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习回清华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22:13:36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为何成都高中生坠楼事件越闹越大?

时间:2021-05-12 19: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49中高中生林唯麒在校坠亡事件持续发酵。成都公安局成华区分局昨晚称,学生为高坠死亡,已排除刑事案件,并称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但这一通报仍然无法平息网上一浪接一浪的批评和质疑声。

当地教育局昨天凌晨发布通报称,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案,未发现存在体罚、辱骂等师德失范问题,但学生家长当天表明对此“不认同”。

家长的这一回应再次引爆中国社交媒体。中国官媒也相应接连发声。

针对越闹越大的坠楼事件,央视在昨天的评论中指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在逻辑上形成“闭环”,在事实供应上力求无懈可击,才能最大程度消弭质疑。 

微博中疑点重重的坠亡事件 

林唯麒的母亲自本周一(10日)清早6时许起,先后在个人微博上发送数条内容,指出儿子在校坠楼死亡事件疑点重重,想寻求真相。

她在网上忆述称,事发时间是上星期日(9日)傍晚6时左右,但家属在相隔三小时左右之后,才接到简单的通知,称其子从楼道坠落死亡,但是其他情况都不再透露,而且也不提供监控录像。

这位母亲控诉说,学校还将全部家长拒之门外,并警告其他学生对此事三缄其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唯麒的母亲(右)自本周一(10日)清早6时许起,先后在个人微博上发送数条内容,指出儿子在校坠楼死亡事件疑点重重,想寻求真相。(微博)

林母还提到从警方口里得知,儿子在救护车当晚8点半到达学校时就停止了心跳,没有送医院而是直接拉去了殡仪馆。

而在儿子死亡当晚,林母林父在校门口守到深夜,也未得到校方的正面回答。

有关监控录像的部分,林母在隔天的微博中更新称,去看了监控录像,但唯独事发那一段没有监控。

此外,还有自称该校学生的网民在中国其他社交平台上回应被学校噤声一事,并说如果发表评论可能面临取消高考资格的风险。 

校方的回应 

在林母的微博得到各方关注后,涉事学校成都49中周一下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简短回应称:

5月9日18:40左右,该校一名学生从知行楼高空坠落。学校立即拨打120并报警,经120现场诊断,该同学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公安机关正开展调查。学校对该同学的不幸离世深表痛心,已成立工作组,全面配合调查工作,并全力做好善后事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涉事学校成都49中周一下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简短回应。(官方微博)

这是涉事学校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对学生坠楼事件的公开正面回应。

就在昨天下午,有媒体报道,校方拒绝就学生坠亡原因、事发现场情况、后续处理等事项作出回应,同时表示因为学校正在上课,不方便让记者进入学校。

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对此发表评论说,面对汹汹舆情,学校只是发布一纸简短声明称公安机关已展开调查,指出学校不仅应积极配合公安调查,还应及时回应社会质疑,不能任由猜疑四起、舆情发酵。

评论强调,回避质疑就是逃避社会责任,校方绝不能一句配合调查就沉默了事,而应尽快针对传言给出回应。  

教育局的回应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事发一天后,于昨天凌晨在官方微博上通报:

经联合调查组全面调查认定,成都49中高二学生林某某在学校发生高空坠亡属个人行为,排除刑案;未发现存在体罚、辱骂等师德失范问题,未发现该生受到校园欺凌情况。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

调查组指出,该事件表明,学校在学生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在事发一天后,于昨天凌晨在官方微博上通报。(微博)

这篇洋洋洒洒四百多字的通报,正如央视在评论中指出的那样,许多问号仍然无法拉直,只有最后的结论,却缺乏足够证据支撑,难以服众。

比如给出了“基本判断该生是因个人问题轻生”的结论,却没有给出应有的证据支撑;林母此前称“想看监控不给看”是否属实也未提及,而她所称的监控缺失是否确切?为何事发两小时后,家人才获知儿子坠亡的消息?

评论还指出,这名高二学生究竟是不是因个人问题轻生应由公安机关认定并发布消息,而不是教育部门发布。

这份通报当天即被林母打枪,直言“不认可”,林母称尚有多个疑问未得到解答,希望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了解清楚。

有网民称,教育局这份通报是想试试看,这样糊弄家长行不行。

就在教育局和校方通报都无法消除大家的疑问时,有关坠亡学生占用了学校化学老师孩子出国名额的传闻已经甚嚣尘上,学校员工随后出面辟谣。

警方回应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华”昨晚发布警方通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华”昨晚发布的通报中,强调家长对调查结果无异议。(官方微博)

经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监控、尸体检验等,认定49中学高二学生林某某系高坠死亡,排除刑事案件。

公安机关已将调查结果已告知家属,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通报同时呼吁公民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当地警方这则通报同样是只有结论而没有事实细节,与教育局通报如出一辙,正如央视在评论中形容的:塞给公众一个结论,就要求公众深信不疑。

另外,针对教育局通报被林母否定的情况,警方在通报中还特意强调,家属对调查结论无异议。

而林母的微博自昨日上午8点多后也再未有更新。 

政府舆情公关的失败案例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昨晚在评论中呼吁,高中生坠亡通报请少一些“硬邦邦”。评论指出,用事实说话,才有可能击碎谣言;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化解疑窦,才能禁得起推敲。

评论还说,越是关乎生命安全,越要正视每一个疑点;越是事关青少年成长,越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抛出结论并不难,难的是该结论让人信服。

尽管真相仍然存疑,但无论如何,一个年仅17岁的学生在学校坠楼,校方和当地警方、教育局却以轻描淡写、含糊其辞的方式作出回应,既不能解开涉事家长及网民心中的谜团以平息事态,还把官方草草了事、只想让事情快点混过去、别闹大的官僚嘴脸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唯麒坠楼事件本来可能只是一个家庭的巨大不幸,现在却让所有的中国父母都失去了安全感。图为林母手捧儿子遗像坐在学校门口。(微博)

这些机构凭一己之力将一个社会悲剧演化成了疑点重重、谣言四起的公共事件,本来可能只是一个家庭的巨大不幸,现在却让所有的父母都失去了安全感,有网民甚至把事情“阶级化”:“普通的老百姓,可能就是用来当砖当炮灰的,只有有权有势有钱的人才能当背后的操纵者。”

据香港端传媒报道,昨晚陆续有民众聚集在成都49中学门口为坠楼学生献上白色鲜花,以表达对其离世的惋惜。这些民众据称有的是从中国其他地方赶来的,但因为献花行动遭到当地警方阻止,一度引发警民冲突。

纵使最后真相与当地官方所通报的完全一致,其粗暴的处理方式也已经使得人心背离,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可谓示范了一个极其失败的舆情公关案例。

有网民反问,在网络如此便捷信息如此透明的时代,这些地方机构会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吗?

或许,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无论是这起事件,还是近日的杭州金钱豹出逃、野生动物世界“瞒豹”事件,都显示了,一出事就“捂”,心存侥幸能瞒天过海或把事态压下,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2#
 楼主| 发表于 2021-5-14 02:58:25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沾上颜色革命的坠楼事件

时间:2021-05-13 21: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众说纷坛、被舆论口水淹没的成都市49中高中生林唯麒(简称小林)坠楼事件,今天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轮廓。

小林上周日(9日)在学校坠亡。他的母亲随后在微博上连发数文,控诉校方在事发三小时左右之后才通知家长,第一时间要求看监控器画面被拒,并称小林坠楼的关键监控视频不见。网上后来还传言,有学校老师因小林占用自己孩子的留学名额而推他下楼。

这起事件经网民和大批自媒体转发报道后,酿成了舆论风暴,与事件相关的大小话题也连续几天占据微博热搜,成为中国时下最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为了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天凌晨发布大量与该事件有关的细节,并强调为了试着还原事件真相,该社记者对学校、教育局、公安部门,以及家属等多方关键人士进行连夜采访,同时观看了警方提供的监控视频。

首先,对于民众最关注的问题——坠亡是如何发生、关键监控有无缺失,新华社如此写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划重点:第一,小林坠楼后,警方在其遗体上发现一把美工刀;第二,小林坠楼前有自残划腕,而且情绪低落;第三,坠楼起点的指纹和鞋印,以及踩踏痕迹等均属小林,没有其他人;第四,监控无缺失且警方已保存,事发后第二天,小林父亲、亲友及律师等一行三人已全部观看。

不过,由于小林生前攀爬进入的平台属于无人活动区域,未安装监控,因此当中有10分钟的画面都没有看到他。但监控器仍有拍到小林坠楼的身影。

至于其它同样不断被讨论的争议,例如救护车为何迟迟到达、遗体被擅自火化等等,新华社也一一报道作出澄清,在此不赘述。然而,在报道中提到的一点,或许能进一步帮助大家从更完整的角度看待事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华社凌晨公布的林唯麒生前最后的监控画面。(川观新闻视频截图)

新华社透露,事发后,警方在小林的随身物品中找到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通过技术比对查明系小林本人书写。

此外,警方调取小林生前使用过的手机数据发现,去年6月,小林和好友在通讯软体聊天中写道“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而在今年5月,他用通讯软体转发给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有自我贬低的言论,还表现出自我否定、多虑的情况。

报道也称,一些学生在警方调查中反映小林平时性格相对内向。

因从,综合上述报道的信息来看,小林坠亡一案,可以简单概括为他因情感问题想不开,再加上前期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性格因素未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官方媒体发布的案件细节获得部分舆论肯定,但有不少人批评,这个深度还原来得太晚了。

在人民日报微博账号的留言区,一则获12万个点赞的网民留言说:“只能说这是一出悲剧,真相来得太晚,面对舆情学校和公安机关没能及时解释公众关切。”

也有网民指出,因为监控有盲区,所以家长最初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如果公安机关和学校早对民众质疑高度重视,也不至于让事情无限发酵,谣言满天飞。

也有人认为,不论是有理由的质疑,还是证据不实的谣言,如果不是网络舆论积极发声,相关单位会追查到底吗?

一起涉及个体的事件因真相未能及时公布而滚成舆论大事件,这是不少单位犯的舆情应对迟缓的老毛病。对此,新华社在报道中也引述有关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应正视舆情关切,及时披露更多事实,主动回应,避免由个体事件酿成严重舆情事件。

据统计,小林坠亡事件在微博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超过15亿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林唯麒的母亲抱着孩子的相片坐在学校门前。(微博)坠楼事件=颜色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华社发出上述报道前,舆论风向一度出现转变,从质疑事件本身的疑点,转到完全意想不到的层面:颜色革命。

事情是这样的,上述事件曝光后,前晚陆续有民众聚集在成都49中学门口为小林献上白色鲜花,以表达对其离世的惋惜。这些民众据称有的从中国其他地方赶来,但因为献花行动受当地警方阻止,一度引发警民冲突。

据推特上转载的视频显示,冲突过程中,多名警员冲入人群抓人,导致人群四散高喊“警察打人”,有数名民众被警方架走。境外媒体引述网民称,这起抗议事件持续六小时后,因警方清场而落幕。

对此,中国知名网军组织“帝吧”前天持续在微博发文指控有“颜色革命”,认为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抗议 ,而且抗议人群手持白色鲜花并用统一口号,还点名美国是幕后主使。“成都算是被美国渗透挺厉害的城市了,他们这样线下搞挺好的,舞台那么大尽情的表演,最后不仅丢人现眼还要被一锅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知名网军组织“帝吧”前天在微博写道:“成都算是被美国渗透挺厉害的城市了,他们这样线下搞挺好的,舞台那么大尽情的表演,最后不仅丢人现眼还要被一锅端。”(微博)

网络资料显示,“帝吧”是活跃在百度贴吧、微博和推特上的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因激进左派的政治观点和多次组织人员“出征国外反华和敌对势力”而为人所知。

此外,“帝吧”也指前四川广播电台一名郑姓女主持人带一批人到场,是幕后主使,还翻出以往资料,指她是前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庄祖宜的好友。据“帝吧”转载的图片显示,这名郑姓女主持人的全名是郑思斯。她的微博目前显示已换名并删光所有文章。

四川省公安厅网路安全保卫总队官方微博昨天下午也发文称,绝不会坐视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受损,绝不会允许敌对势力破坏国家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绝不会允许颜色革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任何人想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必将遭到迎头痛击”!

在新浪微博上,有部分网民认同“境外势力”插手的论调,呼吁民众“别让自己的善良被利用”。

这起坠楼事件从一开始的“避重就轻”演变成后来的“颜色革命”,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声音介入,但将一起社会事件政治化不会带来更多真相,模糊焦点只会真相越来越远。正如一网民所说的,官方面对质疑时不要遮遮掩掩,坦然公布详细资料是应对舆情危机的上策,因为世人都喜欢求个明白,越公开透明,就越不会让有心人钻空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4 03:15:06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怎么看成都学生坠楼​事件?​教育不革命,行吗?

2021-05-13 10:43:44  来源: 红色小兵   作者:红色小兵1226




  这两天,成都49中高二学生坠楼事件,网友们吵得沸沸扬扬。

  我们在为这个学生感到惋惜,在奋力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也要警惕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公知媒体的带节奏,他们正在借这个机会,大肆抹黑、上纲上线,甚至可能已经组织了人员,前往成都。

  我们看到,新京报拍摄的这个照片:

  这角度,这色调,让我们想起了BBC!

  他们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而据警方的通报显示,5月11日下午,家属目前对调查结论已无异议。

  而在5月11日上午,坠楼学生林唯麒的妈妈还发表微博称:成华区的声明我不认同,要求与老师直接接触,要求看完整视频,不相信学生会自杀。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小兵看到了这样的截图:

  如今,我们真的不需要这种小道消息了。

  正如正如5月11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相关民警表示的那样:还在继续深入调查之中,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那么,我们就静静等待警方完善之后的细节吧,希望能够逐条回应网友关切。

  当然,也有网友指出,既然细节还没有完善,既然还在深入调查之中,为什么急于发布公告呢?这样反而导致了流言的进一步传播。

  但无论如何,这个事件已经引起了足够多的重视,我们在等待结果的同时,更应该往深处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往何处去,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发生这样的悲剧,毛主席当年的教育革命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发呢?

  小兵通过学习,简要地总结出了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些思想,以期对我们的21世纪的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主席尖锐地指出,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我们不知道成都49中的学生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坠楼的,但根据警方通报,很有可能是他的心理压力大。我们今天的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学校里的课程,还要参加家长给报的校外的各种培训班,压力怎能不大呢?

  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不仅仅有学习的压力,还要面对因社会不良风气所导致的恋爱、金钱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幼小的心灵怎能承受住那么多东西?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悲剧,而这些悲剧的根源,需要我们从全社会的角度去反思,去解决,而不是只停留在某个出事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上。

  毛主席还说,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而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精英和精致利己主义者,所以毛主席特别重视教育的普及工作,所以毛时代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心忧天下、开阔大气、意气风发、坚毅果敢、吃苦耐劳的,他们绝不会因为一丁点小事,而去采取什么过激的行动。

  1957年2月,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应该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而不是仅仅看高考分数。

  后来,毛主席在1971年关于教育的全国会议上,曾做了个“估计”:从1949年建国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由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教育领域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我国培养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

  有人说,毛主席是不是把问题估计严重了?

  但,历史已经给出了回答。

  在毛主席逝世后,很多毛时代培养的知识分子对毛主席产生了怨言,这难道不是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表现吗?

  毛主席坚决反对针对特 权阶层、有钱人的特殊学校、贵族学校!在毛主席看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本,会给这些贵族学校的学生以极大的优势,从而产生上层阶级的代际传递,精英化的教育使得“精英们”扩大了与工农群众的差距,而普通的工农大众,则享受不到较高质量的教育,永无出头之日,永远不能完全掌握自己阶级的命运。

  而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红色江山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于是,毛主席在全国范围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让我们的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告诉他们不忘初心,不忘本!

  毛主席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学生们在学校近20年的时间,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田、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所以,毛主席提出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的方针,这有力遏制了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

  毛主席特别指出,在文科教育问题上,脱离实际的现象更严重,文艺舞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卷土重来的现象非常普遍!

  那么,再看看我们今天文科知识分子的高谈阔论和电影、电视剧中思想贫乏的肥皂剧,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毛主席坚决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提倡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总是跟在老师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毛主席还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

  小兵高考时的历史题目就非常明显,专门挑选历史教科书下面的小字内容来考,真是头大啊!

  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在五七指示中说,我们的学生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今天,重读毛主席的这个伟大指示,是多么振聋发聩啊!

  有网友在小兵的这个视频下留言说:毛主席说过的话,再过100年也没有过时,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进!可以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关键是你为谁服务,学不学毛主席的思想!

  小兵深以为然,您觉得呢?

  红色小兵

  2021年5月12日


链接

毛主席与王海容谈话 邓氏教育再改革 否定之否定积重能返?
14 个回复 - 21277 次查看
毛主席与王海容的谈话·1964(修订) 作者:记者 来源:毛伟人宣传 发布时间:2020-09-16 11:22:47 (1964年-1965年) 谈话之一 王:我们学校的阶级斗争很尖锐,听说发现了反动标语,还有用英语写的。就在 ...
2020-9-18 20:19 - 焦典 - 资料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00:25:36 | 只看该作者
湖北安陆一名14岁女生校内坠亡
时间:2021-05-14 15: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湖北安陆一名14岁女生在学校内坠亡,警方称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据安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13日8时19分许,该局110接德安中学校方报警,称校内有学生坠楼,已联系120送坠楼学生到医院急救。

警方称,经查,坠楼学生杨某,女,14岁,系该校八年级学生。11时40分许,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目前相关调查工作仍在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00:33:30 | 只看该作者
蒋跃飞:根本的是在育人上出了问题
——对成都高中生坠楼事件的几点思考

2021-05-14 15:51:47  来源: 老蒋真话   作者:蒋跃飞

  5月9日(据说是母亲节),成都市某高中发生了一起该校高二一男生坠楼离世事件。到11日,当地警方和教育局分别发布了《警方通报》和《情况通报》,对该事件作了定性和说明。教育局的《情况通报》承认学校在学生的心理关爱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事件发生后,由于学校的应对措施不力导致当事人家属不满,引发了社会舆论对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应对提出了质疑。短时间内舆论快速发酵,以至于惊动了国家级几大媒体发声进行舆情引导,防止不良事态发生。这件事本不算太大,但在短时间内造成如此严重的舆情事件,足见有关单位应对的能力和水平是有问题的,希望从多方面认真汲取深刻教训。

  近些年来,不时的传来有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在校坠楼离世的噩耗,听了令人痛心不已。痛定思痛,不禁使人发问:为什么近些年来,学校屡屡发生这类事件?是什么促使个别学生如此决绝地告别人世?学校和老师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面对快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社会和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如何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怎样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深思。

  首先,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责,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甚至有时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往往更重视教书而忽视、甚至一定程度放弃了育人的责任。上级对学校工作的检查或考察,针对的也大都是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等业务工作,即所谓的硬指标,而德育的问题往往是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大学的辅导员能说清楚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吗?跟每个学生谈过心吗?大学、中学的团组织多少真正有效地关心、过问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呢?许多老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致使有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直至导致个别学生走向极端。对一个人来说学习成绩差点,顶多是影响升学,甚至所谓的前途,但是,如果觉得学校和老师对他产生了歧视,自己受到了大家的孤立或产生了其他的挫败感,轻的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长时间的处于阴影之中饱受折磨,严重的就真的会跌入绝境。这个道理,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明白,就是做不到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许多方面总结,笔者认为,教育的市场化取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原因。从小学老师的收红包,中学老师的校外办班补课,到大学老师的重科研、轻教学,更不愿当辅导员。(辅导员往往是刚入职的新老师,大都没有做思想工作的经验)许多老师已经忘了“为人师表”的要求,满脑子都是金钱至上。这样的学校氛围,在育人上不出问题就奇怪了。

  其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现了偏差。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选》第五卷,第385页)目前来说,我们的小学、中学到大学,就德、智、体三方面看,还是突出“智育”,其他两方面明显是弱项。就目标来看,有文化是能够实现的,但是,“有社会主义觉悟”就难说了。这不是学生的问题,也不是课程和教学计划安排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上面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是教学质量和日常的管理问题。这个问题在大学里比较突出。在大学里,有为数不少的高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有问题,有的甚至政治立场有问题,有的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个别人就是明里、暗里的所谓“公知”。这一点,从一个时期以来舆论界暴露出来的有关言论就可以窥斑见豹。这些人,包括中小学校的失德教师,其自身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质,有的人已经堕落成了“推墙砸锅派”、“恨国党”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论是政治素质还是价值取向,都已失去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条件,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看待,他们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必须依法依规加以清理,绝不能再让他们毒害我们的学生。用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教育是育人筑魂重要而崇高的事业,事关人心向背、江山社稷,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也!

  最后,对于育人问题,学校承担的是无限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第372页、373页)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特殊单位,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从对一个人成长的角度说,这种责任是无限的。一是育人的内容是无限的。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融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每时每刻。这就要求处于集体生活状态的学校,在课堂教学、课下活动、日常生活、校园环境等方方面面都要按照要求精心做好组织安排,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良好氛围。二是育人的标准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无限的。所谓有形的,就是要按照教学标准完成好工作任务,上好规定的思政课、品德课,完成好规定的思想教育任务。所谓无形的,是指对学校的思想教育教学的考核,更多的不是体现在试卷上,而是每个学生的感受上,它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三是学校育人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无限的。不管多大年龄,每当回忆起在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印象深刻的各种课程、事件和情节,终身难忘。我至今对我上大学时,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印象深刻,这对我后来的工作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使我终身受用。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各级各类的学校绝不是一般就业谋生和价值交换的职业场所,而是传道授业的神圣殿堂,切不可低估造次,更不容蒙羞亵渎。

  总之,成都高中生坠楼离世事件对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个悲剧,令人心伤不已。逝者已矣,无可挽回。当务之急是学校和有关单位要对其家属报以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全力做好疏导工作,切不可推诿扯皮给家属造成再度的伤害。同时,坦荡地面对社会聚焦,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化被动为主动,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4:54:32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privilege特权梗教育扎心之痛

时间:2021-05-20 20: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既然提到privilege(特权),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写到这儿,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这两句看似无厘头的开场白却是中国本周最热门的互联网用语。

各种花式“privilege梗”最近频频冲上微博热搜,在网民一次次的加工后成为时下流行的自嘲、调侃新方式。

然而, “privilege梗” 实际上是踩中了不少网民的痛处,他们试图以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描绘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实。

“privilege梗”从何而来?

一名叫“瑞清ching”的博主上周日(16日)上传了一则《我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的Vlog视频,引发网络热议。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北大附中学生生活视频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教育下的精英气质,例如学生们选修的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化史》,每个人抄写的《论语》是精致的线装本,体育课有击剑项目,午休的活动室和自习的图书馆都宽敞明亮,还有专供学生表演戏剧的舞台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段北大附中学生生活视频可以看到,学校体育课提供击剑项目。(视频截取)

面对这段视频展现出来的优越性,一些网民感叹这样的学习条件比他所就读的大学还要好,还有一些网民针对视频中出现的“高中生活真的好快乐”字幕,意味深长的感慨说:“人家现在快乐,以后还会更快乐”。

不过,对于大多数没有机会享受同等教育条件的网民来说,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展现教育资源的不均,还高调发出来,让人咬牙切齿”。

伴随着这段视频引发的争议,一个名叫“是空白a-”的博主隔天(17日)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篇长文则正式开启了“privilege”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名叫“是空白a-”的博主在微博上发布的一篇长文正式开启了互联网“privilege”新文体。(微博)

文章开篇似是针对视频引发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讨论直接回应说:“既然提到privilege, 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

这名博主以自己一个在清华附中上学的妹妹为例,说“清华附这种国际班不是你有钱就能上的,首先必须是双国籍。妹妹可以直升清华,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接着,她讲述了这位妹妹在直升清华和高考考央戏之间的犹豫,以及自己是如何帮助这位妹妹分析利弊,择定一个最佳选项。

随后她在博文说:“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

这篇博文在结尾写道,所谓“特权”教育,让她可以更加柔和地看待事物,把身边的人当作人,而不是竞争者。“我们在有特权的环境学会了善良”并形容那些“叫嚣不公平”的人“字里行间里永永远远都浸透着嫉妒这两个字,真的让我恶心。”

这篇文章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凡尔赛2.0”气息自然招来了网民们的口诛笔伐,网民现学现用模仿博文中的经典句式,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了自己的版本,在互联网上掀起了“privilege”狂潮。

一名网民以“既然提到privilege(特权),那我就来说说我的高傲在哪……”开头,回顾了自己作为小镇青年平凡的成长经历。

还有一名网名则说,“马上考六级了,我甚至还不知道privilege什么意思,“写到这里,我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了。”

网民们在“privilege”文体中体现的“特权”与原博的优越境况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反差式的表达既是一种嘲讽,也是一种无奈。

“北大附中”和“清华附中国际部”是怎样的学校?

“是空白a-”在博文中提到,在特权中学会善良的妹妹就读的是清华附中国际部,而这个学校只收“双重国籍”学生且可以直升清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9年,清华附中国际部的38位学生,收到了来自全世界76所大学发来的150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学校官方网站)

这个说法立即遭到校方否认,清华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说,“我们从来没有这样一个直升清华的项目,也没有这样的招生政策。且我们也从未给清华附中开一个额外的通道,对于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是一样的招生政策与渠道。”

校方同时还表示,“清华附中国际部从未招收过双重国籍的学生”,并强调“双重国籍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我们学校是无端中枪。”

尽管校方否认了这方面的“特权”,但查看一下这个学校的背景和资质也不难发现,它所具有的教育条件和资源优势仍然是得天独厚的。

资料显示,清华附中国际部位于清华附中校园内,独立拥有一个教学楼。配有新风系统设备的教学楼内设有体育馆、艺术馆、音乐馆等。

学校教学成绩也十分亮眼。2019年,清华附中国际部的38位学生,收到了来自全世界76所大学发来的150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并拿到了累计60余万美元的奖学金。

而从学校官网显示的信息看,每学年约20万(人民币,约5万新元)的高昂学费不是一般等闲之辈能够支付得起。

再来说说Vlog中人人称羡的北大附中。

这所以“素质教育”闻名的学校实行走班制,据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表,这大概也是视频中为何学生们都在各个豪华教室中不停穿梭的原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大附中近年高考成绩数据显示,平均清北录取率高达10%左右,50%以上的同学升入中国985高校,95%以上同学升入重点本科院校。(互联网)

由于学校宽敞,一些课室之间相距较远,要从一个教室走到下一个教室,10分钟的课间时间有时都会很紧张。

该校近年高考成绩数据显示,平均清北录取率高达10%左右,50%以上的同学升入中国985高校,95%以上同学升入重点本科院校。

根据清华北大去年在京招生录取信息显示,其中北大附中有2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北京大学录取21人,清华大学录取八人。2019年清北在北大附中也录取了27人。

换句话说,北大附中的学生生活既充满了素质教育的人文色彩,也没有让学生在高考竞争中败下阵来。

谁不想在北大附中幸福上学?

针对由“privilege”引发的教育资源不公的争论,光明网前天以《谁不想在北大附中幸福上学?》为题发表文章说,视频中呈现出来的北大附中生活,对所有经历过高考沉重压力的网民而言,不啻为一种巨大的心理冲击。

文章说,优质教育资源在任何时代都稀缺。但追求绝对公平是一种美好却遥远的理想。

文章呼吁,与其放大教育焦虑,不如关注当下,切实探索多校划片、就近入学、租房积分入学、乡村教师补助等推进教育发展均衡化的现实举措。

中国青年网也发文表示,引起争论的本质并不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观念之别,而是资源差异导致的结果。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也是社会规律使然,想要让种种鸿沟得以弥合,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久久为功。

实际上,早在2017年,出身外交官家庭的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受访时就道出了一个资源分配不均、阶层越来越固化的残酷真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2017年高考状元熊轩昂当时受访时说,“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互联网)

“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这种冲击对众多在内卷洪流中苦苦挣扎的普罗大众来说是十分痛苦扎心的,当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指望培养出一名合格的“鸡娃”以赢在起跑线时,却发现起跑线是由那些在资源上占尽优势的“高端”家庭来决定的。

正如网民调侃的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的人就生在罗马,他们的父母还在罗马当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4:29:36 | 只看该作者
薛之白:优秀的绵羊
时间:2021-05-23 08: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白话文

前些天,许久未见的大学同窗老吴约我出来“搓一顿”。故交重逢,忆昔谈今,自是感慨万千。聊着聊着,话题逐渐转到他的宝贝女儿身上。

老吴叹道,现在在中国培养孩子太不容易了,全家资源供着,也只能维持“不掉队”。据老吴讲,在他的圈子里,“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实不知自己的女儿要怎样和他们比拼。

原以为中国电视剧《小舍得》里反映的教育问题只是贩卖焦虑,听老吴讲了一些真实事例,我才惊讶于当下教育竞争的烈度。我心想,能从其中脱颖而出的孩子,将来都是怎样的精英人才啊!但是……希望他们不要变成“优秀的绵羊”。

《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一书由曾任耶鲁大学教授的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所著。作者对美国精英教育展开反思,指出这套系统培养出的学生,虽然聪明、勤奋,简历光鲜、善于竞争,但始终要依赖分数、财富、职位等外界评判标准认定自我价值。很多人表面优秀,心灵却麻木、迷茫且脆弱。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内心所求。学“有用”的专业,选容易拿分的课,毕业后扎堆涌向金融、法律、互联网等热门领域,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却未曾思考过“我想要什么”。就连本应促进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才艺技能,也充斥着功利攀比,只为给简历再镀一层金。这样培养出的人,也许是考试高手、证书达人,但很难成为创新者和思想家。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优秀人才”心灵的脆弱,尤其是面对挫折的耐受力。很多“怕输”的家长为孩子成长一路保驾护航,不敢让他们经受任何挫败,而过早展开的教育竞争与分流,也不允许失败,因为“一步错、步步错”。于是,孩子成长中只许成功,等到终有一天在职场或生活里受挫时,很多人就一蹶不振,个别甚至走向极端。

精英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也缺乏对社会其他阶层的认知和同理心。作者在书中举例,有一天他请水管工来家里维修,整个过程中,他尴尬地发现,完全不知道该跟对方聊什么,哪怕家常话都无从开口。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接地气”。精英在自身的圈子里游刃有余,却不了解普罗大众。等到他们掌握国家和企业运行时,很难设身处地考虑普通人的诉求。长此以往,社会鸿沟也必然加深。

对于上述问题,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在大学层面提出若干建议:大学要重拾人文精神,开展通识教育、博雅教育,避免沦为热门职业的培训所;教育和科研资源的分配要有长远目光,要看到那些回报周期长但有深远意义学科的价值;要让教学从灌输式、唯分数至上,转变为以激发学生兴趣、师生深度互动、综合评判标准为主导的模式。

优秀的绵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鸡娃”与“放养”之争……这些年,无论在美国、中国还是新加坡,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教育的问题。很多问题无法单纯在教育领域内解决,而是关联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制度。并不是说精英教育应该摒弃,更不是否定精英主义,而应该思考,我们的社会应培养什么样的精英。

任何优秀的人才,“成材”更要“成人”,要有自由的精神、博爱的胸怀、丰盈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而不仅仅是一台高效的机器。世界在剧变,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见,也不会有什么固若金汤的阶级城墙,精英和立志成为精英的人,应该好好思考。

(作者是网络高级编辑 xuezb@sph.com.s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8 02:14:59 | 只看该作者
刚考上研究生的23岁女孩被残忍杀害,广东英德警方悬赏10万征集线索
2021年05月27日 17:25:42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周浩

5月23日,广东英德市浛洸镇麻坜村发生刑事案件,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潜逃。26日,英德市公安局发布10万元悬赏通告。受害人表哥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遇难的是自己23岁的表妹,刚考上研究生,嫌疑人作案手段残忍,希望好心人提供有用线索。

5月26日,英德市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称,23日上午,该市浛洸镇麻坜村委会冷水坑组发生一宗刑事案件,案发后犯罪嫌疑人潜逃。现面向社会征集破案线索,对提供有价值线索协助破案的,公安机关最高给予奖励10万元。联系人:杨警官19865207556,陈警官19865207031。

麻坜村一位村民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听说了此事,受害者是个二十多岁的女生。这几天,村干部还在群里呼吁村民,知道线索及时上报。受害者父亲在村里的卫生站工作,他曾在看病时与其打过交道,父亲是个和善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

27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受害者的表哥黄先生。黄先生表示,表妹姓杨,今年23岁,刚考上研究生。她为人一直很善良,交际圈也不大,他没听说和人结怨。表妹的母亲在当地一家医院上班,父亲在村里的卫生站当医生,还在家中一楼开了一间日杂店,就在离麻坜村村委会不远的桥边,两夫妻在村里人缘不差。

黄先生说,5月23日早上9时许,表妹一个人在家看店。上午11时许,父亲从卫生站回到家时,发现店铺没人,后在一楼厕所发现女儿被杀害,凶手作案手段残忍。但由于监控缺失等原因,至今没有找到嫌疑人。这几天,他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希望有更多好心人提供有用的线索。

27日下午,记者拨打了悬赏通告上的民警电话,该民警表示目前还没有抓获犯罪嫌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2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00:27:07 | 只看该作者
媒体:清华毕业求职保姆,“没问题”中也“有问题”

2021年05月28日 16:35:55
来源:红星新闻







如果把“住家教师”算作家政行业的话,这不过是行业的进一步扩容,是增加细分领域,和传统的“保姆”不可能构成竞争关系。但“住家教师”的行业是不是毫无问题?从微观层面值得思考的,可能是聘请“住家教师”的家庭。

近日,一家政公司在某平台发布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阿姨管家的信息,引发不小的争议。家政公司回应,该员工已经上班,年薪50万元。虽然也有人质疑可能是家政公司炒作,可近年高学历人才涉足“管家”行业,已非孤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类新闻之所以容易掀起大波澜,直接原因当然是“清华”和“保姆”之间的张力。可仔细看新闻就能发现,这里的“保姆”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主要负责家务的保姆并不是一回事。她要重点承担孩子的教育辅导工作,其实更像是全职家庭教师。

现在高学历的年轻人中兴起一个小众、神秘、高薪的职业,叫“住家教师”。一些富裕而又重视教育的家庭,开始私人订制教育,聘请高学历人才在家搞“私塾”。这种一对一的教育,收费自然不菲,月薪数万元不算离谱。对照来看,这次清华女生求职的工作,其实就是类似的“住家教师”。

从之前媒体的报道来看,愿意做“住家教师”的,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可见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念中,这一新职业并不“丢人”。有人就说,除了获得可观的收入之外,还能开阔眼界。

而这个职业之所以成为可能,和中国富裕家庭越来越多有关。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0万元资产的家庭数量首次突破500万户,其中千万元资产的家庭达202万户。伴随着这些家庭出现的,是小众而又高端的消费需求。孩子教育,顺理成章会是重点。

对于这样的新职业,再用“传统”观念去审视,显然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有人说清华毕业生去当“保姆”是不是人才的浪费?这就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上文提及的,职业本身要求并不低,有些家庭甚至是要求全英文陪读,不是“人才”根本无法胜任。二是个体有择业自由,自己愿意做的事,别人无权评判浪费不浪费。


至于有人说,高学历人才都进入“保姆”行业了,会不会导致家政行业内卷?这就更有点杞人忧天。如果把“住家教师”算作家政行业的话,这不过是行业的进一步扩容,是增加细分领域,和传统的“保姆”不可能构成竞争关系。

但“住家教师”的行业是不是毫无问题?从微观层面值得思考的,可能是聘请“住家教师”的家庭。有条件的父母,自然都会倾尽全力对孩子好,提供最好教育资源的初衷无可厚非。可请一个“住家教师”,恨不得24小时“监督”孩子学习成长,这真是明智的选择吗?对孩子会不会形成某种压迫?

而从社会层面看,优势家庭聘请“住家教师”,直接的应试效果可能比参加培训班还要好,这无疑会拉大教育差距,也进一步刺激教育焦虑。无奈的是,因为这是家庭的私人选择,别人也无权干涉。所以,怎么减少财富导致的机会不公,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3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9 00:29:07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临近,杭州一考生和妈妈同时患上斑秃

2021年05月28日 11:05:34
来源:澎湃新闻







几天前,高三学生小晨(化名)和妈妈同时走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问诊:小晨的头顶有多块秃斑,大的有手掌大小,妈妈也有几块硬币大小的头皮光秃秃的。经诊断,两人均患有斑秃。

“斑秃相对高发于中老年人群,但逢开学、中高考等时间节点,学生患者会忽然增加。”皮肤科医生卜璋于5月28日告诉澎湃新闻,近一个月,该院已接诊20余例斑秃的中高考学生或其家长,大多有焦虑、紧张情绪。综合近年门诊情况,斑秃发病呈低龄化趋势,最小的患者才10岁,“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长期得不到充足休息,或重或轻存在焦虑烦躁等都是致病因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晨的头皮斑秃。本文图片均由医院提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晨是杭州某重点高中学生,近来熬夜苦读,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最近一个月开始掉头发,秃斑大的如手掌,小的像指甲盖,出门要戴帽子。妈妈也有类似情况,头皮上有几块类圆形秃斑,眉毛中间也缺了一块。卜璋于检查发现,两人的头皮没有异常,但皮肤镜检查均发现“黄点征、黑点征、感叹号样毛发”等典型的斑秃改变。

据介绍,斑秃是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局部皮肤正常,多突然发生,俗称“鬼剃头”,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提示与遗传、情绪、应激、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有关,精神压力过大、高度紧张是最常见的诱因。卜璋于说,绝大部分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后,可在6~12个月内自然痊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