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官场现形记序幕 胡舒立郭文贵展开揭底大战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2: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焦典 于 2015-4-1 12:29 编辑

[size=13.333333015441895px]著名媒体人对神秘商人 胡舒立郭文贵展开揭底大战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于泽远
2015年03月31日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针对郭文贵前晚发表公告大爆胡舒立的负面消息,财新杂志网站昨天发表声明,指郭文贵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侮辱胡舒立的人格,败坏其名誉,已涉嫌构成诽谤罪,财新传媒已向警方报案。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国知名媒体人胡舒立和神秘商人郭文贵之间展开揭底大战。针对郭文贵前晚发表公告大爆胡舒立的负面消息,财新杂志网站昨天发表声明,指郭文贵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侮辱胡舒立的人格,败坏其名誉,已涉嫌构成诽谤罪,财新传媒已向警方报案。

曾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74的郭文贵是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近期以来,包括胡舒立领导的 《财新周刊》 等媒体深度报道了郭文贵的发家史,以及他与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等高官联手攫取财富的消息。但被指“逃亡”美国的郭文贵不甘示弱,前晚通过盘古大观官方微博发表长篇回应,强调财新网的有关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

这篇回应公告的标题是《针对胡舒立无理采访郭文贵家祖坟的回应——强烈要求与胡舒立进行公开媒体对话》。郭文贵在回应中并爆料称胡舒立与北大方正集团前CEO(首席执行官)李友是情人关系,并指两人“非法从上市公司获取利益,非法利用国有资产为自己谋取私利”。

李友与郭文贵曾是生意伙伴,后来发生商业纠纷。今年1月,李友和北大方正几名高管被官方要求“协助司法机关调查”。据香港媒体报道,李友可能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令计划的夫人谷丽萍案件有关。

郭文贵在回应中否认自己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落马有关,称“此人虽传闻与我有关但事实上我完全不认识”。但据财新网等媒体报道,2006年,郭文贵与马建等安全部门官员联手,动用技术手段窃听当时主管北京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刘志华,并拍下刘志华的淫乱视频,导致刘志华落马,郭文贵由此保住盘古大观的开发项目。

不过据香港商报网报道,郭文贵昨天在接受电话访问时透露,当年是一位中央领导介绍他去找刘志华,但刘志华“一听到谈建楼的事就立马变脸,说哪凉快哪儿玩去,这楼我是要定的,如果你没有领导介绍过来,你连门都出不去”。

郭文贵称要与胡舒立对话

郭文贵在回应中宣称要与胡舒立在华盛顿、伦敦、香港、北京与胡舒立“公开对话”,并留下联系电话和微信。本报记者昨天试图通过郭文贵留下的联系电话和微信与其联系,但对方没有回应。

昨天下午,郭文贵的回应公告已从盘古大观官方微博中消失,有关网址也难以点开。

财新杂志网站在昨天的声明中说,郭文贵的公告不仅侵犯了财新传媒正当民事权益,并已涉嫌构成诽谤罪。有鉴于此,财新传媒已采取相关措施,固定造谣者与传谣者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并向警方报案,将依法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

《北京青年报》昨天发表评论, 指郭文贵之所以在风口浪尖上还如此嚣张,是因为他嚣张惯了,“沾上他的官员,好像总没有好下场。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如鱼得水,原因在于他背后有着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这柄利器,甚至还可能有更大的靠山。”

文章指出,就算是郭文贵这般善于攀附权力、操纵权力的富豪,结局也未必很妙。马建被查,他本人也不得不跑路,而他一心觊觎的方正证券最终也未能顺利落地,还是个疑问。

郭文贵胡舒立简介

今年48岁的郭文贵出身贫寒,初中肄业。1993年,郭文贵与香港女商人夏平合资成立郑州裕达置业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2年,郭文贵进军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了北京地标性建筑“盘古大观”。

2014年11月3日,郭文贵通过政泉控股公开揭露北大方正集团首席执行官(CEO)李友等人涉嫌内幕交易,引发政泉控股与方正集团长达两个月的口水战。2015年1月4日,李友等方正集团高管被官方部门要求协助调查。

据腾讯网、财新网、《财经》杂志等媒体报道,郭文贵曾被举报利用他控制的北京盘古七星酒店等地,用奢侈品和色情从业者拉拢腐蚀领导干部,并用隐秘的音像设备拍摄视频,以此要挟。

北京市前副市长刘志华落马,就是郭文贵与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联手操作的结果。马建今年年初被官方调查。

胡舒立今年62岁,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胡舒立从任职10年的《工人日报》到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编辑部主任;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一年;1998年《财经》杂志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9年底,财新传媒成立,胡舒立出任总编辑。

2001年,胡舒立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2009年12月,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2011年1月,胡舒立获评中国传媒年会“2001-2010中国传媒贡献人物”;2011年4月,胡舒立获评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2013年,胡舒立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

郭文贵要求和胡舒立 “公开对话”澄清事实
于泽远
2015年04月01日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国神秘商人郭文贵昨天表示,他“欢迎”财新传媒报警和对他的指控,但他要求和财新传媒负责人胡舒立“公开对话”,用证据澄清事实。

郭文贵通过其微信账号回答本报的提问说,他目前在美国治疗腿病,但“要回去(回到中国)随时可以回去”。他认为,财新传媒和胡舒立向警方报案是转移焦点,是想避开与他进行公开对话。

中国知名媒体人胡舒立领导的财新网等媒体近期发表系列长篇报道,揭露曾在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74位的郭文贵的发家史。报道指郭文贵是北京政泉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商关系网,通过官商勾结攫取不义之财。其中,郭文贵曾与国家安全部前副部长马建联手,动用国安技术手段窃听并抓住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的腐败证据,导致刘志华落马,使郭文贵得以建成北京地标性建筑——盘古大观。

3月29日深夜,郭文贵通过盘古大观官微发布回应公告,大爆胡舒立与北大方正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李友的“私情”等负面消息。财新传媒则在3月30日发布声明,指郭文贵的爆料属于恶意造谣,败坏胡舒立的名誉,财新方面已经报警,并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昨天,财新传媒又在香港主要媒体发表中英文声明,并决定在港起诉北京盘古氏公司及郭文贵,以及《香港商报》《苹果日报》等涉嫌传播诽谤的媒体。

郭文贵和胡舒立的“揭底”之争引发有关北京不同政治势力“角力”的传言。据香港《南华早报》、美国之音等媒体前天报道,郭文贵声称当初介绍他与刘志华相识的人,现在还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之一;自他与胡舒立爆发揭底大战后,正在博鳌论坛开会的高层人物都直接找他谈话,但“这件事情我是一定要走到底的,只是刚开始”。

不过,中国媒体对郭文贵的“爆料”反应冷淡,无论是官媒还是市场化媒体都很少引用郭文贵的回应。

《北京青年报》官网昨天发表评论说,究竟是哪根稻草压倒了郭文贵和李友等人,现在还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回看去年那段时间的新闻,令计划(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落马是头等大事。郭李二人的争夺是不是由此开始,现在都不清楚,但猜想迟早会被“证明”或者“证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2:40:37 | 只看该作者
环球社评:对造谣诽谤决不能听之任之
2015年03月31日09:13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近来互联网上不时出现针对具体人涉腐、涉黑及涉性的极端传闻,有时甚至是彼此攻讦,引发巨大轰动。这些激烈的信息有些登在正规媒体上,有些在微信群之间传来传去,真假难辨,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名誉伤害。

我们强烈希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有效抑制。有些受到传闻攻击的人选择报案和起诉,这样的依法维权应当受到支持。警方需及时立案,推动轰动性纠纷的依法处理。造谣诽谤者必须受到法律规定的惩处,这对清理舆论场,把相关互联网平台带出谣言的泥塘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众媒体时代,似乎没什么信息比针对名人的“丑闻曝光”更具吸引力,这种信息一旦出现,就会在网上形成排浪式传播。即使最后证明是假的,对当事人的伤害也已实际发生,其影响很难彻底消除。

以往这种情况具有偶发性,但一个时期以来,这种做法在逐渐变成网上流行的“斗争手段”。这类信息有的尚有来源,有些连来源都模糊不清,还有些明显来自境外,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如果纵容这种现象自行扩散,将对中国的社会秩序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干扰,毒化国人围绕道德及行为准则的诸多认识。呼吁人们不理会不传播这些传言相当程度上是徒劳的,民众不可能纷纷争做“模范网民”,围观最刺激的事情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俗态”。

因此推动对诽谤性传言的治理,主要还得依靠法治的力量。应针对传播最广的那些谣言下手,再多抓几个“秦火火”,把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这样的依法精确打击最具有震慑力,公众也会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必须指出,治理诽谤性传言是让所有人都多些安全的法治工程。因为如果“文革”中大字报式的人身攻击可以肆意转化到今天的互联网上横行,那是对法治的公然蔑视,是从与大众安全息息相关的方向挖社会秩序的墙脚。如果我们今天热衷于围观“莫须有”的丑闻,那么谁也不能打保票,下一个受害者不是他自己。

一些人出于舆论阵营或圈子的利益,当己方人士受诽谤时就强烈谴责,协助反击。对方人士有同样遭遇时就拍手叫好,鼓动围观。这种做法极不可取,很多公共恶习就是沿着社会群体的裂缝不断扩大根系,渐成危害的。

让各种“造谣有理”的诡辩都去见鬼。我们要一个讲理、守法的舆论场。我们呼吁越来越多受到诽谤的人站出来依法维权,我们尤其希望司法机关使出足够力量,打击形形色色的造谣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