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醒胜于中国智囊 奥巴马: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引燃民粹主义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3: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奥巴马: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引燃民粹主义[size=1.2em]奥巴马: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引燃民粹主义
[size=1.2em][size=1.2em]现任美国总统在最后一次出访期间称,时间将证明,英国退欧和特朗普崛起,是否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解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收藏



[size=0.8em]更新于2016年11月16日 07:07 [size=0.8em]英国《金融时报》 马克•奥德尔 伦敦报道
[size=1.1em]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崛起和英国退欧归咎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因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波影响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对精英的怀疑。
他是在作为美国总统最后一次出访期间在雅典发表这番讲话的,他还指责由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否决了他的很多政策,而这些政策旨在解决不平等问题和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他表示,特朗普在上周的美国大选中取得令人震惊的胜利,以及英国在今年早些时候投票脱离欧盟,都源于选民对全球化和快速技术变革造成的破坏作出反应。
他表示:“全球化、技术以及社交媒体和源源不断的信息以非常具体的方式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制造业工厂关闭,突然之间整个城镇不再拥有主要就业来源,人们对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或者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不那么确定。”

“毫无疑问,(这)导致欧洲很多国家出现了左翼和右翼的民粹运动,”他补充称,“当你看到唐纳德•特朗普和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时——他们是高度非常规的候选人,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然存在一些正在被挖掘的思潮:对全球化的怀疑,遏止全球化过分之处的愿望,对精英以及治理机构的怀疑,人们觉得这些精英和机构可能没有对他们的迫切需求做出回应。”
奥巴马表示,他曾试图在他担任总统的8年时间里解决“经济脱臼”等问题,但他的很多政策被国会否决。他表示:“我们越是积极地处理这些问题,那些担心就越不可能演变为事与愿违的做法,让人们互相对抗。”
在被问及他是否误读了美国选民的情绪时,他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复苏,但人们仍对未来感到“担心和焦虑”并对华尔街和华盛顿特殊利益的角色感到怀疑。“很多人认为我做得相当不错……或许美国人民的情绪是‘我们只是需要改变一下’。”
奥巴马警告称,用种族、宗教和文化认同问题来包装人们的真正关切可能构成“一个不稳定的组合”。
“时间将告诉我们,目前提供的处方——不管是英国退欧还是美国选举的事情——最终能否让那些感到害怕、愤怒或担心的人满意。我认为这将是一场有意思的考验。”
译者/梁艳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23:07:26 | 只看该作者
世界进入“后霸权”的常规时代
2016年11月17日 15:24 | 作者:程亚文 | 来源:环球时报

特朗普赢了,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人们的判断为什么普遍错了?在于还用“非常规时代”的思维,来思考“常规时代”的变化。11年前,在笔者所著的一本名为《渐入常规时代》的小书中,曾认为一个霸权消退、内向化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种时代类型里,霸权将越来越是不久前时代的一种记忆,世界将回到多种政治体系并存的历史常态。

霸权存在只是非常规现象

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全球性霸权的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短暂时期才存在的非常规现象,近代以来西方对世界其他地方的优势地位,乃是最近两百年间才有的一种事实,而在19世纪来临之前,世界还曾经是东亚、中东和欧洲三个历史性国际体系并存,哪一种都还称不上是人类“主流文明”。这种没有全球性霸权的状态,是几千年来人类生活的通常状态,与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过于宣扬意识形态不同,“常规时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内向化的政治选择。大多数国家所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政治哲学,都会把自己国家的内部事务和国家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而意识形态和对外部事务的关注,常常只是作为一个点缀,偶尔会影响到国家的决策。

二是国家自主倾向。大多数国家都不会轻易甘受某种抽象的“共同利益”的束缚,而更向往以自己的意愿来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国家战略,对外交往中也刻意寻求建设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伸张自己的意志。

三是区域化的愿望。由于历史、文化、地缘的交互作用,国家总是习惯于与自己地理相近的国家打交道,国家利益总要在与自己关联度高的地理空间来实现,人类政治因此表现总体来说是区域性的。

在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向“常规时代”的转变加速,时至今日,全球经济、政治生活已发生重大变化,就是西方国家也已经逐渐丧失传统的财富创造机制,这导致它们以往有过的自我修复机制失灵,进而导致霸权衰败。在以往所称第三世界国家群体性兴起后,全球力量对比正在改变,世界权势发生了由西方向非西方的明显转移。由此又带来两个大的影响:一个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组成的西方世界,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已不再拥有以往那种近乎绝对的主宰地位;另一个是,人们开始怀疑,西方国家用来解决其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那些知识体系和制度方案,如选举民主、多党制、福利制度等,也在出现效用递减甚至破产的兆头,它的普遍推广性不再天经地义,用西方的文化、价值、制度、理论来做路灯的时代,也走到了尽头。

“特朗普现象”标志常规时代的回归

“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及特朗普在传统媒体的一片喊杀声中竟然逆袭成为“黑天鹅”,标志着“常规时代”业已到来。与希拉里仍坚持继续大规模干预外部事务和“价值观外交”的政策主张不同,特朗普的视线主要在美国国内,公开宣称集中资源与精力建设国内,对外适度收缩美国的海外存在规模,不搞“价值观外交”,不与中俄等大国对抗。

我只关心美国、世界关我何事,特朗普的竞选语言会令人联想到美国在20世纪来临前的那种状态,它所流露的是一个曾经的霸权国家在现实语境中的疲惫和无奈。可以感受到,特朗普是以美国作为普通大国而非霸权国家为前提来思考问题,而希拉里则代表着美国作为霸权国家的非常规时代的娓娓余音。如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已为事实,它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几乎半数的美国人,已在心理上接受世界回归“常规时代”,和美国也回到自身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的那种状态的事实。如果特朗普兑现他在竞选期间的承诺,这将意味着美国与世界关系的一次重大转变。

美国将以普通大国而非主要的领导型国家的身份参与世界政治,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美国吗?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美国作为一个全球领导者的世界格局,并把这种状态视为当然。在特朗普强烈表现出要向“世界”告别的时刻,我们也要调整心态,接受世界回到常规状态和美国将主动在很多领域放弃领导者角色的现实,并要思考在一个“霸权之后”的世界,如何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美国“退出”,世界将会怎样

美国对“世界”的退出,对全球政治来说会喜忧参半。喜的是,那个动辄四处干涉、让世界各地风烟滚滚的美国,将不再为我们所见;忧的是,如果美国全面放弃领导性角色,全球政治将缺少一个有力的公共物品提供者。一个寻求霸权的美国是世界的麻烦,一个寻求卸下国际责任的美国将是世界的损失,在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各种挑战日益加剧的年代,国际公共物品提供者的缺失,将可能导致全球政治的更加混乱无序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特朗普的美国将不再代表人类的希望,而自二战结束以来所形成的世界秩序,也将逐渐陷入风雨飘零。在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七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既有秩序安排已经承载不了新的现实,再也自然不过,然而,旧秩序的塌陷,并不意味着新秩序就能很快顺利到来。全球各国因应美国之变而做出的政策调整,也可能会给全球政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如何在混乱中重建秩序,是已经到来的常规时代新的巨大挑战。能不能安全无恙地趟过旧秩序崩溃所带来的风险,要看人们在巨大的时局变更面前,能不能有效调整对世界的看法、在知识范式上能不能做出更新、在制度架构上能不能做出改变。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就像1919年参加过巴黎和会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目睹大国政治家们的错误选择时,痛心感受到的那样,“我们的观念、习俗以及倾向无法跟上物质变化的步伐”,而实际上,当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乃是源自“非物质的精神机制的失败”,化解这些问题,“除了需要头脑清楚一点,其他什么也不需要。”(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23:10:43 | 只看该作者
沈丁立:美媒迷失在自己制造的假象中
2016-11-15 00:48:00环球时报

  特朗普当选总统,不仅与直至大选前夜的多数民调南辕北辙,而且与美国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大相径庭。即使尚未宣布计票结果,美国《新闻周刊》依然大胆出位,提前刊印并售出12.5万份庆祝“希拉里总统”获胜的特刊。计票结果令这些媒体瞠目结舌,它们只得狼狈收回已经上架的刊物。

  一般而言,为了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刻发表评论,媒体事先对相反的两种可能都将做好准备,同时准备内容相反的评论。但今次不然,美国绝大多数媒体均看好希拉里,唱衰特朗普,到了极端非理性的地步。

  美国崇尚权力制衡,除了三权分立以外,还有所谓“第四权”,即媒体报道以及公众视听权。这“第四权”本应被用作平衡政府主导,扮演还事实以本来面貌的社会公器,却在本次美国大选中被美国媒体人的情绪与偏见所绑架。美国绝大多数媒体在这次大选中生活在自己设想的虚幻空间之中,对一个本身确有诸多缺陷的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竭尽攻击,对特朗普大肆污名化,从而在客观上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成功地迷失在自己播散的重重迷雾之中。

  第一,每次总统大选既要对执政党政绩进行鉴定,也要对反对党的替代方案做出选择。那么,面对这次大选,美国民主党执政的政绩如何?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持续低迷,中产阶级望不见希望。奥巴马十分中意医保改革与气变协议,但其医保非但未降民众医保成本,反而增其开支。对于多数中产阶级家庭,奥巴马政府增税之“劫富济贫”,绝不受到欢迎。奥巴马政府推动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只是允诺了未来美国政府并无能力兑现的目标。奥巴马曾言必称“改变”,但美国从伊拉克的不成熟撤军只是造成“伊斯兰国”恐怖势力的猖獗,并迫使部分美军重返,引起更大开支。

  由此看来,至少一半美国民众并不看好执政党,但美媒只是因为特朗普“政治不正确”,就刻意忽视了政绩平平的奥巴马当局。这种不科学的态度导致其开展民调时按主观愿望出发,大多在大城市调研,而非走基层,到乡镇去测试。特朗普当选的“农村包围城市”之现象,凸显出美国绝大多数媒体剑走偏锋,不愿实事求是。

  第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本身有着严重的公德问题,美媒对此刻意忽视。且不说美国民主党全国竞选委员会营私舞弊,内定希拉里在本党初选中胜出,就说希拉里的“邮件门”这一极其严重的失职行为,就注定了她是最不合适代表民主党出选的候选人。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邮通信本属正常。但由于她岗位的敏感性,她应尽量使用官邮而非私人服务器,前者受联邦安全机构保护,后者的安全性显然不足。作为国务卿,安全部门屡次提醒她不要公邮私发,希拉里依然故我。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启动调查之前,她竟然以物理手段摧毁了存档的三万多封电邮。联调局的调查结果表明,未删邮件中仍有高达数百封电邮达到了保密级别。

  当美国民众知道了希拉里的私人服务器可能被多达5个外国情报机构渗透之后,可想而知其愤怒情绪达到何种程度。希拉里不顾劝告,坚持使用私人服务器。事实上,她对这个问题缺乏判断力,在自己认为不涉密的情况下,发送了大量涉密邮件。鉴于她已擅自永久删去数万封邮件,她已可能给美国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公众对希拉里怀有强烈抵触,他们宁可选择私德或许更差的特朗普,也不愿选择已被事实证明公德差的希拉里。美国媒体对特朗普言论的“政治正确性”所困,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完全抛弃了实事求是。

  第三,特朗普真有那么“政治不正确”?特朗普确实说过将遣返所有非法移民,后来调整为只遣返那些非法入境后依然从事非法活动者,其后来的言论合情合理,但美媒仍坚持对其丑化。特朗普也曾说过拒绝一切境外穆斯林入美,后来调整为将对入境穆斯林进行安全背景调查,对通过审查者予以放行。鉴于美国的恐怖“独狼”多为穆斯林这一事实,其调整后的言论在美国有不少支持者,但美媒没完没了对其妖魔化。特朗普鉴于美国国力不堪支付其海外驻军的开支,要求日韩全额买单,这并非不理性,至少为讨价开出了初价。鉴于中国崛起并未在东亚和东南亚武力扩张,美军有所撤出并不影响美国安全。美媒夸大特朗普的“政治不正确”,甚至颠倒黑白,彻底失却了公正平常心。如果说特朗普有什么说错了,那是他表示可以考虑日韩发展核武器。

  将一个不合适出任公职的政治家无原则地集体吹捧,美媒最终坑了希拉里。将一个私德不足,但不断妥协的竞选人无原则地予以谴责,美媒最终迷失了自己。在本次选举报道中大大滥用其公权力,就是这次美国大选中媒体乱象的症结。美国新闻人需要认真反思。

  令人失望的是,大选结束后,很多美国媒体似在反思,但反思的仅是对底层民众缺少了解云云。在《纽约时报》出版人小阿瑟·苏兹贝格给记者和读者的信中,阿瑟坚称,对两位候选人的报道“是公正的”,依旧认为《纽约时报》是在“诚实报道,不惧怕,不讨好”。事实上,特朗普当选是美媒反思的契机,倘若美国一众媒体不能藉此很好认清自己,恐怕只会在滥用公权力的歧路上越走越远。(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