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10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斯密'无形手'命共体掩饰 美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军工复合体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5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熊节:谷歌“不作恶”?其实都是“坏心眼”

2021-02-27 08:29:06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熊节】
《南华早报》网站1月27日披露了新近成立的美国智库“中国战略组”(China Strategy Group,CSG)起草的一份题为《非对称竞争:应对中国科技竞争的战略》的报告。该报告从国家安全立场出发,全面谋划了一场针对中国的科技新冷战。
尽管CSG是去年7月刚刚成立的新生智库,但该智库的两位发起人和联席主席——前任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和现任谷歌下属智库机构Jigsaw的CEO贾里德·科恩——在美国军队和国家安全系统有着深厚的根底。
这两位科技界的精英、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美国科技巨头企业,早已是美国军事科技复合体(Military-Technology Complex)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从科技视角提出的政策建议,非常可能受到国防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过去几十年中,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一直是美国政治中重要的利益集团,对美国的国防、外交乃至产业政策起重要的影响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互联网巨头企业与国防领域的关系日益加深。不仅通过政府采购项目向军方提供技术支持,并且通过高级人才的“旋转门”积累政府关系,形成新的军事科技复合体,对政策产生显著的影响。施密特、科恩和谷歌与国防领域的关系,正好映照了军事科技复合体成长的历程。
谷歌与情报机构的渊源
2012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局长的基斯·亚历山大将军在给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邮件中称谷歌是“美军国防工业的重要基石”。亚历山大将军的这一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谷歌从其创立之初便与美国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同时也与情报机构建立了日益深入的合作。
1994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年轻博士生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在网页爬虫和网页排名算法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随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谷歌公司。在科学研究阶段,布林和佩奇最初的种子资金来自于“大规模数字数据系统”(MDDS)项目,这个由美国情报机构发起的项目目标是为上T乃至上P字节的大规模数据开发对应的数据管理技术。从萌芽之初,谷歌就受到了美国情报机构(尤其是CIA和NSA)高级官员的关注和资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谷歌从创业之初就受美国情报机构的资助(资料图)
在正式商业化运作之后,谷歌与情报机构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2003年,CIA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其目标是“在任何聊天室静默监听……并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识别隐藏的人群和沟通模式”。同年,谷歌恰好为CIA定制了搜索引擎,用以帮助CIA和其他情报机关“监视网上涉密和敏感信息”。
2004年,刚上市的谷歌收购了一家名叫Keyhole(钥匙孔)的公司。这家志在用3D建模技术对真实世界建模的公司得到了来自CIA的资助,该公司的名字就来源于1960年代的“钥匙孔”间谍卫星计划。CIA不仅直接资助了Keyhole公司,并且帮助其与另一情报机关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在CIA注资后几个月,该公司的软件即被驻伊拉克美军用于支持推翻萨达姆的“震撼真相”行动。谷歌收购Keyhole后,将该公司的产品改名为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谷歌地球使用的建模语言至今仍然叫“Keyhole标注语言”(图源:KML)
随后,谷歌延续并发展了Keyhole与情报机构和军方的关系。2008年,谷歌和NGA共同出资发射了当时全世界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GeoEye-1,双方都有权获得该卫星拍摄的所有照片。
2010年,谷歌被曝光在为其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产品的“街景”功能采集数据时,大量采集了私人WIFI的载荷信息,尤其是这些WIFI热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同年,NGA向谷歌采购“地理空间可视化服务”,最终向谷歌支付项目金额2678万余美元。
谷歌与NSA的渊源同样久远。“911”之后,NSA开启了激进的“全面信息感知”计划,意图通过广泛的电话和网络监听来预测个人行为,并与谷歌签订了金额207万美元的合同,向谷歌采购搜索引擎技术。
2013年,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文档显示,NSA的大规模监听计划“棱镜”(PRISM)能够直接从谷歌、脸书、雅虎等科技巨头的服务器获得用户数据。在《外国情报监视法案》(FISA)的框架下,谷歌等企业向NSA提供了大量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了“棱镜”分析处理的原材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斯诺登曝光的“棱镜”系统介绍材料(资料图)
谷歌的企业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使用,让人人受益”,其中“整合全球信息”的部分与美国情报机构的诉求不谋而合。在“大众使用”、“人人受益”的同时,谷歌整合的信息首先提供给美国情报机构使用,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谷歌的旋转门
2018年,谷歌决定退出美国国防部采购的无人机图像智能分析项目Maven,据说原因是数千名谷歌员工抗议该公司参与军事相关项目,国内一些媒体将其视为谷歌“不作恶”的象征。然而实际上,谷歌一直在向美国军方出售其产品和服务,陆军、海军、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防信息系统局(DISA)等部门都是谷歌的客户。并且,谷歌与军方的关系还远不止这些采购项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谷歌员工抗议该公司参与军方无人机项目。数月后,谷歌将“不作恶”从企业文化中去掉。(资料图)
时间回到1994年,曾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理查德·奥尼尔创立了“高地论坛”(The Highlands Forum),一个“为高级政策和战略发展提供支持的国际智库和跨学科论坛”。
实际上,据国防部1997年提交给总统和国会的年度报告,成立高地论坛就是为了统合“国防部、工业界和学界的信息战专家”,为美军的信息战提供支撑。这个由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直接资助的论坛每年召开数次小规模闭门会议,历年参会者中既有CIA、NAS、DARPA、国防部等政府机构的代表,也有谷歌、IBM、微软等知名IT企业的代表。
这些闭门会议违反了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案》(FACA),因此高地论坛于2017年关闭了官方网站,成为隐藏在幕后影响美国军方信息战略的影子组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任NSA局长的基斯·亚历山大将军(中)出席高地论坛(图源:IndoCropCircles.com)
围绕着高地论坛,谷歌与军方建立起了高级人才流动的“旋转门”。2011年,米切尔·韦斯兰德-奎德加入谷歌,担任对公业务首席技术官。在此之前,奎德曾在NGA、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国家侦察局(NRO)等军事情报机构任职,加入谷歌前最后一个工作单位正是资助高地论坛的国防部长办公室。
担任公职期间,奎德大力推动软件新技术在国防部门的应用,她曾经亲身赴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了解美军对信息科技工具的需求。加入谷歌之后,她的职责则是“帮助政府机构厘清科技路线,帮助谷歌员工理解如何与公共部门合作”,“在硅谷和政府之间扮演翻译和桥梁角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米切尔·韦斯兰德-奎德被《企业家》杂志评为“最有权势的7名女性”之一(社交媒体截图)
奎德加入谷歌之前参与编撰的一份报告或许有助于读者理解她的工作重心。这份以“国防情报特遣部队”名义发布的题为《平叛、情报、监听和侦察行动》的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年中,美军可能在南亚、东南亚、北非、西非、中东和南美的24个国家面临“叛乱的威胁”,因此美军需要增强情报能力,将潜在的叛乱扼杀在萌芽状态。
报告指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社会网络数据分析的关键资源,美军需要对多种文化、多种语言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加以监控,获得人际关系、地理位置等基础数据,然后通过行为建模来理解并预测当地人的群体行为。
在此过程中,视频监控、高清地形数据、云计算、数据融合等技术都将发挥作用。简而言之,这份报告的目标是帮助美军升级信息战能力、在全球开展大范围网络监听,奎德代表情报、监听和侦察(ISR)特遣部队参与了报告的编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平叛、情报、监听和侦察行动》报告(报告截图)
奎德并不是唯一通过“旋转门”加入谷歌的高级人才。2004年,谷歌收购Keyhole之后,当时在CIA下属投资机构In-Q-Tel(正是Keyhole的前一个投资者)担任技术评估总监的罗伯·佩因特也加入了谷歌,成为谷歌地球企业版的联盟经理。在他的努力下,谷歌迅速建立了面向军方的销售能力,并与老牌国防厂商洛克希德·马丁合作将谷歌地球应用在伊拉克战场,“全球鹰”无人机的制造商诺斯洛普·格鲁门在给军方的供货中也采用了谷歌地球的技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n-Q-Tel与很多知名IT企业有着各种形态的投资或合作关系(资料图)
像这样有着深厚军方背景的高级人才,在谷歌还有很多。例如香农·苏利文,毕业于美国空军大学、在空军服役20年的老兵,在谷歌云担任联盟总监,曾推动谷歌云在陆军和国防部的应用。吉姆·杨,曾经的CIA分析师,供职于CIA下属的科技局(正是这个部门投资成立了In-Q-Tel),后来在谷歌担任国防部销售经理。
正如奎德所说,这些对军队了如指掌的人才加入谷歌后确实成为了硅谷与五角大楼之间的桥梁。在对外塑造“逐渐远离五角大楼”公众形象的同时,谷歌实际上与军方建立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
顺便一提,CSG的发起人之一贾里德·科恩尽管没有军方背景,也是谷歌“旋转门”的成功案例之一。加入谷歌之前,科恩任职于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担任过赖斯和希拉里·克林顿两任国务卿的顾问,被称为“国务院的创新者”。
科恩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的青年人,擅长运用新技术煽动当地的反对派团体。他是美国“数字外交”的旗帜,是当年推特上受关注第三的美国政府雇员,仅次于奥巴马及其竞选对手麦凯恩。作为“数字外交”的实践,他曾直接要求推特支持伊朗的反对派团体。
科恩加入谷歌以后,谷歌专门为他成立了名为“Google Ideas”的智库(后来改组为Jigsaw)。这个组织充分发挥了科恩的才能,让他“做了连CIA也做不到的事”:直接参与埃及、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的“政权更替”。
科恩在这些国家煽动反政府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引导和串联对现状心怀不满的年轻人,他为此发起了NGO组织“Movements.org”,后来该组织与罗伯特·伯恩斯坦的“促进人权”组织合并,其网站宣称的使命是“联结威权主义国家的活动家,赋权异见人士,放大反对独裁者的声音”——伯恩斯坦还发起了另一个NGO“人权观察”,该组织每年发布的《世界人权报告》都对中国极尽抹黑之能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林恩会见贾里德·科恩(图源:wikimedia)
谷歌与美国国防、外交、情报领域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高级人才流动的“旋转门”,一方面得益于创始人布林从创业之初即与情报机构联系紧密,更重要的是在其主要发展时期有一位满怀报国志的领导者——2001年至2017年间担任CEO和执行主席的埃里克·施密特。
施密特的国防情结
施密特与军方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76年,当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分布式计算,该项目的资金正是来自国防部。2011年,施密特担任谷歌的执行主席,并开始公开参与更多来自华盛顿的项目。2012年,他参与了五角大楼的“持久安全框架”计划。
2015年,他被当时的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邀请参加关于提升政府科技水平的研讨会。2016年,他在希拉里·克林顿的竞选阵营中提供技术支持。他还随美国军政人士访问了朝鲜、阿富汗、利比亚等军事热点区域,为他的书采集素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埃里克·施密特访问平壤人民大学习堂(图源:AP)
在这本题为《数字新时代》的书中,施密特这样写道:“洛克希德·马丁在二十世纪扮演的角色,就是科技和赛博安全公司在二十一世纪的榜样。”他也确实实践了自己的理念。
除了在谷歌的工作之外,他自己成立的风投基金Innovation Endeavors也在积极投资与国防相关的初创企业。例如Planet Labs,一家经营间谍卫星并向军方和情报机构提供服务的企业;再例如Team8,一家赛博安全企业,其创始人纳达夫·扎夫尔曾在以色列国防军专门从事电子侦察活动的8200部队担任司令官。
2019年,施密特投资了Rebellion Defense,一家完全按照五角大楼的国防数字服务部门来打造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宣称,他们所从事的是“现代的曼哈顿项目”或者“不受约束的Maven项目”——显然他们知道,施密特需要比谷歌更大的施展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任以色列8200部队司令官的纳达夫·扎夫尔(视频截图)
施密特的国防情结得到了五角大楼和白宫的积极回应。2016年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时任国防部长卡特邀请施密特牵头成立“国防创新委员会”,为五角大楼提供科技领域的建议。该委员会于2019年编写的《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报告提出了一整套打压中国5G产业的政策建议,该报告发布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为、中芯等相关企业的打压。施密特对美国国防政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G生态系统:对美国国防部的风险与机遇》报告(报告截图)
施密特还牵头成立了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这个由国防部直接资助的委员会承担的使命是“全面思考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相关技术,将其应用于美国国家安全及国防需求”。
2019年11月,该委员会给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把中国视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威胁,并声称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侵犯人权。施密特本人号召,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whatever it takes)在人工智能领域击败中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外媒报道:施密特号召美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人工智能领域击败中国(报道截图)
2020年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施密特继续谋求在白宫更大的影响力。施密特的名字出现在拜登的白宫科技部门领导人候选名单中,这一传闻引起了十余个民间进步组织的抗议。
另外,施密特也向国防部做了其他人才推荐,包括推荐克里斯托弗·基尔霍夫在国防部出任高级职位。基尔霍夫曾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助理,目前在施密特的慈善组织Schmidt Futures任职。施密特还力推科恩在国务院或国防部内担任一个职位。在拜登执政期间,预计施密特会继续对美国的国防科技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与中文媒体有意无意塑造的“不作恶”“远离军事”形象不同,谷歌从其诞生之初就与美国军事和情报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军事和情报机构开展了很多项目合作,并且吸纳了众多来自军方和政府的高级人才。
尤其是长期担任“掌门人”的埃里克·施密特和智库机构Jigsaw的CEO贾里德·科恩,二人都不是普通的硅谷科技产业精英,而是在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有丰富人脉、能对美国国防科技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军事科技复合体核心人物。
以他们为首的中国战略组(CSG)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是军事科技复合体中的一个关键智库机构。该机构起草的第一份报告中所表现出的美国至上、敌视中国的态度,值得中国相关机构引起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1:10:51 | 只看该作者
谁是美国军费再创新高的背后赢家?

2021-12-31 11:32:46  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安宁


  日前,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最终确定国防预算为7682亿美元,实现连续六年上涨。美国再次“卫冕”世界军费第一大国。

  美国在军费方面的开支向来高得惊人。据研究机构统计,在全球军费开支排行榜上,美国长年位居第一,近年来更是保持在每年7000亿美元以上规模的高位,比世界大多数国家的GDP还要多。其所占比例更是达到全球军费开支总额的近40%,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界银行统计的1960年至2020年美国军费数据

  01 如此庞大的军费从何而来?

  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但军费开支却占世界军费开支总数的近一半,军费比例显然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这其中除了依靠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税收收入之外,更依赖于其“吸血”全球的霸权地位。

  不久前,日美两国就未来5年驻日美军经费分摊达成协议。据媒体披露,仅今年一年日本就已向美国交了6200亿日元的“保护费”。并且双方还决定,未来5年,日本需承担1.0551万亿日元(约合92.78亿美元)的驻日美军经费。并且令日本担忧的是,相关费用还在不断增加。

  除了向盟友收取巨额的“保护费”,美国更是惯于利用汇率武器损人利己。早在1971年,担任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的约翰康纳利就坦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利用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美国多次利用金融手段“收割”全球,创造超额利益。据某金融研究机构估算,仅在2001至2006年,美国就累计对外借债3.209万亿美元,然而美国利用美元霸权,通过操纵美元贬值等手段,不仅让自己的净负债减少,还净赚3.408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同期美国军费开支总和。这就意味着世界各国被迫为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买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不断“过航”台湾海峡,言必称维护南海“航行自由”,这不过是美国先进军机军舰在南海耀武扬威、寻衅滋事的“横行自由”罢了。(漫画 | 蔡艨)

  02 美国为何需要如此庞大的军费?

  据不完全统计,自1776年宣布独立以来,在24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没有参与战争的时间不足20年,几乎所有美国总统在任期内都曾发动或介入过对外战争。从二战结束到本世纪初,在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的248次武装冲突当中,美国发起的就有201场,超过了总数的八成。

  开战即是烧钱,美国军费大量被用于对外扩张和武装干涉其他地区。美国布朗大学曾在2018年发布研究报告称,在本世纪初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用于战争的费用已近6万亿美元。今年9月,布朗大学又一次公布了美国战争成本数据,据统计,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花销高达2.3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美政府从阿富汗撤出12.3万人的大规模空运行动的费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3 谁是美国战争的最终受益者?

  美国历史学家彼得·库兹尼克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笔大生意。”多年来,不论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如何愈演愈烈,军费相关开支却能屡创新高。美国军费逆势上涨的背后,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影响力。

  美国军工企业斥巨资游说美国政客并为其竞选活动捐款,资助所谓政策专家,以维持于己有利的政策话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天美国政坛上活跃着4000多个军工复合体的游说集团。军工复合体不但有能力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而且往往能够阻止损害其利益的政府决策,哪怕这些决策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美国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为何能在以“吝啬”“刁钻”著称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获得压倒性地支持。并且美国国会还嫌拜登政府最初的国防预算版本增幅不够,又追加了250亿美元。

  根据独立智库,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发布的阿富汗战争主要受益者名单,美国五大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神公司、通用动力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从美国政府为阿富汗战争投入的资金中分得的金额高达2.02万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曾负责乌克兰相关事务,随后其子亨特入职乌克兰最大私营天然气公司并担任重要职务,有外媒报道称:“除了他的父亲是副总统并参与奥巴马政府的乌克兰政策外,亨特并没有其他明显任职资格。”因此乌克兰也被认为是拜登的传统实力范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专门授权拨款3亿美元,用于“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

  并且,拜登还在法案签署当天于一份声明中指出,法案中的部分条款会引发宪法关切,但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有权防止机密信息泄露,保护国家安全。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总统的他有权以保密为由拒绝相关部门对法案相关资金项目的审查。

  但是毕竟是所谓“国防授权法案”,师出须有名。秉持着“没有敌人,那就制造敌人”的原则,美国政客们默契地搬出中俄两国作为假想敌。法案大肆渲染中俄“威胁”,鼓吹中国和俄罗斯对美国安全形势带来的“挑战”。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美国政客的如意算盘早已不是秘密,这套理由和说辞除了骗骗选民,也起不到太多作用。

  倒不如堂堂正正地告诉世人:“民主灯塔”要的不是安全,而是政客权贵能够“合法”捞钱!


链接

冷战思维?除军工复合体外 特朗普主义背后国际能源垄断财团
9 个回复 - 7586 次查看
特朗普将“前所未有”地介入能源市场 再提国家安全2018-06-03 08:28:3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特朗普要助煤、核电厂脱困多家协会持反对态度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6月1日责成联邦政府能源部立即着手帮助困境中的 ...
2018-6-3 12:47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9:54:15 | 只看该作者
(揭秘)军工复合体——美国的战争经济学(下)
寂寞在唱歌 2017-12-27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从一战以来的任何一场世界性战争或局部战争中,几乎都能够找寻到美国人的身影。那么,美国为什么会从一个不爱战争的国家变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机器?是军火商与银行家把美国推向一战吗?美国摆脱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与二战巨大的军工需求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美国军火商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军工复合体是怎样重塑美国的?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军工复合体——美国的战争经济学(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永久地改变了美国的许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被构筑起来,成为美国生活的永久组成部分;而这个战争机器与其经济体系之间的结构性联结和共生关系一经牢固确立,即再无全面消退可能。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在十年间推行的各项刺激计划并没有使美国真正脱离困境。正是凭借二战中巨大的军工需求,美国经济才真正摆脱大萧条,重新繁荣起来。这种情况自然会助长所谓“军事凯恩斯主义”,即军事支出导致经济扩张的思路和逻辑。而美国舆论氛围也因战争而大变,战前对军火商的指责、恐惧似乎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因为战争使得美国的私营军工产业在美国内外赢得“民主的兵工厂”的美誉,其巨量产能对击败法西斯所发挥的作用也无法否认。

二战虽然结束了,但这种趋势,又因冷战的接踵而至而进一步强化。冷战初期,对“国家安全”的深切焦虑,对美国“国家使命”的扩张性界定,运行顺畅、空前繁荣的经济,都使得类似一战后那种“回归常态”的主张几乎没有容身之地。

在整个50年代如火如荼的军备竞赛中,美国的私营军工产业迈入历史上最长的黄金期,而立国以来直至二战当中一直存在的小规模国营军火工业则在50年代的私有化运动中消失了。这个过程反映了现代军事机器的经济技术规律:现代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必须综合多个行业和产业领域的资源和能力,各军种所属国有企业固有的自足、封闭特征使之无法适应其中的效率要求。

这个过程也反映了私营产业界话语力量的壮大:它以公营军工企业效率不良、不符合美国“自由企业制度”原则为由,敦促国会和政府对其实施“私有化”,从而消除了私营企业那实力本就不强的竞争对手。

这样,在冷战大部分时期,占美国政府预算四成到一半左右的军费开支就全部流向私营产业部门,军工复合体的完备形态就此形成并持久存在。以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军工生产的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通用电气、麦道、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波音、罗克韦尔、通用汽车、IBM等大公司为一方,以掌握巨额军费开销的国防部及所辖美国军队为另一方,双方在“买主—卖家”的合同关系基础上构成军工复合体的基干关系。战后美国新兴的重要产业领域,如航空、航天、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都与国防合同有密切关系。以IBM为例,1950年代其收入的一半来自国防部门。

在政府和军队与产业界的强化了的关系中,除了明面上的合同,还有复杂的公关活动和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企业处心积虑开展针对五角大楼的所谓“市场情报”活动,通过结交国防部官员取得军购计划方面的信息和人脉。1959年众议院的一个专门调查发现,军工企业的确有意识地采用“宴饮说服策略”。

由于国会在武器拨款方面的特殊分量,企业界还经常采用一个策略,即在向五角大楼提交某项新武器计划之前,先向一位关键职位上的国会议员实施游说,以使本公司的武器方案获得先期有利地位。

50年代末以来有个一度受到特别关注的情况是军队和企业之间存在的“旋转门”。1969年,参议院的一个专门委员会经调查发现,涉及军事订货合同的最大的一百家企业雇佣了两千多名退役的上校以上的军官。这些退役军人很容易接近军队和五角大楼,对军事采购计划所能够施加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企业界向政府机构的人员流动也不鲜见,通用汽车总经理威尔逊和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麦克纳马拉分别在艾森豪威尔时期和肯尼迪时期成为国防部长,就是两个最突出的例子。

实际上,军工复合体很难被视为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利益集团,准确的说,它是一个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综合关系网络。在企业与政府和军队的关系之外,它还包含或涉及其他一些要素和现象。

在华盛顿,除五角大楼之外,国会山的活动也有不少牵涉其中:至少包括与军工利益有瓜葛的国会议员和代表军工产业的游说集团。经济高度倚重国防工业的州、城市和社区,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产业和企业的工会组织,其表现往往与军工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

在华盛顿内外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面向五角大楼的智库和顾问公司,它们就军事技术、政策和战略问题等项目从军方或政府那里承接研究项目合同,兰德公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在美国各地,与能源部有稳定合同关系的十多个国家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也经常参与军事技术项目。而承接来自五角大楼的研究合同的大学里的各个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往往被认为是组成“军工学复合体”的组成要素。实际上,军事机构与知识和学术领域之间也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联系,以至于有人认为应该用“军事-工业-学术复合体”这个词才能说明问题。



军工复合体的存在,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注入新的因素,也部分地重塑了它的权力精英体系。它使美国人所习惯的安排和做法、所秉持的原则和信念受到挤压,从而产生不安、不适,乃至于焦虑和危机感。艾森豪威尔关于军工复合体的论调就反映了美国社会面对这种变化的纠结情绪和复杂心态。

自艾森豪威尔告别演说以来,军工复合体的存在并未受到大的冲击,但美国社会对它的警惧关注也不曾消失。国会和其他机构曾进行过多次与之有关的调查。越南战争后期对军工复合体的指责批判一度非常激烈广泛。后冷战时期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有关争议也往往涉及军工复合体的影响。

军工复合体已经深刻地嵌入美国开放的、多元的社会经济体系当中。它虽然受制于美国社会的监督和制衡力量,但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仍然有理由对它的存在和影响抱有不安甚至不祥之感,因为它是维持和扩张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机器的最基本、也最难从根本上克服的实体力量。在军工复合体身上,依附着美国经过二战、冷战而培育出的一种军事传统和战略文化,一种美国独有的杂糅了军人、公司管理者和技术专家风格的精神气质。

一个典型的军工复合体中人具有如下特性:崇尚技术理性和管理效率,追求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高技术化,对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手段怀有根深蒂固的偏好和信心。它代表和维持着美国国际行为中的军事本能和战争偏好,使得美国在冷战后不可能走上大规模裁军的道路,也使得单一而强硬的军事观点经常在对外政策中发挥不恰当的影响。

《看历史》牛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9:41:39 | 只看该作者
军工复合体 军工复合体(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War industry complex ),又名军工铁三角(简称铁三角),是由军队军工企业和部分美国国会议员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



中文名军工复合体外文名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War industrycomplex别    名军工铁三角简    称铁三角组成比分军队军工企业和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归    类利益集团
目录



起源[url=]编辑[/url][url=] 语音[/url]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告诫美国民众警惕“军工复合体”这头“怪兽”带来的危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欧洲特别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不仅没有受到限制,反而一直在背后操纵美欧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和军事战略。
所谓军工复合体,乃是指由军事部门、军工企业、部分国会议员和国防研究机构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由于军工复合体不仅涉及军方,还涉及到国防企业,更牵涉到国会,因而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地位[url=]编辑[/url][url=] 语音[/url]
军工复合体发展到今,深刻的影响着美国政府的决策及社会。一方面是它的魔影已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另外一方面,军工复合体迅速发展,也已使得各国国防经济运行很难离开私人企业。美国的实践证明,近年来在美国国防部的大型承包商中,位居前三位的依次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飞机公司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要生产军用飞机、导弹,是所谓的“纯”国防承包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亦属于美国的“纯”国防承包公司,重点生产各种类型的导弹。而波音飞机公司,实际上属于“半”国防承包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民用飞机,但也接受美国国防部订货。据统计,仅仅在2007年,上述三大国防承包商便从美国国防部分别拿到了278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46亿美元的合同 [1]
除此之外,通用动力公司、雷神公司、英国的BAE系统公司,也成为美国国防合同的主要接受者。
在欧盟,私人公司也是相关国家国防部的主要承包商。近年来,欧洲航空和宇宙公司(为欧盟主要国防承包商),不仅接受欧盟大国国防部订货,它还接受美国空军订货,成为典型的全球跨国军火公司;纵然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虽然该公司名为民用飞机公司,然而它也接受欧洲大国国防部军事订货。
仅仅在法国,该国的达索公司每年便从法国国防部接受数亿欧元的国防订货。法国的许多先进高技术武器大多来源于这家公司国防订货。说明,美欧国防部同私人公司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事实上,离开了私人公司订货,美欧国防部便难以生存下去。

影响[url=]编辑[/url][url=] 语音[/url]
军工复合体作为一个复杂的庞大机构,由于它同美欧军方与国会联系相当密切,因而它实际上操纵着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防务政策。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海陆空三军需要先进的武器,必须经国防部予以备案,然后再向国会军事拨款机构进行申请。而许多先进武器需要由国防科研机构加以研发。因而,上述部门和机构便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谁也离不开谁。
其次,不管是国防企业,还是科研机构,他们需要大量拨款,势必雇佣有关人员。而从国防部门退休人员,便成为上述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争夺对象。因为,这些退休人员同国防部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少人都是国防部原来的要员。让他们参与公司或研究机构,可为企业和研究部门获得更多实惠。
再次,为了从国会得到更多拨款,国防企业和国防研究机构通常还要在国会外展开院外活动,加强对国会议员的影响力,而这些国会议员不仅从国防企业及研究机构得到大量好处,还要为所选取的军事基地和国防科研部门与企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而获得选票。因此,这些议员为本地区的国防企业和研究机构向国会争夺预算拨款而费尽心机。
最后,通过人事安排,达到最终控制防务政策的目标。在人事安排上,国防公司领导人被安排到国防部重要部门;国防部退休人员安排到国防公司担任要职。这是一种双向的人员流动。比如,美国现任副总统切尼,曾在老布什政府任期终结后卸任国防部长职位,以后又担任了国防工业公司——哈利伯顿公司的高层职位。通过人事往来的双向流动,促使国防企业通过各种关系直接参与美欧主要国家的防务政策制定。
不言而喻,军工复合体的结果便是,国防企业代表直接进入国家权利机关,利用手中权力在防务政策中为集团谋求利益。况且,军工复合体还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左右美欧国家政府的安全决策。

发展形式[url=]编辑[/url][url=] 语音[/url]
“到2020年,美国拥有的先进隐形战斗机数量将是中国的20倍,中国是否将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威胁?”2010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通过一连串的反问,严厉批评了“军工铁三角”为了拿到巨额订单,对美国所面临的威胁进行不实渲染。罗伯特·盖茨还表示将大幅缩减五角大楼的官僚成本。
尽管这个集团曾经高效地将权力、资本和技术集中,快速推进了美国军队现代化,但是目前已经走向了极端。由于军队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高的待遇,军工企业要更多的订单,美国国会议员想让他选区内的军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相互关联的利益需求决定军工铁三角成为了一个靠军备竞赛发财的特殊利益集团。1961年,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在著名的告别演说中曾警告过“军工铁三角”这头“怪兽”将损害美国国家利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头“怪兽”不仅愈加强大,而且打着“爱国”、“公众安全”等口号,挟持了美国政府
盖茨表示,军工铁三角的危害之一表现在催生了国防官僚主义,通过在国防各环节层层设卡,“铁三角”将捞取更多油水。盖茨举例称,前线要增加一名军犬饲养员,要通过五角大楼5个部门审核。自“9·11”事件以来,五角大楼预算几乎翻番。而在军事支出中,五角大楼行政费用几乎占到40%。盖茨表示,他准备在提交的2012年国防预算中将管理和运行费用调低2到3个百分点,力争节省100亿至150亿美元的行政开支。
盖茨还批评“铁三角”过分夸大美国面临的威胁。“在美军已经拥有3200架各种战术飞机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继续强化力量?当前美国拥有和在建的作战舰艇数量比其他13个海军大国的舰艇总数还要多,这是否意味着美国还处在危险当中?到2020年,美国拥有的先进隐形战斗机的数量是中国的20倍,中国是否将对美国构成直接的威胁?”盖茨通过一连串的反问,表达出对军工铁三角的愤怒。
盖茨承认,和军工铁三角开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他已经下决心同国会展开激烈斗争。但美国联合通讯社分析认为,盖茨要打破军工铁三角,面临的阻力很大。该利益集团已经渗透进美国军政界的方方面面,像前副总统理查德·布鲁斯·切尼、前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都曾经在军火公司任职,盖茨本人当初能够进入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的视野,也与军工铁三角的推荐有密切关联。要打破铁三角,意味着同整个美国政坛为敌,阻力可想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19:19:40 | 只看该作者
01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到底是什么?
2020-06-05 19:38  查看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33518417&ver=3358&signature=gVL3DCBJDXv46m95lclzn0nRwAS9xSrGm5*rdBMFwKkWnNBiDfieWcgjEC8VjgvrrPHGaE7Y02RFYdAL3asAVdGoklHE0wWKbYzHydbVesPur3perdVGeLVQQ*jtO*Wd&new=1

2020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到底是什么?
军工复合体,就是指军火商通过资金运作,在美国国会和国防研究机构中培植势力。随后,相关国防研究机构将依据军火商要求,夸大某几个国家的潜在军事威胁,假借媒体之口煽动民意。紧接着,军工系国会议员会借此由头,在国会上促使国防部的武器研发备案通过,让相关军工企业和研发机构得到拨款。美国政府和军火公司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影响着美国对外的军事行动,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是这种关系的最好体现。
据资料显示,自美国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后,伴随着军工集团的大力游说,美国国防部在同年确定了总额达60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采办项目,这意味着美国的军工企业直到2023年都能持续获利。此后,在小布什当局签署的《200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一笔总额1470亿美元,用于购买、研发新型武器的款项也早已被美国军工财团和国防部以签发合同的方式收入囊中。尽管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美国政界财经界人士批评,入侵伊拉克会让美国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但军工财团显然不是承担损失的那一方。基于这一点,美国军工财团经常会无视战争损失,转而为寻求新的订单而鼓动当局动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对于如今的美国来说,特朗普无疑是这些军工巨头眼中最为合适的人选。因为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曾公开表明态度,要求美国国会全面停止减少国防预算,并将增加军费开支,重建美国军队,这对于美国国防大型项目的主要承包商波音公司、雷神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等公司来说都是福音。特朗普当选之后,上述公司股票就分别上涨了5%到7%不等。为迎合军工财团的利益,特朗普在未来几年继续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就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美国政治与军工: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有多可怕——作者江平舟
当前美国国内的政治格局,主要分为三派
保守派
自由派
民粹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保守派以共和党为代表的,主要涉及美国军工集团,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烟草集团,外交集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科技精英全是反特朗普的
自由派以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涉及媒体集团,好莱坞集团,硅谷高科技集团,精英知识分子集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最后一个民粹派,是近几年才在美国壮大起来的,它的壮大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国制造业大量流失,造成了大批美国人失业
美国好几个曾经制造业辉煌的大州,如今早已人去厂空,工厂和设备也都锈迹斑斑,故而被称为“铁锈州”
这些生活在“铁锈州”的人民,没有工作,生活艰难,对于共和两党都失去信心
直到特朗普的出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振臂高呼“美国优先,振兴美国制造业”,这两句口号一喊出来,铁锈州的人民群情激奋,纷纷为特朗普摇旗呐喊,疯狂为特朗普投票造势。
于是特朗普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这群铁锈州人民,这群即不相信共和党,也不相信民主党的底层人民的最佳代言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极简单的介绍了目前美国国内的政治格局,而如果特朗普想要稳定执政,就必须获得这三大派别中两大派的支持。
特朗普要获得民主党派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民主党弄死他的心都有,那特朗普就必须稳固住共和党派和民粹派的支持。
我刚才说了,民粹派都是美国底层百姓,他们没有工作,生活艰苦,那要获得他们支持,你光靠喊口号肯定不行,人家又不是傻子,听你喊喊口号就疯狂支持你?你必须拿真东西出来。
民粹派想要什么真东西呢?
讲白了,就是要工作
那共和党派想要什么呢?
讲白了,就是要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特朗普该怎么做才能即弄到钱,又弄到工作呢?
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制造业回流美国
这是谁都知道的,不过我一直不太看好制造业回流美国
因为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制造业从美国流走先后至少用了十年,现在你要他一点点回来,少说也要个五六年。
你一个总统任期才四年,这四年你见不到成果人民就抛弃你了。
所以特朗普是不能靠“制造业回流美国”来兼顾两派利益的,特朗普必须要找一个能最快的,能立竿见影的方法来满足双方。
那有没有这个东西呢?
有,朋友们知道是什么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嗯,没错,是军火。
美国的军火生意,是能够最快的,而且最大限度满足两方利益的最佳方案。
在这里就必须为大家引入美国军火生意的一个概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叫“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中文叫军工复合体,简称MIC
这个“军工复合体”概念不是我提出的,是二战盟军最高指挥官,同时也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埃森豪威尔对于军工复合体的警告
艾森豪威尔因为是军人出身,非常了解“军工复合体”的运作模式,下面这段来自美国智库VOX的视频,就很好的介绍了什么是美国政治的幕后操盘手,军工复合体。
视频约2分钟,建议降低音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铁三角
简单讲一下什么是“军工复合体”
如视频中所示
军工复合体是由,三个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一个“铁三角”
这三个利益方是国防部,军火商,国会议员
这个铁三角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形成了一整个庞大的,影响美国国家政策走向的利益集团。
那这铁三角是怎么运作的呢?
1,总统拉生意
2,国防部放出总统找来的订单
3,国内军火商获取订单
4,订单经过国会批准
5,订单开始生产,寻找当地美国工人
6,美国工人投票支持在国会批准军火订单的国会议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角大厦,国会,军火商的相互关联
我直接假设一个例子,更方便大家理解
特朗普访问沙特,说服沙特国王买50架F35战机(总统拉生意)
这50架战机的订单放到国防部网站上(国防部放订单)
军火商从国防部网站获取订单,订单确认交由美国国会批准。(军火商取得订单)
国会议员经过讨论,通过该军火订单(国会批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音和雷神两大军火商在美国各州所创造的工作机会
军火商开始生产50架F35
但一架军用战斗机,里面涉及到的硬件,软件,零件,成千上万,绝不可能由军火商一家公司独自完成,所以军火商会将业务分包给下面至少300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
你做这个,他做这个。于是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被波音和雷神游说的国会议员,在国会为两大军火商发声
那这些获得工作的美国人,每到投票季,就自然而然的会去投票支持批准军火订单的国会议员,因为没有国会议员的批准,就不可能有这些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前几大军火商
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通用动力,诺斯罗普雷神
同时也是全球前500强企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特朗普是军火商的总代言人
而这些军火商也非常狡猾,他们会将工厂设立在支持军火生产的国会议员的选区,哪个议员支持军火生产我的厂就放在你那个州
所以我们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美国5大军火商的工厂分布,其实非常分散,就是因为他们要找不同的国会议员支持
他们要主动去找那些国会议员所在的选区设厂,而不像其他国家的军火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个地方,美国是遍地开花。
这样他们可以对,特定军火商,的特定标案,给于特别支持。
这也就是最典型的美国式官商勾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那些获得工作,获得不错收入的美国人除了支持相关国会议员外,自然也会支持为他们带来工作的总统特朗普。
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铁三角,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然后就能解释我上面提出的问题了,特朗普即要获得民粹派的支持,又要获得共和党派的支持,用什么方法最快最好?
就是用“军工复合体”的这套方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有军火和死亡,美国这个国家就过不好
这套方法能让共和党派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能满足美国民粹派需要工作的实际需求。
而这也就解释了我上周,上上周,在多篇文章里提到的,美国为什么要搅乱这个世界。
世界太平,美国的最大利益集团“军工复合体”就会完蛋。
所以特朗普作为军火代言人,自然在世界各地到处点火放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伊朗,他要退出伊朗核协议,激化逊尼派,什叶派和以色列三方的冲突,点燃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
大炮一响,黄金何止万两,中东战争只要一打,那些靠着石油赚取丰厚利益的阿拉伯国家,都得乖乖把钱送给美国人。

作者:江平舟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8a4edb7a6c3
来源:简书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1:17:2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担心中国强硬反应,美澳核潜艇交易高度保密 © CC BY-SA 3.0 / Saberwyn / Australian submarine Farncomb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评论
16:56 2021年09月20日缩短网址
作者: 瓦西里• 卡申
0 413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军事伙伴关系 (AUKUS) 的建立始终伴随着一种非同寻常的保密气氛。俄罗斯军事专家卡申在为卫星通讯社撰写的评论中指出,这个新联盟的成员担心中国会做出激烈反应。

鲍里斯·约翰逊
© REUTERS / JESSICA TAYLOR
媒体:约翰逊称在潜艇事件背景下正力争修复与法国的关系

为了保证绝对保密,其成员国甚至不惜严重破坏与欧盟的关系。首先,与本来应该帮助澳大利亚建造12艘潜艇的法国的关系受到损害 。现在澳大利亚将在英美的帮助下建造至少 8 艘核动力多用途潜艇。
实际上,这并非是澳大利亚近十年来升级和扩大本国目前仅由 6 艘传统柯林斯级柴电潜艇组成的潜艇舰队的第一次戏剧性变化。这些潜艇由瑞典 Kockums 公司设计,并由瑞典提供的组件在澳大利亚组装而成,在1996-2003 年间陆续列装澳大利亚海军。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样出现多次延误和一些技术问题。柯林斯遇到过严重的柴油发电机振动、自动化控制系统老化以及可靠性差等问题。只有在进行了多次昂贵的维修和升级后,这些问题才得以消除。今天这些本来就问题不少的潜艇早已过时。

早在 2007 年澳大利亚就开始寻找这些潜艇的替代品。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日本最新型苍龙级潜艇被澳方看中。

苍龙级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专为在太平洋作战而设计,并满足澳大利亚海军的要求。向澳大利亚交付这些船只是日本战后历史上第一笔主要武器出口交易。

日本政府和首相安倍晋三亲自表示支持此笔交易,澳大利亚政府的立场似乎也表示支持。然而2016年澳大利亚的态度突然来了个大转弯。至今没有就这种变化给出充分解释。只能假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澳大利亚人担心在中日关系严重恶化时期从日本购买船只会令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不悦。

最终,澳大利亚与法国在2016年签订了一项政府间协议。根据该协议,澳大利亚造船厂将在法国的帮助下建造 12 艘“短鳍梭鱼”级潜艇。此款潜艇是为法国海军建造的柴电版“梭鱼”级核潜艇。到2032年这些潜艇将成为澳大利亚海军的一部分。

政府间协议之后签订合同时出现了麻烦。与为日本舰队连续建造的“苍龙”潜艇(建造了 12 艘)不同,法国潜艇当时仅限于方案。本阶段的工程造价原则上为估算值,必有较大提升。并且完全有理由相信,最初法国人为了尽快达成协议也大大低估了其造价。

结果是,政府间协议之后开始了新的长时间的谈判。在此期间双方试图就合同的成本和技术条件达成一致。谈判的拖延引起澳大利亚人的不满,渐渐地开始有媒体称澳大利亚人对项目的进度不满意,他们开始寻找替代方案。

就在这时发生了另一件事——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到2020年两国关系进入急剧降温阶段。中方对澳大利亚依赖经济合作(中国占澳大利亚贸易的40%以上)增加的同时又与美国加强军事政治合作感到不满。中国其他不满的原因还有是澳大利亚极力打击“中国影响力”,进而开始歧视中国投资者和媒体。

最后一根稻草是澳大利亚要求调查 COVID-19 大流行的起源。自 2020 年春季以来中国开始对澳大利亚(煤炭、葡萄酒、棉花等)的出口实施严格(尽管是非正式的)限制。

© AP PHOTO / INDIAN NAVY
专家:澳英美AUKUS安全协定显示美国改变战略瞄准中国

与此同时,美国在太平洋与中国的军事对抗愈演愈烈——美国想要加强亚太联盟体系。该体系目前不是处于最佳状态。两个盟友(菲律宾和泰国)实际上已经转向独立的多方向外交政策,并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韩国也在争取尽可能地置身于中美冲突之外。甚至日本最近也尽量避免激怒中国。
美方急于同澳大利亚迅速发展军事接触看上去是合乎逻辑的。两国关系的特点是高度信任,澳大利亚加入五眼情报联盟就证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可以信赖美国的敏感技术,而以澳大利亚预算为代价建造和维护的 8 艘核潜艇的出现可能会影响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平衡,将有利于美国。到了 2021 年澳大利亚军事计划转向的条件终于成熟。

尽管澳大利亚拒绝与法国签署的合同在意料之中,但其做法还是非同寻常。类似决定很少是在绝密并不告知盟友的条件下做出的。这一事件让法国羞辱至极。就在 AUKUS 前两周澳大利亚人还会见了法国的防长和外长。会面时双方还重申了对潜艇交易的承诺。丑闻发生后,法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召回驻美国和澳大利亚大使进行磋商。

丑闻也是对欧盟其他国家以及整个欧盟的羞辱。欧盟不久前还公布了自己的印太战略。比如,现在荷兰海军一艘护卫舰位于太平洋的英国航母打击群中,德国海军的一艘护卫舰也在该地区。这些行动旨在表明欧盟在太平洋地区很活跃,并准备与美国北约伙伴合作。原来合作只是单边的。

实际上美国人蔑视欧洲由来已久,而布鲁塞尔和巴黎也许没有其他选择来回应它,除了搞一些短“戏”给人看。对此笔交易保密可能与对中国的担忧有关。在协议的准备阶段,中国就有可能会通过加大对澳大利亚经济的施压力度来影响协议的签署。如今联盟已成既定事实,AUKUS的设计者们以为,中国人面对事实只能更加克制。无论如何,该协议都将是对中澳关系的又一次打击。从长远看对经济的影响不可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1:12:18 | 只看该作者
AUKUS或引发印太地区核军备竞赛 © AP Photo / Andrew Harnik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军事
20:16 2021年09月20日缩短网址
作者: 弗拉基米尔 •费奥多罗夫
0 93
澳、美、英三国安全条约已经引起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警觉。在印度尼西亚,由于美国卷入澳法潜艇丑闻,对美国作为合作伙伴的可靠性的怀疑加深。

© REUTERS / KCNA
朝鲜:AUKUS或引发“核军备竞赛”

美国将技术转让给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的决定将打破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并引发核军备竞赛,朝鲜外务省发言人9月20日通过朝中社发表评论称。平壤同时明确表示,拜登政府的决定将对朝鲜半岛核裁军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朝鲜外交官强调,目前的情况证实,朝鲜的长期防御能力建设应该继续下去。他说,这是朝鲜将为全球安全领域的这种剧烈变化做好准备的条件。
澳大利亚核潜艇的前景迫使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宣布支持东盟地区作为和平、自由和中立区(Zopfan)。这并非只是形式上向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通过电话提及马来西亚的立场。新任马来西亚政府首脑认为,AUKUS 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核军备竞赛的催化剂。 伊斯梅尔·萨布里还指出,制定新的安全协议将激起其他大国采取更激进的行动,尤其是在南海地区。

中国外交部:如北约真正关心核军控问题就应撤出在欧洲部署的大量核武器
© REUTERS / TINGSHU WANG
中国外交部:如北约真正关心核军控问题就应撤出在欧洲部署的大量核武器

在得知邻国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的计划后,印度尼西亚对该地区的军备竞赛和军事能力的增长表示担忧。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呼吁澳大利亚继续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并重申尊重国际法。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中心专家阿列克谢·杜尔科夫在评论雅加达的立场时指出,印尼不希望看到美中在该地区对抗的加剧。阿列克谢·杜尔科夫说:

“军备竞赛正在向印度尼西亚靠近。一艘核潜艇,无论谁拥有它,总能在它的海岸上浮出水面。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对这一切本来都有些疏远。目前考虑到美中对抗的加剧,当然,澳大利亚的新角色不能不让印度尼西亚担心。随着该地区对抗的加剧,无论如何,碎片将飞向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无论如何躲不开。印尼反对将外部冲突带入其利益区和东盟地区,因为这会影响其主权。最重要的是,这场核竞赛对印度尼西亚及其邻国构成威胁。这是很明显的。”
印度尼西亚现在围绕这个安全协议另有一个问题。澳大利亚为了取悦美国人,放弃了与法国签订的潜艇“世纪合同”。美国实际上从法国偷了一笔大交易。对印尼来说,这进一步证明了美国不能依靠。而当印度尼西亚跟随美国的步伐,屈服于它的压力时,同样有可能失去其可靠的

媒体: 美日印澳领导人或将讨论有关可能扩大“四方安全对话“的问题 ”
© AP PHOTO / J. DAVID AKE
媒体: 美日印澳领导人或将讨论有关可能扩大“四方安全对话“的问题 ”

合作伙伴。与此同时,美国,正如对待法国的例子所显示的那样,可以欺骗任何盟友。美国只关心自己的军事利益和垄断利益。印度尼西亚明白这一点,今天它更加担忧这一点,尤其是在阿富汗事件之后。
在新加坡对三边安全协定的评论持谨慎态度也是在预料之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电话交谈中回应有关三边伙伴关系议题时指出,新加坡与三个 AUKUS 成员国有着长期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他表示希望新伙伴关系将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建设性贡献,填补地区均势架构。

新加坡历来被认为是东盟外交的中心。新加坡总理谨慎而含糊其辞的反应可能表明,他在竭力不将自己的立场强加于东盟伙伴,以免新加坡的立场与整个东盟的观点挂钩。在该地区,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的态度远非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0:42:07 | 只看该作者
欧盟支持法国立场 要求美澳就潜艇事件作出澄清
2021年09月21日 06:14: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20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相继发声,支持法国立场,要求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潜艇事件作出澄清。

20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英澳三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欧盟需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一天,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在纽约表示,美国此举缺乏信义,让人难以理解,欧盟要求美国作出澄清。

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针对法国潜艇事件的外交斡旋在紧锣密鼓进行。巴黎时间9月20日晚,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别代表博雷利会见了澳大利亚外长玛瑞斯·佩恩。之后,欧盟27国外长将在纽约举行特别会议,讨论法国潜艇事件。预计欧盟27国将发表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20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埃里克表示,欧盟与澳大利亚间的下一轮贸易谈判原定于10月举行,但欧盟目前正在研究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刚宣布建立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对于欧澳贸易谈判日程安排所造成的影响。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本月15日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两国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澳大利亚政府随即宣布,决定中止此前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采购12艘常规潜艇的供应合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9#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0:41:34 | 只看该作者

外媒:美英抢法国订单暴露“塑料兄弟情”

2021年09月21日 02:28:0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美国主导下,美英澳三国15日宣布建立所谓“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大利亚将与美英合作建造核潜艇。澳方同时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这一举动引起了法国的愤怒。

媒体称法方取消法英防长会议

在17日决定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之后,多家媒体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法国方面还取消了原定于本周举行的法英防长会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报道说,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和法国国防部长帕利原计划本周在伦敦进行会面,两国多名高级军官也将出席,但会晤被法国方面取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法国国防部还没有对这一报道发表评论,英国国防部也拒绝回应。与此同时,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与美国总统拜登通话“讨说法”。

西方盟友“塑料兄弟情”:当面和气 背地算计

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多家外媒爆料,美英澳三国的这一合作计划其实预谋已久,而法国作为他们的盟友,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如今才吃了狠狠的一记闷棍。在利益面前,西方阵营之间当面和气、背地算计的“塑料兄弟情”可谓暴露无遗。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早在今年3月的一次会议中,澳大利亚海军司令迈克尔·努南就向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托尼·拉达金询问英国和美国是否能帮助澳大利亚打造核潜艇部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快,英国政府内部就此开展了代号为“无钩行动”的绝密计划,仅有首相约翰逊、国防大臣华莱士、第一海军大臣拉达金和时任外交大臣拉布等十人参与,《泰晤士报》称其为英国政府多年来保守得最为严密的机密事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时间来到6月,G7峰会在英国举行期间,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秘密讨论,并敲定一些细节,而同样与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一无所知。峰会后莫里森访问法国,与马克龙会面时也未提及此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让-皮埃尔·泰博:总统和我们从未被以任何形式告知这一项目正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动,没有人给我们这样的暗示。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你是怎么知道潜艇合同被取消的?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让-皮埃尔·泰博:和大家一样,我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你知道法国总统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吗?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让-皮埃尔·泰博:总统也是在消息传到媒体后才得到通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纽约时报》也爆料称,在今年年初拜登就任总统后不久,澳大利亚就与美国新一届政府接触,表示将放弃与法国的潜艇合同,寻求与英美合作,而美国同样选择了对法国隐瞒。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则援引法国驻澳大使泰博的话,将时间线大幅提前,称这件事可能已经整整酝酿了18个月,法国一直被故意蒙蔽。

美英澳“捅刀” 法国很“受伤”

美英澳的这一波操作让法国猝不及防,法国怒而召回大使,在外交领域,召回大使通常是国家间关系不睦以至陷入危机后不得已采取的手段,这种情况在盟友间非常罕见。美澳对法国伤害之深可见一斑。

曾两次竞选总统的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让-吕克·梅朗雄认为,法国需要停止沉迷于幻想并退出北约,阻止美国想在图卢兹开设一个北约太空安全中心的计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回声报》评论称,美英澳给了法国一记“耳光”。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幻想美国会善待欧洲,但潜艇事件让法国看清了,拜登眼里只有华盛顿的经济和商业利益。美国今年6月曾迫使瑞士放弃法国“阵风”战机,转而购买美国F-35A战机,现在美国再次欺凌法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则指出,美国给法国的这记“耳光”证明,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权,此次外交危机可能会像因伊拉克战争而发生的法美外交危机一样持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漫画就展示了美英澳早已知道会对法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漫画中,美国总统拜登给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打预防针,约翰逊在后面说:“你需要在这里观察15分钟,法国马上会有强烈反应。”

核出口成博弈工具 多国担忧核扩散风险

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多国舆论都对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开展核潜艇合作表示谴责和担忧,认为此举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加剧军备竞赛,损害国际核不扩散努力。

澳大利亚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武器缔约国和《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的缔约国,引进具有战略军事价值的核潜艇技术,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有理由质疑澳方恪守核不扩散承诺的诚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8
8#
 楼主| 发表于 2021-9-19 01:40:25 | 只看该作者
环球深观察丨美国“反恐”20年,唯一的“赢家”竟然是它!
来源:环球资讯+
2021-09-18 19:20




从带头出兵阿富汗到最终从战场上仓皇溃退,美国20年“反恐”战争的全面失败近来持续被全球媒体大书特书。而这场浩劫在造成满目疮痍和生灵涂炭,让数万亿美元打了水漂的同时,却诡异地造就了唯一的赢家——美国军火商。

美国布朗大学近日发布的“战争成本”研究报告显示,自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军费支出累计超过了14万亿美元,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落到了美国军工企业手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布朗大学“战争成本”研究项目官网截图

“旋转门”转出一个“军工复合体”

研究发现,在阿富汗战争开始后的第一年,美国军费预算就增加了10%以上,此后连续10年逐年增加,这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近年来,美国军费支出更是保持在每年7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几乎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

而美国独立智库“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SPRI)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年的“反恐”战争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神公司、通用动力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这五大美国军工巨头与美国国防部签署的合同占比多达三分之一,获取的国会拨款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独立智库“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截图

美国军火商能做到“众人皆输我独赢”靠的是什么?

布朗大学报告发现,“反恐”战争20年以来,美国军工企业和美国政府、国会、军方、智库等各方出于共同利益,日益形成捆绑紧密且势力庞大的军工产业利益集团——“军工复合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布朗大学“战争成本”研究项目官网截图

这一利益集团利用“旋转门”机制操控联邦政府政策走向。首先就是军工企业通过培养专业人才进入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游说政府增加军费开支,以便通过发动战争和在全球推销军火来拿到源源不断的防务订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政客”新闻网:在拜登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后来成为拜登政府国务卿的布林肯就在2017年参与创建了WestExec资询公司,为拜登提供了大笔助选资金,以便日后帮助军工企业谋取利益。

据统计,美国军火商为了游说华盛顿政客,在过去20年总共花费了2.85亿美元的政治捐款和25亿美元的游说支出,并雇佣了200多名以前在政府工作的游说者。仅去年一年,美国五大军工巨头就豪掷了6000万美元的游说资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军事”新闻网报道截图

反过来,美国退休公职人员也会进入军工企业等很多利益方机构充当顾问。就在美军狼狈撤出阿富汗后,那些曾在阿富汗指挥过这场失败战争的将军们却在退休后利用自己的这一资历赚得盆满钵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官网资料显示,曾在2013年至2014年间担任驻阿富汗美军指挥官并于去年退休的陆战队上将小约瑟夫·邓福德已经成为这家美国最大军火商的董事。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克里斯·科因指出,特定人员在政府机构与私营部门之间来回任职的“旋转门”机制,已成为美国军工企业操控联邦政府政策走向的重要工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克里斯托弗·科因: “这种动态联结只会加强私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并允许它们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意味着,政府发动战争可能并非出于冷静的战略权衡,而是为了谋取私利。这就必然导致更多战争和伤亡的发生,国家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安全。”

“是时候让无尽的战争支出悬崖勒马了”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绝对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真实写照。

“9·11”事件发生时,美国经济已陷入困境,股市一度急剧下跌。然而战争一起,军工企业的股票立刻成了“香饽饽”。如今,战争已告结束,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又让美国经济难见转机。不过,这些似乎不会对军火商们的“钱途”造成实质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日美国报》: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20家公司从战争中获利最多。

即便“反恐”战争以惨败告终,也并不妨碍美国“军工复合体”继续炮制新的战争或安全借口,来让不断上涨的军费为自己输血。这从拜登政府把从阿富汗的败退刻意说成是为了应对“大国竞争”或“新的潜在战略对手”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美国政客不断炒作各种“威胁论”,为的就是不让“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受损。而在新的“战鼓”激励下,美国军火商们因为阿富汗战争结束而短暂走低的股市表现正等待着新的“战争红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用动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菲比·诺瓦科维奇曾表示:“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虽然对人类而言,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危险,但我们已经看到需求稳定的良好信号,我们的订单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与年度军费开支连年攀升相匹配的,是美国每一财年的军费预算节节上涨。在特朗普政府任内,美国军费预算连年增加。拜登上台后推翻了前任的很多政策,唯独继承了上调军费的做法。而这几乎也是在当前美国“否决政治”格局下,共和党唯一抱怨民主党花钱太少而不是太多的领域。

在拜登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22财年联邦政府可支配支出预算方案中,军费预算总额达到7530亿美元,较2021财年增长1.7%。然而,即便是国会中的民主党人也嫌这些钱“还不够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商业内幕”网站:众议院版本的2022财年国防预算总额接近7780亿美元,远高于拜登政府提出的数额。

美国不少有识之士早就批评指出,华盛顿的政客无节制地为军火商提供各种资源,在不断增加战争风险的同时,牺牲了大量本该用于本国经济民生的公共投资。这暴露了他们只顾谋取政治私利的虚伪本性。

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莱克的话说,美国早就应该削减无谓的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为民众谋求更多利益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伯特·莱克: “如果美国能把这些钱投入到我们真正需要的地方,比如发展高速公路、学校设施、公园、污水处理系统和清洁能源,会让我们更加受益。花更多的钱购买武器只会将本来应该用于民生的资金挪用到战争上。是时候让美国的军费和无尽的战争支出悬崖勒马了。”

记者丨单姗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