of China are not included in speaker line-ups at conferences, or academics avoid study of topics that China deems sensitive,individual cases seem small and the role of officials is hard to prove. But the effect can be grave. Western professors have been pressed to recant. Foreign researchers may lose access to Chinese archives. Policymakers may find that China experts in their own countries are too ill-informed to help them.
第二招:耍横。不惜利用各种伎俩来实现政治目的。
Because China is so integrated into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the West is vulnerable to such pressure.Western governments may value trade over scoring diplomatic points, as when Greece vetoed a European Union statement criticising China’s record on human rights, shortly after a Chinese firm had invested in the port of Piraeus.The economy is so big that businesses often dance to China’s tune without being told to. An Australian publisher suddenly pulled a book, citing fears of “Beijing’s agents of influence”.
第三招:施压。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向目标对象施加压力。
What to do?
西方该咋办?
Facing complaints from Australia and Germany, China has called its critics irresponsible and paranoid—and there isindeed a danger of anti-Chinese hysteria. However, if China were being more truthful, it would point out that its desire for influence is what happens when countries become powerful.
面对澳大利亚和德国的指控,中国则称那些批评声音不负责任、纯属臆想。也确实,在应对中国影响力这方面,有失去理性的风险。不过,中国可以表现的更真诚些,可以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欲望和想法,毕竟,不管哪个国家,强大了后,都想要扩大影响力。但中国,就是不说出来,总憋在心里,憋坏了可如何是好?!
China has a lot more at stake outside its borders today than it did. Some 10m Chinese have moved abroad since 1978. It worries that they will pick up democratic habits from foreigners and infect China itself. Separately, Chinese companies are investing in rich countries, including in resources, strategic infrastructure and farmland. China’s navy can project power far from home. Its government frets that its poor image abroad will do it harm. And as the rising superpower, China has an appetite to shape the rules of global engagement—rules created largely by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and routinely invoked by them to justify their own actions.
目前,中国在海外的利益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自1978年以来,约有1000万中国人移民海外,中国担心他们会把国外的某些不良习惯带回中国并影响中国。另外,中国公司在发达国家的投资也遍布各个领域,包括资源、战略性基础设施、农场等。中国的海军远海力量投放能力也今非昔比。中国担心,海外形象不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且,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中国也有很大的胃口,想要重塑全球的规则,而现在的规则,主要是由美欧国家设立,并经常被美欧国家拿来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
To ensure China’s rise is peaceful, the West needs to make room for China’s ambition. But that does not mean anything goes. Open societies ignore China’s sharp power at their peril.
为确保中国能和平崛起,西方国家需要给中国的雄心提供一定空间。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它想干嘛就干嘛。只要保持开放性的社会,就能让中国的“锐实力”没有用武之地,若再乱来,就让它吃不了兜着走。
Part of their defence should be practical.Counter-intelligence, the law and an independent media are the best protection against subversion. All three need Chinese speakers who gras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commerce in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uppresses free expression, open debate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to cement its control. Merely shedding light on its sharp tactics—and shaming kowtowers—would go along way towards blunting them.
布防的话,一方面,在现实层面,进行反情报搜集、完善法律法规、维持媒体独立性,都是应对“搞破坏”的最佳选择。所有这三个方面,都需既要懂汉语又要懂中国政经版图的人才。
Part should be principled. Unleashing awitch-hunt against Chinese people would be wrong; it would also make Western claims to stand for the rule of law sound hollow. Calls from American politicians for tit-for-tat “reciprocity”, over visas for academics and NGO workers, say, would be equally self-defeating. Yet ignoring manipulation in the hope that China will be more friendly in the future would only invite the next jab. Instead the West needs to stand by its own principles, with countries acting together if possible, and separately if they must. The first step in avoiding the Thucydides trap is for the West to use its own values to blunt China’s sharp power.
另一方面,在原则层面,首先,不能对华人进行政治追杀,这是大错特错,否则,会使得西方所称的法治显得空洞无物。美国政界人士所呼吁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如利用对学术人员和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的签证来进行报复,这也同样是自掘坟墓。不过,若对中国的行径视而不见,想着将来中国自己会变得更为友好自己停下来,那只能是痴人说梦。而西方国家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管是一起行动时还是单个国家独自行动时,都得这样。要避免世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西方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迎战中国的“锐实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0 22:15:45 | 只看该作者
约瑟夫·奈:中国的软实力和锐实力
时间:2018-02-09 09: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思维空间 中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来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但最近却在民主国家引起反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新报告认为,我们应当重新思考软实力(soft power),因为冷战结束以来所使用

思维空间

中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来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但最近却在民主国家引起反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新报告认为,我们应当重新思考软实力(soft power),因为“冷战结束以来所使用的概念词汇,已经不符合当代的形势”。

这份报告将世界各地所感受到新威权主义影响力称为“锐实力”(sharp power)。《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封面报道则将锐实力定义为“利用结合了颠覆、欺凌和压迫的手段,以促进自我审查”。软实力利用文化和价值观的魅力来增强国力,而锐实力则可以帮助独裁政权去压制国内各界的行为,并操纵海外的舆论。

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和游说,而非硬实力般的强制和收买来影响他人的能力,它有时被用来形容任何不涉及武力的权力行使。不过,这是错误的。实力有时取决于谁的军力或经济更胜一筹,但也可以源自于谁的故事更动听。

强大的述事是实力的源泉。中国的经济成就虽造就了其软实力和硬实力,但影响力有限。“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经济援助一揽子计划,看似有利且有吸引力,可一旦开出的条件变得苛刻就不讨人喜欢了,如斯里兰卡近期的一个港口项目。

同样地,经济硬实力在其他方面的运用也削弱了中国叙事的软实力。例如,中国因挪威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而对该国予以惩罚,还因一本批评中国的书籍,而威胁要限制其澳大利亚出版社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我们用锐实力这个词来作为信息战的简称,其与软实力的对比就显得清楚了。锐实力是一种硬实力。它所操纵的信息虽然是无形的,但无形并不是软实力的显著特征。比如,口头威胁既是无形的,也是胁迫性的。

当我在1990年引入软实力的概念时,我指出自愿性和间接性是它的特征,而硬实力则是靠威胁和诱惑。如果有人拿枪指着你,要你拿出钱包来,你的想法和意愿显然是无关紧要的,这就是硬实力。如果他劝说你给他钱,那他就是在改变你的所思所想,这就是软实力。

真相与开放在公共外交中划下软实力与锐实力的分界线。当新华社这个中国官方通讯社在其他国家公开广播时,它采用的正是软实力技术,也应该为我们所接受。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暗中支持14个国家的33个广播电台时,这显然已经到达了锐实力的范畴,这种违背意愿的行为应当被揭露。

当然,广告和游说总是涉及某种程度的误导,这限制了意愿,而社会环境的结构特点也是如此。但极度欺骗性的误导可被视为胁迫性;虽然不暴力,但是阻止了有意义的选择。

被广泛视为政治宣传的公共外交手段无法产生软实力。在信息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是关注和可信度。这就是为什么促进学生和青年领袖双向沟通和个人关系的交流项目,往往在创造软实力方面比官方广播更为高效。

长期以来,美国有计划地邀请年轻的外国青年领袖前来访问,现在中国已经成功继承其衣钵。这是软实力的巧妙运用。但是,当签证申请受到操纵或沟通渠道被限制,以压制批评声音和推动自我审查的时候,这类交流计划也可能渐渐成为锐实力。

那些对中国的锐实力和信息战做出回应的民主国家得小心翼翼,避免过度反应。大多数民主国家所运用的软实力来自公民社会,这意味着开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资产。共产党如能放松一些对民间社会的控制,中国将可创造更多的软实力。同样地,操纵传媒和依赖隐蔽的沟通渠道往往会削弱软实力。民主国家应该避免仿效这些专制的锐实力手段。

此外,关停合法的中国软实力工具可能会适得其反。虽然软实力通常被用于竞争性的零和目的,但也可以有积极的总体效应。

例如,如果中美都希望避免冲突,可增加两国相互吸引力的交流计划对双方都有好处。而在气候变化等跨国问题上,两国都可以从合作中受益,软实力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并创造出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的网络。

只因中国的软实力举措有时会变成锐实力,而对此加以禁止是错误的,但仔细监测两者的分界线也极为重要。例如中国国家汉办(管理500所孔子学院,以及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和学校教授汉语和文化的1000个孔子课堂的政府部门)必须抵制通过设定条款来限制学术自由的诱惑。一些孔子学院已因越过这条线而被一些国家停办。

这类事件显示,对中国利用软实力项目来充当锐实力工具,最佳的防御措施就是加以曝光,而这也是民主国家的优势所在。

作者Joseph S. Nye, Jr.是哈佛大学教授,著有《权力大未来》(The Future of Power)。

英文原题:China's Soft and Sharp Power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8.

链接:中国女艺人涂黑脸装假臀扮非洲大妈 央视春晚小品被指歧视非洲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0:12:59 |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上不去、讲不圆,咱们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吃亏。这方面有很多前车之鉴
2018年02月28日 11:35:53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作者:李稻葵

中国发展起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适应、不理解,有的甚至觉得中国人偷跑、抢跑、耍赖,占了西方人的便宜。怎么办?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有中国的理论,理论上不去、讲不圆,咱们在国际上、在政策发展问题上永远吃亏。这方面有很多前车之鉴。

经济学理论讲得成功的是英国人

  1775年英国开始搞工业革命,同一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圣经》。《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市场经济是自我平衡的,好得很,只要你搞自由市场经济,人人都受益。因为自由市场经济可以让劳动分工很细,每个人都发挥效率。亚当·斯密给英国时代创造了一种理论、一种思想,影响了无数人,大家都觉得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的福音。亚当·斯密的继任者大卫·李嘉图,当了英国的国会议员,后来到大学当教授,也为当时英国的经济摇旗呐喊,自由贸易好、人人都受益,自由贸易的各国都发挥比较优势。英国当时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在学者那里找到了理论的、思想的根据。

  马克思虽然不是英国人,但他研究的是当时兴起的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的生产方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奋斗了几十年,他的结论有鲜明的斗争性、实践性,充满了哲学的思考。他说资本主义的制度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是误导,让人误以为那个制度永远会存在。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制度有它潜在的本质性矛盾,这个理论给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高一个层次,这么多年指导了很多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又是英国人,看到了自由市场经济本身的冲突、矛盾,包括1929年的大萧条,工人大规模失业,有人想买东西,但是工厂又不能开工,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凯恩斯提出政府必须干预,政府发债券,雇工人在地上挖个坑都可以,只要你挖坑就把工人雇了,工人就有钱了,市场就可以运转起来,他在哲学层面实际上是继承了马克思。一战结束时,凯恩斯作为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学思想者,倡导不应该死磕德国,英国跟法国应该给德国留出生路,可惜他们没有听凯恩斯的。英国和法国拼命地挤德国,把德国推向了极权主义的、极端主义独裁的死路。二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凯恩斯带领英国的团队应邀到美国去构想1945年战后世界的经济大格局。讲得非常好,但是可惜英国已经是明日黄花了,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堂堂的凯恩斯说不过美国的国务卿怀特,怀特方案最后被采纳。

讲得比较成功的是美国人

  美国非常有意思,建国二百多年的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是搞贸易保护的,美国内战的结果是,搞贸易保护的北方战胜了支持自由贸易的南方,这是完全背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基本原则的。很有意思,美国从内战结束以后一直到二战结束,这段时间原则上讲,没有出思想家、经济学的大家,没有思想家为自己辩护。美国推行大陆经济,搞贸易保护,不需要提倡自由贸易是说得过去的,但是美国没有出自己的思想家为自己辩护。直到二战结束,美国要主导国际秩序了,蹦出来一位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经济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者,作为犹太人非常会辩论、非常会利用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在美国到处宣传自由市场经济,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合当时美国所主导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精神,算是成功的,但是应该说不能算原创。

  接着,二战之后哈佛大学当时最有名的、最有影响的阿尔文·汉森教授,他的贡献是把凯恩斯主义引到了美国。他的学生保罗·萨缪尔森跑到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经济系,技术层面非常强大,建立了现代整个经济学的技术体系。还有一位是萨缪尔森的侄儿萨默斯,当过美国财政部部长,后来又当过哈佛大学校长,以前是为自由贸易摇旗呐喊,最近一段时间开始转向,说自由贸易对美国不一定是好事。

  坦率地说,美国搞经济学的人多,技术完备,非常强大,但是思想层面有点土,重大思想都是来自于欧洲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还有后来的熊彼特等。

不敢讲、讲得不好的是日本人

  最悲情的故事是日本。日本人将近三十年的经济衰退怎么来的?我认为是经济学没搞好。日本人非常勤奋,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一个汽车、做一个产品,几十年如一日,但经济学不是这么玩的。日本人的缺点是什么呢?一是学外语太慢、嘴笨,中国人总的来说学外语比日本人快一点。二是思想层面,没有学到西方的精髓,没有创新。这么多年日本的财政部、央行找不出几个能够跟美国人吵架的、在理论上能够讲得圆的高级学者或者官员。日本财政部里面的博士非常少,这么多年一碰到汇率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具体的体制问题,包括日本特殊体制问题,他们讲不清楚。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倒霉的是日本,因为日本借了很多钱给东南亚国家,日本非常希望东南亚国家能够缓一口气,然后把这个钱还回来。日本人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钱不够,我们出钱搞一个亚洲货币基金来营救那些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把他们扶起来之后给我还钱,就像美国扶持墨西哥一样。美国人说不行,一定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一步伐行动,日本人什么都不敢讲。

必须把中国成功经验讲出来

  所以,中国未来到2035年、2050年的发展,不光要解决具体问题,还要把中国的理论讲出来。为什么我们要市场跟政府同时使劲?过去我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未来为什么要坚持这些经验?为什么今天的美国、欧洲会出问题?要把这个理论上讲清楚,讲不清楚一定会吃亏,这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经济理论上的“贸易逆差”一定会带来经济政策层面的被动甚至败仗,而经济政策层面的败仗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倒退。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20多年的衰退,起源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而广场协议之所以签订是因为日本经济学研究长期落后于实践,在日本经济腾飞的年代,鲜有日本经济学家能够与美国同行针锋相对、从学理上反驳美国政府强势要求,没能给一线经济政策团队应有的支持。最终,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政策要求,日本经济政策界毫无还手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战结束前夜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多亏了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没落的“大英帝国”争得了超额的话语权和利益。日本的例子为我们敲起了警钟,凯恩斯的故事警醒着我们。因此中国经济学界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把我们伟大的经济实践和思想,转化为国际上有广泛说服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与西方自由经济学理论分庭抗礼的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的重大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链接: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反帝反霸反殖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0:19:03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呼吁建立我国大援外体系,改变碎片化格局
2018年02月28日 17:59:52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原标题: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特色对外援助体系的五点建议

在过去60多年里,中国对外援助为新中国“站起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以西方为主体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推动其由单纯强调“援助”向强调更广意义上的“发展”方向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对外援助无论是其战略性定位,还是机构设置,以及具体实践等层面,都与当前形势极不适应:当前,我国正走进世界中心,并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倡议,与此同时,我国在新时期也需要适宜成长的新的国际环境,这些都要求对现行的对外援助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特色对外援助体系的五点建议。

第一,从战略布局上看,提升对外援助在国家国际战略部署中的战略地位。这就要求在国家整体战略的统筹协调下,我国可将对外援助与战略外交有机衔接,与商业性对外经济工作适当剥离,通过对外援助强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义”的形象,通过建立强大的国际道义形象平衡西方操控的国际舆论,有效地促进我国在国际上“利”的空间拓展,形成以“义”促“利”、“义利相兼”的对外新格局。同时建议启动援外立法工作。

第二,从任务导向上看,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全球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作为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任务。建议我国基于与联合国的合作机制,围绕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托我国成功的农业发展经验和已经在非洲建立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及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的经验,与联合国和非洲联盟共同发起“非洲粮食安全10年计划”,与比尔ㆍ盖茨梅琳达基金会和联合国共同发起基于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经验的“全球卫生与儿童营养计划”,基于我国能源替代的发展经验,与联合国等机构合作发起”全球绿色能源计划“,与世界银行等共同发起“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工业化计划”等。通过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投资和商业化提供先导支持。

第三,从机构体系上看,改变对外援助碎片化格局,构建围绕发展援助的大援外体系。建议按照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重要精神,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机构,考虑到对外援助名称过于单一,建议定名为“中国国际发展援助(局,署或部),将对外援助列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其次,应将分散在不同部门涉及到对外援助的工作统一归口负责,形成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设备技术援助、财政援助和经济援助为一体,综合针对多边机构和双边机构,以及非政府机构的大援助体系,整合农业、卫生、教育等部门所涉的对外援助工作,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大援外体系。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对外援助在国际上践行“义”的战略工具的独特作用,建议将以“利”为主的经济合作内容从对外援助中剥离或不建议将任何纯商业性的发展金融并入到新的对外援助体系中,从而确保对外援助作为特有的国家战略工具发挥其作用。

第四,从渠道方式上看,改变对外援助相对单一的局面,打造针对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国别政府和民间等多主体、多维度的多元化援助格局。建议加大对于国际多边机构、国际民间组织,以及受援国民间组织的援助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支持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加大支持中国的民间组织“走出去”,打造中国特色的民间援助新模式,积极配合官方援助,形成一致对外、统一协调的大援外格局。建议设立专门支持国际民间组织、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和中国国内民间组织的专项基金。

第五,从国际合作上看,利用现在已有的各种有力机制,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的国际合作,促进国家利益最大化。建议利用现在已有的空间推动一些带有战略性的三边合作,一则可以做到利益捆绑,达到反牵制的作用,另外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西方发展援助的规律,吸取他们好的经验和教训。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会是西方发展援助的核心机构,类似国际贸易中的WTO,这个机构垄断国际上有关对外援助的话语,并制定全球规则。建议中国向该机构派驻联络员,不断探索影响该机构的机制,探索利用这个机构参与规则制定的机制。同时,需要利用G20、上海合作组织、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具有发言权的机制,导入发展援助的内容,推动逐步发育“以我为主”的国际发展援助治理结构。

建议者: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徐秀丽,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齐顾波,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唐丽霞,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陆继霞,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武晋,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张传红,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